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01

❤內參-快速有效管理情緒的三種方法

出處:快速有效管理情緒的三種方法


過去我們都覺得,每一種表情都對應一種情緒。比如,笑就是高興,哭就是難過。
有些專家還能通過微表情來判斷一個人有沒有撒謊。
但是,心理學家麗薩·巴蕾特(Lisa Feldman Barrett)覺得這種說法不太科學。
她在近30年的職業生涯中,一直在研究情緒的形成機制。
巴蕾特寫過一本書,叫做《情緒是如何產生的》(How Emotions Are Made),
書裡介紹了有關情緒的新研究,以及我們應該怎麼對待情緒。
得到訂閱專欄“馬徐駿·新知報告”分享了書裡的觀點。


為什麼說用表情識別情緒不可靠呢?
首先,情緒沒有統一的標準
比如說害怕,有人害怕時眼睛會睜大,有人會緊閉雙眼,
有人會說不出話,甚至還有人會忍不住笑。
根據最近研究的數據分析,人們在開心的時候,只有12%的人會笑,
生氣的時候,只有28%的人會表現出不高興的表情。

其次,研究人員發現,不同的文化,對情緒的理解和相關表現也不一樣。
比如,在太平洋群島中有一種語言,這種語言裡有個表示情緒的詞,
既可以代表愛,也可以表示同情,
還能表示遺憾或者悲傷,就看你在什麼樣的語境下使用。

那情緒的本質是什麼呢?
巴蕾特說,情緒其實就是大腦對身體反應的解釋。
研究顯示,大腦中60%~80%的能量都是用來做預測的,
然後大腦會根據這些預測,向身體各個部分分配能量,維持你的生存。
但其中很多預測我們是意識不到的,
我們能意識到的,是在這個過程中產生的感受,也就是情緒。
拿臉紅來說,你開車時,前面有個車亂開,你臉就紅了,這時候,臉紅就說明你生氣了。
所以情緒其實是由三種原料構成的,
分別是身體能量、當下的情境,以及大腦基於過往經驗所做的預測。
而管理情緒,就要從這三種原料入手。

穩定情緒的第一個辦法,就是照顧好身體,讓身體有足夠的能量
這樣大腦在分配能量的時候,因為能量不足而產生負面感受的機率就會更低。
飢餓、疲勞或者生病,也能讓人有負面情緒,所以,身體好,情緒會更好,是有道理的。

第二個方法就是通過改變環境來調整情緒
比如轉移自己的注意力,或者出門散個步,都會有效果。

最後一種方法,就是改變過往的經驗,當然這也是最難的
你可能有過這種體驗,突然就覺得自己很差、大家都討厭自己,
但實際上並沒有什麼不好的事情發生,巴蕾特把這種情況叫做“情緒流感”(emotion flu)。
前面說了,情緒就是大腦賦予你身體當下感受的解釋。
如果你把這種莫名其妙的消極感受,
單純地看作是一種生理上的問題去處理,就能更快速有效地消解負面情緒。
你可以把情緒流感當成真的感冒來看待,做一些會讓你的感受變好的事情。
通過這樣的方式,你就改變了大腦處理這種狀況的經驗,
以前是很難過地承受,現在是可以積極地處理、消解。



-----------------------------
摘要:
為什麼說用表情識別情緒不可靠呢?
1. 情緒沒有統一的標準

 比如說害怕,有人害怕時眼睛會睜大,有人會緊閉雙眼,
 有人會說不出話,甚至還有人會忍不住笑。
 根據最近研究的數據分析,人們在開心的時候,只有12%的人會笑,
 生氣的時候,只有28%的人會表現出不高興的表情。
2. 不同的文化,對情緒的理解和相關表現也不一樣
 比如,在太平洋群島中有一種語言,這種語言裡有個表示情緒的詞,
 既可以代表愛,也可以表示同情,
 還能表示遺憾或者悲傷,就看你在什麼樣的語境下使用。
穩定情緒的三辦法:
1. 照顧好身體,讓身體有足夠的能量

 大腦在分配能量時,因為能量不足而產生負面感受的機率就會更低。
 飢餓、疲勞或者生病,也能讓人有負面情緒,所以,身體好,情緒會更好,是有道理的。
2. 通過改變環境來調整情緒
 比如轉移自己的注意力,或者出門散個步,都會有效果。
3. 改變過往的經驗,當然這也是最難的
 情緒就是大腦賦予你身體當下感受的解釋。
 如果你把這種莫名其妙的消極感受,
 單純地看作是一種生理上的問題去處理,就能更快速有效地消解負面情緒。
 你可以把情緒流感當成真的感冒來看待,做一些會讓你的感受變好的事情。
 通過這樣的方式,你就改變了大腦處理這種狀況的經驗,
 以前是很難過地承受,現在是可以積極地處理、消解。

❤內參-給年輕人的終身學習建議

出處:給年輕人的終身學習建議


二十五年前,英國《金融時報》專欄作家西蒙•庫柏覺得自己什麼都不懂,
於是他在大學畢業時做了一個決定:展開一個終身學習計劃。
如今,他認為自己依然無知,但仍在學習。
他在一篇文章中,給畢業生分享了幾個終身學習的小建議:

第一,閉嘴好好聽別人講話
西蒙•庫柏說:
“每當你覺得'這個我知道'的時候,你其實不知道。
如果你發覺自己要說的話以前已經說過了,那就別再說了。” 
要避開一切和房價、出行路線、減肥有關的談話,不要炫耀自己認識的名人,
也不要對時事發表陳詞濫調的看法,他認為這條建議可以幫你省出好幾年時間。

第二,努力去聽歲數比你小的人說話
比你年紀小的人,他們也許無知,職位通常也不高,但他們的知識碎片要比你的先進。
如果你以為自己的知識儲備經得住時間考驗,
就去聽那些上了年紀的人聊他們在20世紀40年代學到的理論。

第三,如果你是房間裡最聰明的人,你就進錯了房間。

第四,如果你能用自己的一套理論去解釋一切事物,拋棄它。
西蒙•庫柏說,
這就像經濟學家埃絲特•迪弗洛(Esther Duflo)這樣評論理論家說的:
“如果我能預料到你對幾乎任何事情的看法,那很可能你的看法是錯的。”

第五,避免與自命不凡的人交談
我們永遠無法與這樣的人進行有效的對話,對方也不會從其他人身上學到多少東西。

第六,當你發現自己在某件事上錯了,珍惜這一刻,你學到了東西。


第七,不要讓衝突破壞你的職業生涯
西蒙•庫柏認為,
頻繁地轉行會阻礙你在某個領域提高自己的能力,
“如果你不得不與受不了的人共事,想辦法解決。
如果你發現好多人你都受不了,那就是你有問題。”



----------------------------
摘要:
1. 閉嘴好好聽別人講話
 “每當你覺得'這個我知道'的時候,你其實不知道。
 如果你發覺自己要說的話以前已經說過了,那就別再說了。”
 要避開一切和房價、出行路線、減肥有關的談話,不要炫耀自己認識的名人,
 也不要對時事發表陳詞濫調的看法,他認為這條建議可以幫你省出好幾年時間。
2. 努力去聽歲數比你小的人說話
 比你年紀小的人,他們也許無知,職位通常也不高,但他們的知識碎片要比你的先進。
 如果你以為自己的知識儲備經得住時間考驗,
 就去聽那些上了年紀的人聊他們在20世紀40年代學到的理論。
3. 如果你是房間裡最聰明的人,你就進錯了房間
4. 如果你能用自己的一套理論去解釋一切事物,拋棄它

 這就像經濟學家埃絲特•迪弗洛(Esther Duflo)這樣評論理論家說的:
 “如果我能預料到你對幾乎任何事情的看法,那很可能你的看法是錯的。”
5. 避免與自命不凡的人交談
 我們永遠無法與這樣的人進行有效的對話,對方也不會從其他人身上學到多少東西。
6. 當你發現自己在某件事上錯了,珍惜這一刻,你學到了東西。
7. 不要讓衝突破壞你的職業生涯

 頻繁地轉行會阻礙你在某個領域提高自己的能力,
 “如果你不得不與受不了的人共事,想辦法解決。
 如果你發現好多人你都受不了,那就是你有問題。”

❤內參-為什麼年紀越大,時間過得越快?

出處:為什麼年紀越大,時間過得越快?


為什麼我們年紀越大,就會感覺時間越過越快呢?
英國科普作家、劍橋大學臨床獸醫解剖學家大衛·班布里基,
在《中年的意義》一書中介紹並評價了6種解釋這種現象的觀點。
澎湃新聞摘錄了書裡的部分內容。

第一個觀點:加速的是這個世界,不是你
這種觀點認為,
隨著年齡的增長,外部世界和文化事件會以更快的速度變化和發生,
導致我們感覺時間加速。
尤其在過去的10年,科學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展,世界文學藝術的變化也非常快。
班布里基認為,
這不是我們感覺時間加速的主要原因,
因為沒什麼證據能夠證明,隨著人類文化的加速改變,這種現象就會變得更明顯,
古代人也會感覺到年紀越大,時間就過得越快。


第二個觀點:你累積的記憶越多,時間就飛逝得越快
大約從三歲開始,我們開始擁有長期記憶。
童年時期的我們,擁有的記憶沒有成年時代多,感覺上,童年時代持續的時間也更長。
此後,隨著累計的記憶變多,我們感覺到的時間流逝速度也加快了。
在班布里基看來,
這種說法不夠嚴謹,更像是觀察而來的心得,而不是產生這個現象的原因。

第三個觀點:我們扭曲對時間的感知,以免自己過度擔心死亡。
人到中年時,人們會突然意識到自己還剩下多少時間,
這會導致我們更加關注時間的流逝,同時心生恐懼,這種反應會增加對死亡的焦慮。
為了減少這種焦慮,就產生了對時間的主觀速度。
班布里基認為,
“人們害怕死亡”和“感覺時間會加速”這是兩個獨立的過程,
對死亡的焦慮可能會讓時間加速變得更可怕,但它並沒有導致時間加速。

第四個觀點:我們的記憶扭曲了,因此扭曲了時間。
一般來說,大部分人都會清楚記得最近一兩年發生的事件,
年代久遠一點的就沒那麼清楚了。
久遠的回憶總是支離破碎的,需要藉助技巧和輔助記憶,來釐清事件發生的先後次序。
一種觀點認為,這種時間感知缺失的情形會造成一種錯覺,
讓人覺得時間流逝的速度變快了。
班布里基說:
“我們會操縱記憶,那些記憶也會操縱我們,
這點無疑是有道理的,記憶是我們感應時間的重要依據”。
如果要中年人快速估計一件事發生在多久以前,他們通常都會低估流逝的時間。


第五個觀點:中年後經歷的新鮮事比較少。
當我們初次做某件事時,感覺上要比以後再做花費的時間要長。
在新學校或新公司的第一天,甚至假期第一天,時間似乎都過得比較慢。
新鮮感會讓人主觀上感到時間延長。
班布里基介紹,
有研究人員請受試者估測自己接受一連串刺激的時間長度,
結果顯示,比起重複的刺激或不明顯的刺激,受試者感覺新刺激持續的時間更久。
所以有觀點認為,時間隨著我們長大而加速,
是因為我們比較少遇到新事物——中年人的世界很好預測,
“早年的生命因為新挑戰而延長擴展,中年的生命卻因缺乏新經驗而在眼前壓縮”。


第六個觀點:人們不太擅長估量時間。
在班布里基看來,這是因為在進化過程中,估量時間並不是重要的能力,
“在我們之前幾千代的狩獵採集者,當他們做出重要決定時,
比如何時該攻擊羚羊或與潛在的伴侶打情罵俏,不需要估量一段時間間隔。”


為什麼中年時人們會覺得人生呼嘯而過?
這種惶惶不安的感覺進化究竟有什麼進化優勢?
班布里基提出了自己的推測:
當人類還是兒童或青少年時,他們的時間由自身發育和掙扎求生的努力組合而成,
為人父母后,時間被僵化、沒彈性的育兒責任占滿。
進入中年時,照顧後代的責任不再大量佔據他們的人生,他們可以做出新選擇。
主觀上感覺時間加速就是為了讓人們對這些新選擇,產生急迫的感覺,
讓我們認真思考自己未來的生命。

以上,就是科普作家大衛·班布里基,
對“年紀越大感覺時間過得越快”這種現象的分析解釋,供你參考。


本期文章參考來源:澎湃新聞《為什麼年紀越大,時間過得越快?有六種理論可以解釋》



------------------
摘要:
1. 加速的是這個世界,不是你(X)
 在過去的10年,科學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展,世界文學藝術的變化也非常快。
 但是這不是我們感覺時間加速的主要原因,
 因為沒什麼證據能夠證明,隨著人類文化的加速改變,這種現象就會變得更明顯,
 古代人也會感覺到年紀越大,時間就過得越快。
2. 你累積的記憶越多,時間就飛逝得越快(X)
 這種說法不夠嚴謹,更像是觀察而來的心得,而不是產生這個現象的原因。
3. 我們扭曲對時間的感知,以免自己過度擔心死亡(X)
 “人們害怕死亡”和“感覺時間會加速”這是兩個獨立的過程,
 對死亡的焦慮可能會讓時間加速變得更可怕,但它並沒有導致時間加速。
4. 感覺時間流逝快,是因為我們的記憶扭曲了,因此扭曲了時間
 “我們會操縱記憶,那些記憶也會操縱我們,
 這點無疑是有道理的,記憶是我們感應時間的重要依據”。
 如果要中年人快速估計一件事發生在多久以前,他們通常都會低估流逝的時間。
5. 感覺時間流逝快,是因為中年後經歷的新鮮事比較少
 有研究人員請受試者估測自己接受一連串刺激的時間長度,
 結果顯示,比起重複的刺激或不明顯的刺激,受試者感覺新刺激持續的時間更久。
 所以有觀點認為,時間隨著我們長大而加速,
 是因為我們比較少遇到新事物——中年人的世界很好預測,
 “早年的生命因為新挑戰而延長擴展,中年的生命卻因缺乏新經驗而在眼前壓縮”。
6. 感覺時間流逝快,是因為人們不太擅長估量時間
 在我們之前幾千代的狩獵採集者,當他們做出重要決定時,
 比如何時該攻擊羚羊或與潛在的伴侶打情罵俏,不需要估量一段時間間隔。
為什麼中年時人們會覺得人生呼嘯而過?
這種惶惶不安的感覺進化究竟有什麼進化優勢?

當人類還是兒童或青少年時,他們的時間由自身發育和掙扎求生的努力組合而成,
為人父母后,時間被僵化、沒彈性的育兒責任占滿。
進入中年時,照顧後代的責任不再大量佔據他們的人生,他們可以做出新選擇。
主觀上感覺時間加速就是為了讓人們對這些新選擇,產生急迫的感覺,
讓我們認真思考自己未來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