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27

❤內參-科學休息的五個原則

出處:科學休息的五個原則


有的人喜歡早睡早起,有的人則喜歡熬夜工作,每個人的作息時間很不一致。
作家丹尼爾·平克在他的書《時機管理》中,根據每個人的時間類型,
把人分為三種:雲雀,也就是早睡早起型;貓頭鷹,晚睡型;
以及介於兩者之間的第三種鳥。
第三種鳥其實是大多數,平克引用一項研究的數據說,60%~80%的人是第三種鳥。

對於雲雀和第三種鳥這兩種時間類型的人而言,有一個突出的現象就是:
這些人在下午時的效率、判斷力等都會弱一些。有一項針對丹麥小學生的試驗顯示,
在全國標準化考試中,下午參加考試的小學生,得分明顯低於當天早上參加考試的學生。
2011年還有三個社會學家研究了以色列司法委員會關於是否同意犯人假釋的決策,
結果發現,早上時,法官們表現得更有同理心,更有善意;下午時,法官們往往會更嚴厲。


但是,兩項研究中還有一個共同點,
那就是,如果中間讓他們得到休息,他們的表現就會提高。
下午考試的丹麥學生們,在考試前休息閒聊了二三十分鐘,之後他們的分數有所提高;
法官們休息後,也會再次回到早上的狀態。

平克說:“如果低谷是毒藥,恢復性休息就是解藥。”具體該如何休息呢?
並沒有唯一的答案,但是,他給出了5個科學休息的指導原則。
第一個原則是,休息比不休息有效。
平克說,
下午時段存在的一個問題是,
人們可能因為堅持了一項任務太長時間,結果忘了最初想要達到的目標。
短暫的休息可以幫助人保持專注,並且激活對目標的決心。
而且,經常性的短暫休息要比偶爾的短暫休息更有效。
員工效率檢測公司DeskTime就說,他們發現最有效率的人,都能夠實現有效休息。
這家公司還提供了一個工作時間和休息時間的黃金分割比例,
也就是工作52分鐘,休息17分鐘。

第二個原則是,動起來比坐著有效。
平克引用一項研究說,
每小時走5分鐘,能夠改善一整天的情緒,並且減少人的疲勞感。
而且,這些微型運動比專門散步30分鐘更有效。

第三個原則是,社交比獨處有效
這條原則的意思是,社交休息,也就是跟同事一起閒聊,談論工作之外的事情,
比吃零食、在網上閒逛等方式更能有效減輕壓力和改善情緒。

第四個原則是,戶外散步比待在室內有效。
在戶外散步的人能夠更好地恢復情緒。
即使不能到戶外,望著窗外的大自然也比盯著牆壁要好。
第五個原則是,徹底放空要比思緒萬千有效
很多人會認為回复微信、刷社交網絡、跟人聊聊工作也是休息,
但是更有效的方式是,徹底放空。


-------------------------
摘要:
“如果低谷是毒藥,恢復性休息就是解藥。”具體該如何休息呢?
並沒有唯一的答案,但是,有5個科學休息的指導原則。
1. 休息比不休息有效
 下午時段存在的一個問題是,
 人們可能因為堅持了一項任務太長時間,結果忘了最初想要達到的目標。
 短暫的休息可以幫助人保持專注,並且激活對目標的決心。
 而且,經常性的短暫休息要比偶爾的短暫休息更有效。
 員工效率檢測公司DeskTime就說,他們發現最有效率的人,都能夠實現有效休息。
 這家公司還提供了一個工作時間和休息時間的黃金分割比例,
 也就是工作52分鐘,休息17分鐘。

2. 動起來比坐著有效
 每小時走5分鐘,能夠改善一整天的情緒,並且減少人的疲勞感。
 而且,這些微型運動比專門散步30分鐘更有效。
3. 社交比獨處有效
 社交休息,也就是跟同事一起閒聊,談論工作之外的事情,
 比吃零食、在網上閒逛等方式更能有效減輕壓力和改善情緒。
4. 戶外散步比待在室內有效
 在戶外散步的人能夠更好地恢復情緒。
 即使不能到戶外,望著窗外的大自然也比盯著牆壁要好。
5. 徹底放空要比思緒萬千有效
 很多人會認為回复微信、刷社交網絡、跟人聊聊工作也是休息,
 但是更有效的方式是,徹底放空。

❤內參-新研究:培養興趣比尋找興趣更重要

出處:新研究:培養興趣比尋找興趣更重要


在選擇職業方向時,一條常見的建議是你應該尋找自己的興趣所在。
斯坦福大學的一項最新研究表明,比起“尋找興趣”,培養自己對一件事的興趣更重要。
科普作家遊識猷在微博上分享了這項研究。

這項研究發表在《心理科學(Psychological Science)》期刊上,
研究者之一是提出“成長型思維”的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Carol Dweck)。
其中一項實驗是這樣的:研究者先給學生們看一個非常有趣的黑洞科普視頻,
絕大多數學生都為之著迷。然後研究者讓學生讀一篇很難的黑洞科學文章,
於是學生對黑洞剛剛燃起的興趣迅速下降了。
而下降得最多的,就是那些特別相信“尋找興趣”的人。


原因很簡單,“尋找興趣”會讓人誤解真正做好這件事的難度。
相信“尋找興趣”的人認為,一旦你尋找到自己真正的興趣,其他領域就可以忽略。
當你命中註定要去做某件事,這事就應該能讓你興趣盎然,
讓你自然而然地廢寢忘食、孜孜不倦,
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根本不該出現難以克服的困難。
“被難倒”和“失去興趣”都是證據,證明這件事不是你的“命中註定”。

不過,這種想法只是美好的想像。
現實裡,有時候的確會出現專注又有收穫的“心流”狀態,
但更多時候出現的是挫折和看不到出口的忍耐。
一件你覺得很困難的事情,仍然可能成為你的真愛。
對一件事情懷有熱情,也絕不等於從此有了無窮無盡的動力,時刻都幹勁十足。


研究者總結,“培養興趣”是比“尋找興趣”更有效的建議。
興趣只是一顆種子,即使你機緣巧合獲得了種子,
也需要付出多年不懈努力,才能讓它真正枝繁葉茂。
“培養興趣”指的就是這樣的過程,你感覺某個領域有意思,
認為自己能有所作為,然後花時間,花精力,全心投入,
遭遇各種挫折,最終靠著你的堅持付出,親手塑造了你的興趣和未來。
經歷過這一切再回看時,你才會看到“興趣”和“意義”所在。



--------------------------
摘要:
比起“尋找興趣”,培養自己對一件事的興趣更重要。
原因很簡單,“尋找興趣”會讓人誤解真正做好這件事的難度。

相信“尋找興趣”的人認為,一旦你尋找到自己真正的興趣,其他領域就可以忽略。
當你命中註定要去做某件事,這事就應該能讓你興趣盎然,
讓你自然而然地廢寢忘食、孜孜不倦,
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根本不該出現難以克服的困難。
“被難倒”和“失去興趣”都是證據,證明這件事不是你的“命中註定”。

這種想法只是美好的想像。
現實裡,有時候的確會出現專注又有收穫的“心流”狀態,
但更多時候出現的是挫折和看不到出口的忍耐。

一件你覺得很困難的事情,仍然可能成為你的真愛。
對一件事情懷有熱情,也絕不等於從此有了無窮無盡的動力,時刻都幹勁十足。

“培養興趣”是比“尋找興趣”更有效的建議。
興趣只是一顆種子,即使你機緣巧合獲得了種子,
也需要付出多年不懈努力,才能讓它真正枝繁葉茂。
“培養興趣”指的就是這樣的過程,你感覺某個領域有意思,
認為自己能有所作為,然後花時間,花精力,全心投入,
遭遇各種挫折,最終靠著你的堅持付出,親手塑造了你的興趣和未來。
經歷過這一切再回看時,你才會看到“興趣”和“意義”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