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15

❤內參-吃的不好,對人們的生存威脅最大

出處:吃的不好,對人們的生存威脅最大

權威醫學雜誌《柳葉刀》最近發布了一份全球疾病負擔報告。
報告提出,糟糕的飲食習慣,是對人們生存威脅最大的風險因素。
微信公眾號學術經緯編譯了報告中的部分內容。
報告統計,2017年全球死亡人數共5590萬,
其中75%的死亡都是非傳染性疾病導致的,
這些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疾病、糖尿病等。
而且,與這些疾病相關的死亡數還在不斷增加,過去十年間的增幅達到了22.7%。
不過,英格蘭公眾健康改善主任約翰·牛頓(John Newton)認為,
這些問題很多都有可能被預防。

報告指出,
在全球死亡相關的各項行為、環境、職業和代謝危險因素中,
對人們生存威脅最大的前五個風險因素分別是:
糟糕的飲食習慣、高血壓、吸煙、高血糖、空氣污染。
其中,吃得“不好”引起了全球超過19.5%的死亡。這已成為一種全球現象。
約翰·牛頓表示,
“即使在相對貧窮的國家,糖尿病也比瘧疾的影響更大。
一個主要原因是人們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正在發生變化。
人們正在攝入過多的卡路里,食物中的脂肪和碳水化合物都過多,又缺乏足夠的鍛煉。”

克里斯托弗·默里是這份研究報告的作者,
在他看來,將來肥胖可能會成為死亡影響最大的因素,
但目前“食物質量太差對死亡的影響更大”。
在各種糟糕的飲食習慣中,高鹽飲食帶來的負面影響最大,
其次是全穀物、果蔬、不飽和脂肪酸、膳食纖維等健康食物攝入量過低。



-----------------------------------------
摘要:
在全球死亡相關的各項行為、環境、職業和代謝危險因素中,
對人們生存威脅最大的前五個風險因素分別是:
糟糕的飲食習慣、高血壓、吸煙、高血糖、空氣污染。
其中,吃得“不好”引起了全球超過19.5%的死亡。這已成為一種全球現象。
即使在相對貧窮的國家,糖尿病也比瘧疾的影響更大。
一個主要原因是人們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正在發生變化。
人們正在攝入過多的卡路里,食物中的脂肪和碳水化合物都過多,又缺乏足夠的鍛煉。
在各種糟糕的飲食習慣中,高鹽飲食帶來的負面影響最大,
其次是全穀物、果蔬、不飽和脂肪酸、膳食纖維等健康食物攝入量過低。

❤內參-阻礙深度思考的9個思維定勢

出處:阻礙深度思考的9個思維定勢


平井孝志是日本筑波大學研究生院的經營學教授,他畢業於麻省理工學院商學院。
他曾在貝恩、羅蘭貝格等知名諮詢公司工作。在過往的工作經歷中,
平井孝志經常看到有些人面對一些問題,冥思苦想也得不出條理清晰的答案。
在他看來,這些人頭腦聰明,卻被自己的思維定式束縛住了,
沒法進行深度思考,事業上也受到很大影響。
於是,平井孝志根據自己長年的觀察,總結了人們常會陷入的9種思維定式,
發表在他的新書裡。
這本書的名字叫《麻省理工深度思考法:從模型及動力機制來思考現象》


在書中,平井孝志把9種思維定式分成了三類。我們一起來看看,他是怎麼描述的。

第一類裡都是初級的思維定式,包括因果倒置和“滿足於普通解”。
因果倒置是最常見的思維定式
它指的是,人們不理會現象背後的本質,反而把現像作為原因去回答。
比如,當你感到疲憊時,首先會想到休息一下。
累了當然需要休息,但這可能只是治標不治本。
疲憊的原因,有可能是你失去了對未來的目標,也可能是你生病了。
這時,你需要的是重新規劃目標和治療身體,而不是單純地休息。

“滿足於普通解”說的是,
當你在工作生活中遇到不得不解決的問題時,只停留在原來普通的解決方式上。
比如,在分析為什麼減肥總是失敗時,人們得出的普通答案,往往是管住嘴、邁開腿。
這種解決方式看起來對誰都適用,但減肥的人卻只有三分鐘熱度,不能長久堅持。
平井孝志說,如果減肥失敗的真相是刻意忽略了肥胖的事實,
那麼你每天稱體重、讓體重變得可視化,就比減少食量多做運動要更有效。
這是第一類思維定勢。


第二類裡的思維定式,可能會讓人陷入“兩難窘境”。
也就是說,在這些思維定式下,你越想提升自己的思維能力,就越有可能變得膚淺。
這裡面包括以下4個思維定式:
依賴框架、範圍適應、思考止於關鍵詞,以及執著於初步假設。

我們一個一個來看下。
依賴框架就是說,
當我們學習到一些框架或模型後,會用來整理信息,通過整理信息本身所獲得的成就感,
會讓人覺得自己思考了,也理解了。於是,就會停止進一步思考。
平井孝志說,框架只是輔助思考的工具,而不是可以導出答案的機器。

範圍適應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見,說的是從事物所屬的範圍中尋找原因。
比如,我們說一個人太愛較真了,就會認為他可能是理科生。
當一個小公司總招不到優秀員工時,我們就會認為是因為公司不夠大。

同樣,一味追逐流行的關鍵詞
容易讓自己產生錯覺,認為自己已經明白,也會停止思考。
平井孝志認為,
比起關鍵詞本身,更有意義的是,
為找到關鍵詞而進行探索的時間、付出的努力和思考的過程。
那些執著於初步假設的人,容易局限在自己最早提出的一些假設中。
平井孝志認為,人們做出的假設,也需要隨著新的信息和發現來不斷進化。
如果你執著於最初假設,也就陷入了思維定式,會賭上進化的道路,
擺脫不了那些最初的想法。
這樣造成的結果可能是,會讓思考停留在剛剛發現的“冰山一角”,而忽略了全貌。


第三類裡的思維定式,用平井孝志的話說,都是在思考的入口處原地踏步。
陷入這種思維定式的人,往往意識不到自己其實並沒有真的在思考”。
在這一類裡包括下面3個思維定式:忘記了思考初衷、偏重過程、失去獨立思維
什麼叫忘記思考初衷?平井孝志介紹,
諮詢公司裡的新人,很容易陷入為分析而分析的誤區,
忘記了自己的分析到底是為了支持哪種論點才進行的,所以會得出大量前後矛盾的資料。

偏重過程,說的是,人們會誤把“執行程序”當作自己的思考。
結果是,“回答內容空洞、只​​把腦子用在執行過程中,並沒有真正的思考”。
比如,當上司問你“顧客真正的需求是什麼”時,
你也許回答,“通過問卷調查可以看出顧客需求,我會做些準備下次開會說”。
這樣的回答就是偏重過程。上司希望得到的回复,
類似於:“顧客真正需要的是應對速度而不是應對方式,
這應該能在顧客調查問卷中有所顯示。”

再來看失去獨立思維它指的是在不知不覺中,依賴他人的想法,而懶得自己思考。
要知道,沒有深入思考,就會對自己的想法沒有自信,全盤接受對方的觀點。


通過對這三類9個思維定勢的分析,平井孝誌發現,大部分人都有3到4個思維定勢。
他建議,如果你感覺自己正在思考的事情“因果倒置”了,
就要試著努力尋找其他答案;如果意識到自己沉溺於關鍵詞了,
就試試不用關鍵詞去說明問題;當你察覺到自己滿足於用框架整理問題,
那就放棄框架從其他角度切入,甚至你可以創造屬於自己的新框架;
如果你提出的初步假設,不能帶來進一步的思考,
那就想想反例,試著去否定自己的初步假設。

平井孝志總結說:
“從行動上具體改變自己,是克服思維定式的有效手段。人類其實是意志很薄弱的動物,
所以,比起通過改變意志去改變行動,先改變行動,更容易改變你的意志。”

本期文章參考來源:《麻省理工深度思考法:從模型及動力機制來思考現象》



-------------------------------------------------
摘要:
第一類:
1. 因果倒置
是最常見的思維定式,
 它指的是,人們不理會現象背後的本質,反而把現像作為原因去回答。
 比如,當你感到疲憊時,首先會想到休息一下。
 累了當然需要休息,但這可能只是治標不治本。
 疲憊的原因,有可能是你失去了對未來的目標,也可能是你生病了。
 這時,你需要的是重新規劃目標和治療身體,而不是單純地休息。
2. 滿足於普通解
 比如,在分析為什麼減肥總是失敗時,人們得出的普通答案,往往是管住嘴、邁開腿。
 這種解決方式看起來對誰都適用,但減肥的人卻只有三分鐘熱度,不能長久堅持。
 如果減肥失敗的真相是刻意忽略了肥胖的事實,
 那麼你每天稱體重、讓體重變得可視化,就比減少食量多做運動要更有效。
第二類:
1. 依賴框架

 當我們學習到一些框架或模型後,會用來整理信息,通過整理信息本身所獲得的成就感,
 會讓人覺得自己思考了,也理解了。於是,就會停止進一步思考。
 框架只是輔助思考的工具,而不是可以導出答案的機器。
2. 範圍適應
 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見,說的是從事物所屬的範圍中尋找原因。
 比如,我們說一個人太愛較真了,就會認為他可能是理科生。
 當一個小公司總招不到優秀員工時,我們就會認為是因為公司不夠大。
3. 一味追逐流行的關鍵詞
 容易讓自己產生錯覺,認為自己已經明白,也會停止思考。
 比起關鍵詞本身,更有意義的是,
 為找到關鍵詞而進行探索的時間、付出的努力和思考的過程。
4. 執著於初步假設
 這容易局限在自己最早提出的一些假設中。
 人們做出的假設,也需要隨著新的信息和發現來不斷進化。
 如果你執著於最初假設,也就陷入了思維定式,會堵上進化的道路,
 擺脫不了那些最初的想法。
第三類:
1. 忘記了思考初衷

 諮詢公司裡的新人,很容易陷入為分析而分析的誤區,
 忘記了自己的分析到底是為了支持哪種論點才進行的,所以會得出大量前後矛盾的資料。
2. 偏重過程
 人們會誤把“執行程序”當作自己的思考。
 結果是,“回答內容空洞、只​​把腦子用在執行過程中,並沒有真正的思考”。
3. 失去獨立思維
 它指的是在不知不覺中,依賴他人的想法,而懶得自己思考。
 要知道,沒有深入思考,就會對自己的想法沒有自信,全盤接受對方的觀點。
從行動上具體改變自己,是克服思維定式的有效手段。人類其實是意志很薄弱的動物,
所以,比起通過改變意志去改變行動,先改變行動,更容易改變你的意志。

內參-讓自己集中注意力的四種策略

出處:讓自己集中注意力的四種策略


我們在工作的時候,經常會受到干擾,導致沒辦法集中注意力。
內容平台Medium上的一篇文章,介紹了四種策略,可以幫你減少干擾,
集中注意力。公眾號36氪翻譯了這篇文章。

第一,通常我們會覺得是外部環境導致了分心,
但文章說,分心最大的敵人往往是我們自己。
因此,你可以先記錄一下自己每天都會做哪些容易導致分心的事情,
比如,經常刷社交網絡,老是查看郵箱等等。然後,改掉這些習慣來克服干擾和分心。

第二,設定規則,把不利條件轉變為優勢。
有些領導者可能會有自己的助理,如果助理經常大事小事都來打斷你,
也會造成工作上的干擾。文章說,
你可以通過設定一些規則,讓助理從干擾你的人變成幫你遠離干擾的人。
比如,你可以設定整塊的工作時間,並且告訴助理除非有緊急的事情,
否則不要在這段時間內打擾你的工作。
再比如,你可以授權給助理,讓他代表你處理一些事務。

第三,對於一些採取“開放政策”的領導者來說,團隊成員也會頻繁地干擾他的工作。
想要減少這類干擾,文章也給了相應的建議。
比如,把團隊成員召集到一起,告訴大家你打算減少干擾,讓大家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議。
再比如,你可以明確什麼時候可以打擾你,什麼時候不可以。
 “只要你能找到一種適合你的方法,具體怎麼落實並不重要。
關鍵在於設定預期值,然後將你的預期值告知團隊成員。”

最後,如果上面這些方法都不奏效,
文章的建議是離開辦公室,到附近的咖啡店等場所避免干擾。
當你不在辦公室工作時,可以告訴團隊和助理,在未來兩三個小時裡,
你會處於“失聯狀態”。然後你就可以專心完成你想要做的事情了。



------------------------------------
摘要:
1. 你可以先記錄一下自己每天都會做哪些容易導致分心的事情,
 比如,經常刷社交網絡,老是查看郵箱等等。然後,改掉這些習慣來克服干擾和分心。
2. 設定規則,把不利條件轉變為優勢。
 你可以通過設定一些規則,讓助理從干擾你的人變成幫你遠離干擾的人。
 比如,你可以設定整塊的工作時間,並且告訴助理除非有緊急的事情,
 否則不要在這段時間內打擾你的工作。
 再比如,你可以授權給助理,讓他代表你處理一些事務。
3. 如果上面這些方法都不奏效,建議離開辦公室,到附近的咖啡店等場所避免干擾。
 當你不在辦公室工作時,可以告訴團隊和助理,在未來兩三個小時裡,
 你會處於“失聯狀態”。然後你就可以專心完成你想要做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