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26

❤內參-幫你找到最佳狀態的5個策略

出處:幫你找到最佳狀態的5個策略


在進行時間管理的時候,制定計劃和區分優先級是最常規的管理方式,
但是哥倫比亞大學的心理學博士喬西·戴維斯(Josh Davis)換了一個角度,
從身體效能著手教你怎麼快速進入狀態,利用好每一天。
在《每天最重要的2小時》一書中戴維斯介紹了把身體調整到巔峰狀態的5種策略,
得到“每天聽本書”欄目解讀了這本書。


第一,關注停頓點
指的是做完一件事後停下來,想一想下一件事該做什麼。
這個方法聽上去很簡單,但是能有意識地去做的人卻很少,
它的本質是讓你有意識地掌控你的行為,防止你被工作慣性帶著跑。
斯諾克大師賽冠軍奧沙利文(Ronnie O'Sullivan)在打台球的時候,
如果覺得自己這一桿打不好,就會起身調整一下再去打,
看似沒有什麼差別,但正是這個動作幫助他找到了對球的掌控感。


第二,管理心理能量
戴維斯表示,
腦力和體力一樣都是會隨著時間消耗的,但是由於消耗不明顯,很難被注意到。
比如你剛寫完一個苦思冥想的策劃案,
馬上又要再記住一段文字,你可能就會覺得非常吃力,讀好幾遍都記不住,
就是因為越需要注意力和創造力的工作對腦力的消耗就越大。
因此安排工作時應該盡量先難後易,抓住早上起床時頭腦活性最大的兩小時。

第三,理解注意力的特點
分心是產生創造力的基本機制,因此為了應對分心可以先讓自己“主動走神”,
專注20分鐘工作後就做一件其他的事情來換換腦子,
起來走走、整理下桌面等等,等大腦放鬆一下再回來工作時,狀態就會更好。


第四,掌控飲食和運動
這裡說的掌控運動不是讓你去進行高強度的訓練,
而是用輕量的運動來保持大腦清醒,進行快走或者簡單的有氧運動都可以達到效果。
此外,飲食上可以少吃碳水化合物和少吃多餐,
把血液中的葡萄糖維持在穩定的水平上,保障大腦高效運轉。

第五,讓環境為你服務,避免噪音打斷你的工作。
由於注意力天生就會被意外出現的事物所轉移,
同事打翻了水杯、窗外有汽車鳴笛等等都會影響你的大腦,
比起與環境做對抗,
最好的辦法還是在需要做創造性工作的時候,找一個安靜的地方自己呆著。
此外,研究表明明亮的藍白光對大腦保持清醒有好處,
所以你可以在辦公室掛上藍色的窗簾,
或者把電腦背景桌面設置成藍色來促進大腦高效能工作。


希望以上五個策略對你有幫助。



----------------------------
摘要:
1. 關注停頓點§番茄鐘§
 指的是做完一件事後停下來,想一想下一件事該做什麼。
 這個方法聽上去很簡單,但是能有意識地去做的人卻很少,
 它的本質是讓你有意識地掌控你的行為,防止你被工作慣性帶著跑。
2. 管理心理能量
 越需要注意力和創造力的工作對腦力的消耗就越大。
 因此安排工作時應該盡量先難後易,抓住早上起床時頭腦活性最大的兩小時。
3. 理解注意力的特點
 分心是產生創造力的基本機制,因此為了應對分心可以先讓自己“主動走神”
 專注20分鐘工作後就做一件其他的事情來換換腦子,
 起來走走、整理下桌面等等,等大腦放鬆一下再回來工作時,狀態就會更好。
4. 掌控飲食和運動
 掌控運動不是讓你去進行高強度的訓練,
 而是用輕量的運動來保持大腦清醒,進行快走或者簡單的有氧運動都可以達到效果。
 此外,飲食上可以少吃碳水化合物和少吃多餐,
 把血液中的葡萄糖維持在穩定的水平上,保障大腦高效運轉。
5. 讓環境為你服務,避免噪音打斷你的工作
 做創造性工作的時候,找一個安靜的地方自己呆著。
 此外,研究表明明亮的藍白光對大腦保持清醒有好處,
 所以你可以在辦公室掛上藍色的窗簾,
 或者把電腦背景桌面設置成藍色來促進大腦高效能工作。

❤內參-馬伯庸:怎樣獲得寫作的創意和靈感

出處:馬伯庸:怎樣獲得寫作的創意和靈感


4月22日,在UP2018騰訊新文創生態大會上,作家馬伯庸分享了他獲得寫作創意的經驗。
馬伯庸的很多作品都涉及到歷史和科幻領域,
代表作有《古董局中局》《長安十二時辰》《龍與地下鐵》等。


在生活中,馬伯庸經常會被問到一個問題,就是如何有創意?
他認為不是讀了書就自然會有創意,
每個好的創意,一定是先有素材的土壤、閱讀的基礎,才能有靈感並開始創作。
而這其中,很多素材都很枯燥,如何有效閱讀資料進而產生創意呢?
馬伯庸介紹了自己受益匪淺的方法,也就是蘇東坡的“八面受敵讀書法”。
因為知識太多了就像大海一樣,每次讀書前可以設置一個任務,
帶著明確的方向去多讀幾遍,這樣讀下來結果一定和淺嚐輒止地讀不一樣。
比如,蘇東坡讀《漢書》,第一遍只讀政治,第二遍讀人物,第三遍讀官制、兵法等。
這樣才能“厚積而薄發,博觀而約取”。


馬伯庸寫的小說和改編的劇集《古董局中局》,
就是他看了很多考古文獻資料後得到的靈感。
在古董鑑定中,青銅器外面有銹,過去是去摸、去看,甚至去舔一下。
現在技術先進了,用X光照射金屬內部,就能鑑別真偽,
馬伯庸就是從新技術鑑別古董的論文中找到了故事靈感。
他說,2013年北京大學一個本科生,通過看竹簡背面的划痕,
破解了一個拼接破損竹簡的學界難題。 “簡冊背劃線”成為學術界有趣而重要的發現,
但外界並不了解,而他看到了這些資料,編劇時就寫出了一個跌宕起伏的故事。

總之,馬伯庸認為,
寫作中的好創意一定不是憋出來的,而是反复看資料,帶著問題閱讀也許就能找到靈感。



-------------------------
摘要:
在生活中,馬伯庸經常會被問到一個問題,就是如何有創意?
他認為不是讀了書就自然會有創意,
每個好的創意,一定是先有素材的土壤、閱讀的基礎,才能有靈感並開始創作。
而這其中,很多素材都很枯燥,如何有效閱讀資料進而產生創意呢?
馬伯庸介紹了自己受益匪淺的方法,也就是蘇東坡的“八面受敵讀書法”。
因為知識太多了就像大海一樣,每次讀書前可以設置一個任務,
帶著明確的方向去多讀幾遍,這樣讀下來結果一定和淺嚐輒止地讀不一樣。

比如,蘇東坡讀《漢書》,第一遍只讀政治,第二遍讀人物,第三遍讀官制、兵法等。
這樣才能“厚積而薄發,博觀而約取”。
寫作中的好創意一定不是憋出來的,而是反复看資料,帶著問題閱讀也許就能找到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