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04

❤內參-幫你達成計劃的PDCA筆記法

出處:幫你達成計劃的PDCA筆記法


在制定了工作、生活計劃之後,我們有時會因為某些原因無法如期完成計劃。
《讓自己快速進化的PDCA筆記術》這本書裡認為,
一個原因是在制定計劃後,人們會全力以赴地執行,事後卻沒有針對行為進行分析、檢討。
這時,如果使用PDCA筆記,也就是計劃(Plan)、執行(Do)、核查(Check)、
行動(Act),檢查自己的工作方法,或許可以發現一些做事的盲點。

這個方法的第一步就是計劃
首先,在筆記上盤點自己的待辦事項,
想想哪些工作可以捨棄、哪些工作的先後順序可以調換,
每個事項都要標註好開始時間和結束時間。
如果你實在沒辦法按照計劃完成工作,這時侯就要看看自己的規劃是否時間分配不當。
然後按照管理學大師史蒂芬 ‧ 柯維的四象限時間管理方法,把待辦事項分成:
重要緊急,重要不緊急,緊急不重要,不緊急不重要。

第二步,在筆記上寫下執行步驟,這時要記錄事實而不是自己的主觀想法
有時人們無法按照計劃完成事務是因為,
一旦有突發情況,我們會率先處理那些緊急卻不一定重要的事。
但其實“重要但非緊急”的事,才是我們應該要做的,因為它能使我們成長、讓組織進步。
那些緊急卻不一定重要的事,通常都來自他人的要求,
比如領導分配的雜務,如果能與對方協調溝通,就可以減少無法按照計劃完成工作的情況。


第三步,核查,即根據執行結果寫出順利或者遭遇挫折的原因
這是最重要的一步,有了核查,才會知道下一步該如何改進。
書裡建議,
你可以每天花一點時間回想今天做的事,想想哪些需要改進、哪些做法值得學習。


第四步,要思考、記錄自己從前三步得出的改善方案
通過上述幾步,你可以看到計劃與實際執行之間的差距,從而提出改善方案。
堅持一段時間後,就可以降低犯錯的概率,提高做事效率。



---------------------------
摘要:
如果使用PDCA筆記,也就是計劃(Plan)、執行(Do)、核查(Check)、
行動(Act),檢查自己的工作方法,或許可以發現一些做事的盲點。
1. 計畫
 在筆記上盤點自己的待辦事項,想想哪些工作可以捨棄、哪些工作的先後順序可以調換,
 每個事項都要標註好開始時間和結束時間。
 如果你實在沒辦法按照計劃完成工作,這時侯就要看看自己的規劃是否時間分配不當。
 然後按照管理學大師史蒂芬 ‧ 柯維的四象限時間管理方法,把待辦事項分成:
 重要緊急,重要不緊急,緊急不重要,不緊急不重要。
2. 在筆記上寫下執行步驟,這時要記錄事實而不是自己的主觀想法
 有時人們無法按照計劃完成事務是因為,
 一旦有突發情況,我們會率先處理那些緊急卻不一定重要的事。
 但其實“重要但非緊急”的事,才是我們應該要做的,因為它能使我們成長、讓組織進步。
 那些緊急卻不一定重要的事,通常都來自他人的要求,
 比如領導分配的雜務,如果能與對方協調溝通,
 就可以減少無法按照計劃完成工作的情況。
3. 核查,即根據執行結果寫出順利或者遭遇挫折的原因
 你可以每天花一點時間回想今天做的事,想想哪些需要改進、哪些做法值得學習。
4. 要思考、記錄自己從前三步得出的改善方案
 通過上述幾步,你可以看到計劃與實際執行之間的差距,從而提出改善方案。
 堅持一段時間後,就可以降低犯錯的概率,提高做事效率。

❤內參-建議:該換工作的5種跡象

出處:建議:該換工作的5種跡象


每年春節假期過後,都是跳槽的高峰期,可是如何判斷自己應該離開目前的崗位呢?
 《哈佛商業評論》微信公眾號分享的一篇文章告訴你,
如果你的工作中出現以下這5種跡象,那你該考慮換工作了。

第一,你沒有學到東西
研究表明,
成年人和年長者最幸福的時刻就是在工作中可以不斷地學到新東西,感覺自己在進步


第二,你在工作中表現不佳。
如果你在工作中停滯不前,這種狀態遲早會損害你的就業能力。
如果你想有幹勁地工作,
最好還是找個能夠刺激你熱情的新工作,這樣你的工作能力才能最大限度發揮。


第三,你的價值被低估了
在工作中被看輕的人更容易熱情耗盡並且可能會有一些產生負面影響的行為,
比如缺勤、怠工、甚至是偷盜。


第四,你工作只是為了賺錢。
雖然大部分時間,薪酬是人們衡量一份工作的重要標準,
但是如果僅僅因為賺錢而做的工作,反而是最不值得做的。
在最壞的情況下,這樣的工作會讓人失去動力、變得消極。


第五,你不喜歡你的老闆。 
75%的職場人認為工作中最有壓力的部分來自於他們的直接領導或者間接領導。
除非公司在選擇和培養領導者方面做得很好,
否則員工們只能降低自己對於老闆、對於管理的期待,或者直接去追尋自己認可的老闆。


除此之外,還有許多其他有效因素會讓你考慮換一份工作,
比如:工作生活失衡衝突,經濟壓力,公司裁員以及地理因素。
但是這些因素大部分是由周圍環境導致而非心理因素,並且主觀能改變的很少。

以上就是《哈佛商業評論》對於是否應該換工作的建議,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
摘要:
如果你的工作中出現以下這5種跡象,那你該考慮換工作了。
1. 你沒有學到東西
 成年人和年長者最幸福的時刻就是在工作中可以不斷地學到新東西,感覺自己在進步;
2. 你在工作中表現不佳
 如果你在工作中停滯不前,這種狀態遲早會損害你的就業能力。
 如果你想有幹勁地工作,
 最好還是找個能夠刺激你熱情的新工作,這樣你的工作能力才能最大限度發揮。
3. 你的價值被低估了
 在工作中被看輕的人更容易熱情耗盡並且可能會有一些產生負面影響的行為,
 比如缺勤、怠工、甚至是偷盜。
4. 你工作只是為了賺錢
 雖然大部分時間,薪酬是人們衡量一份工作的重要標準,
 但是如果僅僅因為賺錢而做的工作,反而是最不值得做的。
 在最壞的情況下,這樣的工作會讓人失去動力、變得消極。
5. 你不喜歡你的老闆
 75%的職場人認為工作中最有壓力的部分來自於他們的直接領導或者間接領導。
 除非公司在選擇和培養領導者方面做得很好,
 否則員工們只能降低自己對於老闆、對於管理的期待,或者直接去追尋自己認可的老闆。

❤內參-用外語思考也許讓人更客觀

出處:新研究:用外語思考也許讓人更客觀


在學習外語時,我們都會有這樣的感受,
就是用非母語表達和思考時,
我們會變得更加慢條斯理,反應會變得遲緩,開口前也會傾向於打好腹稿。
然而,一項新研究表明,使用外語思考甚至會讓人變得更加客觀一點。
 FT中文網的一篇文章刊登了這項研究。


在《認知》(Cognition)雜誌上發表的這篇論文中,
芝加哥大學的研究團隊講述了一個眾所周知的道德困境:
當你看到一節失控的火車在鐵軌上駛來,
在它的前方,有五個人被綁在鐵軌上,
你的身邊是一個壯漢,如果你把他推到鐵軌上,你會殺了他,
但是能救另外五個人的生命,你會這麼做嗎?

研究團隊讓800名用德語為母語的人參加這個實驗,
一半人用德語回答,另一半人用英語回答。
結果那些用第二語言也就是用英語回答難題的人,比較起來更贊同把那名男子推到鐵軌上。
對於這個“鐵軌困境”,研究人員對英語、韓語、西班牙語、法語、
希伯來語、德語和意大利語為母語的人進行過數次實驗,得到了同樣的結論。


通過研究人們用外語做決定對思維的影響,研究人員認清了這背後的原因。
在實驗中,研究人員也同時讓這800名德語為母語的人
對壯漢和鐵軌上的五個人的影像清晰度打分,
結果那些用德語母語回答的人比用英語回答的人在自己腦海中對壯漢的形象更清晰。
人們在腦海中形成的影像是基於他們對人和物體的記憶,
一般我們用母語對人進行描述的經驗更多,所以更容易在腦海中想像出人和物的樣子。

在這篇論文之前更早的一篇論文中,研究團隊也指出,
“外語提供了一種'疏遠機制',
使人們從即時作出反應的直覺機制轉向一種更加深思熟慮的思維模式。
外語可能會提供更大的距離,因為它在情感系統中的根基不如母語。”
這意味著,使用外語思考一定程度上是會影響人思考的主客觀程度。


如今已經有越來越多的非英語母語人士用英語作為工作語言,
這不可避免地會在英語母語人群和其他人群之間造成一些差異。
也許那些英語作為外語的人士在做決策時就會多一些客觀,而少一些風趣幽默。



-------------------------
摘要:
在《認知》(Cognition)雜誌上發表的這篇論文中,
芝加哥大學的研究團隊講述了一個眾所周知的道德困境:
當你看到一節失控的火車在鐵軌上駛來,
在它的前方,有五個人被綁在鐵軌上,
你的身邊是一個壯漢,如果你把他推到鐵軌上,你會殺了他,
但是能救另外五個人的生命,你會這麼做嗎?

研究團隊讓800名用德語為母語的人參加這個實驗,
一半人用德語回答,另一半人用英語回答。
結果那些用第二語言也就是用英語回答難題的人,比較起來更贊同把那名男子推到鐵軌上。
對於這個“鐵軌困境”,研究人員對英語、韓語、西班牙語、法語、
希伯來語、德語和意大利語為母語的人進行過數次實驗,得到了同樣的結論。

外語提供了一種'疏遠機制',
使人們從即時作出反應的直覺機制轉向一種更加深思熟慮的思維模式。
外語可能會提供更大的距離,因為它在情感系統中的根基不如母語。
這意味著,使用外語思考一定程度上是會影響人思考的主客觀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