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24

❤內參-如何培養孩子的社會情感能力

出處:如何培養孩子的社會情感能力


美國有一個運行了40年的非盈利組織,叫兒童委員會(Committee for Children)。
他們研究發現,孩子想要在未來擁有更良好的社會關係和情感狀態,
需要有五方面的能力,包括自我認知、自我管理、社會意識、人際關係技能,
以及能做負責任地決策。這五方面的能力統稱為社會情感技能。
與之對應的,是社會情感學習(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簡稱SEL)。
社會情感學習課程目前覆蓋了美國40%的學校,幼兒園到高中都在用。
微信公眾號“外灘教育”的一篇文章,介紹了SEL學習課程中的一些實用技巧。

第一,教孩子學會冷靜。
憤怒或者沮喪的情緒,不僅對解決事情沒有幫助,還會傷害身邊人的感情。
文章建議,
為了幫孩子學會冷靜,可以在家里布置一個溫馨的角落,
作為情緒的暫停區,還可以取一個名字,比如“冷靜角”。
家長可以和孩子約好,情緒激動的時候,就先去“冷靜角”呆一會兒,
等情緒平復之後再討論問題。這個方法能幫孩子學習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情緒。

第二,將麻煩分級。
想在生活中保持平穩的心態,就要減少不必要的焦慮和緊張。 
SEL學習中有一個很實用的“麻煩分級”技巧,可以引導孩子正確看待生活中的不如意。
具體做法是,將生活中的麻煩分成幾個等級。
比如,最低級別的麻煩叫“庸人自擾”,
類似上校車的時候排在隊伍最後面,這種情況既不損人也沒傷己,幾乎可以忽略。
再比如,最高級別的是“天災人禍”,就好像地震時什麼都可以放下,逃命要緊。
當孩子將遇到的麻煩對號入座時,他會發現,
原來生活並不是那麼不如意,這樣他就可以更超脫地看待生活。

第三,幫孩子學會解決問題的步驟。
當孩子犯錯或者遇到困難時,
要引導孩子養成有建設性的思考方式,鍛煉問題解決能力。
首先,心平氣和地說出問題所在,讓孩子想一下可能的解決方案,
這時候,不管孩子給出的方案是什麼,父母都要耐心傾聽並且保持尊重。
接下來,和孩子探索每個方案可能帶來什麼結果。
最後,挑選一個最好的方案,引導孩子制定行動計劃。



--------------------------------
摘要:
1. 教孩子學會冷靜
 為了幫孩子學會冷靜,可以在家里布置一個溫馨的角落,
 作為情緒的暫停區,還可以取一個名字,比如“冷靜角”。
 家長可以和孩子約好,情緒激動的時候,就先去“冷靜角”呆一會兒,
 等情緒平復之後再討論問題。這個方法能幫孩子學習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情緒。
2. 將麻煩分級
 最低級別的麻煩叫“庸人自擾”,
 類似上校車的時候排在隊伍最後面,這種情況既不損人也沒傷己,幾乎可以忽略。
 再比如,最高級別的是“天災人禍”,就好像地震時什麼都可以放下,逃命要緊。
 當孩子將遇到的麻煩對號入座時,他會發現,
 原來生活並不是那麼不如意,這樣他就可以更超脫地看待生活。
3. 幫孩子學會解決問題的步驟
 首先,心平氣和地說出問題所在,讓孩子想一下可能的解決方案,
 這時候,不管孩子給出的方案是什麼,父母都要耐心傾聽並且保持尊重。
 接下來,和孩子探索每個方案可能帶來什麼結果。
 最後,挑選一個最好的方案,引導孩子制定行動計劃。

❤內參-塑造偏見的3種心理成因

出處:塑造偏見的3種心理成因


是什麼讓我們對世界產生偏見?
美國氣象協會前主席馬歇爾·謝波德(J. Marshall Shepherd)在TEDxUGA演講中
分享了他對於人類偏見的看法。在他看來,偏見的形成主要有三種心理成因,
分別是證實偏差、鄧寧-克魯格效應和認知失調。


第一是證實偏差。我們會拼命尋找支持自己觀點的證據,忽略對自己觀點不利的證據。

第二是鄧寧-克魯格效應(Dunning-Kruger Effect)
指的是能力欠缺的人會有一種虛幻的自我優越感,錯誤認為自己比真實情況更優秀。
因此,人們常常會低估他們不知道的事情。

第三是認知失調,
指的是,一個人如果有兩種不一致的認知,就會產生失調的感覺,
這種感覺會驅使一個人去尋找合理化的解釋,讓自己的認知達到一致。
比方說,很多人喜歡看星座運勢,或者查看黃曆。
謝波德說,賓夕法尼亞大學的一項研究顯示,
美國流行的黃曆《老農年鑑》的準確度其實只有37%。為什麼人們還是對此深信不疑呢?
這就是認知失調的影響,人們會忽略黃曆不准的預測,或者找個理由把它合理化。

怎樣才能避免這些偏見呢?謝波德表示,
首先,記錄下你的偏見。它們來自哪裡?
可能是你的成長經歷、你的政治觀點、你的信仰。
你要搞清楚,是什麼讓你形成了偏見。然後,評估你的信息來源,你平時從哪裡獲取信息?
這些報刊、網站和廣播有沒有權威性?
最後,把它說出來也很重要,你可以和自己的朋友家人談談,
評價自己過去的偏見,以及這些偏見是怎麼形成的。



--------------------------------
摘要:
1. 證實偏差
 我們會拼命尋找支持自己觀點的證據,忽略對自己觀點不利的證據。
2. 鄧寧-克魯格效應(Dunning-Kruger Effect)
 指的是能力欠缺的人會有一種虛幻的自我優越感,錯誤認為自己比真實情況更優秀。
 因此,人們常常會低估他們不知道的事情。
3. 認知失調
 指的是,一個人如果有兩種不一致的認知,就會產生失調的感覺,
 這種感覺會驅使一個人去尋找合理化的解釋,讓自己的認知達到一致。
 比方說,很多人喜歡看星座運勢,或者查看黃曆。
 賓夕法尼亞大學的一項研究顯示,美國流行的黃曆《老農年鑑》的準確度其實只有37%。
 為什麼人們還是對此深信不疑呢?
 這就是認知失調的影響,人們會忽略黃曆不准的預測,或者找個理由把它合理化。
怎樣才能避免這些偏見呢?
1. 記錄下你的偏見。它們來自哪裡?
 可能是你的成長經歷、你的政治觀點、你的信仰。
2. 把它說出來
 你可以和自己的朋友家人談談,評價自己過去的偏見,以及這些偏見是怎麼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