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19

❤內參-方法:高手是怎樣學習的

出處:方法:高手是怎樣學習的


學以致用是很多人的學習目標。
但是大多數人苦惱於自己經常忘記學過的知識,學習的效率不高。
我們應該以什麼的態度來對待學習?
得到訂閱專欄“精英日課”的主理人萬維鋼在專欄裡回答了這個問題。

萬維鋼說,從學以致用這個角度來說,人們對“知識”大概有兩種態度。
第一種態度是把知識當成一種使用手冊
你想像的全部知識都寫在這本手冊裡,手冊上面都是很明確的指導,
比如,遇到這種情況,應該怎麼辦;遇到另一種情況,應該怎麼做。
學習這本手冊一定要記性好,你記住了多少,才有可能用上多少。
但是,如果你生活中遇到了手冊上沒有的內容,就算你記住了手冊上的內容,也等於白學。
第二種態度,是根本不在乎一招一式的用法,而致力於構建一個知識體系。
學習一個知識並不是為了有朝一日用到它,而是為了理解這個世界到底是怎麼回事。
萬維鋼拿家用電器來舉例,很多家用電器都有一個“常見故障排除指南”,
但高手不可能指望這些現成的答案,高手是理解了電器的工作方式,
然後不管遇到什麼毛病,他都能自己做出分析和判斷,找到創造性的解決辦法。
萬維鋼說:
對於一門具體的技術,
構建知識體系的最好辦法是找本正規的教材,上一門正式的課程,就好像大學生那樣。
可是對於世界萬事萬物來說,很多情況下並沒有什麼完備的知識體係等著你去學,
你必須自己慢慢摸索,慢慢建立一個觀念,還得隨時修正。
就好像你到了一個陌生的地方,需要經過自己的探索,逐漸形成對這個地方的認識。
就算你探索了一段時間,還沒有找到你想要去的地方,你的探索也是有用的。
只要你堅持下去,總有一天會對這個地方非常熟悉,可以隨時去任何你想去的地方。
到那個時候,你就是真正的自由,你的大腦比什麼路線圖都好使。

總之,萬維鋼認為,好奇心是比“有用”更好的學習驅動力。
 “會用”是“理解”的副產品,是在理解的基礎上大量實踐的結果;“理解”才是學習的目標。



---------------------------
摘要:
從學以致用這個角度來說,人們對“知識”大概有兩種態度。
1. 是把知識當成一種使用手冊。
 你想像的全部知識都寫在這本手冊裡,手冊上面都是很明確的指導,
 比如,遇到這種情況,應該怎麼辦;遇到另一種情況,應該怎麼做。
 學習這本手冊一定要記性好,你記住了多少,才有可能用上多少。
 但是,如果你生活中遇到了手冊上沒有的內容,

 就算你記住了手冊上的內容,也等於白學。
2. 根本不在乎一招一式的用法,而致力於構建一個知識體系。
 學習一個知識並不是為了有朝一日用到它,而是為了理解這個世界到底是怎麼回事。
 萬維鋼拿家用電器來舉例,很多家用電器都有一個“常見故障排除指南”,
 但高手不可能指望這些現成的答案,高手是理解了電器的工作方式,
 然後不管遇到什麼毛病,他都能自己做出分析和判斷,找到創造性的解決辦法。
 “對於一門具體的技術,
 構建知識體系的最好辦法是找本正規的教材,上一門正式的課程,就好像大學生那樣。
 可是對於世界萬事萬物來說,很多情況下並沒有什麼完備的知識體係等著你去學,
 你必須自己慢慢摸索,慢慢建立一個觀念,還得隨時修正。

 就好像你到了一個陌生的地方,需要經過自己的探索,逐漸形成對這個地方的認識。
 就算你探索了一段時間,還沒有找到你想要去的地方,你的探索也是有用的。
 只要你堅持下去,總有一天會對這個地方非常熟悉,可以隨時去任何你想去的地方。
 到那個時候,你就是真正的自由,你的大腦比什麼路線圖都好使。
 好奇心是比“有用”更好的學習驅動力。
 “會用”是“理解”的副產品,是在理解的基礎上大量實踐的結果;“理解”才是學習的目標。

❤內參-如何與不喜歡的人合作共事

出處:如何與不喜歡的人合作共事


在你的理解中,合作是什麼樣的? “雙方同心協力、一開始就達成共識”,
這種假設,在國際合作專家亞當·卡亨(Adam Kahane)看來,是不切實際的。
他認為,合作有兩個定義,除了聯手共事之外,也可以是與“敵人”協作,
“有時為了促進工作進度,我們必須要與他人共事,
其中包括我們不認同、不喜歡或不信任的人。”


亞當·卡亨在《與敵人合作》
(Collaborating with the Enemy: How to Work with People You Don't Agree with or Like or Trust)
這本書裡提出,與不認同、不喜歡或不信任的人維持合作關係的2大原則:
第一,就算會激烈的爭執,也要把衝突點攤開來說。
卡亨說,談到合作,很多人往往會覺得應該在不爭吵的情況下和諧共事,
但實際中有時會是一個非常複雜、涉及到很多人利益的過程。
卡亨認為,這時候既要吵,也要將事情談妥。
他建議,會議負責人要引導每個參會者表達看法,這樣也許會導致激烈的爭吵,
但只要不是單純的情緒宣洩,每個人都能提出糾結的地方,
針對自己在意的部分進行溝通,就會對後續的共事有所幫助。

第二,計劃需要多次修正和調整才會愈加完善。
人們對合作的另一個想像是,共同協商、擬訂計劃並去執行就好了。
但實際上,計劃要通過無數次的修正和調整,才能越來越完善。
卡亨引用了組織理論學家卡爾‧韋克(Karl Weick)的觀點:
人們找到可行的解決方案,不一定因為一開始就有好的計劃,
而是因為他們'開始行動,並從中學習,最終得到具體有效的成果。
卡亨建議,合作時,與其要把計劃的細節討論到盡善盡美才行動,
不如在制定出目標後,通過多次行動來驗證各自的想法是否行得通。



---------------------------------
摘要:
與不認同、不喜歡或不信任的人維持合作關係的2大原則:
1. 就算會激烈的爭執,也要把衝突點攤開來說。
 會議負責人要引導每個參會者表達看法,這樣也許會導致激烈的爭吵,
 但只要不是單純的情緒宣洩,每個人都能提出糾結的地方,
 針對自己在意的部分進行溝通,就會對後續的共事有所幫助。
2. 計劃需要多次修正和調整才會愈加完善
 組織理論學家卡爾‧韋克(Karl Weick)說:
 “人們找到可行的解決方案,不一定因為一開始就有好的計劃,
 而是因為他們'開始行動,並從中學習,最終得到具體有效的成果。

 合作時,與其要把計劃的細節討論到盡善盡美才行動,
 不如在制定出目標後,通過多次行動來驗證各自的想法是否行得通。

❤內參-比爾·蓋茨與扎克伯格推薦的書

出處:比爾·蓋茨與扎克伯格推薦的書


第48屆世界經濟論壇年會將在1月22日-25日在瑞士達沃斯舉行。
達沃斯論壇公佈了Facebook CEO馬克·扎克伯格和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的推薦書單。

在他們推薦的英文著作中,有一本是他們共同推薦的:
哈佛大學心理學家斯蒂芬·平克的《人性中的善良天使:暴力為什麼會減少》。
這本書厚達800頁,書中認為,雖然人們感覺當下世界越來越危險,
但如果從人類歷史的長遠視角來看,暴力其實是在減少的。

比爾·蓋茨在自己的博客裡寫道:
“如果你認為世界正在變好,你會希望將進步擴散到更多的人群和地方。
這不是說要忽視我們面臨的嚴峻問題,而只是說我們能夠相信,這些問題可以得到解決。”
比爾·蓋茨給了斯蒂芬·平克的這本書非常高的評價,
他說這本書是他讀過所有書裡最重要的之一。
扎克伯格也把這本書列進了Facebook讀書會的閱讀書目中。

今年世界經濟論壇的主題是“在分裂的世界裡創造共享的未來”。這本書對於論壇參與者,
也就是2500名世界領袖、商界高管和慈善組織領導者來說,或許會有幫助。


除此之外,
比爾·蓋茨還大力推薦了腫瘤學家悉達多·穆克吉的《基因傳:眾生之源》蓋茨說:
“穆克吉這本書是寫給普通大眾的,
因為他知道新的基因組技術即將深刻地影響到每一個人。”
而扎克伯格的書單中也推薦了一本中國讀者熟知的書籍——
中國作家劉慈欣的科幻小說《三體》,
作為書單上厚重的經濟學和社會科學書籍裡的一份“趣味休閒”。
這份書單還包括數本在2017年度國內暢銷的書籍,
比如尤瓦爾·赫拉利的《人類簡史》、亨利·基辛格的《世界秩序》等。



---------------------------------
摘要:
哈佛大學心理學家斯蒂芬·平克的《人性中的善良天使:暴力為什麼會減少》。
這本書厚達800頁,書中認為,雖然人們感覺當下世界越來越危險,
但如果從人類歷史的長遠視角來看,暴力其實是在減少的。

比爾·蓋茨還大力推薦了腫瘤學家悉達多·穆克吉的《基因傳:眾生之源》蓋茨說:
“穆克吉這本書是寫給普通大眾的,
因為他知道新的基因組技術即將深刻地影響到每一個人。”
而扎克伯格的書單中也推薦了一本中國讀者熟知的書籍——
中國作家劉慈欣的科幻小說《三體》,
作為書單上厚重的經濟學和社會科學書籍裡的一份“趣味休閒”。

❤內參-金宇澄:導購時代已經過去了

出處:金宇澄:導購時代已經過去了


作家金宇澄在2012年出版了寫上海市民生活的長篇小說《繁花》,
這本書大受歡迎,隨後席捲了包括華語文學傳媒大獎、魯迅文化獎、
茅盾文學獎等文學獎項,還會由導演王家衛改編成電影。
金宇澄的新作《回望》用非虛構的方式寫自己父親母親的故事。

在復旦大學的活動上,金宇澄談到了自己的文學觀。
金宇澄的態度是,文學的特點是給出人生的細節,而不是給出人生的種種答案,
“文學不需要這樣的應答,比如人應該怎樣生活。歸根到底來說,
文學就是人學,表現人的複雜經歷和處境。

在他的作品中,金宇澄迴避批判態度,避免提供主觀理念,原因是,
他個人相信:“最好的文學不必有一種明確的引導,只要把人、把細節寫出來就可以。
比如我們現在那麼喜歡超市,如果進去就有一個服務員拉住你不放,
推銷介紹種種商品,(有)強烈推薦的主張,我們肯定跑掉了。為什麼?
因為我們的理解程,已經和過去不一樣,看世界的方式也和過去不同,
我們已經不是過去的我們了,已經不需要導購了,導購時代已經過去了。”

金宇澄的作品寫的都是發生在上海的人和故事。
在金宇澄看來,當面對單獨個人時,像上海這樣的超級大都市不再是冷酷的鋼筋水泥森林,
而是顯現出一種熱帶雨林般的魅力,蘊含著無限可能。
對於個人,寫出最熟悉“那幾平米中的事,才會是一種真實。


總之,著名作家金宇澄的觀點是,文學要做的事情是提供細節,
而不是提供主張,導購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包括觀念的導購。



----------------------------------
摘要:
文學的特點是給出人生的細節,而不是給出人生的種種答案,
“文學不需要這樣的應答,比如人應該怎樣生活。
歸根到底來說,文學就是人學,表現人的複雜經歷和處境。”


最好的文學不必有一種明確的引導,只要把人、把細節寫出來就可以。
比如我們現在那麼喜歡超市,如果進去就有一個服務員拉住你不放,
推銷介紹種種商品,(有)強烈推薦的主張,我們肯定跑掉了。為什麼?
因為我們的理解程,已經和過去不一樣,看世界的方式也和過去不同,
我們已經不是過去的我們了,已經不需要導購了,導購時代已經過去了。

對於個人,寫出最熟悉“那幾平米中的事,才會是一種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