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17

❤內參-易中天傳播學:說人話和處處替讀者著想

出處:易中天傳播學:說人話和處處替讀者著想


《新京報書評周刊》刊登了一篇對學者易中天的訪問。
在採訪中,易中天談到,在他看來,為什麼自己的書和節目能夠受到大眾的歡迎。

易中天在廈門大學時候,受到林興宅教授的啟發,開始探索學術研究如何走向社會和大眾。
當時林教授在一次散步時說:
“要么你的研究成果可以永垂不朽,要么能夠影響社會,否則自說自話沒有意義。”
後來,易中天開始寫作“閒話中國人”系列和“品讀中國”系列書,
就是試圖贏得圖書市場的認可。
不過,真正讓易中天爆紅,成為學術明星的,是電視這個媒介。
易中天最開始接觸電視是到鳳凰衛視做嘉賓。他被當時的主持人評價為“有電視天賦”。
這個節目時長50分鐘,有六個嘉賓和一個主持人。
易中天分析後得出結論,去掉片頭片尾隔斷廣告等,
內容有40分鐘,7個人講話,平均每個人6分鐘,講得精彩,能播出6分鐘,
講得不精彩,就只有3分鐘,講多了也沒有用。
有些嘉賓非常雄辯,“關於這個問題,我有三點意見”,
第一點就能講20分鐘,把節目變成個人演講,但是導演往往會一刀剪掉,因為不能用。

後來到了《百家講壇》節目,易中天的談話法就有變化了:
一開始,先把觀點亮出來;然後有時間再論證,沒時間就別論證。
 “媒體不是做學術研究,不要從前三皇、後五帝說起,那完全是兩回事。”
除了這些技巧之外,易中天把自己受到歡迎的原因總結為三個字:“說人話”。
因為有太多的官話、套話、空話、假話、廢話,所以“說人話”反而能成功。 
2006年和2007年媒體採訪他,他的原則也是:說真話,不裝。
易中天引用康德的話說:
“一個人所說的必須真實,但是,沒有義務把所有的真實都說出來。”要說沒有風險的真話。
他舉了個例子,央視一個節目採訪他,
問他火了之後,對社會可能的不良影響是什麼,對自己的好處又是什麼。
易中天直接回答:“可能的不良影響是大家認為可以不讀書,只要看電視就行了;
對我的好處,那就是錢多了唄。”

易中天現在在進行中華史的寫作。他跟出版商商量好,
把每本書的厚度,設定為從北京到上海飛機上可以讀完,包括書的大小輕重,全部考慮好。
寫作過程中也是,易中天會考慮,
這個地方讀者會不會有閱讀障礙,需不需要解釋,會不會疲勞。 
“我不敢說這是截至目前為止寫得最好的中華史,
但我敢說是最貼心的,處處都替讀者想到了。”



-------------------------------------
摘要:
一開始,先把觀點亮出來;然後有時間再論證,沒時間就別論證。
“媒體不是做學術研究,不要從前三皇、後五帝說起,那完全是兩回事。”
除了這些技巧之外,易中天把自己受到歡迎的原因總結為三個字:“說人話”。
因為有太多的官話、套話、空話、假話、廢話,所以“說人話”反而能成功。
2006年和2007年媒體採訪他,他的原則也是:說真話,不裝。
易中天引用康德的話說:
“一個人所說的必須真實,但是,沒有義務把所有的真實都說出來。”要說沒有風險的真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