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30

❤內參-如何快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出處:如何快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美國人類學家雷·博威斯特(Ray Birdwhistell)曾在研究中發現,
面對面交流時,語言傳遞的信息量大約佔總信息量的35%,
剩下的都通過非語言交流方式完成,比如表情、儀態和動作。
你給人的第一印象,通常也由非語言交流方式決定,
他們會通過這些推測你的社會地位、教育程度,進而決定接下來如何與你互動。
那麼,怎樣能在短時間內傳遞出好的非語言交流信息呢?

對於這個問題,
《魅力》一書作者、魅力與領導學專家奧利維亞·卡巴恩提出了一個“刻意模彷”原則:
當人們的服飾、外貌、舉止和言語都相似時,
會自然地推論彼此擁有共同的社會背景、教育程度和價值觀,就比較容易拉近距離。
也就是說,如果你想要快速給人留下親近、可信的印象,
模彷對方的肢體語言是最簡單的方法。


卡巴恩建議,
與人初次見面互動時,可以先仔細觀察對方,
比如坐姿,慢慢調整和對方一樣的姿勢;接著可以嘗試掌握對方的肢體習慣或動作,
比如對方是否會頻頻點頭、輕敲膝蓋,然後你就可以換個類似、但不必完全一樣的動作。


卡巴恩還提出了模彷對方肢體語言的的3個技巧:
第一,選擇性模彷,只做自然的動作,畢竟某些手勢男女有別;
第二,調整動作的強弱,如果對方做了一個誇張的手勢,
 你可以做小一點,慢慢調整動作與對方一致;
第三,延遲一會兒再模仿,對方做完動作後,
 過幾秒鐘再模彷,以免對方發覺,反而激怒對方。

卡巴恩說,一邊傾聽與觀察對方,一邊將肢體動作調整得和對方一致,
最終會在心理上達成效果,
就是當雙方的肢體語言趨向一致時,對方會不由自主地與你分享更多。
以上就是快速建立良好印象的方法。



---------------------------
摘要:
當人們的服飾、外貌、舉止和言語都相似時,
會自然地推論彼此擁有共同的社會背景、教育程度和價值觀,就比較容易拉近距離。
也就是說,如果你想要快速給人留下親近、可信的印象,
模彷對方的肢體語言是最簡單的方法。
1. 選擇性模彷,只做自然的動作,畢竟某些手勢男女有別;
2. 調整動作的強弱,如果對方做了一個誇張的手勢,
 你可以做小一點,慢慢調整動作與對方一致;
3. 延遲一會兒再模仿,對方做完動作後,
 過幾秒鐘再模彷,以免對方發覺,反而激怒對方。

❤內參-人體內的新器官

出處:人體內的新器官


以紐約大學為首的研究團隊發現了一個過去一直被科學家們忽視的人體新器官,
這個研究成果發表在權威科學刊物《自然》(Nature)雜誌上。
在研究報告中,科學家們首次建議把人體內的“間質組織”歸為一個完整的器官。
因為它擁有獨立的生理作用和構成部分,並執行著特殊任務,
就像人體中的心臟、肝臟一樣。

首先,我們先看看什麼是間質組織。
其實人體裡水的含量佔三分之二,大多數藏在細胞中,
剩餘的少量液體以“間質液”的形式儲存在人體中。
間質組織就是鏈接起這些四散在身體中的液體的塊狀和網狀組織,
它們遍布全身,在皮膚下、胃部、腸道、肺部、血管和肌肉內部都存在。
它由牢固的膠原蛋白和有彈性的彈性蛋白構成。

目前的研究成果發現,
間質組織與淋巴系統相連,它有運送白細胞的功能,相當於人體內的“高速公路”,
如果被惡性腫瘤細胞利用,癌細胞就會藉助它擴散到人體的其他部位。
所以對間質組織的進一步研究也會對癌症治療有所幫助,
比如未來可以通過查看間質液中癌細胞的含量來判斷癌症的患病情況。
除此之外,研究人員也發現,當身體組織遭到外部衝擊時,
間質組織也能起到一定的緩衝作用,保障身體器官、肌肉和血管不會分崩離析,
減輕它們遭受的傷害。


那麼,為什麼科學家們直到現在才發現間質組織呢?
這是因為受到傳統的人體組織研究方法的限制。
長期以來,科學家在解剖過程中,無意識地破壞了間質組織的結構,
當間質組織中的液體被排空,放在顯微鏡下觀察時,它們只是一層簡單的連接組織。
這樣,科學家就從來沒有意識到它們的存在。
而當以色列的兩位醫學博士給一個可能患有癌症的病人用激光內窺鏡檢查膽管時,
第一次注意到了活體的間質組織,並向紐約大學尋求解讀,最終這一新發現才得以實現。



----------------------------------
摘要:
科學家們首次建議把人體內的“間質組織”歸為一個完整的器官。
因為它擁有獨立的生理作用和構成部分,並執行著特殊任務,
就像人體中的心臟、肝臟一樣。

首先,我們先看看什麼是間質組織。
其實人體裡水的含量佔三分之二,大多數藏在細胞中,
剩餘的少量液體以“間質液”的形式儲存在人體中。
間質組織就是鏈接起這些四散在身體中的液體的塊狀和網狀組織,
它們遍布全身,在皮膚下、胃部、腸道、肺部、血管和肌肉內部都存在。
它由牢固的膠原蛋白和有彈性的彈性蛋白構成。

目前的研究成果發現,
間質組織與淋巴系統相連,它有運送白細胞的功能,相當於人體內的“高速公路”,
如果被惡性腫瘤細胞利用,癌細胞就會藉助它擴散到人體的其他部位。
所以對間質組織的進一步研究也會對癌症治療有所幫助,
比如未來可以通過查看間質液中癌細胞的含量來判斷癌症的患病情況。
除此之外,研究人員也發現,當身體組織遭到外部衝擊時,
間質組織也能起到一定的緩衝作用,
保障身體器官、肌肉和血管不會分崩離析,減輕它們遭受的傷害。

❤內參-升級頭腦風暴:更關注問題,而不是答案

出處:升級頭腦風暴:更關注問題,而不是答案


頭腦風暴是我們在討論問題中經常使用的方法。
但很多人使用頭腦風暴的方法常常不能取得好的效果。
在討論時,
要嘛有的人覺得自己的意見無關緊要就不發言了,要嘛一些擅長表達的人主導了整個討論。
有的研究就開始關注頭腦風暴的負面效果,
認為它限制了個人思考,反而會影響創造力的發揮。
 《哈佛商業評論》上的一篇文章認為,人們應該升級頭腦風暴的方式了。
具體來說,
就是要轉移關注點,把關注點從尋找答案轉移到提出問題上,這樣做可以激發創造力。


這篇文章的作者哈爾·格雷格森是麻省理工大學領導力中心的執行主任,
他在領導力及創新力的研究、諮詢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
他在為上百個客戶提供諮詢服務時,
使用了一種他叫做“問題爆炸”(question burst)的方法。他的客戶有香奈兒、達能、
迪士尼、安永等著名公司。他總結了運用問題爆炸方法的三個步驟:

第一步,確定問題的背景。這一步做的是正式討論之前的準備工作。
確定問題的背景包括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首先,確定一個要解決的難題
運用問題爆炸方法的關鍵就是圍繞著要解決的問題提問,
初始問題非常重要,
雖然沒有科學和嚴格的標準來評價哪個問題最重要,但有一個經驗性的做法可以參考:
如果想到一個問題讓你心跳加速,那麼這個問題就可以成為初始問題。

其次,找到合適的人參加討論
這些人最好和你有不同的思維模式,還要對你要解決的問題沒有很深的經驗。
這些人提問沒有禁忌,可以幫助你打破僵化思維,找到新的視角。

再次,簡要描述你的問題
要說明為什麼要解決這個問題,解決這個問題有什麼困難。
解釋和說明一定要非常簡要,以免束縛了別人的自由思考。

最後,要關注自己的心態變化。
心態對於解決問題有很大影響。積極的心態,有利於發揮創造性思維。
討論之前,先記錄下自己對難題的心態是什麼,討論後,再次記錄自己的心態。
這樣一對比就能發現討論對自己的影響。
問題爆炸法的目的不僅是發現好的問題,還在於它能幫你改善面對問題的心態。


第二步,頭腦風暴,發散提問
在4分鐘的時間內,讓討論者圍繞問題盡可能多地提問,至少要提出15個問題。
問題的數量才是最重要的。提問的時候,要堅持兩項重要規則:
其一,只能提問,不要試圖回答問題;其二,提問時不要鋪墊和解釋。

4分鐘和15個問題,這些數字沒有什麼特別複雜的原因,
但設置時間、數量限制有以下幾個好處:
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短時間可以保證提問的效率
比較短的時間還可以防止有人試圖回答問題,讓人專注於提問;
提前確定清晰的目標可以營造出一定的壓力感,有利於創新。

別人提問的時候,你一定要把每個問題都一字不差地記下來。
之後,還要向提問者確認,確保記錄的準確性。
任何增減都可能導致你錯過或者沒有聽明白,或者會讓你想迴避問題。
記錄完問題之後,你可以對照別人提出的問題寫下自己的疑問,
這樣,你就可以發現自己的思維慣性。

4分鐘討論結束後,還要注意記錄心態的變化。不要低估心態的重要性。
如果討論後心態並沒有好轉,可以隔一段時間再次嘗試用問題爆炸法。


第三步,確定一項任務動手行動。
你需要仔細研究記下的問題,選擇一個和你思維不同,甚至讓你感到不舒服的問題。
圍繞這個問題,發掘你認為這個問題重要的原因,探索問題的本質。總之,要走出自己的舒適區,要帶著新發現的視角,關注要做的事和所需要的條件。
這樣做,你可以堅定自己處理問題的決心,拓寬潛在解決方案的範圍。
要記住,問題爆炸法雖然是發現新思路的好方法,但行動才能真正解決你的問題。


經過這三步就完成了一次使用問題爆炸方法的頭腦風暴。
練習一次也許你就能體會到價值,但最好針對某個論題使用三次或者更多次這種方法。
一定要在組織中培養鼓勵提問的文化,反復運用問題爆炸法,把提問固化為習慣。
學會提問看起來很容易,但實際上非常不容易。
這是因為我們的教育環境和競爭環境都不鼓勵提問。
在傳統的教育中,人們普遍認為善於回答問題的人更優秀,而不是經常提問的人更優秀。
組織通常也是抑制提問的,因為組織中的權威認為,承認無知會損害他們的威信。
只有認識到困難,你才會有意識地練習提問,把提問變成習慣。


總之,運用問題爆炸的方法就是和別人一起,圍繞要解決的問題提問。
這樣可以發現被忽略的全新視角,找到解決問題的可行方案。以上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本文參考來源:《頭腦風暴升級》,見於《哈佛商業評論》。



--------------------------------
摘要:
就是要轉移關注點,把關注點從尋找答案轉移到提出問題上,這樣做可以激發創造力。
1. 確定問題的背景
 (1)確定一個要解決的難題
  初始問題非常重要,
  雖然沒有科學和嚴格的標準來評價哪個問題最重要,但有一個經驗性的做法可以參考:
  如果想到一個問題讓你心跳加速,那麼這個問題就可以成為初始問題。
 (2)找到合適的人參加討論
  這些人最好和你有不同的思維模式,還要對你要解決的問題沒有很深的經驗。
  這些人提問沒有禁忌,可以幫助你打破僵化思維,找到新的視角。
 (3)簡要描述你的問題
  解釋和說明一定要非常簡要,以免束縛了別人的自由思考。
 (4)要關注自己的心態變化
  討論之前,先記錄下自己對難題的心態是什麼,討論後,再次記錄自己的心態。
  這樣一對比就能發現討論對自己的影響。
  問題爆炸法的目的不僅是發現好的問題,還在於它能幫你改善面對問題的心態。
2. 頭腦風暴,發散提問
 在4分鐘的時間內,讓討論者圍繞問題盡可能多地提問,至少要提出15個問題。
 問題的數量才是最重要的。提問的時候,要堅持兩項重要規則:
 其一,只能提問,不要試圖回答問題;其二,提問時不要鋪墊和解釋。
 4分鐘和15個問題,這些數字沒有什麼特別複雜的原因,
 但設置時間、數量限制有以下幾個好處:
 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短時間可以保證提問的效率;
 別人提問的時候,你一定要把每個問題都一字不差地記下來。
 之後,還要向提問者確認,確保記錄的準確性。
3. 確定一項任務動手行動
 你需要仔細研究記下的問題,選擇一個和你思維不同,甚至讓你感到不舒服的問題。
 圍繞這個問題,發掘你認為這個問題重要的原因,探索問題的本質。

 總之,要走出自己的舒適區,要帶著新發現的視角,關注要做的事和所需要的條件。
 在傳統的教育中,人們普遍認為善於回答問題的人更優秀,而不是經常提問的人更優秀。
 組織通常也是抑制提問的,因為組織中的權威認為,承認無知會損害他們的威信。
 只有認識到困難,你才會有意識地練習提問,把提問變成習慣。

❤內參-方法:與孩子一起讀書的3個建議

出處:方法:與孩子一起讀書的3個建議


書評家黎戈最近出版了一本親子圖書,
叫做《小鳥睡在我身旁》,她在書裡分享了和女兒一起讀書的經驗。
在接受好奇心日報採訪時,黎戈認為,親子閱讀最重要的原則就是:“各玩各的”。


她給了家長三個建議,分別是:
第一,讓孩子自己選擇讀什麼。
孩子的閱讀興趣往往是十分廣泛的,家長不用刻意安排書單,
只要盡可能地多買書,讓孩子閱讀時有得選。
當他們開始明顯挑某一類書看時,就能逐漸摸索出閱讀興趣,培養出自己的閱讀體系了。


第二,要相信孩子的審美能力。
即使在你看來孩子讀的書不那麼正經,也不用過多干預。他們自己就能鑑別好壞。
黎戈女兒所在的學校就流行過恐怖古堡小說。
孩子們很痴迷,哪怕看完晚上會做噩夢,也還是要看。
但等到熱度過去,孩子也發現這類書其實沒什麼意思。
這是一種自然的淘汰和成長,家長不用擔心。


第三,給孩子表達的空間,不要施展家長權威。
在黎戈看來,
家長想要說服孩子,這其實是在孩子身上找存在感。
一個優秀的家長,越是愛孩子,
就越應該把自己從孩子身上拉開,不要把自己強加給孩子。
有時候,她和女兒也會交流對同一個作者、同一本書的看法。兩人的評價往往不同。
黎戈的處理方式就是 “各玩各的”。
其實,人的理解力和年齡關係不大,平等交流有時還能對大人有所啟發。


以上就是黎戈的親子閱讀方法,希望這些建議能夠幫助你和孩子更愉快地一起讀書。



--------------------------
摘要:
1. 讓孩子自己選擇讀什麼
 孩子的閱讀興趣往往是十分廣泛的,家長不用刻意安排書單,
 只要盡可能地多買書,讓孩子閱讀時有得選。
 當他們開始明顯挑某一類書看時,就能逐漸摸索出閱讀興趣,培養出自己的閱讀體系了。
2. 要相信孩子的審美能力
 即使在你看來孩子讀的書不那麼正經,也不用過多干預。他們自己就能鑑別好壞。
 黎戈女兒所在的學校就流行過恐怖古堡小說。
 孩子們很痴迷,哪怕看完晚上會做噩夢,也還是要看。
 但等到熱度過去,孩子也發現這類書其實沒什麼意思。
 這是一種自然的淘汰和成長,家長不用擔心。
3. 給孩子表達的空間,不要施展家長權威
 家長想要說服孩子,這其實是在孩子身上找存在感。
 一個優秀的家長,越是愛孩子,
 就越應該把自己從孩子身上拉開,不要把自己強加給孩子。
 最好處理方式就是 “各玩各的”。

 其實,人的理解力和年齡關係不大,平等交流有時還能對大人有所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