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08

❤內參-時間管理最重要的3個要素

出處:時間管理最重要的3個要素


日本經濟學家野口悠紀雄,曾研究過很多時間管理方面的書籍和方法,
他發現,時間管理最重要的3個要素是計劃安排、避免浪費時間、增加可利用的時間。
他在《把碎片化時間用起來》一書中,分享了幾個實踐這些要素的有效方法。
微信公眾號“谷聲熊”介紹了書中的部分內容。


第一,有效利用間隙時間。
對於短暫的間隙,也許有的人不會重視。
對此,野口悠紀雄認為,“嘲笑15分鐘的人,也許會陷入為15分鐘而哭的境地”。
野口悠紀雄會利用上下班的通勤時間,用手機播放軟件學習英語,
他還會事先在大腦裡裝滿問題和相關信息,
這樣無論在多麼擁擠的交通工具上,都能完成思考。


第二,把一天變成24小時以上
人們可以使用一些技巧,提升時間的使用效率。
野口悠紀雄分享的一個技巧是“買時間”,比如出差時,可以多花點錢坐軟臥,
然後利用坐車的時間做些事情,即便在車上什麼也做不了,只是幫你消除了疲勞,
這樣到達後就能有效利用接下來的時間,不用再花時間緩解疲勞,
“如果時間價值比較高,就值得為此花費金錢”。
另外,也可以“分享”他人的時間,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請教他人。


第三,“拙速”原則
做事情的時候,很多人都想先一心一意地完成最重要的事。
對此,野口悠紀雄的看法是,
無論什麼工作,每天總有一些緊急的工作需要先完成,
他認為用“拙速”原則,去處理一般的日常工作,能節省出更多的時間。
這個原則指的是,不追求質量地快速完成,有時間的話,再來進一步完善。
這就像考試中,要先完成所有題目,有剩餘時間了,再去反複驗算。



--------------
摘要:
1. 有效利用間隙時間
 對於短暫的間隙,也許有的人不會重視。
 對此,野口悠紀雄認為,“嘲笑15分鐘的人,也許會陷入為15分鐘而哭的境地”。
 野口悠紀雄會利用上下班的通勤時間,用手機播放軟件學習英語,
 他還會事先在大腦裡裝滿問題和相關信息,
 這樣無論在多麼擁擠的交通工具上,都能完成思考。
2. 把一天變成24小時以上
 人們可以使用一些技巧,提升時間的使用效率。
 例如:“買時間”,比如出差時,可以多花點錢坐軟臥,
 然後利用坐車的時間做些事情,即便在車上什麼也做不了,只是幫你消除了疲勞,
 這樣到達後就能有效利用接下來的時間,不用再花時間緩解疲勞,
 “如果時間價值比較高,就值得為此花費金錢”。
 另外,也可以“分享”他人的時間,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請教他人。
3. “拙速”原則
 這個原則指的是,不追求質量地快速完成,有時間的話,再來進一步完善。
 這就像考試中,要先完成所有題目,有剩餘時間了,再去反複驗算。

❤內參-拖延-用行為科學戰勝拖延症的5個建議

出處:用行為科學戰勝拖延症的5個建議


對於有拖延症的人來說,“明天再說”是一句很熟悉的話。
我們想要拖延的,往往是那些現在就要花力氣,但要以後才能看到好處的事,
比如更美滿的夫妻感情、更成功的事業、更大的成就感等等。
怎樣做才能避免目光短淺,讓自己去做待辦事項上難做的事?
經濟學家、諮詢公司麥肯錫前合夥人卡羅琳·韋伯(Caroline Webb)的答案是,
想辦法改變大腦感受到的好處與壞處。
如果讓大腦自行決定,它的感受是,
“現在要做事很麻煩”要比“長遠來說能完成一件事”重要,
“我們得讓自己覺得'採取行動帶來的好處'大過'現在要花的力氣'”。

韋伯在《如何擁有美好的一天:運用行為科學改變你的工作生活
(How to Have a Good Day:
Harness the Power of Behavioral Science to Transform Your Working Life)》這本書裡,
給出了戰勝拖延症的5個建議:


第一,幻想一下完成目標的好處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心理學家哈爾·埃斯納-赫什菲爾德(Hal Ersner-Hershfield),
想知道怎樣才能讓人們願意做那些不會立即帶來好處的事,比如怎樣才能讓人儲蓄?
他和團隊通過研究發現,受試者看見自己未來的照片、對未來更有真實感的時候,
就會對存錢會產生很不一樣的看法。
他們做了四種實驗,問所有受試者願意把一千美元中的多少錢存下來,
如果受試者看到電腦上自己變老時的模樣,大腦就能真實地感受到未來,
他們存的錢是其他人的兩倍。
韋伯說,如果你的待辦事項上有一直拖著不想做的事,
只要在心中仔細想像做完的好處,就會有動力去做。


第二,給自己能立刻享受的小獎勵。
如果你制定了一個長期規劃,需要努力很久才能看到成果,
這時可以答應自己,只要完成計劃的一小步,就可以先得到一個小獎品。


第三,把踏出第一步變成一件開心的事。
當你很怕去做某件事時,可以先找出“最小的第一步”,讓自己鎮定下來,然後開始往前走。
如果不害怕,只是拖著不想做,其實也可以用這招,讓大腦覺得短期付出的成本並不高。
此外,還可以把“最小的第一步”和“今天很期待的事”聯繫在一起,
也就是說把想逃避的事和不想逃避的事綁在一起
這時候可以使用一個“如果……就……”的公式,
比如,如果走過了一個能讓自己心情變好、綠意盎然的公園,
就花一點時間思考你正在逃避的工作。
韋伯說,我們可以靠著小小的獎勵,讓大腦覺得眼前要做的事,其實是一個個享受的機會。


第四,提醒自己不做的話會出現什麼後果。
人們會評估做一件事的好處與壞處,那不做會怎樣呢?繼續維持現狀會發生什麼?
人們通常不會去想不行動的結果,這種現象叫做認知偏誤(omission bias),
“什麼都不做”感覺上要比其他選項更有吸引力,拖延症就是這樣出現的。
韋伯以她的一位朋友為例,
這位朋友總會拖延自己的演講稿,於是她想像了自己不准備的結果,
發現那是自己最大的噩夢,她可能會在台上發抖,講得很差。
想像完這些,她就有了執行動力。


第五,說出口就無法反悔。
如果第四條也無法給你行動的動力,可以提前向大家宣布自己要做某件事。
牛津大學神經科學家莫利·克羅基特(Molly Crockett)從研究中證實,
人們在抵抗誘惑時,提前做一些準備和承諾,要比靠意志力有用。
這是因為大腦中的威脅與獎勵系統,十分在意別人對我們的看法。
公佈自己的計劃,相當於給自己增加不完成計劃的成本,
沒有人希望別人覺得自己很好笑或是很懶惰。
比如,很多人在報名馬拉松之後,會告訴所有的朋友。
韋伯要是想要拖延某個活動的話,就會提前告訴老公她要去。


以上就是,卡羅琳·韋伯提出的5個建議,希望能幫你戰勝拖延症。

本期文章參考來源:
網站“創新拿鐵”《明天再說讓你一事無成?經濟學家教我們用這5招戰勝拖拖拉拉! 》


-----------------------
摘要:
1. 幻想一下完成目標的好處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心理學家哈爾·埃斯納-赫什菲爾德(Hal Ersner-Hershfield),
 想知道怎樣才能讓人們願意做那些不會立即帶來好處的事,比如怎樣才能讓人儲蓄?
 他和團隊通過研究發現,受試者看見自己未來的照片、對未來更有真實感的時候,
 就會對存錢會產生很不一樣的看法。
2. 給自己能立刻享受的小獎勵
 如果你制定了一個長期規劃,需要努力很久才能看到成果,
  這時可以答應自己,只要完成計劃的一小步,就可以先得到一個小獎品。
3. 把踏出第一步變成一件開心的事
 當你很怕去做某件事時,可以先找出“最小的第一步”,
 讓自己鎮定下來,然後開始往前走。
 如果不害怕,只是拖著不想做,其實也可以用這招,讓大腦覺得短期付出的成本並不高。
 此外,還可以把“最小的第一步”和“今天很期待的事”聯繫在一起,
 也就是說把想逃避的事和不想逃避的事綁在一起。
4. 提醒自己不做的話會出現什麼後果
 “什麼都不做”感覺上要比其他選項更有吸引力,拖延症就是這樣出現的。
 有個真實案例,一位小姐總會拖延自己的演講稿,
 於是她想像了自己不准備的結果,發現那是自己最大的噩夢,
 她可能會在台上發抖,講得很差。想像完這些,她就有了執行動力。
5. 說出口就無法反悔
 如果第四條也無法給你行動的動力,可以提前向大家宣布自己要做某件事。
 人們在抵抗誘惑時,提前做一些準備和承諾,要比靠意志力有用。
 這是因為大腦中的威脅與獎勵系統,十分在意別人對我們的看法。

❤內參-新研究:做夢對現實生活的好處

出處:新研究:做夢對現實生活的好處


人們通常覺得晚上睡覺做夢太多,是因為沒休息好。
但是3月24日出版的《新科學家》雜誌的封面文章《破碎的夢》,卻提出了相反的看法。
得到訂閱專欄“馬徐駿·世界名刊速讀”介紹了文章的內容。


首先,文章認為,做夢主要有以下兩個好處。
第一個好處是,夢是大腦對現實世界的提前演練。
哈佛醫學院的副教授羅伯特•斯蒂克戈爾德(robert stickgold)主要研究夢境,他認為,
我們在做夢時,大腦會觀測我們的情緒反饋,進行學習。
比如,你夢見自己在做一個很艱難的決定,這時候大腦就會觀測你的情緒,
如果在之後的生活中遇到類似的情況,
你再做決定時就會容易一些,因為之前大腦已經帶你練習過了。
第二個好處是,做夢能幫人消化負面情緒。
亞利桑那大學醫學院臨床心理學家魯賓·奈曼(Rubin Naiman)認為,
正在做夢的大腦就像消化系統一樣,它在晚上會消化、篩選、處理白天的信息,
這其中就包括白天的負面情緒和感受。奈曼把他的這個理論稱為內部心理治療法。
芝加哥拉什大學的羅莎琳德·卡特賴特博士(Rosalind Cartwright)也在研究中發現,
在離婚後發生了抑鬱、需要治療的女性中,
那些經常匯報自己做了和前夫相關的不開心的夢的女性,
恢復得要比很少做這樣的夢的女性快。


其次,有關如何好好做夢,文章也給了建議。
因為夢出現在快速眼動階段,
而這個睡眠階段是隨著我們每個睡眠循環逐漸加深的,
越往後,快速眼動睡眠時間越長,夢才越多。
如果總體的睡眠時間不足的話,快速眼動睡眠肯定不夠。
而我們整個睡眠的最後一個階段,也就是起床之前,快速眼動睡眠的時間是最長的。
這就意味著,如果你是被鬧鈴叫醒的,就破壞了這個睡眠階段。
所以,最好是睡7~9個小時,而且最好是自然醒。
如果不太能睡到自然醒,
就在鬧鈴響了之後,再睡半小時,這樣也能增強快速眼動睡眠,繼續做夢。

此外,就是要少做對做夢不利的事情
對做夢影響最大的一件事情就是喝酒。
雖然喝酒可以讓你睡得沉,但卻會影響你的睡眠質量。
因為喝了酒之後,身體更傾向於進入深睡,就會推遲快速眼動階段。


-----------------------
摘要:
做夢主要有以下兩個好處。
1. 夢是大腦對現實世界的提前演練。
 我們在做夢時,大腦會觀測我們的情緒反饋,進行學習。
 比如,你夢見自己在做一個很艱難的決定,這時候大腦就會觀測你的情緒,
 如果在之後的生活中遇到類似的情況,
 你再做決定時就會容易一些,因為之前大腦已經帶你練習過了。
2. 做夢能幫人消化負面情緒。
 正在做夢的大腦就像消化系統一樣,
 它在晚上會消化、篩選、處理白天的信息,這其中就包括白天的負面情緒和感受。
 芝加哥拉什大學的羅莎琳德·卡特賴特博士(Rosalind Cartwright)也在研究中發現,
 在離婚後發生了抑鬱、需要治療的女性中,
 那些經常匯報自己做了和前夫相關的不開心的夢的女性,
 恢復得要比很少做這樣的夢的女性快。

如何好好做夢?
1. 睡7~9個小時,而且最好是自然醒

 因為夢出現在快速眼動階段,而這個睡眠階段是隨著我們每個睡眠循環逐漸加深的,
 越往後,快速眼動睡眠時間越長,夢才越多。
 如果總體的睡眠時間不足的話,快速眼動睡眠肯定不夠。
 而我們整個睡眠的最後一個階段,也就是起床之前,快速眼動睡眠的時間是最長的。
 這就意味著,如果你是被鬧鈴叫醒的,就破壞了這個睡眠階段。
 所以,最好是睡7~9個小時,而且最好是自然醒。
 如果不太能睡到自然醒,
 就在鬧鈴響了之後,再睡半小時,這樣也能增強快速眼動睡眠,繼續做夢。

2. 少做對做夢不利的事情
 對做夢影響最大的一件事情就是喝酒。
 雖然喝酒可以讓你睡得沉,但卻會影響你的睡眠質量。
 因為喝了酒之後,身體更傾向於進入深睡,就會推遲快速眼動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