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01

❤內參-新研究:睡眠好讓你更有創意

出處:新研究:睡眠好讓你更有創意


睡不好,除了會影響你白天的精力,還會影響你的創造力。 
《新科學家》(New Scientist)雜誌報導的一項研究證實了這一點。

人的睡眠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淺睡眠、深度睡眠和快速眼動睡眠(REM)階段,
這些睡眠階段會在睡覺的過程中交替循環。大多數的夢境都發生在快速眼動睡眠階段。
研究表明,快速眼動睡眠可以激發創造性思維,鞏固記憶,並提高學習能力。


加州大學(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的研究者做了一個實驗。
他們找來了81個健康的受試者,對他們進行遠程聯想測驗(Remote Associates Test)。
在這項測驗中,受試者需要想出一個詞,
把它和另外三個完全不相關的詞聯繫起來,
比如“鹽分、深度、泡沫”這三個詞就可以用“大海”一詞聯繫起來。
完成測試題目之後,研究人員讓其中60名受試者小睡90分鐘,
其餘的人在這段時間裡觀看視頻。

然後,再次進行類似的提問,結果發現,
小睡的人測試成績提升了73%,而且經歷了快速眼動睡眠的人明顯表現得更好。


那麼如何提高睡眠中快速眼動睡眠的比例呢?科學家給出了三條建議:
第一,睡到自然醒。
做夢經常被打斷,快速眼動睡眠的時長就會大大減少。
但如果你不得不設鬧鐘喚醒自己,
可以多設一個30分鐘的貪睡功能,在醒來以後再睡半小時。

第二,拒絕酒精。
雖然喝酒會讓人有飄忽感,更容易入睡,但酒精會大大抑制快速眼動睡眠的出現頻率。

第三,不要在睡前吃刺激性食物。
那樣很可能會做噩夢,這類夢境會破壞你的深度睡眠,不利於睡眠質量的提高。

以上就是有關人類睡眠和創造力之間關係的研究,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
摘要:
人的睡眠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淺睡眠、深度睡眠和快速眼動睡眠(REM)階段,
這些睡眠階段會在睡覺的過程中交替循環。大多數的夢境都發生在快速眼動睡眠階段。
研究表明,快速眼動睡眠可以激發創造性思維,鞏固記憶,並提高學習能力。
1. 睡到自然醒
 做夢經常被打斷,快速眼動睡眠的時長就會大大減少。
 但如果你不得不設鬧鐘喚醒自己,
 可以多設一個30分鐘的貪睡功能,在醒來以後再睡半小時。
2. 拒絕酒精
 雖然喝酒會讓人有飄忽感,更容易入睡,但酒精會大大抑制快速眼動睡眠的出現頻率。
3. 不要在睡前吃刺激性食物
 那樣很可能會做噩夢,這類夢境會破壞你的深度睡眠,不利於睡眠質量的提高。

❤內參-方法:遇到寫作困境時怎麼辦

出處:方法:遇到寫作困境時怎麼辦


寫作的時候,經常會有寫不出來的時刻,
要嘛是找不到靈感,要嘛是被分心了,沒辦法集中注意力。這時候應該怎麼辦呢?
美國著名文學雜誌《巴黎評論》整理了12個作家和編劇對這個問題的回答,
同時這些回答也被編成了一本新書,
名叫《作家的書簡:事實、觀點、智慧與建議
(The Writer's Chapbook: A Compendium of Fact, Opinion, Wit, and Advice)》。
好奇心日報介紹了其中部分內容。


首先,你要明白自己為什麼而寫作。
這是作家約翰·斯坦貝克的建議。
他說,當一個人給出版社趕稿的時候,經常會發生寫不出來的情況。
就好像一個人知道自己被拍攝,在鏡頭前就會表現得很僵硬。
所以斯坦貝克認為,
解決這個問題的最好辦法就是,想像自己是為某個人而寫作。
比如,“像給某個特定的人寫信一樣來寫作。
這種做法避免了面對一大群不知名觀眾時的模糊恐懼,
而且你會發現,這樣寫作時你會獲得某種自由,自我意識也沒那麼強烈”。


其次,抽離對寫作很有幫助。
作家簡·斯邁利說,
她在寫不出東西的時候,會出去轉轉,用各種方法分散自己的注意力,
然後再展開她一直在構思的東西,想法就來了。
斯邁利說自己看過一篇關於如何學習演奏樂器的文章,
上面說如果你在周五不斷練習,然後再走開去做點兒別的事情,
當你周六開始演奏的時候,會發現演奏得更好了。
這不僅因為你做了練習,也和你從練習中抽離的行為有關。



----------------------------------------
摘要:
1. 你要明白自己為什麼而寫作
 當一個人給出版社趕稿的時候,經常會發生寫不出來的情況。
 就好像一個人知道自己被拍攝,在鏡頭前就會表現得很僵硬。
 解決這個問題的最好辦法就是,想像自己是為某個人而寫作。
 比如,“像給某個特定的人寫信一樣來寫作。
 這種做法避免了面對一大群不知名觀眾時的模糊恐懼,
 而且你會發現,這樣寫作時你會獲得某種自由,自我意識也沒那麼強烈”。
2. 抽離對寫作很有幫助

❤內參-新書:優質父母的說話之道

出處:新書:優質父母的說話之道


怎樣和孩子正確溝通是很多父母頭疼的問題。
美國心理學家艾麗卡·雷斯切爾(Erica Reischer)總結歸納了
兒童成長和認知科學的研究成果,在她的暢銷書《優質父母教養實踐指南》中,
她介紹了用話語安撫和引導孩子的6種說話方式。


第一,避免毒舌傷人。
無論是斥責、羞辱還是威脅,
這些方法不是聚焦於真正的問題,而是暗示孩子本身就是一個問題,
這些方法只會破壞親子關係。
雷絲切爾提出了一個原則,叫“孩子歸孩子,行為歸行為”。
孩子所犯的錯誤,有很多只是看上去是錯誤,
實際上,不過是孩子自我探索的結果,或者只是孩子想要滿足自己短淺的慾望。
父母可以讓孩子明白,
行為是一種選擇,然後向孩子強調,他們可以學會更好地做出選擇。
做出一個壞的選擇或者做錯事,並不意味著他們就是壞人,
只不過是表示他們犯了一個錯誤。


第二,謹慎使用“但是”
用同理心傾聽和理解孩子,是增進親子溝通的好方式。
然而,這種良好的努力容易被“但是”這兩個字毀掉。
比如有些父母會說:“我理解你現在很想去朋友家玩,但是你必須先完成作業。”
“但是”這個負面詞語,會重新點燃親子衝突的戰火。
因此,回應孩子的情感態度和表達時,
可以試著用“與此同時”來代替“但是”,讓親子之間的衝突最小化。
比如,父母可以這樣說:“我理解你現在想去朋友家玩,
與此同時,你要記得我們之前約好了,做完作業才可以去聚會。”


第三,只向孩子描述後果。
描述後果,指的是與孩子分享你的知識和經驗,
但並不堅持要求他們做出和你相同的行為選擇。
比如孩子會要求帶玩具去逛商場,父母可以這麼說:
“你帶玩具去商場,那裡有很多人,你的玩具可能會被弄壞。
如果是我,我就不會帶去,但是帶不帶你自己決定。”
既描述了後果,又給孩子選擇的自由,
同時,它還是一種有效的方法,可以讓孩子的逆反情緒最小化,給孩子自治的空間。


第四,少說“做得好”和“你真聰明”。
從直覺上來說,表揚“做得好”和“真聰明”會幫助孩子建立起自信和健康的自尊心。
然而研究表明,這種不具體的、專注於能力的表揚往往適得其反,
導致孩子認為自己的智商和天賦都是固定不變的特質,
從而害怕失敗,這種思維模式被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Carol Dweck)稱作“僵固思維”。
德韋克認為,父母應該讓孩子明白,
你的天賦和能力可以通過自身努力、好好學習和堅持不懈得到提升,
這種思維模式被稱作“成長思維”。具備“成長思維”的孩子會把失敗看作是學習成長的一部分,
他們的成功與努力和堅持直接相關。


第五,以理服人。
父母在忙碌的生活中,常常忍不住命令孩子做​​這樣,不做那樣。
如果孩子無視或者拒絕,父母就會很生氣。
以理服人指的不是在每次命令孩子的時候編一個理由,而是認真解釋命令背後的原因。
談論規則或者命令背後的理由,
不僅能夠幫助孩子學會思考行為和選擇的後果,
還可以迫使父母重新思考這些規則和命令的合理性。
思考規則的理由,能夠幫助父母確定哪些家庭規則是最重要的,
然後儘可能地減少規則,只保留必不可少的,
讓孩子能有更大的自治空間,減少家庭的權力爭奪。


第六,對孩子直言不諱。
很多時候,孩子的問題常常讓父母猝不及防,不知道如何回答。
雷絲切爾認為,
直言不諱是教育很重要的一部分,但是說多少實話,取決於孩子的年齡和成熟度。
對孩子直言不諱,可以讓孩子相信父母是誠實的,
既然孩子相信父母會如實回答他們的問題,他們在成長過程中就會積極向父母尋求建議。
比如愛踢足球的孩子問媽媽:
“我是一個優秀的足球運動員嗎?”這是一個誠實回答孩子的黃金機會,
同時還可以和孩子強調努力和訓練的重要性。
不要只和孩子說“你踢得非常棒”,而是應該說類似這樣的話:
“基於你在訓練上花的時間和付出的努力,
我認為你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你的控球能力進步尤其大。”

以上就是雷絲切爾對親子溝通的6個建議,希望對你有啟發。


本文參考來源:《優質父母教養實踐指南》,艾麗卡·雷斯切爾著,北京聯合出版公司出版。



------------------------------
摘要:
1. 避免毒舌傷人
 讓孩子歸孩子,行為歸行為,
 孩子所犯的錯誤,有很多只是看上去是錯誤,
 實際上,不過是孩子自我探索的結果,或者只是孩子想要滿足自己短淺的慾望。
 父母可以讓孩子明白,
 行為是一種選擇,然後向孩子強調,他們可以學會更好地做出選擇。
 做出一個壞的選擇或者做錯事,並不意味著他們就是壞人,
 只不過是表示他們犯了一個錯誤。
2. 謹慎使用“但是”
 用同理心傾聽和理解孩子,是增進親子溝通的好方式。
 然而,這種良好的努力容易被“但是”這兩個字毀掉。
 可以試著用“與此同時”來代替“但是”,讓親子之間的衝突最小化。
3. 只向孩子描述後果。
 描述後果,指的是與孩子分享你的知識和經驗,
 但並不堅持要求他們做出和你相同的行為選擇。

 比如孩子會要求帶玩具去逛商場,父母可以這麼說:
 “你帶玩具去商場,那裡有很多人,你的玩具可能會被弄壞。
 如果是我,我就不會帶去,但是帶不帶你自己決定。”
 既描述了後果,又給孩子選擇的自由,
 同時,它還是一種有效的方法,可以讓孩子的逆反情緒最小化,給孩子自治的空間。

4. 少說“做得好”和“你真聰明”
5. 以理服人(與3類似)

 以理服人指的不是在每次命令孩子的時候編一個理由,而是認真解釋命令背後的原因。
 談論規則或者命令背後的理由,
 不僅能夠幫助孩子學會思考行為和選擇的後果,
 還可以迫使父母重新思考這些規則和命令的合理性。

 思考規則的理由,能夠幫助父母確定哪些家庭規則是最重要的,
 然後儘可能地減少規則,只保留必不可少的,
 讓孩子能有更大的自治空間,減少家庭的權力爭奪。
6. 對孩子直言不諱
 直言不諱是教育很重要的一部分,但是說多少實話,取決於孩子的年齡和成熟度。
 對孩子直言不諱,可以讓孩子相信父母是誠實的,
 既然孩子相信父母會如實回答他們的問題,他們在成長過程中就會積極向父母尋求建議。
 比如愛踢足球的孩子問媽媽:
 “我是一個優秀的足球運動員嗎?”這是一個誠實回答孩子的黃金機會,
 同時還可以和孩子強調努力和訓練的重要性。
 不要只和孩子說“你踢得非常棒”,而是應該說類似這樣的話:
 “基於你在訓練上花的時間和付出的努力,
 我認為你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你的控球能力進步尤其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