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10

❤內參-抉擇-做重大決定時,如何平衡理智和直覺

出處:做重大決定時,如何平衡理智和直覺


通常我們做重大決定時,會做很多調查工作,也會諮詢家人、朋友的意見,
但理性思考的結果有時會和直覺不一樣。什麼時候該相信直覺呢?
 《華爾街日報》刊登了一篇文章,給出了6條法則,讓你在做重大決定時能平衡理智和直覺。


第一,複雜而無關生死的決定,可以跟著感覺走。
複雜而無關生死的決定包括買什麼車、搬家搬到哪裡、找什麼樣工作等。
這時你要處理太多的信息,可能無法得出一個明確的結論。
在搬家時,要考慮的因素就很多,有周邊環境、價格、房屋類型等。
研究表明,如果人們需要從四款車子或四套房子中選擇其一,
而隨後他們的注意力被分散,
無法全心地對自己的決定有意識地思考,反而會做出更好的選擇。


第二,列出利弊,再放一放。
潛意識和有意識地思考結合,通常是做決定最好的方式,而有意識地思考應該先行。
列出選項的利弊,這個過程可以讓思考得到滿足,
某些情況下列出利弊就已經能讓你得出答案。
如果還不夠,那就在列出利弊之後,做些能分散有意識思考的事情,
比如爬山、慢跑、散步、下棋等等,但不要無所事事,那會讓人思想麻木。
深入你的內心,隔絕外部的干擾,你的潛意識會繼續解決問題。


第三,對於代價很大的決定,還得理性思考。
即使時間緊,這一點也成立。
例如,如果有人掉下鐵軌,而你的直覺讓你在列車駛近時跳下去救人,
這或許值得你冒生命危險一試。但如果你只是掉了錢包,那麼跳下去就大為不值。
理性能辨別兩種情況的不同之處,而直覺不能。


第四,注意自己做決定時的心境。
強烈的情緒可能改變你的直覺。
憤怒、壓力、競爭甚至開心狀態下直覺給出的答案都會不同於正常狀態。
因此要自問,這個時候是否應該聽從直覺。


第五,多吃健康食物。當我們吃得太多或太快時,
腸胃裡的細菌數量和種類會大大減少,這會影響向大腦傳遞信號。
所以,多吃可以增加益生菌的蔬菜和發酵食品,保證大腦正常運轉。


第六,不再廣求建議。
問的人多了,大家的建議也會不一致,
這時候你聽從的可能是別人的直覺,而不是自己的直覺。
同時,尋求他人建議會讓你覺得自己有義務採納這些建議。
所以在尋求建議的過程中,也需要時不時停下來靜一靜,聽聽自己內心的聲音。


以上就是在做重大決定時,平衡理智和直覺的幾個法則。



----------------------------------
摘要:
6條法則讓你在做重大決定時能平衡理智和直覺。
1. 雜而無關生死的決定,可以跟著感覺走。
 複雜而無關生死的決定包括買什麼車、搬家搬到哪裡、找什麼樣工作等。
 這時你要處理太多的信息,可能無法得出一個明確的結論。
 在搬家時,要考慮的因素就很多,有周邊環境、價格、房屋類型等。
 研究表明,如果人們需要從四款車子或四套房子中選擇其一,
 而隨後他們的注意力被分散,
 無法全心地對自己的決定有意識地思考,反而會做出更好的選擇。
2. 列出利弊,再放一放。
 潛意識和有意識地思考結合,通常是做決定最好的方式,而有意識地思考應該先行。
 列出選項的利弊,這個過程可以讓思考得到滿足,
 某些情況下列出利弊就已經能讓你得出答案。

 如果還不夠,那就在列出利弊之後,做些能分散有意識思考的事情,
 比如爬山、慢跑、散步、下棋等等,但不要無所事事,那會讓人思想麻木。
 深入你的內心,隔絕外部的干擾,你的潛意識會繼續解決問題。
3. 對於代價很大的決定,還得理性思考。
 即使時間緊,這一點也成立。
 例如,如果有人掉下鐵軌,而你的直覺讓你在列車駛近時跳下去救人,
 這或許值得你冒生命危險一試。但如果你只是掉了錢包,那麼跳下去就大為不值。
 理性能辨別兩種情況的不同之處,而直覺不能。
4. 注意自己做決定時的心境。
 強烈的情緒可能改變你的直覺。
 憤怒、壓力、競爭甚至開心狀態下直覺給出的答案都會不同於正常狀態。
5. 多吃健康食物。
 當我們吃得太多或太快時,
 腸胃裡的細菌數量和種類會大大減少,這會影響向大腦傳遞信號。
 所以,多吃可以增加益生菌的蔬菜和發酵食品,保證大腦正常運轉。

6. 不再廣求建議。
 問的人多了,大家的建議也會不一致,
 這時候你聽從的可能是別人的直覺,而不是自己的直覺。
 同時,尋求他人建議會讓你覺得自己有義務採納這些建議。

❤內參-李宗盛:要接受並不那麼好的自己

出處:李宗盛:要接受並不那麼好的自己


音樂製作人、詞曲作者李宗盛,同時還擁有一個手工吉他品牌“李吉他”。
在上海的一個問答活動上,李宗盛分享了自己對創作和靈感的觀點。 
《好奇心日報》整理了他的分享。

對於即將60歲的李宗盛來說,
創作就是一個發掘自己的過程,創作在不同階段有著不同的意義。
過去在唱片公司,李宗盛寫過好歌,也寫過莫名其妙的歌,
那時的他希望自己是合格的唱片從業人員,走的每一步也都是他自己,
“市井、粗俗、不堪,也都是我。所以要接受並不那麼好的你自己。
Deal with it(面對現實)也是很重要的。
你應該充分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這不應該是一種掙扎。
你要在現在的位置上做到極致,然後你可以不干。”

50歲後,李宗盛完成了唱片從業人員這個角色,不太幫人寫歌了,
剩下的時間都留給自己,只寫了《山丘》和《給自己的歌》這兩首歌,
“我意識到自己要成為一個更有意思的男人。整個創作的過程,就是自我完成的過程。”
現在,他的創作主題是整理歸納他和所有事情的關係,比如女兒、父親母親。

很多人都會問他寫歌的靈感來自哪裡,
他認為比較好的方法是:搞清楚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人比較要緊。


李宗盛發現,很多新人能冒出頭,是因為有技術和天分,
但“他們的人本身沒有那個quality(才能),你必須朝著'成為那樣的人'(的方向走),
之後這些東西(靈感)會來找你的,你會出來這樣的東西。
這樣到了四十五十歲以後,這種quality會發散出一些東西,“
你仍然有渴望,對很多東西心懷敬畏,不要理所當然這是我應得的,
要對很多事情永遠保持好奇。”



-------------------------------
摘要:
對於即將60歲的李宗盛來說,
創作就是一個發掘自己的過程,創作在不同階段有著不同的意義。
過去在唱片公司,李宗盛寫過好歌,也寫過莫名其妙的歌,
那時的他希望自己是合格的唱片從業人員,走的每一步也都是他自己,
“市井、粗俗、不堪,也都是我。所以要接受並不那麼好的你自己。
Deal with it(面對現實)也是很重要的。
你應該充分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這不應該是一種掙扎。
你要在現在的位置上做到極致,然後你可以不干。”

50歲後,李宗盛完成了唱片從業人員這個角色,不太幫人寫歌了,
剩下的時間都留給自己,只寫了《山丘》和《給自己的歌》這兩首歌,
我意識到自己要成為一個更有意思的男人。整個創作的過程,就是自我完成的過程。
現在,他的創作主題是整理歸納他和所有事情的關係,比如女兒、父親母親。

很多人都會問他寫歌的靈感來自哪裡,
他認為比較好的方法是:搞清楚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人比較要緊。

若你本身沒有那個quality(才能),必須朝著'成為那樣的人'(的方向走),
之後這些東西(靈感)會來找你的,你會出來這樣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