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06

❤內參-作家李陀:用沒有被弄髒的語言寫作

出處:作家李陀:用沒有被弄髒的語言寫作


李陀是著名編劇、作家、文藝評論家,
上個世紀80年代,他創作了很多有影響力的電影劇本,
代表作有 《李四光》《沙鷗》《七十年代》《視界》等等。
在接受《北京青年報》採訪時,李陀分享了他對文學創作的看法,
他認為現在的小說創作在語言上受到了書面語的很大限制。

在李陀看來,
從白話文寫作興起以來,儘管前輩作家和當代作家都做過很多努力,
但是問題仍然存在,就是作家怎麼能鍛煉出一種現代漢語的敘述語言來寫長篇小說。
我們一直受到過去書面語的影響。
他舉例說,茅盾的長篇小說《子夜》,敘述語言用的就是一種當時流行的書面語,
但直到現在,小說寫作仍然是靠流行的書面語組織敘事。
很多人會覺得文學就是書面語,這其實是一個大誤解。


李陀很推崇散文家、小說家汪曾祺的作品,
他認為,汪曾祺的寫作對小說語言的貢獻
就在於告訴我們小說語言應該是什麼樣的,書面語是多麼枯燥、乾癟、無趣,
而從現代口語裡頭提煉出一種敘事語言來,是多麼美妙的一件事情。

李陀分析說,
書面語是通用的,是一種公文語言,大家都用公文語言寫小說,就不會有語言特色。
 “就像現在報紙寫的文章一樣,都是通用語言,修辭風格、詞彙都一樣,
難得有一篇寫得好一點的。”

李陀回憶起1986年他在香港參加的一個文學活動,
那時有人問詩人顧城:“你為什麼寫詩?”顧城回答說:
“因為我覺得我們的語言都像人民幣一樣,
被那麼多的手摸過都髒了,我想用一種不髒的語言寫作,所以就寫詩。”
顧城的這個說法給了李陀很大的震撼,
從那以後,李陀的寫作信條就變成“用沒有被弄髒的語言寫作”。

現在每天早上起來,
李陀都會先看一下前一天寫的東西,每次看都覺得要修改,而且多半是去修改語言。
他也在學習汪曾祺,把樸素口語和文言因素想辦法融合起來,
例如有些風景描寫,試圖沒有痕跡地,或者故意有痕跡地把詩詞的意象、修辭引進來,
俗中見雅,來嘗試在創作中對書面語言進行突破。



--------------------------------------
摘要:
從白話文寫作興起以來,儘管前輩作家和當代作家都做過很多努力,
但是問題仍然存在,就是作家怎麼能鍛煉出一種現代漢語的敘述語言來寫長篇小說。
我們一直受到過去書面語的影響。
他舉例說,茅盾的長篇小說《子夜》,敘述語言用的就是一種當時流行的書面語,
但直到現在,小說寫作仍然是靠流行的書面語組織敘事。
很多人會覺得文學就是書面語,這其實是一個大誤解。

書面語是通用的,是一種公文語言,大家都用公文語言寫小說,就不會有語言特色。
就像現在報紙寫的文章一樣,都是通用語言,修辭風格、詞彙都一樣,
難得有一篇寫得好一點的。

有人問詩人顧城:“你為什麼寫詩?”
顧城回答說:
“因為我覺得我們的語言都像人民幣一樣,被那麼多的手摸過都髒了,
我想用一種不髒的語言寫作,所以就寫詩。”
顧城的這個說法給了李陀很大的震撼,
從那以後,李陀的寫作信條就變成“用沒有被弄髒的語言寫作”。

現在每天早上起來,
李陀都會先看一下前一天寫的東西,每次看都覺得要修改,而且多半是去修改語言。
把樸素口語和文言因素想辦法融合起來,
例如有些風景描寫,試圖沒有痕跡地,或者故意有痕跡地把詩詞的意象、修辭引進來,
俗中見雅,來嘗試在創作中對書面語言進行突破。

❤內參-使用“報聯商”提升管理效率

出處:管理:使用“報聯商”提升管理效率


職場中的匯報、聯絡、商討,也被稱為“報聯商”,
這個概念最早誕生於日本,指的是在職場中“匯報,溝通,請示”的能力。
企業顧問石田淳是日本研究行為科學管理的第一人,
在他看來,“報聯商”最重要的作用其實不是用來確認下屬是否好好工作,
而是應該把它當作是一種商業策略。 
《經理人》月刊的一篇文章介紹了使用“報聯商”提升管理效率的3個步驟:

第一,指示行為要具體可行。要想把“報聯商”變成提升效率的管理方法,
管理者首先要把自己的指示具體化,把抽象的指示變成行為。
比如,“好好跟客戶溝通”就不是一個具體行為。怎麼判斷一個指令是不是行為呢?
石田淳分享了MORS法則,這個法則有四個條件,
分別是可測量的(Measured)、
可觀察的(Observable,任何人看到之後,都知道該怎麼做)、
可信賴的(Reliable,無論誰看到,都知道指代的是同一個行為)、
明確的(Specific,非常清楚該怎麼做)。
根據這個法則,“好好跟客戶溝通”就可以修改為“最少每週要打電話給客戶一次,
每個月要到客戶公司拜訪一次”,這樣員工很容易採取行動。

第二,讓員工了解項目的整體面貌或公司理念
如果員工知道自己每天的工作,是整個項目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時,
那麼他們對工作的價值、對自己的信心,都會有所提升。
管理者可以在項目啟動時、公司方向發生轉變等重要節點對員工進行說明。

第三,營造出可以報告壞結果的環境
石田淳說,
人們會因為自己的行為得到好結果,而去重複同樣的行為,如果造成不好的結果,
就會減少這類行為,而且為了避免錯誤再次發生,人們還會減少本來應該要做的行為。
管理者聽到下屬報告的壞結果時,先要說“很高興你能在第一時間向我報告”,
然後再去了解原因或過程,思考對策。



------------------------------------
摘要:
1. 指示行為要具體可行
 管理者首先要把自己的指示具體化,把抽象的指示變成行為。
 比如,“好好跟客戶溝通”就不是一個具體行為。怎麼判斷一個指令是不是行為呢?
 石田淳分享了MORS法則,這個法則有四個條件,
 分別是可測量的(Measured)、
 可觀察的(Observable,任何人看到之後,都知道該怎麼做)、
 可信賴的(Reliable,無論誰看到,都知道指代的是同一個行為)、
 明確的(Specific,非常清楚該怎麼做)。
 根據這個法則,“好好跟客戶溝通”就可以修改為“最少每週要打電話給客戶一次,
 每個月要到客戶公司拜訪一次”,這樣員工很容易採取行動。
2. 讓員工了解項目的整體面貌或公司理念
3. 營造出可以報告壞結果的環境

 人們會因為自己的行為得到好結果,而去重複同樣的行為,如果造成不好的結果,
 就會減少這類行為,而且為了避免錯誤再次發生,人們還會減少本來應該要做的行為。
 管理者聽到下屬報告的壞結果時,先要說“很高興你能在第一時間向我報告”,
 然後再去了解原因或過程,思考對策。

❤內參-講故事的“壞人、受害者、英雄”模型

出處:講故事的“壞人、受害者、英雄”模型


很多人在匯報工作或推介產品、服務時,都習慣以主題聲明開場,
這就難免空洞和無趣,
比如“我們的新焦點就是顧客滿意度”或者是“我們目前的策略目標就是執行及創新” 。
斯通傳播公司(Stone Communications)總裁格雷格·斯通提出,
我們可以用講故事的方式來做匯報和推介,
而且重點可以放在“壞人、受害者、英雄”三大角色組成的模型上。
公眾號“家族企業雜誌”編譯了他提出的這個故事技巧。

格雷格解釋說,在商業情境裡,“壞人”常常不是個人,
而是那些感受到惡意的行為,或者是無法完成交易、又或是交易內容讓人不滿意,
比如產品有瑕疵,咖啡太冷等等。
而“受害者”則是顧客,或者是你要幫助解決問題的那個人。
只要能解決問題,就能讓你的公司或團隊變成“英雄”。


舉個例子來說,在軟件領域,“壞人”可能是程序太慢或不穩定,
“受害者”則是心情不好的使用者,“英雄”就是能夠正常有效運作的新科技或是更新。

在講故事的時候,格雷格認為,
要清楚刻畫出顧客遇到的困難,同時展現充分的同理心,
不能只從講述者自己的視角來講這個故事,像“我們很高興宣布,
我們新推出的有機肥料是市場上最安全的”就不如“家長一定會很高興知道,
現在孩子們可以在後院草坪上玩耍,不再擔心影響健康。”


格雷格舉了小額貸款之父穆罕默德·尤努斯(Muhammad Yunus)講述故事的例子,
尤努斯就使用了這個模型。

尤努斯在1970年代是孟加拉的經濟學教授,他帶著學生訪問一個貧困村莊時,
 “當地的貸款人願意讓婦女貸款購買原物料,但條件是以他所訂的價錢來收購成品。
而且更惡劣的是利息完全不合理,可能高達每天10%。
算下來,這個村莊42個婦女總貸款金額不到27美元。”

尤努斯說:“我借給這些受害者27美元,讓她們能脫離這些'銀行家'的魔爪。
而如果只要這麼一點錢,就能讓這麼多人如此開心,我何不多做一點?
從此之後,這就成了我的事業。”這個故事就有完整的三大要素:
經典的壞人、無助的受害者,以及最後英雄角色出現。

格雷格總結說,
如果你要告訴大家你的品牌是個怎樣的“英雄”,
可以像尤努斯一樣娓娓道來,但要特別著重說一下產品或服務能如何消滅“壞人”,
只要將消費者的痛苦以真誠、有同理心的話語表達,
不論面對的是顧客、同事或是媒體,這都會是你的好故事。



-----------------------------
摘要:
尤努斯在1970年代是孟加拉的經濟學教授,他帶著學生訪問一個貧困村莊時,
“當地的貸款人願意讓婦女貸款購買原物料,但條件是以他所訂的價錢來收購成品。
而且更惡劣的是利息完全不合理,可能高達每天10%。
算下來,這個村莊42個婦女總貸款金額不到27美元。”

尤努斯說:“我借給這些受害者27美元,讓她們能脫離這些'銀行家'的魔爪。
而如果只要這麼一點錢,就能讓這麼多人如此開心,我何不多做一點?
從此之後,這就成了我的事業。”這個故事就有完整的三大要素:
經典的壞人、無助的受害者,以及最後英雄角色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