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寫出清晰簡潔文章的8個原則
無論是寫微博、發朋友圈,還是寫電子郵件、寫總結報告,都需要很好的寫作能力。
第二個原則是,放棄專家腔,更自然地對話。
1. 節儉使用元話語
元話語指的是文章中用來標記結構的標記語言,相當於給讀者“設置路標”,
提醒讀者該注意什麼。比如下面這句話:
“第一章討論引起名字流行程度上升和下降的因素”,這就是一個路標。
如果這種標記語言太多,不容易理解和記憶。可以用提問來代替元話語。
比如,上面那句話就可以改成:“一個名字流行或者不流行的原因是什麼”。
好的寫作善於利用讀者的期待心理,而不是讓讀者受困於各種路標。
2. 放棄專家腔,更自然地對話
比如,有一段文字是這樣寫的: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心理學家和語言學家將注意力轉向兒童語言習得的問題。
本文將評述這一過程近年來的研究。”這就是一種很無聊的寫法。
如果是自然的寫法,可以這麼改:
“小孩子不用專門上課,就能獲得說一門語言的能力。他們怎麼做到的?”
對話比主題更重要,你要做的是向讀者解釋一些重要的主題,
而不是告訴讀者某個主題有多難,或者背後的學術爭議多複雜。
要記住,寫作是在和讀者對話,別把你的老本行當作談話主題。
你關心的,不一定是讀者關心的。
3. 寫作清晰有力,少用模糊詞彙
模糊詞彙指的是“顯然”“幾乎”“某種程度上”這樣的詞。
雖然這些詞有時候是必要的,但太乏味了。而且如果使用過度,
還會帶來不好的暗示,比如,當你在新聞裡讀到這樣一句話:
“據說死者躺在血泊裡,背上插把刀”,你還會信任這篇新聞嗎?
再比如,“非常”“十分”“特別”等詞語,也會有過猶不及的效果。
舉個例子,你懷疑一個人偷了你的錢,並且得到了以下兩種說法:
第一,這個人是個誠實的人。第二,這個人是個特別誠實的人。
聽到“特別誠實”的說法時,你會更懷疑這個人。因為對不加修飾的形容詞或者名詞,
人們更願意接受二元對立的理解,要嘛誠實,要嘛不誠實。
而添加了修飾詞,就會凸顯程度的差異,“特別誠實”有多誠實呢?
4. 不要陳詞濫調
好作家會把舊的東西重新包裝,寫出新意。
5. 盡量避免不必要的抽象名詞
濫用抽象名詞,主要有兩類。一類是“性、度、力”,
比如,很多書的標題都會用“某某力”,像《說服力》《溝通力》等。
文筆不好的文章,你還會經常讀到“專注度”“相關度”,或者是“顯著性”“科學性”等。
這樣的詞最好能不寫就不寫。
另一類濫用抽象名詞的例子是官僚體,
指的是文章裡出現“問題、模式、水平、觀點”這樣的詞。
舉個例子,“一個有著心理健康問題的人會變得很危險”,
這句話就應該刪掉“問題”這兩個字,可以改成這樣:“有心理疾病的人會變得很危險”。
6. 去掉殭屍名詞
“名詞化”是指將動詞變成名詞,比如,“確認”變成“做出確認”,
“決定辭職”變成“做出辭職的決定”。這是寫作的大忌。
動詞變成名詞之後,就失去了鮮活的力量,和動作發起者的關聯也被削弱了。
7. 採用互動和主動的風格
採用互動的風格,可以提高情感指數。
“我們高興地宣布,本實驗室的新設施將對外開放,隨時準備承接各類腦科學實驗。”
這裡的“我們”以及“本實驗室的新設施將對外開放”,都沒有站在讀者的角度。
為了提高情感指數,可以改成這樣:“你將有機會使用本實驗室,來做你的腦科學實驗。”
另外,要盡量使用主動語態,比如,“隨著時間的推移,X會帶來持續的累積性毀壞”,
就可以改成:“不要使用X,它在幾分鐘內就可以將你殺死。”
8. 如果你只是偶爾用一下被動語態,可以大膽地用
只是要記住,你要試著吸引用戶的注意力,集中到你要突出的事物上。
被動語態則讓讀者把注意力放在做出這些行動的人或物上。有時需要關注的正是後者。
比如這個句子:“看到小王了嗎?他正被一位拿著購物袋的女子扔雞蛋。”
這裡的被動語態就很合理,因為它可以讓人對小王產生注意力。
無論是寫微博、發朋友圈,還是寫電子郵件、寫總結報告,都需要很好的寫作能力。
想要寫出優雅流暢、清晰簡潔的文章,
可以參考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認知科學家斯蒂芬·平克的《風格感覺:21世紀寫作指南》
這本書。平克結合現代語言學和認知科學,提供了一份有關寫作風格的指南。
安人心智集團董事長陽志平在這本書的序言中,總結了書裡提到的8個寫作原則。
第一個原則是,節儉使用元話語。
第一個原則是,節儉使用元話語。
元話語指的是文章中用來標記結構的標記語言,相當於給讀者“設置路標”,
提醒讀者該注意什麼。比如下面這句話:
“第一章討論引起名字流行程度上升和下降的因素”,這就是一個路標。
如果這種標記語言太多,不容易理解和記憶。可以用提問來代替元話語。
比如,上面那句話就可以改成:“一個名字流行或者不流行的原因是什麼”。
好的寫作善於利用讀者的期待心理,而不是讓讀者受困於各種路標。
第二個原則是,放棄專家腔,更自然地對話。
比如,有一段文字是這樣寫的: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心理學家和語言學家將注意力轉向兒童語言習得的問題。
本文將評述這一過程近年來的研究。”這就是一種很無聊的寫法。
如果是自然的寫法,可以這麼改:
“小孩子不用專門上課,就能獲得說一門語言的能力。他們怎麼做到的?”
對話比主題更重要,你要做的是向讀者解釋一些重要的主題,
對話比主題更重要,你要做的是向讀者解釋一些重要的主題,
而不是告訴讀者某個主題有多難,或者背後的學術爭議多複雜。
要記住,寫作是在和讀者對話,別把你的老本行當作談話主題。
你關心的,不一定是讀者關心的。
第三個原則是,寫作清晰有力,少用模糊詞彙。
第三個原則是,寫作清晰有力,少用模糊詞彙。
模糊詞彙指的是“顯然”“幾乎”“某種程度上”這樣的詞。
雖然這些詞有時候是必要的,但太乏味了。而且如果使用過度,
還會帶來不好的暗示,比如,當你在新聞裡讀到這樣一句話:
“據說死者躺在血泊裡,背上插把刀”,你還會信任這篇新聞嗎?
再比如,“非常”“十分”“特別”等詞語,也會有過猶不及的效果。
舉個例子,你懷疑一個人偷了你的錢,並且得到了以下兩種說法:
第一,這個人是個誠實的人。第二,這個人是個特別誠實的人。
聽到“特別誠實”的說法時,你會更懷疑這個人。因為對不加修飾的形容詞或者名詞,
人們更願意接受二元對立的理解,要嘛誠實,要嘛不誠實。
而添加了修飾詞,就會凸顯程度的差異,“特別誠實”有多誠實呢?
第四個原則是,不要陳詞濫調。
你要用新鮮、言簡意賅的詞,來代替陳詞濫調。
讀者讀文章就像看戲一樣,他們會沉浸其中,陳詞濫調容易讓人齣戲。
當讀者聽到一個又一個暗淡無味的詞的時候,會關閉視覺想像,
這時候他們聽到的只是一個個熟悉的音節。好作家會把舊的東西重新包裝,寫出新意。
第五個原則是,盡量避免不必要的抽象名詞。
第五個原則是,盡量避免不必要的抽象名詞。
濫用抽象名詞,主要有兩類。一類是“性、度、力”,
比如,很多書的標題都會用“某某力”,像《說服力》《溝通力》等。
文筆不好的文章,你還會經常讀到“專注度”“相關度”,或者是“顯著性”“科學性”等。
這樣的詞最好能不寫就不寫。
另一類濫用抽象名詞的例子是官僚體,
指的是文章裡出現“問題、模式、水平、觀點”這樣的詞。
舉個例子,“一個有著心理健康問題的人會變得很危險”,
這句話就應該刪掉“問題”這兩個字,可以改成這樣:“有心理疾病的人會變得很危險”。
第六個原則是,去掉殭屍名詞。
第六個原則是,去掉殭屍名詞。
“名詞化”是指將動詞變成名詞,比如,“確認”變成“做出確認”,
“決定辭職”變成“做出辭職的決定”。這是寫作的大忌。
動詞變成名詞之後,就失去了鮮活的力量,和動作發起者的關聯也被削弱了。
第七個原則是,採用互動和主動的風格。
第七個原則是,採用互動和主動的風格。
採用互動的風格,可以提高情感指數。
“情感指數”說的是你是否關心讀者。這裡有一個不關心讀者的例子:
“我們高興地宣布,本實驗室的新設施將對外開放,隨時準備承接各類腦科學實驗。”
這裡的“我們”以及“本實驗室的新設施將對外開放”,都沒有站在讀者的角度。
為了提高情感指數,可以改成這樣:“你將有機會使用本實驗室,來做你的腦科學實驗。”
另外,要盡量使用主動語態,比如,“隨著時間的推移,X會帶來持續的累積性毀壞”,
就可以改成:“不要使用X,它在幾分鐘內就可以將你殺死。”
第八個原則是,如果你只是偶爾用一下被動語態,可以大膽地用。
第八個原則是,如果你只是偶爾用一下被動語態,可以大膽地用。
只是要記住,你要試著吸引用戶的注意力,集中到你要突出的事物上。
主動語態的作用,是引導讀者把注意力放在正在做出的行動上;
被動語態則讓讀者把注意力放在做出這些行動的人或物上。有時需要關注的正是後者。
比如這個句子:“看到小王了嗎?他正被一位拿著購物袋的女子扔雞蛋。”
這裡的被動語態就很合理,因為它可以讓人對小王產生注意力。
本期內容參考來源:《風格感覺:21世紀寫作指南》;
本期內容參考來源:《風格感覺:21世紀寫作指南》;
作者:斯蒂芬·平克;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
------------------------
摘要:1. 節儉使用元話語
元話語指的是文章中用來標記結構的標記語言,相當於給讀者“設置路標”,
提醒讀者該注意什麼。比如下面這句話:
“第一章討論引起名字流行程度上升和下降的因素”,這就是一個路標。
如果這種標記語言太多,不容易理解和記憶。可以用提問來代替元話語。
比如,上面那句話就可以改成:“一個名字流行或者不流行的原因是什麼”。
好的寫作善於利用讀者的期待心理,而不是讓讀者受困於各種路標。
2. 放棄專家腔,更自然地對話
比如,有一段文字是這樣寫的: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心理學家和語言學家將注意力轉向兒童語言習得的問題。
本文將評述這一過程近年來的研究。”這就是一種很無聊的寫法。
如果是自然的寫法,可以這麼改:
“小孩子不用專門上課,就能獲得說一門語言的能力。他們怎麼做到的?”
對話比主題更重要,你要做的是向讀者解釋一些重要的主題,
而不是告訴讀者某個主題有多難,或者背後的學術爭議多複雜。
要記住,寫作是在和讀者對話,別把你的老本行當作談話主題。
你關心的,不一定是讀者關心的。
3. 寫作清晰有力,少用模糊詞彙
模糊詞彙指的是“顯然”“幾乎”“某種程度上”這樣的詞。
雖然這些詞有時候是必要的,但太乏味了。而且如果使用過度,
還會帶來不好的暗示,比如,當你在新聞裡讀到這樣一句話:
“據說死者躺在血泊裡,背上插把刀”,你還會信任這篇新聞嗎?
再比如,“非常”“十分”“特別”等詞語,也會有過猶不及的效果。
舉個例子,你懷疑一個人偷了你的錢,並且得到了以下兩種說法:
第一,這個人是個誠實的人。第二,這個人是個特別誠實的人。
聽到“特別誠實”的說法時,你會更懷疑這個人。因為對不加修飾的形容詞或者名詞,
人們更願意接受二元對立的理解,要嘛誠實,要嘛不誠實。
而添加了修飾詞,就會凸顯程度的差異,“特別誠實”有多誠實呢?
4. 不要陳詞濫調
好作家會把舊的東西重新包裝,寫出新意。
5. 盡量避免不必要的抽象名詞
濫用抽象名詞,主要有兩類。一類是“性、度、力”,
比如,很多書的標題都會用“某某力”,像《說服力》《溝通力》等。
文筆不好的文章,你還會經常讀到“專注度”“相關度”,或者是“顯著性”“科學性”等。
這樣的詞最好能不寫就不寫。
另一類濫用抽象名詞的例子是官僚體,
指的是文章裡出現“問題、模式、水平、觀點”這樣的詞。
舉個例子,“一個有著心理健康問題的人會變得很危險”,
這句話就應該刪掉“問題”這兩個字,可以改成這樣:“有心理疾病的人會變得很危險”。
6. 去掉殭屍名詞
“名詞化”是指將動詞變成名詞,比如,“確認”變成“做出確認”,
“決定辭職”變成“做出辭職的決定”。這是寫作的大忌。
動詞變成名詞之後,就失去了鮮活的力量,和動作發起者的關聯也被削弱了。
7. 採用互動和主動的風格
採用互動的風格,可以提高情感指數。
“我們高興地宣布,本實驗室的新設施將對外開放,隨時準備承接各類腦科學實驗。”
這裡的“我們”以及“本實驗室的新設施將對外開放”,都沒有站在讀者的角度。
為了提高情感指數,可以改成這樣:“你將有機會使用本實驗室,來做你的腦科學實驗。”
另外,要盡量使用主動語態,比如,“隨著時間的推移,X會帶來持續的累積性毀壞”,
就可以改成:“不要使用X,它在幾分鐘內就可以將你殺死。”
8. 如果你只是偶爾用一下被動語態,可以大膽地用
只是要記住,你要試著吸引用戶的注意力,集中到你要突出的事物上。
被動語態則讓讀者把注意力放在做出這些行動的人或物上。有時需要關注的正是後者。
比如這個句子:“看到小王了嗎?他正被一位拿著購物袋的女子扔雞蛋。”
這裡的被動語態就很合理,因為它可以讓人對小王產生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