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2/16

❤內參-建立有價值的人際關係的6個準則

出處:建立有價值的人際關係的6個準則


克里斯·法利克(Chris Fralic)是美國風險投資機構First Round Capital的合夥人,
他也是業界公認的全球頂級超級聯繫人。
如果有人問他,在取得現在這些成就的過程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因素是什麼,
他會直接回答說是這麼多年建立起來的人脈關係。
他向大家分享了建立有價值的人際關係要遵循的6個準則。


第一,向對方表示最真誠的欣賞和感謝。
在溝通中要全身心投入,讓對方感受到你的熱情、善意和欣賞,
不要指望通過簡單的打招呼就能讓對方對你產生好感。
你要確保自己對地方的想法感興趣,發自內心地希望從與對方的交流中學到新知識。
第二,在傾聽過程中表示鼓勵,並適當提出疑問。
要想成為一個合格的傾聽者,最關鍵的兩點是:
第一,清楚地表現出自己已經聽清楚了對方所有的話;
第二,鼓勵對方繼續說下去,並且根據你聽到的信息來向對方提一些後續問題。

第三,表現得謙虛。
在交流中坦率地承認自己的缺點和犯過的錯誤,
能夠讓一段人際關係走得更遠,也能夠讓對方更願意繼續與你保持聯繫。
尤其是當對方想向你徵求建議或向你尋求幫助時,
你最好要表現得謙虛一點,這樣有助於營造一種輕鬆的氛圍。


第四,坦誠誠實。
人們有時不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這有很多原因。
他們不希望因為自己說了實話而降低一段關係的質量,
更不希望因為自己說了實話而讓對方不喜歡甚至反感自己。
如果你想要讓自己與眾不同,給對方留下印象,那可以盡最大努力去保證誠實。
但是要記住,一定要保證你的誠實能夠給對方帶來益處,
這能夠為日後相互間的往來奠定基礎。


第五,與對方一起開展開放式頭腦風暴。
有時你無法提供給對方他想要的東西。
但是,你可以與他們進行開放式的頭腦風暴,
來改變他們思考問題的角度和方式,讓他們覺得能夠從交流中獲得收穫。
這裡的關鍵在於討論時,雙方要處於一種平等的狀態,
而不是你以一種居高臨下的態度把自己的想法灌輸給對方。
在過程中,你要盡可能去付出和給予,不要老想著能從中獲得什麼回報。

第六,在每次交流結束時,表現出期待與對方的下一次會面。
假設所有曾經見過面的人,都會再次相見。這個世界其實並不大。
想像一下,下次對方再遇見你時,你是希望他對你們的見面持積極還是持消極態度。
與沒有預想相比,預想之後的會話質量會更高。
法利克自己非常欣賞的做法是,明明被拒絕了,還會禮貌性地說:
“雖然沒能達成合作,但還是很感謝您百忙之中抽時間聽我們的介紹。
如果您有什麼其他想法,或者改變了注意,歡迎您隨時聯繫我們。”
能夠說出這種的話的人,一般都是智慧的人。



------------------------------
摘要:
1. 向對方表示最真誠的欣賞和感謝。
 在溝通中要全身心投入,讓對方感受到你的熱情、善意和欣賞,
 不要指望通過簡單的打招呼就能讓對方對你產生好感。
 你要確保自己對地方的想法感興趣,發自內心地希望從與對方的交流中學到新知識。
2. 在傾聽過程中表示鼓勵,並適當提出疑問
 要想成為一個合格的傾聽者,最關鍵的兩點是:
 (1)清楚地表現出自己已經聽清楚了對方所有的話;
 (2)鼓勵對方繼續說下去,並且根據你聽到的信息來向對方提一些後續問題。

3. 表現得謙虛。
4. 坦誠誠實

 人們有時不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這有很多原因。
 他們不希望因為自己說了實話而降低一段關係的質量,
 更不希望因為自己說了實話而讓對方不喜歡甚至反感自己。
 如果你想要讓自己與眾不同,給對方留下印象,那可以盡最大努力去保證誠實。
 但是要記住,一定要保證你的誠實能夠給對方帶來益處,
 這能夠為日後相互間的往來奠定基礎。
5. 與對方一起開展開放式頭腦風暴

 這裡的關鍵在於討論時,雙方要處於一種平等的狀態,
 而不是你以一種居高臨下的態度把自己的想法灌輸給對方。
 在過程中,你要盡可能去付出和給予,不要老想著能從中獲得什麼回報。
6. 在每次交流結束時,表現出期待與對方的下一次會面
 明明被拒絕了,還會禮貌性地說:
 “雖然沒能達成合作,但還是很感謝您百忙之中抽時間聽我們的介紹。
 如果您有什麼其他想法,或者改變了注意,歡迎您隨時聯繫我們。”

 能夠說出這種的話的人,一般都是智慧的人。

❤內參-觀點:如何重新理解貧窮

出處:觀點:如何重新理解貧窮


長江商學院副院長朱睿在FT中文網推薦了一本書,
《另一種方法:我們關於貧窮的大部分認知都是錯的》
(TheAlternative: Most of What You Believe About Poverty Is Wrong) 。
這本書的作者是67歲的美國人毛里西奧·利姆·米勒(Mauricio Lim Miller),
他發起的家庭獨立計劃(Family Independence Initiative),
和美國的2000個家庭開展過合作,並且幫助這些家庭提高了收入和教育程度等。
平均來說,在和“家庭獨立計劃”合作的兩年中,這些家庭的月收入增長了23%。


在開展“家庭獨立計劃”的十幾年裡,米勒發現,
那些一直處於貧困的家庭,並不是缺少改變的意願,
反而是那些出於好意的政策和慈善活動,限制了他們的自力更生。
所以米勒提出,應該從以下三個方面關注貧困家庭:控制權、選擇權、社群。


首先,控制權指的是,那些試圖來干擾貧困的外部力量應該盡可能靠邊站
雖然這些人的社會地位賦予了他們對於方法和資源的控制,但這削弱了貧困家庭的主動性。
因此,重要的是讓貧困家庭自己建立一個小目標,讓他們恢復對自己生活的控制權。
其次是選擇權。大部分家庭做出了糟糕的決定,是因為缺乏選擇。所以米勒建議,
給貧困家庭的資金應該由他們自己來主導,這樣他們就可以為自己的選擇和承諾負責。

最後,社群對於脫貧至關重要。擺脫貧困絕不是靠個人的努力,而是需要集體的行動。
我們需要尊重、支持貧困家庭組成的社群,讓他們在相互支持中找到脫貧的方向和智慧。
總之,米勒認為,
脫貧的發生一定是自然而然的過程,推動這個變化的不是外力,而是內在的動力,
是每個人心底那種想要掌控自己命運,改變現狀,讓世界變得更好的強烈願望。



--------------------------------
摘要:
那些一直處於貧困的家庭,並不是缺少改變的意願,
反而是那些出於好意的政策和慈善活動,限制了他們的自力更生。
應該從以下三個方面關注貧困家庭:控制權、選擇權、社群。
1. 控制權指的是,那些試圖來干擾貧困的外部力量應該盡可能靠邊站。
 雖然這些人的社會地位賦予了他們對於方法和資源的控制,
 但這削弱了貧困家庭的主動性。因此,重要的是讓貧困家庭自己建立一個小目標,
 讓他們恢復對自己生活的控制權。
2. 選擇權。大部分家庭做出了糟糕的決定,是因為缺乏選擇。
 給貧困家庭的資金應該由他們自己來主導,這樣他們就可以為自己的選擇和承諾負責。
3. 社群
 擺脫貧困絕不是靠個人的努力,而是需要集體的行動。
 我們需要尊重、支持貧困家庭組成的社群,讓他們在相互支持中找到脫貧的方向和智慧。
脫貧的發生一定是自然而然的過程,推動這個變化的不是外力,而是內在的動力,
是每個人心底那種想要掌控自己命運,改變現狀,讓世界變得更好的強烈願望。

❤內參-趨勢:網絡時代知識發生了什麼改變?

出處:趨勢:網絡時代知識發生了什麼改變?


我們身處的時代,知識形態和學習方式都已發生了改變。
哈佛大學伯克曼互聯網與社會中心的資深研究員戴維·溫伯格(David Weinberger)
博士在接受《三聯生活周刊》採訪時,解釋了他如何看待這種變化。
溫伯格曾經在2012年出版過一本著作《知識的邊界》,在書裡他提出了一個觀點:
“自從互聯網出現以來,我們的知識(信息、思想、甚至智慧)
逃離了它固有的物理限制(書本的頁面或者人的心智空間)之後,
從性質上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有限變成了無限,
從內容變成了鏈接,從圖書館變成了無所不在的巨網。”

溫伯格認為,
過去我們對知識的許多認知都源於知識的媒介,
比如紙張、書本和圖書館,而非知識的本質。
我們很多對於知識的理想都是對媒介的誤會,
比如把圖書理想化和浪漫化了,甚至盲目迷戀它們。
事實上,有很多書是廉價的、幾乎讀完就會丟掉的一次性用品。


而網絡時代發生的變化是:
“重新思考知識,既然事實不再是事實,專家隨處可見,房間裡最聰明的人是房間”。
溫伯格說,
有一種新看法更接近知識的本質,就是“世界上不存在某種叫“知識”的東西,
可以讓人把它放到某個容器裡,鄭重地保存在那裡,永遠不會變化。”
相反,“知識永遠存在於網絡中,在變化之中,在玩耍之中,
在一系列永遠無法達成共識的討論與爭執之中。
”我們仍然會依賴專家、出版社、圖書館、大學為我們提供權威信息,
在網絡時代,房間裡最聰明的人不再是任何專家甚至知識機構,而是房間本身,
是容納了其中所有的人與思想、並把他們與外界相連的這個網。


溫伯格說:
知識網絡並不關心我們從哪裡獲得知識,
無論是從網絡上免費獲取的,還是從書本、大學課程中付費得到的。
它關心的是,在獲取了這些知識之後,你是否與別人一起理解這些知識。
你是否與別人構成網絡,以分享你所學到的,與他們交談、討論、增進彼此的知識?

溫伯格解釋說,
這也正好提出了一種網絡時代面對知識應該持有的信念和態度。
比如,這個世界知識不僅是開放的,也是深刻連接在一起的;
我們應該對知識更加慷慨,這不僅讓更多的人可以學到知識,
自己的知識也因為經過質疑、挑戰和檢驗而變得更好;
我們應該擁抱新觀念,學會參與到多元文化的討論中,
可靠性不僅來自權威,也來自開放對話等等。
在批判性思考的基礎上,我們還需要學習熱愛不同。
作為人類的本能,我們都喜歡和像我們一樣的人粘在一起,
但當我們限制自己,不允許自己的舒適受到一點打擾的時候,也就是我們變蠢的時候。



----------------------------------
摘要:
在網絡時代,房間裡最聰明的人不再是任何專家甚至知識機構,而是房間本身,
是容納了其中所有的人與思想、並把他們與外界相連的這個網。
知識網絡並不關心我們從哪裡獲得知識,
無論是從網絡上免費獲取的,還是從書本、大學課程中付費得到的。
它關心的是,在獲取了這些知識之後,你是否與別人一起理解這些知識。
你是否與別人構成網絡,以分享你所學到的,與他們交談、討論、增進彼此的知識?

這也正好提出了一種網絡時代面對知識應該持有的信念和態度。
比如,這個世界知識不僅是開放的,也是深刻連接在一起的;
我們應該對知識更加慷慨,這不僅讓更多的人可以學到知識,
自己的知識也因為經過質疑、挑戰和檢驗而變得更好;
我們應該擁抱新觀念,學會參與到多元文化的討論中,
可靠性不僅來自權威,也來自開放對話等等。
在批判性思考的基礎上,我們還需要學習熱愛不同。
作為人類的本能,我們都喜歡和像我們一樣的人粘在一起,
但當我們限制自己,不允許自己的舒適受到一點打擾的時候,也就是我們變蠢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