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04

❤內參-如何用“喜好原則”影響別人

出處:如何用“喜好原則”影響別人


平時在生活中,我們會迅速判斷對方的好壞、能力、​​動力以及誠信,
並會被那些能給自己帶來好處的人吸引。
人們會花很多錢買偶像代言的服裝,也是這個原因。
社會心理學家羅伯特·西奧迪尼把這種現象總結為“喜好原則”。
在《管理學與生活》這本書裡,
密歇根大學羅斯商學院組織和管理系教授葆拉•卡普羅尼(Paula Caproni)
進一步介紹了這個原則。書裡說,魅力、正面體驗、距離近、相似性,
都能幫你更好地對他人施加影響。


首先是魅力
人們很容易被外表有魅力的人吸引,不過,這種影響力很短暫。
比如,西裝革履的男士在華爾街會得到好評,
但在另一個講求謙遜的環境中可能被看成做作或者浮誇。


第二是正面體驗
點頭示意、微笑、幾句認可的話,都能讓人感覺受到了關注和認可。
研究人員做過一個實驗,想知道服務員的笑容跟他們獲得的小費有沒有關係。
參加實驗的每個服務員都接待了96位顧客,
結果顯示,笑容明朗的服務員收到了2320美元小費,而淺笑的服務員只收到了940美元小費。
那些小費收得多的人,還會用一些其他的小技巧,
比如,他會跟顧客站在一邊,服務員可能會說:
“我看看能不能不加錢就給你添飯。”
再比如,他會復述顧客的訂單內容,讓對方覺得自己的意見得到了尊重和理解,
服務員可能會這麼說:
“我要確認下對了單。你說你要一個大份比薩,要紅辣椒,而不是綠辣椒,對吧”。
其他的技巧還包括,在支票上寫下“謝謝”,遞賬單時給顧客一塊糖,等等。


第三是距離近人們離得越近,就越可能被彼此吸引。
距離近讓人們有機會了解彼此,並且獲得相同的經歷。
如果團隊成員經常參與相同的社會活動,
可以很快了解他們在哪些地方是相似的,從而增加默契。


第四是可感知的相似性
書裡說,人們容易被態度、價值觀、工作風格、性格特徵、外表、
著裝、文化和生活經歷等特徵與自己相似的人所吸引。
之所以會這樣,
一是我們希望保護並強化自我形象,
二是幫助與自己相似的人成功,可以提升自己的成功機會。
比如,卡普羅尼研究發現,主管給與自己相似的下屬打分更高。


以上就是《管理學與生活》這本書裡介紹的幾種影響他人的方法,希望對你有啟發。



--------------------------------------------
摘要:
1. 魅力
 人們很容易被外表有魅力的人吸引,不過,這種影響力很短暫。
 比如,西裝革履的男士在華爾街會得到好評,
 但在另一個講求謙遜的環境中可能被看成做作或者浮誇。
2. 正面體驗
 點頭示意、微笑、幾句認可的話,都能讓人感覺受到了關注和認可。
3. 距離近
 人們離得越近,就越可能被彼此吸引。
4. 可感知的相似性
 人們容易被態度、價值觀、工作風格、性格特徵、外表、
 著裝、文化和生活經歷等特徵與自己相似的人所吸引。
 之所以會這樣,
 一是我們希望保護並強化自我形象,
 二是幫助與自己相似的人成功,可以提升自己的成功機會。

❤內參-列清單:一個克服認知局限的基本方法

出處:列清單:一個克服認知局限的基本方法


管理學家理查德·魯梅爾特說,
他曾經聽人講過一個關於鋼鐵大王卡內基和管理學家泰勒的故事。
卡內基是人類歷史上的第一個億萬富翁,美國鋼鐵公司也曾一度是全世界最大的公司。
而泰勒則被尊稱為“科學管理之父”。

1890年,在匹茲堡的一場雞尾酒會上,有人把泰勒介紹給卡內基。
在聽說泰勒是一個管理學顧問之後,卡內基對泰勒說:
“年輕人,如果你能告訴我一些管理學方面有用的東西,我就給你一張1萬美元的支票。”
在1890年的時候,1萬美元還是一個很大的數字。
所以,旁邊的人都停下了談話,想听聽泰勒究竟會給卡內基什麼建議。

泰勒給出的建議是:
“卡內基先生,我會建議您列出10項要做的最重要的事,然後,從第一項做起。”
一周之後,泰勒收到了一張1萬美元的支票。

管理學家理查德·魯梅爾特說,他第一次聽到這個故事的時候,第一反應是不可思議。
為什麼卡內基要為這個建議支付1萬美元,
列清單難道不是管理學裡面最基本、最小兒科的知識嗎?
這樣一個建議對於像卡內基這樣的商業巨頭能有什麼用?


經過思考之後,魯梅爾特說,他發現了這個故事背後的深意。
卡內基得到的好處絕對不只是一張清單,而是列這個清單的過程。
泰勒的建議,不只是簡單列出重要的事,
也不只是一些待辦事項,更不是列出以後可能會變得重要的事。
泰勒真正的建議是,讓我們想清楚“重要事項”和“可做事項”之間的關係。
在列清單的過程裡,一個人可以藉機梳理他對一些目標最初的想法,
以及他對如何實現這些目標的方法的思考。

人們設立一個目標,然後就像導彈一樣自覺地直奔目標行動。
這是人對自己行為規律的一個誤解。因為人的精力和思考能力都是有限的。
人很容易在做一件事的過程中,忘記其他事情,其中​​很多還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比如,一個人可能忙碌於工作但忽略了家庭,
但是忘記自己辛苦工作的本來目標是為了讓家人過上更好的生活。
再比如,一個CEO在競爭過程中,
完全忘記了競爭本來的目的是什麼,注意力完全都陷入對競爭的關注裡。

魯梅爾特說,其實列清單是克服個人認知局限的一個基本方法。
清單本身有備忘錄的作用,在列清單的過程裡,我們可以把待辦事項按照輕重緩急排序;
除此之外,列一個“立即可以付諸行動的事情”的清單,
而不是“用來擔憂的事情的清單”,更能讓我們把擔心轉化為執行力。
總之,列清單這項看似簡單的管理方法,能夠起到的作用,比我們想的要大很多。



----------------------------------------
摘要:
列這個清單的過程。
不只是簡單列出重要的事,也不只是一些待辦事項,更不是列出以後可能會變得重要的事。
它是讓我們想清楚“重要事項”和“可做事項”之間的關係。
在列清單的過程裡,一個人可以藉機梳理他對一些目標最初的想法,
以及他對如何實現這些目標的方法的思考。

人們設立一個目標,然後就像導彈一樣自覺地直奔目標行動。
這是人對自己行為規律的一個誤解。因為人的精力和思考能力都是有限的。
人很容易在做一件事的過程中,忘記其他事情,其中​​很多還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其實列清單是克服個人認知局限的一個基本方法。
清單本身有備忘錄的作用,在列清單的過程裡,我們可以把待辦事項按照輕重緩急排序;
除此之外,列一個“立即可以付諸行動的事情”的清單,
而不是“用來擔憂的事情的清單”,更能讓我們把擔心轉化為執行力。

❤內參-新研究:肢體語言對識破謊言幫助不大

出處:新研究:肢體語言對識破謊言幫助不大


如果通過微表情或者肢體語言就能看出來一個人有沒有撒謊,
那麼企業進行面試、警察鑑別犯人、甚至是相親戀愛都會簡單很多。
遺憾的是,人類的非語言行為並沒有這麼神奇。

發表在核心期刊《形態行為學雜誌》(Journal of Nonverbal Behavior)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
非語言行為可以引發對於說謊的懷疑,但並不能以此判定一個人是否真的在說謊。


紐約州立大學布法羅分校(The University at Buffalo)的行為學家調查了162名參與者,
詢問他們是如何在生活中“發現”一個謊言,又是如何“懷疑”謊言的出現的。
調查結果顯示,37.3%的謊言是由物證證明的,36%的謊言是第三方信息披露的,
僅有1.3%是因為語言或非語言行為發現的。儘管有九成以上的參與者表示,
非語言行為引發了他們對於謊言的懷疑,
但是在求證話語真實性的過程中,非語言行為幾乎沒有作用。

需要識破謊言的一個重要場景,就是問訊犯人。
在實際的執法過程中,警方也很難用非語言線索認定對方正在說謊。
那警方是怎麼識破謊言的呢?


紐約市立大學(The City University of New York)
的犯罪心理學家蒂默森·盧克(Timothy J. Luke)介紹了一種
戰略舉證法(Strategic Use of Evidence)
因為說謊者通常會希望透露較少的信息來避免破綻,
所以在提問時可以採用“漏斗式”的提問方法,隱藏部分證據,
用開放式的提問引導對方自相矛盾。

比如你懷疑你的女兒上週六去舞廳了。
你的證據是,鄰居說那天晚上在舞廳門口看到了你女兒的自行車。
如果你上來就問女兒:“你昨晚去舞廳了嗎?有人在門口看到了你的自行車。”
那就是在逼她找藉口,破壞證據的價值。

所以,你應該事先想好她可能會說的所有藉口。
典型藉口可能是,她把自行車借人了,有人偷了她的自行車等。
那麼正確的提問方式,應該是問她的自行車在哪兒,有沒有別人騎了她的車等。
她很有可能否認所有的問題,這時你就可以問:
“有人在舞廳門口看到你的自行車。對此你有什麼要說的?
”因為所有的理由都已經被她親口證實不成立了,她就很難再繼續撒謊了。


以上就是有關行為、語言和謊言的最新研究,希望對你有幫助。



---------------------------------
摘要:
調查結果顯示,37.3%的謊言是由物證證明的,36%的謊言是第三方信息披露的,
僅有1.3%是因為語言或非語言行為發現的。儘管有九成以上的參與者表示,
非語言行為引發了他們對於謊言的懷疑,
但是在求證話語真實性的過程中,非語言行為幾乎沒有作用。

可以使用戰略舉證法(Strategic Use of Evidence)
因為說謊者通常會希望透露較少的信息來避免破綻,
所以在提問時可以採用“漏斗式”的提問方法,隱藏部分證據,
用開放式的提問引導對方自相矛盾。

比如你懷疑你的女兒上週六去舞廳了。
你的證據是,鄰居說那天晚上在舞廳門口看到了你女兒的自行車。
如果你上來就問女兒:“你昨晚去舞廳了嗎?有人在門口看到了你的自行車。”
那就是在逼她找藉口,破壞證據的價值。

所以,你應該事先想好她可能會說的所有藉口。
典型藉口可能是,她把自行車借人了,有人偷了她的自行車等。
那麼正確的提問方式,應該是問她的自行車在哪兒,有沒有別人騎了她的車等。
她很有可能否認所有的問題,這時你就可以問:
“有人在舞廳門口看到你的自行車。對此你有什麼要說的?
”因為所有的理由都已經被她親口證實不成立了,她就很難再繼續撒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