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06

❤內參-怎樣在溝通中講一個好故事

出處:怎樣在溝通中講一個好故事


很多人覺得善於與人打交道是一種天賦,有的人天生就是自來熟。
但瓦妮莎·愛德華茲(Vanessa Edwards)認為,
只要掌握了方法,經過練習,每個人都能成為擅長與人打交道的人。
瓦妮莎·愛德華茲是一位人類行為研究者,
她也是《福布斯》《赫芬頓郵報》《商業周刊》等媒體的專欄作者。
瓦妮莎在她的新書《吸引:與人成功交流的科學》
(Captivate: The Science of Succeeding with People)中認為,
能快速拉近人與人之間距離的方法就是講一個能讓人產生共鳴的故事。
想要在溝通中講好一個故事,可以注意下面4個方面:引子、衝突、用詞、互動。
第一,引子。
一個故事的好開頭要能在第一時間抓住對方的注意力。
它可以是疑問句,也可以是陳述句,但一定要有亮點。
與“昨天我去了趟購物中心”這樣的平淡引子相比,
“你猜我在購物中心看到了誰”這樣的開頭更容易讓對方產生好奇。

第二,衝突。
所有的好故事裡都會有一個轉折點,也就是所謂的“衝突”,這是整個故事的核心。
你講的故事的前半部分就是在為衝突做鋪墊,
而故事的後半部分則圍繞著你怎麼解決衝突來講述。
按照這樣的思路,你可以這樣設置故事的衝突:
“你猜我昨天在購物中心看到了誰? 賈斯汀·比伯!他在搞一個新專輯的發布活動,
正好在給粉絲簽名。我也想要簽名,但人實在是太多了。”
第三,用詞。
人的大腦對“自帶畫面”的詞會非常敏感。
當我們說“絲綢”時,你的大腦會立即浮現出絲綢的質地、顏色和触感。
所以,盡量多地用這樣的詞彙和細節,
把你的聽眾進一步帶入故事情節,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
比如,你可以這樣描繪:“整個二樓全是人,水洩不通。
我在人群裡根本沒法動彈,腳不著地都能被人推著走。
一樓和二樓的電梯口、樓梯口也全是人,堵得樓梯都下不去。”


第四,互動。
在故事的結尾,你一定要將對話轉回到傾聽者的身上,讓對方對你的故事做出回應。
你的故事對他們有什麼觸動、啟發?
你怎樣能讓對方也有表達和交流的慾望,分享他們的故事?
比如可以這樣說:“最後我還是要到了簽名,估計演唱會的場面比這個要瘋狂10倍。
你不是去過賈斯汀·比伯的演唱會嗎?是不是特別壯觀?”
這樣就能讓聽你講故事的人也能說出自己的感受,
由此在互動中產生共鳴,拉近彼此的距離。


以上就是瓦妮莎·愛德華茲介紹的用講故事來與人溝通、拉近距離的方法。


------------------------------------
摘要:
想要在溝通中講好一個故事,可以注意下面4個方面:引子、衝突、用詞、互動。
1. 引子
 一個故事的好開頭要能在第一時間抓住對方的注意力。
 它可以是疑問句,也可以是陳述句,但一定要有亮點。
 與“昨天我去了趟購物中心”這樣的平淡引子相比,
 “你猜我在購物中心看到了誰”這樣的開頭更容易讓對方產生好奇。
2. 衝突
 所有的好故事裡都會有一個轉折點,也就是所謂的“衝突”,這是整個故事的核心。
 你講的故事的前半部分就是在為衝突做鋪墊,
 而故事的後半部分則圍繞著你怎麼解決衝突來講述。
 按照這樣的思路,你可以這樣設置故事的衝突:
 “你猜我昨天在購物中心看到了誰? 賈斯汀·比伯!他在搞一個新專輯的發布活動,
 正好在給粉絲簽名。我也想要簽名,但人實在是太多了。”
3. 用詞
 人的大腦對“自帶畫面”的詞會非常敏感。
 當我們說“絲綢”時,你的大腦會立即浮現出絲綢的質地、顏色和触感。
  所以,盡量多地用這樣的詞彙和細節,
 把你的聽眾進一步帶入故事情節,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
4. 互動
 在故事的結尾,你一定要將對話轉回到傾聽者的身上,讓對方對你的故事做出回應。

❤內參-不平等的公平與公平的不平等

出處:不平等的公平與公平的不平等


世界上最富有的八個人擁有的財富,相當於全球35億貧困人口財富的總和。
顯然,社會不平等的現象正在愈演愈烈,
不過耶魯大學的認知科學家馬克·謝斯金(Mark Sheskin)認為:
人們厭惡的並非是不平等,而是不平等背後的“不公平分配”。
他在《新科學家》(New Scientist)雜誌上發表了一篇文章,闡述了人們對平等的錯誤認知。


很多實驗都表明:人們在資源分配不均時,寧願自己少分一些,
也要保障人人平等,這種現像被稱為“不平等厭惡(Inequality Aversion)”。
不過,在最近一項頗有影響力的研究中,研究人員調查了5500位美國人,
詢問他們眼中財富分配的理想情況是怎麼樣的。
最後得出的結論是:
人們認為世界上最富有的五分之一的人應該擁有30%的財富,
而後20%的人應該擁有10%的財富。
如果要在完全平等分配和極度不平等分配中選擇一個,人們普遍會選擇後者。

既然人們都厭惡不平等,又為什麼會選擇不平等的分配模式呢?
謝斯金表示,平等和公平是不一樣的。
比如你和別人合夥開麵包房,你一周工作四天,他一周工作三天,
你就會希望自己能得到七分之四的總收入。
如果你和他對半分,你就會覺得這樣的分配不夠公平。
當平等和公平相衝突時,
其實人們更傾向於選擇“不平等的公平(Unequal Fairness)”,
而非“不公平的平等(Unfair Equality)”。


所以,支持社會財富不平等分配,最重要的理由就是這樣我們的價值判斷才能得到滿足。
這種對公平的渴望也是區分人與動物的關鍵。
假設你生活在原始社會,
每天都要決定和一個人一起去打漁,和經驗豐富的小明在一起,
你每天都能打到16條魚,一人分8條;
但是和新手小王在一起,你每天就只能打到10條魚,一人分5條。
那麼你肯定會選擇天天和小明一起打漁。小王為了不被餓死,就會建議說:
“我們不平均分了,我每次只要兩條魚,你也和我一起打漁吧!”
那樣無論和誰去你就都能分到8條魚了。
以此類推,公平就拓展到了更大的團體協作中,
幫助人們完成了從社會制度建設到科學技術發展的各項成就。

謝斯金認為,
在人類的進化史中,是公平讓人類得以誕生出現代的大腦和道德觀。
這種“公平的不平等”對於我們理解和改善今天的世界非常有意義。
很多發達國家的消費者了解到了發展中國家工作環境和工作待遇都很糟糕,
於是就開始呼籲人們抵制那裡生產的產品。
但是,判斷什麼是公平的工資,需要考慮當地生活水平、崗位的可替代性等因素。
只是單純地因為不平等而進行抵制,
很容易導致發展中國家流失大量有價值的工作崗位,反而不利於他們的發展。


以上就是認知科學家馬克·謝斯金對於公平與平等的思考,希望對你有啟發。



------------------------------
摘要:
很多實驗都表明:人們在資源分配不均時,寧願自己少分一些,
也要保障人人平等,這種現像被稱為“不平等厭惡(Inequality Aversion)”。
不過,在最近一項頗有影響力的研究中,研究人員調查了5500位美國人,
詢問他們眼中財富分配的理想情況是怎麼樣的。
最後得出的結論是:
人們認為世界上最富有的五分之一的人應該擁有30%的財富,
而後20%的人應該擁有10%的財富。
如果要在完全平等分配和極度不平等分配中選擇一個,人們普遍會選擇後者。

既然人們都厭惡不平等,又為什麼會選擇不平等的分配模式呢?
平等和公平是不一樣的。

比如你和別人合夥開麵包房,你一周工作四天,他一周工作三天,
你就會希望自己能得到七分之四的總收入。
如果你和他對半分,你就會覺得這樣的分配不夠公平。
當平等和公平相衝突時,
其實人們更傾向於選擇“不平等的公平(Unequal Fairness)”,
而非“不公平的平等(Unfair Equality)”。
在人類的進化史中,是公平讓人類得以誕生出現代的大腦和道德觀。
這種“公平的不平等”對於我們理解和改善今天的世界非常有意義。

❤內參-延緩衰老的關鍵法則

出處:延緩衰老的關鍵法則


現代醫學的進步延長了人類的壽命,但衰老依然發生。我們可以做些什麼來延緩衰老呢? 《明年更年輕》這本書從進化生物學的角度,分析了人們衰老的原因。
書裡提出,改變現代生活方式,向身體發出生長的信號,是延緩衰老的好辦法。
而這裡的關鍵,就在於日常運動、合理飲食、情感投入等等。
這種生活方式能大大降低生病的概率。


這本書的作者有兩位,一位叫做克里斯·克勞利,是一位退休律師,
他親自踐行了這本書的理念,年過80依然有著中年人的體魄。
另一位是亨利·洛奇,他是醫學博士,也是進化生物學專家。

進化生物學認為,我們的器官都是在幾十億年的進化中逐漸形成的,
即便是人體最新的功能,也早在20萬年前就已經形成了,
所以說,我們的身體器官是為了適應蠻荒時代而生成的。
應當說,生物學上沒有退休這個概念,
有的就是生長和衰退,你的身體根據你的指令來決定是生長還是衰退。

想像一下,幾萬年前的春天,萬物復甦,食物充足,
人類的祖先開始打獵覓食,他們奔跑、衝刺,
這時,大腦會向身體發出生長的信號,人類的器官開始更新、生長,
骨骼、關節、肌肉變得健康結實,免疫功能不斷提高,身體也開始變得精瘦、高效。
到了冬天的時候,萬物凋零,食物減少,人類的運動也減少了,
大腦向身體發出衰退的信號,然後開始削減消耗,減緩新陳代謝,存儲脂肪。
身體除了最重要的系統外,各器官都開啟了冬眠狀態,
活動降到最低,以提高活下去的機率。

人類的生活方式在最近的一萬年裡發生了很大變化,
尤其是近100年,人類真正開始衣食無憂。
但是,我們的身體器官對生活變化解讀的改變卻非常緩慢,
甚至發生了誤讀,這就造成了現代人身體狀況的失衡。
具體來說,現代生活給身體發出的信號,有這麼幾個特點。
第一,工作時間長,長期處在壓力之下。
第二,缺乏運動。
第三,食物高營養,攝入的熱量遠大於消耗的熱量。
對於這幾個特點,大腦接收到的信息反饋就是:
第一,壓力會通知身體,環境正在惡化,正在面對生存挑戰,
發給大腦的信號是衰退,進入冬眠狀態。
第二,少運動、不鍛煉,大腦接收到的信號是正在過冬,所以信號也是衰退。
第三,在人類進化的過程中,絕大多數時候食物遠遠不夠,
很少有過剩的時候,所以攝入比消耗多只有一種情況,
就是快過冬了,我們瘋狂儲存能量、營養,才會吃很多,
這時大腦接收的信號還是快到冬天了,需要盡快把攝入的食物轉化成脂肪。
這三個特點帶來的結果,
就是現代人的代謝水平不斷下降,關鍵器官機能衰退,
長期處在消極狀態,精力水平低,身體還積累了大量脂肪,
體重超標,進而導致一系列疾病。現代人身體最主要的問題就是信號出錯了。


而解決辦法,就是有意識地維持活躍的生活狀態,向身體發出生長的信號,覆蓋衰退信號。作者就此提了幾個建議,包括運動、均衡營養、投入生活並且跟他人產生聯繫。


首先是運動,這個是最關鍵和最基本的保持活力的信號。
每次運動之後,我們都會給身體發出修復和生長的信號。
作者說,從統計學上來看,一個超重30斤,每天抽一包煙、但每天都運動的人,
比一個苗條、不抽煙、久坐不動的人的死亡率要低。

那我們應該怎麼運動呢?
這還要從進化生物學說起。
人類祖先永遠在找食物吃,覓食的方式對人來說分兩類,
採摘和打獵,這其實也是兩種運動方式。採摘對應的就是有氧運動,比如長時間走路等。
打獵則要求瞬間把身體的每一塊肌肉都調動起來,也就是力量訓練,比如舉重。
那麼我們的運動也應該結合這兩類。一周進行6天鍛煉,2天力量訓練,
4天是45分鐘以上的有氧運動,每月至少進行一次超長時間的運動,
比如兩三個小時的徒步或者騎車。

再說說營養。
要盡量吃自然有機的食物,少吃現代農業的產物,
特別是糖,精製的碳水化合物,比如白面、精白米等等,可以吃有益的碳水化合物
這樣的碳水化合物在水果、蔬菜和全穀類中比較多。
每天吃4種不同顏色的水果和蔬菜,喝脫脂牛奶,多吃魚和雞肉。
飲食要保證攝入量和消耗量差不多。

最後要學會投入生活。適當的忙碌會給大腦生長的信號,帶來健康。
尤其是對退休的人來說,可以自己找一份兼職,不管幹點兒什麼,
都要讓自己主動忙碌起來。
要跟他人建立聯繫,要多跟家人、朋友在一起,這對健康很有好處。
擁有親密的朋友預示著存活,與朋友的聯繫越緊密,存活率就越高。
以上就是《明年更年輕》這本書對如何改變現代生活方式,
向身體發出生長信號,從而延緩衰老的介紹。希望對你有啟發。


本期內容參考來源:《明年更年輕》,
作者:克里斯·克勞利,亨利·洛奇,江西人民出版社



----------------------------------------
摘要:
想像一下,幾萬年前的春天,萬物復甦,食物充足,
人類的祖先開始打獵覓食,他們奔跑、衝刺,
這時,大腦會向身體發出生長的信號,人類的器官開始更新、生長,
骨骼、關節、肌肉變得健康結實,免疫功能不斷提高,身體也開始變得精瘦、高效。
到了冬天的時候,萬物凋零,食物減少,人類的運動也減少了,
大腦向身體發出衰退的信號,然後開始削減消耗,減緩新陳代謝,存儲脂肪。
身體除了最重要的系統外,各器官都開啟了冬眠狀態,
活動降到最低,以提高活下去的機率。

人類的生活方式在最近的一萬年裡發生了很大變化,
尤其是近100年,人類真正開始衣食無憂。
但是,我們的身體器官對生活變化解讀的改變卻非常緩慢,
甚至發生了誤讀,這就造成了現代人身體狀況的失衡。

具體來說,現代生活給身體發出的信號,有這麼幾個特點。
第一,工作時間長,長期處在壓力之下。
第二,缺乏運動。
第三,食物高營養,攝入的熱量遠大於消耗的熱量。
對於這幾個特點,大腦接收到的信息反饋就是:
第一,壓力會通知身體,環境正在惡化,正在面對生存挑戰,
發給大腦的信號是衰退,進入冬眠狀態。
第二,少運動、不鍛煉,大腦接收到的信號是正在過冬,所以信號也是衰退。
第三,在人類進化的過程中,絕大多數時候食物遠遠不夠,
很少有過剩的時候,所以攝入比消耗多只有一種情況,
就是快過冬了,我們瘋狂儲存能量、營養,才會吃很多,
這時大腦接收的信號還是快到冬天了,需要盡快把攝入的食物轉化成脂肪。
這三個特點帶來的結果,
就是現代人的代謝水平不斷下降,關鍵器官機能衰退,
長期處在消極狀態,精力水平低,身體還積累了大量脂肪,
體重超標,進而導致一系列疾病。現代人身體最主要的問題就是信號出錯了。

解決辦法,就是有意識地維持活躍的生活狀態,向身體發出生長的信號,覆蓋衰退信號。
1. 運動,這個是最關鍵和最基本的保持活力的信號。
 那我們應該怎麼運動呢?這還要從進化生物學說起。
 人類祖先永遠在找食物吃,覓食的方式對人來說分兩類,
 採摘和打獵,這其實也是兩種運動方式。採摘對應的就是有氧運動,比如長時間走路等。
 打獵則要求瞬間把身體的每一塊肌肉都調動起來,也就是力量訓練,比如舉重。
 那麼我們的運動也應該結合這兩類。一周進行6天鍛煉,2天力量訓練,
 4天是45分鐘以上的有氧運動,每月至少進行一次超長時間的運動,
 比如兩三個小時的徒步或者騎車。
2. 營養
 要盡量吃自然有機的食物,少吃現代農業的產物,
 特別是糖,精製的碳水化合物,比如白面、精白米等等,可以吃有益的碳水化合物,
 這樣的碳水化合物在水果、蔬菜和全穀類中比較多。
 每天吃4種不同顏色的水果和蔬菜,喝脫脂牛奶,多吃魚和雞肉。
 飲食要保證攝入量和消耗量差不多。
3. 學會投入生活
 適當的忙碌會給大腦生長的信號,帶來健康。
 尤其是對退休的人來說,可以自己找一份兼職,不管幹點兒什麼,
 都要讓自己主動忙碌起來。
 要跟他人建立聯繫,要多跟家人、朋友在一起,這對健康很有好處。
 擁有親密的朋友預示著存活,與朋友的聯繫越緊密,存活率就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