2018/05/26

❤內參-方法:提高思辨能力的3個技巧

出處:方法:提高思辨能力的3個技巧


林正疆是一位律師,
他曾在1995年成為國際大專辯論會最佳辯手,獲得了“台灣辯神”的稱號。
在騰訊的內部培訓上,林正疆分享了幾個提高日常生活中思辨能力的方法。
公眾號“騰訊大學”發表了他的演講內容。


第一,類比論證。
類比論證就是用已知事物與跟它有某些相同特點的事物,進行比較類推,
從而證明論點的論證方法。類比論證有時候很有迷惑性。
林正疆舉了一個例子說,他在微博上看到一個問題:
“為什麼男人追到女孩子之後就變了?”有個評論獲得了很多贊同,
它說的是:“你看過有幾個學生考完試還唸書的?
林正疆認為,要反駁這樣的類比,第一可以順著他的類比往下推,
告訴他這個類比到最後有多嚴重的後果。
第二,是把類比裡少考慮的因素補充進來,告訴他模型本身有問題。

對於前面的問題,真正反駁是什麼呢?可以這樣說
:“男女之間的關係就像一場考試,考試通過就像告白通過一樣,
但是你忘了這場考試有一個很大的特色,
就是在考試裡面,資格想要一直保持下去,你每天都要寫考卷,
不會因為你及格之後,資格就一直保留下去。
如果你認識到這場考試的本質,你還有自信跟我說,你不用唸書嗎?”
這個反駁就結合了繼續推理下去和補充少考慮的因素。


第二,訴諸無知與“倖存者偏差”。
訴諸無知的論證是指人們斷定一件事物是正確的,只是因為它未被證明是錯誤的;
或斷定一件事物是錯的,只因為它未被證明是正確。
林正疆說,
華人世界的基本邏輯是“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陷入到這樣的論證陷阱中。
比如,不知道綠豆能不能抗輻射,但有人說吃綠豆能治百病,大家就都跟著吃,
反正無效也沒什麼關係。

而所謂的“倖存者偏差”說的是“已經死掉的人是不會說話的,
失敗者的聲音是被掩藏起來的,你可能拿到的結果都是倖存下來的人說的,
失敗的結果就沒有被統計在內。”
所以如果我們採樣全部都是成功人士的論述,那麼判斷可能就會失誤。
除了要注意“倖存下來的”成功人士的成功概率之外,
更應該重視的是同樣做法的失敗概率。


第三,巴納姆效應。
通常成功學搭配上巴納姆效應,受眾相信的概率就會大大提升。
巴納姆效應就是一種心理學效應,
說的是每個人都容易相信一個籠統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適合自己。
即使這種描述十分空洞,
人們也仍然會認為這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哪怕自己根本不是這種人。
林正疆認為,
人們在兩種條件下容易對某件事深信不疑,
一種是說話人是權威者,另一種是這個權威者說的話有兩面性,
這樣,聽眾會覺得對方說到自己心坎裡去了。
比如一個“算命大師”對你說“其實你並不是很愛計較的人,
但是如果踩到你的地雷的話,你也會計較。”
這樣說話我們可能就會覺得很準。但其實,這句話適用於幾乎所有人。



-----------------------------
摘要:
1. 類比論證
 類比論證就是用已知事物與跟它有某些相同特點的事物,進行比較類推,
 從而證明論點的論證方法。類比論證有時候很有迷惑性。
2. 訴諸無知與“倖存者偏差”
 訴諸無知的論證是指人們斷定一件事物是正確的,只是因為它未被證明是錯誤的;
 或斷定一件事物是錯的,只因為它未被證明是正確。
 而所謂的“倖存者偏差”說的是“已經死掉的人是不會說話的,
 失敗者的聲音是被掩藏起來的,你可能拿到的結果都是倖存下來的人說的,
 失敗的結果就沒有被統計在內。”
 所以如果我們採樣全部都是成功人士的論述,那麼判斷可能就會失誤。
 除了要注意“倖存下來的”成功人士的成功概率之外,
 更應該重視的是同樣做法的失敗概率。
3. 巴納姆效應
 通常成功學搭配上巴納姆效應,受眾相信的概率就會大大提升。
 巴納姆效應就是一種心理學效應,
 說的是每個人都容易相信一個籠統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適合自己。
 人們在兩種條件下容易對某件事深信不疑,
 一種是說話人是權威者,另一種是這個權威者說的話有兩面性,
 這樣,聽眾會覺得對方說到自己心坎裡去了。
 比如一個“算命大師”對你說“其實你並不是很愛計較的人,
 但是如果踩到你的地雷的話,你也會計較。”
 這樣說話我們可能就會覺得很準。但其實,這句話適用於幾乎所有人。

❤內參-健康:一天中,什麼時候運動最好?

出處:健康:一天中,什麼時候運動最好?


對大多數人來說,在忙碌的生活和工作中抽出時間運動其實是很難的。
有的人在早上出門之前運動,有的人則下班回家之後再運動。
所以,科學家想弄清楚,一天中運動的最佳時機是在什麼時候。
昆士蘭大學營養學高級講師邁克爾·萊維瑞特(Michael Leveritt)
和他的同事共同發表了一篇綜述文章,介紹了相關的研究。

首先,早上鍛煉更容易養成習慣嗎?
很多人覺得是這樣的,因為在其他時間運動更容易受到干擾,
而早上這段時間幾乎沒人打擾你。但是,沒有太多證據支持這個理論。
有一項研究,調查了運動員是怎麼選擇運動時間的,
結果發現,運動員更願意根據自己喜歡的運動來選擇訓練時間。
習慣早起的人更可能選擇騎自行車這樣的運動,
因為這些運動的訓練時間通常就設置在早上。
所以,有的人在早上運動,很可能只是因為他們喜歡。

另外,如果你想在白天工作的時候找時間運動一下,可能對養成運動習慣不利。
研究人員對比了午休時間參加健身課的人和下班後參加健身課的人,
結果發現,午休時間參加健身課的人,出勤率只有26%,而下班後的出勤率有70%。

其次,很多人都覺得,早上空腹鍛煉更容易減脂。
從生理上來說是這樣的,因為你一晚上沒吃東西,身體主要通過脂肪來提供能量,
所以早上空腹運動確實將燃燒更多的脂肪。
但長期來看,或許吃不吃飯對減脂的影響不是很大。
有一項持續了4週的研究,對比了空腹運動和餐後運動對減脂的影響,
發現參加實驗的兩組人的體脂量確實都降低了,但是差別不大。

最後,文章還關注了另一個話題,怎麼運動才能睡得好。
鍛煉能讓人更清醒,提高人的核心體溫,看起來跟睡眠需要的條件正好相反。
所以,過去的建議是,不鼓勵人們在睡覺之前4小時內運動。
但是,現在有越來越多的證據支持睡前運動。
一項來自瑞士的研究發現,睡前一個半小時​​的高強度運動,
跟更快入睡、晚上更少醒來的次數和更好的情緒狀態有關。

總之,這篇綜述文章認為,早起鍛煉和晚上運動都有好處。
能讓你堅持運動的時間,就是一天中最好的運動時間。



---------------------------
摘要:
早起鍛煉和晚上運動都有好處。
能讓你堅持運動的時間,就是一天中最好的運動時間。
其次,鍛煉能讓人更清醒,提高人的核心體溫,看起來跟睡眠需要的條件正好相反。
所以,過去的建議是,不鼓勵人們在睡覺之前4小時內運動。
但是,現在有越來越多的證據支持睡前運動。
一項來自瑞士的研究發現,睡前一個半小時​​的高強度運動,
跟更快入睡、晚上更少醒來的次數和更好的情緒狀態有關。

❤內參-職場:如何提升工作能力

出處:職場:如何提升工作能力


在職場上,工作能力的高低關乎著每個人的存在價值。而人與人之間,
在工作成果的差距,主要是由工作能力的差距造成的。
實際上,工作中每個環節都有一些基本的方法可以參照。
掌握了這些方法,工作能力就會有極大的提升。

陳向東是在線教育機構“跟誰學”的創始人兼CEO,他也是新東方前執行總裁。
他曾經出版過暢銷書《做最好的創業團隊》。在他的個人公眾號上,
陳向東從整個工作流程出發,分享了在職場中能提升工作能力的五件事。
我們分別介紹一下:


第一件事是接受工作,只問標準
陳向東認為,
當領導給你佈置一項工作時,有一件事必須要當面問明白,
就是“領導希望這個工作達到什麼樣的狀態?”簡單來說,就是這件工作的標準是什麼。
為什麼一定要弄清楚工作標準呢?因為要想量化考核工作,
就必須要有明確的工作標準,要想達成目標,目標本身就必須要清晰。工作標準不能意會,只能言傳或者白紙黑字寫清楚,這樣才能避免誤解。
如果領導希望達到A標準,而你卻認為B標準就行了,
結果就是你費勁地把工作做到B標準,以為領導會嘉獎你,
結果卻得到“工作不合格”的回答,你一定會認為受到了不公正的對待,熱情就會被澆滅。

第二件事是請示工作,必帶方案
在執行工作的過程中,總會遇到一些難題,為了解決難題,就要向領導請示。
要注意的是,在請示前,你一定要站在實際角度認真思考一下這些難題,
並給出一到兩種解決方案。
你雖然不是領導,沒有決策權,但你是執行者,具有強大的建議權。

陳向東認為,要懂得給領導做選擇題,而不是做問答題。
比如有兩種請示風格,一種是“我們遇到一個問題,不知道怎麼做,請領導指示”;
另一種是“我們遇到一個問題,想到了兩種解決方案,請領導定奪”。
你覺得領導會喜歡哪一種風格?顯然是後者。

此外,還有一種很致命的問題是,
如果跟領導請示時,只談問題卻不帶方案,很容易在談論問題時就情緒激動,
變成吐槽或者抱怨,矛頭直指客戶或領導。
這就容易造成圖一時口舌之快,而失去了成長進步的機會。


第三件事是匯報工作,突出結果
在進行工作匯報時,不管是階段性匯報還是整體匯報,一定要把匯報重點放在結果上,
一切沒有結果的工作匯報都是浪費時間。

陳向東說,領導首先關注的一定是結果,只有當結果非常好或者非常差時,
工作過程才會被提起。就像在大家在上學時,
成績最好的和成績最差的學生容易被老師記住,中檔成績的人沒什麼存在感。


第四件事是分享工作,細說流程
如果某項工作你完成得很漂亮,成為了團隊榜樣,需要向大家推廣經驗時,
你就得重點向大家匯報工作流程了。

這時,工作結果可以輕描淡寫,因為只要稍微說得多一點,就會給人吹噓的感覺。
大家專門花時間來聽匯報,目的是學習取經,而不是檢查工作。
大家關注的重點不是你的工作結果,
而是你究竟做了哪些流程控制,最終出色地完成了工作。

在分享工作時,要多談細節,既要講清楚做得好的方面,也要講清楚做得不好的方面,
既有成功也有失誤,既有經驗又有教訓,這樣的分享才是真正的分享。


第五件事是複盤工作,漫談感受
如果你足夠優秀,做出了讓人驚豔的業績,
也許有機會在公司全體大會上或領導面前复盤工作,
這個時候你講話的重點,就要放在務虛的工作感受上。

因為你的工作結果大家已經知道了,就不需要重複了,
而個人的工作流程對不同崗位的人來說沒有太多借鑑意義,
所以匯報重點放在工作中個人感受上面。

比如,可以談談自己在面對高標準嚴要求時是如何自我激勵的,
在面對困難險阻時是如何迎難而上的,
工作過程中你是如何思考、如何決策、如何成長的等等,這是大家感興趣的內容。

以上五個方面,從接受工作到回顧工作,基本上涵蓋了工作的全過程,
如果大家能把這五件事情做好,就有希望給人一種“超越期待”的感覺,
你也會被貼上“工作能力出眾”的標籤。

以上就是提升工作能力的五個方法,希望這些方法能給你啟發。

本文參考來源:《所謂工作能力出眾,其實就是這五件事》,
見於公眾號“陳向東”,作者:陳向東。



-----------------------
摘要:
1. 接受工作,只問標準
 當領導給你佈置一項工作時,有一件事必須要當面問明白,
 就是“領導希望這個工作達到什麼樣的狀態?”簡單來說,就是這件工作的標準是什麼。
 為什麼一定要弄清楚工作標準呢?因為要想量化考核工作,
 就必須要有明確的工作標準,要想達成目標,目標本身就必須要清晰。
 工作標準不能意會,只能言傳或者白紙黑字寫清楚,這樣才能避免誤解。
2. 請示工作,必帶方案
 在執行工作的過程中,總會遇到一些難題,為了解決難題,就要向領導請示。
 要注意的是,在請示前,你一定要站在實際角度認真思考一下這些難題,
 並給出一到兩種解決方案。
 如果跟領導請示時,只談問題卻不帶方案,很容易在談論問題時就情緒激動,
 變成吐槽或者抱怨,矛頭直指客戶或領導。
 這就容易造成圖一時口舌之快,而失去了成長進步的機會。
3. 匯報工作,突出結果
 在進行工作匯報時,不管是階段性匯報還是整體匯報,一定要把匯報重點放在結果上,
 一切沒有結果的工作匯報都是浪費時間。
4. 分享工作,細說流程
 工作結果可以輕描淡寫,因為只要稍微說得多一點,就會給人吹噓的感覺。
 大家專門花時間來聽匯報,目的是學習取經,而不是檢查工作。
 大家關注的重點不是你的工作結果,
 而是你究竟做了哪些流程控制,最終出色地完成了工作。
 在分享工作時,要多談細節,既要講清楚做得好的方面,也要講清楚做得不好的方面,
 既有成功也有失誤,既有經驗又有教訓,這樣的分享才是真正的分享。
5. 複盤工作,漫談感受
 比如,可以談談自己在面對高標準嚴要求時是如何自我激勵的,
 在面對困難險阻時是如何迎難而上的,
 工作過程中你是如何思考、如何決策、如何成長的等等,這是大家感興趣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