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21

❤內參-讓孩子更有創造力的4P學習法

出處:讓孩子更有創造力的4P學習法


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我們很難預測將來會出現什麼樣的工作。
凱茜·戴維森在她寫的《現在你看到了》這本書裡估計,
現在的小學生,大概有三分之二的人會在將來從事目前還沒有發明出來的工作。
這意味著,現在他們還在接受“過去的教養方式”,卻要面對未來的問題。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分析未來人才趨勢時,把人的能力分成了兩個部分,
其中45%來自“顯性能力”,也就是在學校學到的知識、語言和專業技能;
另外55%來自“隱性能力”,主要包括品格、觀念思維和格局視野三個部分。
在這種情況下,創造性地思考和迅速行動的能力,就變得越來越重要。

那家長應該怎樣教育孩子,幫孩子贏得未來呢?
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學習研究教授米切爾·雷斯尼克在
《終身幼兒園:將創造力進行到底》這本書裡認為,我們應該用幼兒園的方式來學習。
幼兒園的教學方法不僅適用於孩子,也可以幫所有年齡段的人開發創造力。


書裡用搭積木來說明幼兒園教育的特點。
比如,有兩個孩子,聽老師講了童話故事,開始用積木搭建一個城堡。
他們先給城堡打地基,在上面建了一座塔樓,然後不斷增加積木,塔樓越來越高。
到最後,塔樓倒了。孩子們重新再來,試圖讓塔樓更穩定。
同時,一個孩子開始講生活在城堡裡的人的故事。
另一個孩子把自己想到的情節也加進故事裡。
兩個孩子不斷增加故事的內容,故事也越來越精彩。

在這個例子裡,幼兒園的孩子在遊戲的同時學到了很多東西,
通過搭城堡,理解了結構和穩定性;通過編故事,了解了情節和人物。
最重要的是,他們開始有創造力了。

米切爾教授根據幼兒園孩子的創造過程,提出了創造性學習螺旋,
裡面包含了創造性學習必須經歷的6個步驟。
第一步是想像,這是孩子創造事物的源泉。
在剛才的例子中,孩子們首先想像出的是一個城堡,以及住在城堡的人。
第二步是創造,光有想像還不夠,孩子們要把想法變成行動,創造出新作品。
第三步是遊戲,在遊戲中不斷修改和重建他們的作品,比如添加新的故事情節等等。
第四步是分享,讓孩子在遊戲中,互相交流想法。
第五步是反思,讓孩子反思創造中出現的問題,找出原因,完善作品。
在上面的例子中,塔樓倒塌時,孩子們會思考它為什麼會倒塌,
以及怎樣能搭出一個更穩定的塔樓。
第六步是新的想像,當孩子們經歷了創造性學習螺旋的整個過程之後,
又開始想出了新的主意,有了新的方向。

創造性學習螺旋是創造性思維的引擎。幼兒園的孩子在這個過程中,
發展了創造性的思考能力。他們學習去構建自己的想法,然後嘗試實現這個想法,
不行的話,再找其他辦法;他們還學會了聽別人的建議,並根據自己的經驗產生新的想法。
但是,幼兒園之後,大多數學校就不採用這種方法了。學生大部分時間都在聽課、做作業。
學校往往過分強調給學生提供信息和指導,而忽略了培養他們的創造性學習能力。


為了幫助更多年輕人成為創造型思考者,米切爾教授根據MIT媒體實驗室的多年研究經驗,
提出了培養創造力的“4P”學習法:
項目(Project)、熱情(Passion)、同伴( Peers)和遊戲(Play)。

首先,項目是創造的基本單位,是體驗和參與創造性學習的途徑。
當孩子們做項目時,他們會在一個有實際意義的環境中遇到概念,
這時候知識就和現實有了聯繫,孩子就能更好地在新情況下學習知識,以及應用這些知識。
很多年來,教育一直提倡親自實踐,只有這樣才能學得好。
但這裡說的項目,不只是“做”點兒事情這麼簡單,而是要製造出東西來。
最關鍵的是,你製造的東西要和你的興趣有關係。
如果孩子做的項目是自己感興趣的,他們會更積極,
願意投入更多的時間,付出更多的努力。

其次,熱情是學習的驅動力,這對所有人來說都一樣。
很多家長覺得讓孩子“在興趣中學習”,孩子會更快樂,其實不是這樣,
學習的路上有很多障礙和挫折,甚至經常會讓人想要放棄,
而唯一能讓人堅持不懈面對所有挑戰的驅動力,就是熱情。 
“教育不是灌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
熱情產生的動力會讓孩子更有可能產生新的想法,發展出新的思維方式。

創造性學習法的第三個關鍵要素,
是從“獨自思考”轉向“共同創造”。
也許有些想法是獨立產生的,但大多數時候,思考和行動是結合在一起的,
因為人們是在和事物互動的環境進行思考的。
而且,創造力的開發是一個社會過程,大多數思考過程都是跟他人聯繫在一起的,
我們需要分享自己的想法,從同伴那裡得到反饋,相互借鑒彼此的靈感。
此外,技能上的互補,可以讓孩子們完成超出個人能力的項目,
比如會做視頻的孩子和會做音樂的孩子,可以一起製作音樂視頻。


最後是遊戲,這是創造性學習法中被誤解最多的一環。
人們常常把遊戲和快樂聯繫在一起,這很好理解,因為遊戲經常是這樣的。
但這種描述忽略了遊戲最重要的東西,以及遊戲對創造力很重要的原因。
創造力並不是來自快樂,而是來自實驗、冒險和挑戰邊界。
而遊戲的探索性,正是好奇心、想像力和實驗的結合,這其中就包含了創造力。
對於那些限定活動範圍、限制孩子自由的遊戲,激發不了創造力。
而那些鼓勵孩子探索的遊戲,才能幫孩子獲得創造力。
重要的是,你要讓孩子在遊戲中,自己決定製作什麼,以及怎樣製作。


本期內容參考來源:《終身幼兒園:將創造力進行到底》;
作者:米切爾•雷斯尼克;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



--------------------------------------------
摘要:
培養創造力的“4P”學習法:
1. 項目(Project)

 項目是創造的基本單位,是體驗和參與創造性學習的途徑。
 當孩子們做項目時,他們會在一個有實際意義的環境中遇到概念,
 這時候知識就和現實有了聯繫,
 孩子就能更好地在新情況下學習知識,以及應用這些知識。
 很多年來,教育一直提倡親自實踐,只有這樣才能學得好。
 但這裡說的項目,不只是“做”點兒事情這麼簡單,而是要製造出東西來。
 最關鍵的是,你製造的東西要和你的興趣有關係。
 如果孩子做的項目是自己感興趣的,他們會更積極,
 願意投入更多的時間,付出更多的努力。
2. 熱情(Passion)
 很多家長覺得讓孩子“在興趣中學習”,孩子會更快樂,其實不是這樣,
 學習的路上有很多障礙和挫折,甚至經常會讓人想要放棄,
 而唯一能讓人堅持不懈面對所有挑戰的驅動力,就是熱情。
 “教育不是灌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
 熱情產生的動力會讓孩子更有可能產生新的想法,發展出新的思維方式。
3. 同伴( Peers)
 創造性學習法的第三個關鍵要素,是從“獨自思考”轉向“共同創造”。
 也許有些想法是獨立產生的,但大多數時候,思考和行動是結合在一起的,
 因為人們是在和事物互動的環境進行思考的。
 而且,創造力的開發是一個社會過程,大多數思考過程都是跟他人聯繫在一起的,
 我們需要分享自己的想法,從同伴那裡得到反饋,相互借鑒彼此的靈感。
 此外,技能上的互補,可以讓孩子們完成超出個人能力的項目,
 比如會做視頻的孩子和會做音樂的孩子,可以一起製作音樂視頻。
4. 遊戲(Play)
 遊戲是創造性學習法中被誤解最多的一環。

 人們常常把遊戲和快樂聯繫在一起,這很好理解,因為遊戲經常是這樣的。
 但這種描述忽略了遊戲最重要的東西,以及遊戲對創造力很重要的原因。
 創造力並不是來自快樂,而是來自實驗、冒險和挑戰邊界。
 而遊戲的探索性,正是好奇心、想像力和實驗的結合,這其中就包含了創造力。
 對於那些限定活動範圍、限制孩子自由的遊戲,激發不了創造力。
 而那些鼓勵孩子探索的遊戲,才能幫孩子獲得創造力。
 重要的是,你要讓孩子在遊戲中,自己決定製作什麼,以及怎樣製作。

❤內參-導演押井守:從電影中獲得的人生修養

出處:導演押井守:從電影中獲得的人生修養


人們一生中,從自我經歷中能夠獲得的“經驗”很有限,
因此需要不斷將別人的經驗融入到自己的經驗當中,提升人生修養。
這是日本著名動畫導演押井守的觀點,他執導的作品包括《攻殼機動隊》《機動警察》等。
在《我每天只工作3小時》這本書裡,押井守介紹了他對組織的看法,
以及如何通過看電影體驗他人的人生,從中獲得“人的修養”。
微信公眾號“導筒”發表了書中部分內容。

在押井守看來,無論是在軍隊、企業,還是在電影的製作現場,
組織活動的原理都一樣,關鍵都在於人際關係與勝敗觀,
這兩個要素的基礎就是“人的修養”,
但我們從自我的經驗及經歷中能夠學到的“人的修養”很有限,
需要從電影、小說、漫畫這些“虛構”的形式中去獲得。


押井守在書中通過具體的電影作品,介紹了電影中的一些思考與言行方式,
他認為這些內容可以成為上班族在企業組織當中存活下來的參考,
“一部電影越是優秀,其中就越是蘊涵著迫近人類、社會本質的教訓”。
比如,他從美國經典電影《江湖浪子》中看到了“勝敗觀”。
這部影片講述了以桌球賭博為生的年輕職業球手艾迪,被對手擊敗後引發的一系列故事。
電影中的一位人物伯特,以培養艾迪這樣的賭博球手為生,
他在艾迪比賽途中對艾迪說:“你是個輸家”。這句台詞就是電影的全部。
押井守說,伯特與艾迪的關係,就像製片人與導演,教練與足球運動員,
“無論是賭場、演藝圈,還是做生意,在這些必須與他人相互競爭的世界當中,
一定就會產生輸家”。
在他看來,這部電影是在闡述“人為什麼會失敗”的來龍去脈。
而答案則是“人類無法戰勝失敗所帶來的誘惑”。

為什麼失敗會帶來誘惑?
押井守說:
“沒有比失敗更令人感到舒適的事了。失敗後,個性變得猶豫不前,
一輩子都在回味失敗的苦楚中度過就行了。這種舒適的日子,讓人無法抗拒。
相反,如果勝利了,接下來就要去持續獲勝才行。
所謂'勝利'二字,是指不斷獲勝直到永遠;但只要失敗一次,
周邊便會被不斷的挫折環繞著,一輩子都沉浸在自我憐憫的情緒中。
敗北的蜜汁便是如此甜美。”

總之,押井守認為,無論時代如何演變,組織都不會出現變化,
而組織的本質大多都存在於電影當中,
他希望人們能夠從電影中獲得“人的修養”,掌握屬於自己的勝利。



---------------------------
摘要:
人們一生中,從自我經歷中能夠獲得的“經驗”很有限,
因此需要不斷將別人的經驗融入到自己的經驗當中,提升人生修養。

在押井守看來,無論是在軍隊、企業,還是在電影的製作現場,
組織活動的原理都一樣,關鍵都在於人際關係與勝敗觀,
這兩個要素的基礎就是“人的修養”,
但我們從自我的經驗及經歷中能夠學到的“人的修養”很有限,
需要從電影、小說、漫畫這些“虛構”的形式中去獲得。
一部電影越是優秀,其中就越是蘊涵著迫近人類、社會本質的教訓。

比如,他從美國經典電影《江湖浪子》中看到了“勝敗觀”。
在他看來,這部電影是在闡述“人為什麼會失敗”的來龍去脈。
而答案則是“人類無法戰勝失敗所帶來的誘惑”。
為什麼失敗會帶來誘惑?
“沒有比失敗更令人感到舒適的事了。失敗後,個性變得猶豫不前,
一輩子都在回味失敗的苦楚中度過就行了。這種舒適的日子,讓人無法抗拒。
相反,如果勝利了,接下來就要去持續獲勝才行。
所謂'勝利'二字,是指不斷獲勝直到永遠;但只要失敗一次,
周邊便會被不斷的挫折環繞著,一輩子都沉浸在自我憐憫的情緒中。
敗北的蜜汁便是如此甜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