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28

❤內參-一種偏見讓我們只消費不儲蓄

出處:一種偏見讓我們只消費不儲蓄


花錢越來越多、儲蓄越來越少,
一個可能的原因是人們只看到別人花了多少,沒有看到別人存了多少。
這是加州大學和多倫多大學的教授在一項研究中的發現,
他們提出了一種說法叫做“可見性偏見”。
就是說,人們傾向於談論自己正在做的事情,他們會更多地強調消費,而不是非消費。
這種偏見正在改變人們的消費習慣,讓人越花越多,社交媒體也進一步放大了改變的效果。 BBC英倫網的一篇文章介紹了研究的具體內容。

加州大學教授赫什萊弗爾(David Hirshleifer)是這項研究的一位作者,
他介紹了一個在社交媒體時代很常見的現象。
如果你在朋友家,會看到朋友喝的是便宜咖啡,穿的是平價衣物。
但是看他們的社交媒體賬號,就會發現,
他們發表的內容更可能是在高檔餐廳用餐或者是一趟旅行。
互聯網的興起和普及,也極大地提高了我們觀察他人消費的能力。
BBC的文章說,當我們對他人的消費行為越來越了解,
這不僅會讓我們增加消費,還會導致我們對自己的財務狀況和財富前景做出錯誤的假設。

多倫多大學的韓冰教授是研究的另一位作者,
他介紹,就儲蓄來說,人們會效仿自己社交圈裡的其他人,
因為他們認為自己和那些人的社會經濟狀況類似,
用他的話說就是,“和我社會地位相同的人,(他們)對未來和對收入增長的看法,
以及他們隨之採取的行動,在一定程度上會給我某種關於我自己的未來的線索。”

你在社交媒體上發表與購物或某次經歷有關的內容,
都有可能影響那些關注你的人,比如,你發表了一個想法,這個想法就與他們有關,
他們在一定程度上會跟你採取相似的策略,實施相似的行為。
周圍人的消費會影響你,其實在社交媒體出現之前,這種消費模式就已經存在了,
不過現在社交媒體上的消費活動太多了,可見性偏見也就被社交媒體放大了。
這項研究的目的是提高人們對自己消費行為的認識,如果你意識到了可見性偏見,
就能減少這種偏見,進而減少社交媒體上的消費行為給你帶來的影響。



--------------------------------
摘要:
可見性偏見:
就是說,人們傾向於談論自己正在做的事情,他們會更多地強調消費,而不是非消費。
這種偏見正在改變人們的消費習慣,讓人越花越多,社交媒體也進一步放大了改變的效果。

❤內參-關於睡眠的五個常見誤區

出處:關於睡眠的五個常見誤區


每個人都知道良好睡眠對健康的重要性,
紐約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搜索整理了網絡上關於睡眠的流行觀點,
然後對每一項誤區進行了研究和比較,把結果發表在了
《睡眠健康雜誌》(Sleep Health)上。他們希望通過揭開這些誤區,
能夠幫助人們改善睡眠狀況。 BBC英倫網介紹了他們的研究結果。

第一個誤區,你不需要太久的睡眠。
這是一個在網絡上流傳很廣的說法,
而且人們常常把很多成功人士的作息時間當做典型案例,
認為只要睡眠質量高,每天只睡四個小時也沒問題。
但是研究人員表示,這是最有害健康的一種觀點。
紐約大學醫學院博士後瑞貝卡·羅賓斯(Rebecca Robins)表示,
“如果總是只睡5個小時或是少於5個小時,
會大大增加心臟病和中風這樣的心血管疾病發作的風險,甚至可能縮短預期壽命”。
因此,羅賓斯建議,人們應該盡量爭取每晚睡足7到8個小時。
第二個誤區,上床前喝酒有助於睡眠
事實上,無論是喝一杯紅酒、威士忌還是一瓶啤酒都會影響你的睡眠質量。
羅賓斯指出,睡前喝一杯可能會有助於入睡,
但是會顯著降低你夜間休息的質量,尤其干擾快速眼動睡眠(rapid eye movement)。
這一階段睡眠對記憶力和學習非常重要。
此外,酒精也有利尿作用,可能會讓你半夜起來上廁所。

第三個誤區,睡前看視頻能幫助你放鬆。
你有沒有想過自己在上床前放鬆一下,比如用手機看一會兒劇?
羅賓斯表示,已經有很多研究證明,
這些設備發出的藍光可能會延遲人體褪黑素的分泌,褪黑素有助於人體進入睡眠狀態。

第四個誤區,只要一直躺著總能睡著。
失眠的時候,很多人會讓自己一直保持閉眼躺著的狀態,寄希望於過一會兒就能睡著。
羅賓斯指出,這個時候,不應該再繼續試圖強迫自己入睡。
你可以起床做點不用腦子的事情,例如整理雜物等瑣事。
一般來說,健康人大約需要15分鐘就能進入睡眠狀態,
如果超過這個時間不能入睡,那麼不如乾脆起床換個環境。

第五個誤區,鬧鐘響後再睡一會兒。
很多人有鬧鐘響了之後再小睡一會兒的習慣,認為這額外幾分鐘的睡眠可以起到很大作用。
但在羅賓斯看來,這其實沒有什麼不同。
鬧鐘響了就應該起床,因為即使你又睡著了,也是很輕的、低質量的睡眠。



--------------------------
摘要:
1. 你不需要太久的睡眠(X)
 人們常常把很多成功人士的作息時間當做典型案例,
 認為只要睡眠質量高,每天只睡四個小時也沒問題。
 但如果總是只睡5個小時或是少於5個小時,
 會大大增加心臟病和中風這樣的心血管疾病發作的風險,甚至可能縮短預期壽命。
 因此,人們應該盡量爭取每晚睡足7到8個小時。
2. 上床前喝酒有助於睡眠(X)
 這會顯著降低你夜間休息的質量,尤其干擾快速眼動睡眠(rapid eye movement)。
 這一階段睡眠對記憶力和學習非常重要。
 此外,酒精也有利尿作用,可能會讓你半夜起來上廁所。
3. 睡前看視頻能幫助你放鬆(X)
 這些設備發出的藍光可能會延遲人體褪黑素的分泌,褪黑素有助於人體進入睡眠狀態。
4. 只要一直躺著總能睡著(X)
 一般來說,健康人大約需要15分鐘就能進入睡眠狀態,
 如果超過這個時間不能入睡,那麼不如乾脆起床換個環境。
5. 鬧鐘響後再睡一會兒(X)
 鬧鐘響了就應該起床,因為即使你又睡著了,也是很輕的、低質量的睡眠。

內參-為什麼靈活性會阻止你完成目標

出處:為什麼靈活性會阻止你完成目標


在制定目標的時候,很多人願意給自己留一定的自由度。
這很容易理解,因為大多數人不太擅長預估自己的行為,
採取一種相對有彈性的方式來設定目標,可以讓人在未來有更多的調整空間。
但是,哈佛商業評論網站上的一篇文章認為,這種邏輯並不利於目標的實現,
實際上,一旦人們設立了一個目標,
只有當實現過程中的每一環節都被定死的時候,這個目標才有很大可能被實現。
微信公眾號“譯言”翻譯了這篇文章。

我們先來看一個研究。
研究人員選了一個城市的酸奶店,這家店進行了一個優惠活動,
顧客按照規定完成六次消費之後,就能免費換一瓶酸奶。
但是在實驗的過程中,對顧客的要求不一樣。
其中一半的人被要求,按照自己的心情依次購買六種不同口味的酸奶;
對另一半人的要求是,按照店裡的規定依次購買六種不同口味的酸奶。
結果,那些可以按照自己心情靈活買酸奶的顧客,
比那些按照嚴格要求買酸奶的顧客,參與這項活動更積極,前者的參與度是後者的2.5倍。
但相反的是完成計劃的人數,那些按照店裡規定買酸奶的顧客,
有超過75%的人完成了計劃。
為什麼靈活性阻止了目標的完成呢?文章認為,這可能跟人們決策能力的局限性有關。
我們每天要做很多決定,在信息超載的情況下,
人們更傾向於做一件不用怎麼做決定的事情,這也是死板的要求所能為實現目標提供的。
通過設定好目標實現過程中的一系列環節,讓人們在完成計劃過程中少做決策,
就會讓一個目標變得更加容易達成,在過程中,人們也會覺得更容易。

不過,在實際操作是,文章認為,要靈活考慮具體的情況。
如果一個目標的完成條件相對簡單,並且完成動機非常強烈,
這時候,比起採取每個步驟都卡死的方式,一個靈活的框架能更好地實現目標。
而如果面臨的挑戰一定要被攻克,就要採用另一種方​​式,領導者要把行動規劃得非常清楚,
制定好固定詳細的方案,以減少多餘和不必要的決策環節。

這種方法對個人制定目標來說也有幫助。
如果你是一個對於執行死板的計劃沒什麼動力的人,靈活的方式更適合你。
但如果你糾結於完成計劃,比如你覺得自己經常被太多事情干擾,
那麼,用一種把細節和具體步驟制定好的計劃方式會更有效。



---------------------------------
摘要:
研究人員選了一個城市的酸奶店,這家店進行了一個優惠活動,
顧客按照規定完成六次消費之後,就能免費換一瓶酸奶。
但是在實驗的過程中,對顧客的要求不一樣。
其中一半的人被要求,按照自己的心情依次購買六種不同口味的酸奶;
對另一半人的要求是,按照店裡的規定依次購買六種不同口味的酸奶。
結果,那些可以按照自己心情靈活買酸奶的顧客,
比那些按照嚴格要求買酸奶的顧客,參與這項活動更積極,前者的參與度是後者的2.5倍。
但相反的是完成計劃的人數,那些按照店裡規定買酸奶的顧客,
有超過75%的人完成了計劃。

為什麼靈活性阻止了目標的完成呢?
我們每天要做很多決定,在信息超載的情況下,
人們更傾向於做一件不用怎麼做決定的事情,這也是死板的要求所能為實現目標提供的。
通過設定好目標實現過程中的一系列環節,讓人們在完成計劃過程中少做決策,
就會讓一個目標變得更加容易達成,在過程中,人們也會覺得更容易。
這種方法對個人制定目標來說也有幫助。
如果你是一個對於執行死板的計劃沒什麼動力的人,靈活的方式更適合你。
但如果你糾結於完成計劃,比如你覺得自己經常被太多事情干擾,
那麼,用一種把細節和具體步驟制定好的計劃方式會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