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2/11

❤內參-新研究:社會關係決定我們的幸福感

出處:新研究:社會關係決定我們的幸福感


喬治·維蘭特是哈佛大學教授,他也是一名心理分析專家、精神病學家。
他主持哈佛成人發展研究課題長達35年。維蘭特基於哈佛大學一項持續70年的跟踪研究,
分析了2000多人一生的成長軌跡記錄,研究了什麼樣的人生能讓我們健康和幸福。

在他即將出版的新書《那些比拼命努力更重要的事》(Triumphs of Experience)中,
維蘭特認為:最終決定人們內心是否有充足幸福感的,是我們與周圍人之間的關係。
而好的社會關係,總體來說體現在三個方面:


首先,孤獨寂寞是有害健康的。
那些跟家庭成員更親近的人、更愛與朋友鄰居交往的人,
會比那些不善交際離群索居的人更快樂、更健康、更長壽。
那些“被孤立”的人,等他們人到中年時,健康狀況和大腦功能下降得更快,也沒那麼長壽。


其次,關係的質量比數量重要。
有多少朋友、是否結婚,這都不是最關鍵的決定要素。
最讓人感到受傷和不幸的,是人生中的矛盾、爭吵和冷戰。
互相傷害、沒有愛情的婚姻,帶來的危害甚至會比離婚更加致命。
參與調研的一對最幸福的夫妻說,
在他們80多歲時哪怕身體出現各種毛病,他們依舊覺得日子很幸福,可以互相依賴。
而那些婚姻不快樂的人哪怕有一點不適,壞情緒就會把身體的痛苦無限放大。

再次,好的人際關係可以保護我們的大腦
如果在80多歲時,婚姻生活還溫暖和睦,對另一半依然信任有加,
知道對方在關鍵時刻能指望得上,那麼記憶力都不容易衰退。
反過來,那些無法信任另一半的人,身體很快就會走下坡路。
當然,幸福婚姻並不意味著從不吵架。有些夫妻,八九十歲了,還天天鬥嘴,
但只要他們堅信,在關鍵時刻能依賴對方,那這些爭吵頂多只是生活的調味劑。
此外,這項研究還有一些結論,可以為我們帶來啟發:
智商在110-115之間的人與150以上的人,在收入上沒有明顯差別;
當智力達到一定水平之後,一個人金錢上的成功主要取決於他與他人的關係水平;
一個擁有“溫暖人際關係”的人,
在人生的收入頂峰(一般是55到60歲期間)比平均水平的人每年多賺14萬美元;
兒童時代受到良好母愛關懷的人,平均比沒有母親關懷的人,每年多賺87000美元;
孩提時代和母親關係差的人,年老後更有可能患上老年癡呆症;
童年受到父愛關懷的人,成年後的焦慮較少。



----------------------------
摘要:
最終決定人們內心是否有充足幸福感的,是我們與周圍人之間的關係。
而好的社會關係,總體來說體現在三個方面:
1. 孤獨寂寞是有害健康的
 那些跟家庭成員更親近的人、更愛與朋友鄰居交往的人,
 會比那些不善交際離群索居的人更快樂、更健康、更長壽。
 那些“被孤立”的人,等他們人到中年時,
 健康狀況和大腦功能下降得更快,也沒那麼長壽。
2. 關係的質量比數量重要
 有多少朋友、是否結婚,這都不是最關鍵的決定要素。
 最讓人感到受傷和不幸的,是人生中的矛盾、爭吵和冷戰。
 互相傷害、沒有愛情的婚姻,帶來的危害甚至會比離婚更加致命。
 參與調研的一對最幸福的夫妻說,
 在他們80多歲時哪怕身體出現各種毛病,他們依舊覺得日子很幸福,可以互相依賴。
 而那些婚姻不快樂的人哪怕有一點不適,壞情緒就會把身體的痛苦無限放大。
3. 好的人際關係可以保護我們的大腦
 如果在80多歲時,婚姻生活還溫暖和睦,對另一半依然信任有加,
 知道對方在關鍵時刻能指望得上,那麼記憶力都不容易衰退。
 反過來,那些無法信任另一半的人,身體很快就會走下坡路。
 當然,幸福婚姻並不意味著從不吵架。有些夫妻,八九十歲了,還天天鬥嘴,
 但只要他們堅信,在關鍵時刻能依賴對方,那這些爭吵頂多只是生活的調味劑。

還有一些結論,可以為我們帶來啟發:
智商在110-115之間的人與150以上的人,在收入上沒有明顯差別;
當智力達到一定水平之後,一個人金錢上的成功主要取決於他與他人的關係水平;
一個擁有“溫暖人際關係”的人,
在人生的收入頂峰(一般是55到60歲期間)比平均水平的人每年多賺14萬美元;
兒童時代受到良好母愛關懷的人,平均比沒有母親關懷的人,每年多賺87000美元;
孩提時代和母親關係差的人,年老後更有可能患上老年癡呆症;
童年受到父愛關懷的人,成年後的焦慮較少。

❤內參-怎樣才能科學地休息

出處:怎樣才能科學地休息


工作的時候隨時休息,對提高效率很有幫助。
得到訂閱專欄“精英日課”的主理人萬維鋼在專欄裡,總結了一些有關休息的科學說法。

第一,要有定時的、時間比較短的休息。
有的研究說,休息的最佳間隔時間是每工作52分鐘休息17分鐘,
也有研究說是工作50分鐘休息7分鐘,或者9分鐘。
所以,總結一下就是差不多工作一小時,就休息十多分鐘。

第二,休息的時候不要去想工作的事情,要離開工作,做一些不消耗認知的事情。
而且,有研究表明,
看電影、看書、玩手機這種消耗精力的活動都不叫休息,它們只會讓你更累。

第三,動起來比不動好。
哪怕出去散步五分鐘,都有很好的效果。

第四,可以把這個短休息用來社交。
找人隨便聊聊天比獨自一個人休息的效果好。
第五,去戶外比留在室內好。
最好找個有樹的地方接觸大自然。
如果是在室內休息,可以通過窗戶眺望一下遠方的景色。
要是窗外沒什麼景色,據說看看電腦屏幕上大自然的圖片也有效果。


最後,萬維鋼說,這樣的休息是要在一天中隨時進行的,而休息的關鍵,在於精確。
如果你能做到精確休息,保持充沛的狀態就不是問題。


----------------------
摘要:
1. 要有定時的、時間比較短的休息。
 有的研究說,休息的最佳間隔時間是每工作52分鐘休息17分鐘,
 也有研究說是工作50分鐘休息7分鐘,或者9分鐘。
 所以,總結一下就是差不多工作一小時,就休息十多分鐘。
2. 休息的時候不要去想工作的事情,要離開工作,做一些不消耗認知的事情。
 看電影、看書、玩手機這種消耗精力的活動都不叫休息,它們只會讓你更累。
3. 動起來比不動好。
 哪怕出去散步五分鐘,都有很好的效果。
4. 可以把這個短休息用來社交。
 找人隨便聊聊天比獨自一個人休息的效果好。
5. 去戶外比留在室內好。

 最好找個有樹的地方接觸大自然。
 如果是在室內休息,可以通過窗戶眺望一下遠方的景色。
 要是窗外沒什麼景色,據說看看電腦屏幕上大自然的圖片也有效果。
這樣的休息是要在一天中隨時進行的,而休息的關鍵,在於精確。
如果你能做到精確休息,保持充沛的狀態就不是問題。

❤內參-為什麼不吃肉依然瘦不下來?

出處:為什麼不吃肉依然瘦不下來?


為什麼少吃肉依然瘦不下來? 
《紐約時報》介紹了哈佛大學陳曾熙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弗蘭克·M·薩克斯(Frank M. Sacks)
的研究報告,澄清日常生活中人們關於脂肪的認知誤區。

美國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呼籲人們減少日常動物脂肪攝入,
然而幾十年下來,不但美國人的腰圍沒有減少,2型糖尿病患者的數量反而增加了。
薩克斯表示,
當人們減少某一種營養攝入時,往往會找其他的營養來替代來維持每日所需的卡路里。
在大多數情況下,人們會選擇碳水化合物和糖分來代替脂肪。
然而這些對脂肪警覺的人,往往會攝入過多營養成分低但是高卡路里的食物,
這種現像被稱作“零食過攝現象(SnackWell Phenomenon)”。


許多研究表明減少動物脂肪攝入並沒有對人體健康有明顯的積極影響,
薩克斯的報告顯示,
這是因為他們在實驗中選擇了用人造黃油和含有反式脂肪的植物油作為替代品,
之後的研究表明這些比動物脂肪對血管傷害更大。
此外,減少動物脂肪攝入的積極效果,
幾乎被當下人們對精細穀物、果汁、甜點和零食的攝入抵消了。
因此,越來越多的人發現,雖然自己少吃大魚大肉,但不僅心情變差,體重還增加了。
“如果你真的關心自己的身體健康”,
薩克斯表示,
人們應該學習地中海沿岸以素食和不飽和植物油為主的飲食方法,
把棕米、藜麥、水果和蔬菜當做碳水化合物的主要來源。


--------------------------------
摘要:
美國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呼籲人們減少日常動物脂肪攝入,
然而幾十年下來,不但美國人的腰圍沒有減少,2型糖尿病患者的數量反而增加了。

當人們減少某一種營養攝入時,往往會找其他的營養來替代來維持每日所需的卡路里。
例如,用人造黃油和含有反式脂肪的植物油作為替代品,
之後的研究表明這些比動物脂肪對血管傷害更大。
或者,在大多數情況下,人們會選擇碳水化合物和糖分來代替脂肪。
像是精細穀物、果汁、甜點和零食,然而這些營養成分低但是高卡路里的食物,
這種現象被稱作“零食過攝現象(SnackWell Phenomenon)”。
雖然少吃大魚大肉,但不僅心情變差,體重還增加了。

如果你真的關心自己的身體健康,
應該學習地中海沿岸以素食和不飽和植物油為主的飲食方法,
把棕米、藜麥、水果和蔬菜當做碳水化合物的主要來源。

❤內參-礙人們專注的5種觀念

出處:阻礙人們專注的5種觀念


什麼才是真正的專注?對暢銷書作家加里·凱勒(Gary Keller)來說,
真正的專注就是只專注於一件事,他同時也是國際房地產公司凱勒·威廉姆斯的董事長,
這家公司是全球最大的房地產經銷商之一。
凱勒在《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The One Thing)這本書裡說,
成功其實取決於你的目標是否明確,你又是否專注地去做。
他還介紹了阻礙人們專注的5種觀念。微信公眾號筆記俠介紹了這本書的部分內容。


凱勒從一部喜劇電影和一次公司困境中學到了專注的真正含義。
在《城市鄉巴佬》這部電影裡,角色A對角色B說:
“人生的秘密就是只做一件事,就一件。只做一件事,其他的都不值一提。”
B問道:“那麼,這件事到底是什麼呢?”A說:“你必須自己找到它。”

凱勒用了很長時間才領悟到這段對話。
有次,他的公司陷入全盤危機,他找到他的導師商議出了一個非常周全的方案,
能把公司面臨的所有困境都包含進去。
但導師認為,凱勒只需要做一件事:給14個關鍵職位找到合適的人員,
這樣就可以扭轉公司的困境。於是凱勒卸任了公司CEO的職位,開始專注做這件事。

之後不到三年,他的公司就實現了持續盈利,而且利潤持續以40%的速度增長。
但這14個關鍵負責人,有時沒能完成自己最重要的工作,
凱勒就問他們:“你本週最重要的一項工作是什麼?只要完成這一項工作,
其他工作都會變得簡單或不重要了。“之後這14個人的業績也直線上升。

凱勒從自己的經驗中總結發現:每次他獲得巨大成功,都是他專注於一件事的時候;
而且,他專注的點也會隨著目標的變化而變化,
“如果你期望凡事都邁向成功,那麼你就必須聚焦目標。
'聚焦目標'意味著你要擺脫所有可以做但不是必須做的事。專注於你應該做的事。”


凱勒介紹,有五種觀念會阻礙你進入專注狀態:
第一,每件事都很重要。
列一張“待辦事項”(to do list)清單,對時間管理和成功的幫助很大,
但凱勒認為,大部分待辦清單其實是“存活清單”,
只能幫你應付生活,其實應創立一個“成功清單”:
上面的內容都是圍繞著你的終極目標,短小精悍,條例分明。
第二,你可以同時處理多件事。
對於多任務處理,我們已經知道這樣做既無效率也無作用。
凱勒說,分心是人的天性,當你精神無法集中時,不要過分自責。 
“分心會減少你的成效,當你在同一時間裡做太多事,就會什麼也做不成,
不如把你分散的注意力收回來,用在最重要的那件事上。”
第三,成功人士都很自律,過著有規律的生活。
凱勒認為這句話就是一個謊言,
他認為成功無法靠馬拉松式的動作達成,成就也並不會因為你是一個自律的人就隨之而來。
他建議,你不用成為一個完全自律的人,可以養成一些有用的好習慣,
然後用自制力強化這些習慣。培養習慣時要耐心,一次只培養一個習慣。
第四,不成功是因為缺乏意志力。
凱勒認為,大部分人過度強調了意志力的作用,其實意志力就像手機的電量,
雖然有限,但你可以找機會重新充電。
他建議人們,
應珍惜每天有限的意志力,找出最重要的事再使用;
注意飲食;以及要在每天意志力最強的時候做最重要的事。

第五,試圖平衡工作的各個方面。
凱勒表示,其實沒有什麼東西能夠達到絕對的平衡狀態,
生活中看似平衡的事物,其實都處在另一種狀態——“努力平衡中”。
他說,在哲學裡,
“中庸”被用來描述兩極之間的一種狀態,這種狀態要比任何一端都更加吸引人。
凱勒建議,
你可以想像一下自己用一根扁擔挑兩桶水的情景,
你的工作和個人生活分別放在兩個不同的水桶裡,
生活和工作都會有其各自制衡的目標和方法。
以上就是加里·凱勒分享的經驗和建議,供你參考。


本期文章參考來源:微信公眾號筆記俠《最重要的事情只有一件 | 精力管理》



----------------------------
摘要:
真正的專注就是只專注於一件事,
成功其實取決於你的目標是否明確,你又是否專注地去做。
有五種觀念會阻礙你進入專注狀態:
1. 每件事都很重要(X)

 大部分待辦清單其實是“存活清單”,
 只能幫你應付生活,其實應創立一個“成功清單”:
 上面的內容都是圍繞著你的終極目標,短小精悍,條例分明。
2. 你可以同時處理多件事(X)
 分心是人的天性,當你精神無法集中時,不要過分自責。
 “分心會減少你的成效,當你在同一時間裡做太多事,就會什麼也做不成,
 不如把你分散的注意力收回來,用在最重要的那件事上。”
3. 成功人士都很自律,過著有規律的生活(X)
 你不用成為一個完全自律的人,可以養成一些有用的好習慣,
 然後用自制力強化這些習慣。培養習慣時要耐心,一次只培養一個習慣。
4. 不成功是因為缺乏意志力(X)
 大部分人過度強調了意志力的作用,其實意志力就像手機的電量,
 雖然有限,但你可以找機會重新充電。
 應珍惜每天有限的意志力,找出最重要的事再使用;注意飲食;
 以及要在每天意志力最強的時候做最重要的事。
5. 試圖平衡工作的各個方面(X)
 其實沒有什麼東西能夠達到絕對的平衡狀態,
 生活中看似平衡的事物,其實都處在另一種狀態——“努力平衡中”。
 你可以想像一下自己用一根扁擔挑兩桶水的情景,
 你的工作和個人生活分別放在兩個不同的水桶裡,
 生活和工作都會有其各自制衡的目標和方法。

內參-大師:米開朗基羅的2個創作秘訣

出處:大師:米開朗基羅的2個創作秘訣


紐約大都會美術館米開朗基羅大展籌備八年,展出了這位藝術大師200件珍貴素描。
策展人卡門·邦巴赫接受《金融時報》採訪,探討米開朗基羅創作的2個秘訣。


首先,米開朗基羅極其重視親自執行。
對他來說,產生一個富有創意的想法與親自完成執行的過程同樣重要。
許多當代藝術家往往會把創意和執行分離,自己在紙上完成草圖,
然後讓其他的工匠按照紙面創意完成作品,這種方式是米開朗基羅最反感的。
對於他而言,完成雕塑的構思、找到最佳的材料、親自進行雕刻的過程,
都非常重要,是他作為藝術家存在的必要性。


第二,不斷創新,避免重複自己
邦巴赫說,米開朗相信自己能夠戰勝困難的局面。
即使在年事已高、體力遠不如三十多歲的時候,
米開朗基羅還在創作大規模壁畫、雕刻大理石,
這些都是對藝術家體力要求很高的創作活動。
對米開朗基羅來說,比起接受困難的挑戰,不去創新會更加痛苦。
因此,他總是不斷地進行藝術構思、或者進行富有創造力的想像。

以上,就是藝術大師米開朗基羅值得我們藉鑑的的2個創作秘訣。



-------------------------------------
摘要:
1. 米開朗基羅極其重視親自執行
 完成雕塑的構思、找到最佳的材料、親自進行雕刻的過程,
 都非常重要,是他作為藝術家存在的必要性。
2. 不斷創新,避免重複自己
 比起接受困難的挑戰,不去創新會更加痛苦。
 因此,他總是不斷地進行藝術構思、或者進行富有創造力的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