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傅盛:溝通的7個基本原則
獵豹移動CEO傅盛認為,工作中80%的問題都是溝通造成的。
第二個事實是,語言的傳輸過程是有損耗的。
第三,表述時要把“細節描述”和“宏觀概括”結合起來,要有框架描述。
溝通很難,主要是因為下面三個客觀事實。
1. 每個人大腦裡的信息儲備完全不一樣。
2. 語言的傳輸過程是有損耗的。
3. 人們很容易進入以自我為中心的思考模式。
(1)覺得對方是自己肚子裡的蛔蟲,就應該聽懂,如果不懂,就懶得溝通。
(2)覺得自己已經講得很清楚了,對方應該能聽懂。
(3)“自尊心態,或者自卑心態”,也就是別人不理他,他也不理別人,不屑於溝通。
(4)道德至高點,比如,有人會說,自己什麼都不圖,就圖公司能更好;
或者說,自己就是想把這件事做好,所以,大家應該理解他。
溝通之前要確立的7個基本原則。
1. 信息盡量透明(坦白)
2. 多傾聽,理解對方要表達的內容。
看一個人會不會溝通,就看他打斷別人的次數,以及他聽人講話的狀態。
很多人都沒有傾聽能力,因為一個人的語言輸入效率只佔大腦的20%,
剩下的80%人們經常用來走神。因此,聽別人講話的人很多,但擁有傾聽能力的人很少。
“傾聽的本質其實是讓你的大腦高負荷運轉,同時順著主講人的主線進入對方的世界,
理解對方為什麼這麼講。擁有這樣的能力是很難的,必須刻意訓練。”
3. 表述時要把“細節描述”和“宏觀概括”結合起來,要有框架描述
所謂的框架描述,說的是既要有戰略意圖的描述,也要有目標的拆解;
不要用形容詞,描述越具體、越清晰越好。
4. 把溝通本身作為問題,不進行立場假設
5. 溝通技巧是可以不斷提升的
電子郵件或者微信,不能作為溝通手段,最多作為一種信息的備忘手段。
發郵件或者微信,不是在溝通,而是在下達指令。
另外,你也很難能確定自己有能力在郵件或者微信裡,用幾行字把問題解釋清楚。
6. 面對面溝通最高效
如果問題很緊急、很重要,最好的方式是面對面溝通。
面對面溝通之前,首先要做好充分準備,
其次要帶著問題來,最後是做好記錄,這樣效率最高。
7. 有反饋的溝通最有效
當你跟人溝通之後,要想辦法得到對方的反饋,也就是了解對方聽懂了什麼。
這樣的反饋,不是對方說自己聽懂了,
而是溝通完之後,對方做了一份文檔,甚至把剛才溝通的事情再講一遍。
本質上就是讓他花時間去思考,整理思路,把溝通結果整理出來。
獵豹移動CEO傅盛認為,工作中80%的問題都是溝通造成的。
溝通的本質,不是你說了什麼,而是別人聽懂了什麼。
但是,想要確認對方有沒有聽懂,也是很難的。
傅盛在自己的微信公眾號寫了一篇文章,給出了一些溝通上的建議。
首先,溝通很難,主要是因為下面三個客觀事實。
第一個事實是,每個人大腦裡的信息儲備完全不一樣。
首先,溝通很難,主要是因為下面三個客觀事實。
第一個事實是,每個人大腦裡的信息儲備完全不一樣。
由於每個人的大腦信息儲備和處理能力不同,
導致不同專業背景、不同職位、不同成長環境的人,
在知識儲備、理解力、思考模式上完全不一樣。
傅盛說,他曾經覺得自己的溝通能力還不錯,
但自從做了機器人這個行業之後,他發現很難跟行業背景不同的人達成一致。
而這種困難本質上就是因為各自知識儲備的差異、
以及由此形成的思維模式差異,最後造成了非常大的溝通成本。
第二個事實是,語言的傳輸過程是有損耗的。
當雙方進行溝通時,說出的任何一段語言,都會經過信息的處理和接收,
這就依賴於各自的信息儲備。在這個過程中,信息一定會有損耗。
比如,同樣一個詞,放在不同的語言體系裡,意思變化可能非常大。
第三個事實是,人們很容易進入以自我為中心的思考模式。
第三個事實是,人們很容易進入以自我為中心的思考模式。
這裡體現為四種心態:
一是覺得對方是自己肚子裡的蛔蟲,就應該聽懂,如果不懂,就懶得溝通。
二是覺得自己已經講得很清楚了,對方應該能聽懂。
三是“自尊心態,或者自卑心態”,也就是別人不理他,他也不理別人,不屑於溝通。
很多人都有這種心態,不經過思考,直接把問題歸咎於對方。
第四種心態叫道德至高點,比如,有人會說,自己什麼都不圖,就圖公司能更好;
或者說,自己就是想把這件事做好,所以,大家應該理解他。
傅盛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訴求。
傅盛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訴求。
我們不能簡單地用出發點或者心理優越感,代替溝通本身的問題。
如果意識不到問題的內核,
就沒辦法正確面對溝通能力不足的問題,這樣就會導致問題一直存在。
分析完溝通困難的原因之後,
傅盛根據自己的經驗和觀察,總結了溝通之前要確立的7個基本原則。
第一,信息盡量透明。
第一,信息盡量透明。
企業內部做到信息透明,最大的好處是降低溝通成本。
比如,谷歌允許每個員工去查代碼,
Facebook的員工可以去查其他人的工作目標,目的都是為了信息透明。
第二,多傾聽,理解對方要表達的內容。
第二,多傾聽,理解對方要表達的內容。
看一個人會不會溝通,就看他打斷別人的次數,以及他聽人講話的狀態。
很多人都沒有傾聽能力,因為一個人的語言輸入效率只佔大腦的20%,
剩下的80%人們經常用來走神。因此,聽別人講話的人很多,但擁有傾聽能力的人很少。
“傾聽的本質其實是讓你的大腦高負荷運轉,同時順著主講人的主線進入對方的世界,
理解對方為什麼這麼講。擁有這樣的能力是很難的,必須刻意訓練。”
第三,表述時要把“細節描述”和“宏觀概括”結合起來,要有框架描述。
所謂的框架描述,說的是既要有戰略意圖的描述,也要有目標的拆解;
不要用形容詞,描述越具體、越清晰越好。
第四,把溝通本身作為問題,不進行立場假設。
第四,把溝通本身作為問題,不進行立場假設。
當我們跟別人協作時,結果和預期有可能不一樣,
這時候,我們首先應該想的是雙方的溝通不到位,
而不是去想“對方就是不干活,跟自己對著幹”。每個人都有做事的動力,
但我們也要承認,人都是懶惰的,理解能力都有局限。
我們不要輕易去懷疑別人的立場,因為一旦進入立場假設,中間的溝通過程就容易被忽略。
第五,溝通技巧是可以不斷提升的。
第五,溝通技巧是可以不斷提升的。
傅盛認為,溝通技巧的核心是要高度重視溝通形式。
電子郵件或者微信,不能作為溝通手段,最多作為一種信息的備忘手段。
發郵件或者微信,不是在溝通,而是在下達指令。
另外,你也很難能確定自己有能力在郵件或者微信裡,用幾行字把問題解釋清楚。
第六,面對面溝通最高效。
第六,面對面溝通最高效。
傅盛說,
如果問題很緊急、很重要,最好的方式是面對面溝通。
面對面溝通之前,首先要做好充分準備,
其次要帶著問題來,最後是做好記錄,這樣效率最高。
第七,有反饋的溝通最有效。
第七,有反饋的溝通最有效。
當你跟人溝通之後,要想辦法得到對方的反饋,也就是了解對方聽懂了什麼。
這樣的反饋,不是對方說自己聽懂了,
而是溝通完之後,對方做了一份文檔,甚至把剛才溝通的事情再講一遍。
本質上就是讓他花時間去思考,整理思路,把溝通結果整理出來。
本期內容參考來源:《傅盛:如何用溝通解決80%的工作問題?
一個CEO的幾條溝通建議》;見於微信公眾號“傅盛”。
---------------------------------
摘要:溝通很難,主要是因為下面三個客觀事實。
1. 每個人大腦裡的信息儲備完全不一樣。
2. 語言的傳輸過程是有損耗的。
3. 人們很容易進入以自我為中心的思考模式。
(1)覺得對方是自己肚子裡的蛔蟲,就應該聽懂,如果不懂,就懶得溝通。
(2)覺得自己已經講得很清楚了,對方應該能聽懂。
(3)“自尊心態,或者自卑心態”,也就是別人不理他,他也不理別人,不屑於溝通。
(4)道德至高點,比如,有人會說,自己什麼都不圖,就圖公司能更好;
或者說,自己就是想把這件事做好,所以,大家應該理解他。
溝通之前要確立的7個基本原則。
1. 信息盡量透明(坦白)
2. 多傾聽,理解對方要表達的內容。
看一個人會不會溝通,就看他打斷別人的次數,以及他聽人講話的狀態。
很多人都沒有傾聽能力,因為一個人的語言輸入效率只佔大腦的20%,
剩下的80%人們經常用來走神。因此,聽別人講話的人很多,但擁有傾聽能力的人很少。
“傾聽的本質其實是讓你的大腦高負荷運轉,同時順著主講人的主線進入對方的世界,
理解對方為什麼這麼講。擁有這樣的能力是很難的,必須刻意訓練。”
3. 表述時要把“細節描述”和“宏觀概括”結合起來,要有框架描述
所謂的框架描述,說的是既要有戰略意圖的描述,也要有目標的拆解;
不要用形容詞,描述越具體、越清晰越好。
4. 把溝通本身作為問題,不進行立場假設
5. 溝通技巧是可以不斷提升的
電子郵件或者微信,不能作為溝通手段,最多作為一種信息的備忘手段。
發郵件或者微信,不是在溝通,而是在下達指令。
另外,你也很難能確定自己有能力在郵件或者微信裡,用幾行字把問題解釋清楚。
6. 面對面溝通最高效
如果問題很緊急、很重要,最好的方式是面對面溝通。
面對面溝通之前,首先要做好充分準備,
其次要帶著問題來,最後是做好記錄,這樣效率最高。
7. 有反饋的溝通最有效
當你跟人溝通之後,要想辦法得到對方的反饋,也就是了解對方聽懂了什麼。
這樣的反饋,不是對方說自己聽懂了,
而是溝通完之後,對方做了一份文檔,甚至把剛才溝通的事情再講一遍。
本質上就是讓他花時間去思考,整理思路,把溝通結果整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