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什麼讓我們感覺到被人喜愛?
哲學家和詩人一直致力於反思愛的意義,但是很少有心理學家對這個領域進行深度研究。
這項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研究,採用了一種被稱為“文化共識理論”的方法,
在無法引起被愛感覺的日常情境裡,
人們達成了驚人的一致意見,那就是他人任何意味著過度控制或者佔有欲的行為。
比如說,對方想要隨時知道你在哪裡,或者想要把所有時間都花在你身上。
研究人員推測,這可能反映了美國個人主義文化對個人自由的頌揚,
或許在其他文化中進行這項研究,答案會有所不同。
哲學家和詩人一直致力於反思愛的意義,但是很少有心理學家對這個領域進行深度研究。
一篇發表在2019年1月《社會和個人關係雜誌》
(Journal of Social and Personal Relationships )上的論文,調查了一個問題:
究竟是什麼讓我們感受到別人的喜愛?
這項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研究,採用了一種被稱為“文化共識理論”的方法,
設定了60個日常情境,邀請了近五百名18歲到93歲的在線參與者。
讓參與者們回答,大部分人在哪些情境中會感到被人喜愛(不了解的可以略過不答)。
更具體地說,
更具體地說,
該研究調查了哪些日常體驗被人們廣泛認為是浪漫的,這些體驗使我們感到被人喜愛。
一些結果是顯而易見的:
許多參與者同意,擁抱,接受讚美和禮物讓我們感到被愛;
但是人們更強烈的共識是,一些平凡而動人的動作讓我們感到被愛,
比如寵物看到我們表現出很高興的樣子,
一個孩子依偎在我們身上,或者有人向我們表達同理心。
其他讓人們強烈感受到被愛的情境包括,
其他讓人們強烈感受到被愛的情境包括,
在生病時得到照顧,被告知“我愛你”,和一個孩子在一起,以及和別人共度美好時光。
然而在一些不涉及其他人的情境中,
比如享受溫暖的陽光或者吃自己最喜歡的事物,人們的答案千差萬別,無法達成共識。
調查結果顯示,
調查結果顯示,
在無法引起被愛感覺的日常情境裡,
人們達成了驚人的一致意見,那就是他人任何意味著過度控制或者佔有欲的行為。
比如說,對方想要隨時知道你在哪裡,或者想要把所有時間都花在你身上。
研究人員推測,這可能反映了美國個人主義文化對個人自由的頌揚,
或許在其他文化中進行這項研究,答案會有所不同。
------------------------------------
摘要:在無法引起被愛感覺的日常情境裡,
人們達成了驚人的一致意見,那就是他人任何意味著過度控制或者佔有欲的行為。
比如說,對方想要隨時知道你在哪裡,或者想要把所有時間都花在你身上。
研究人員推測,這可能反映了美國個人主義文化對個人自由的頌揚,
或許在其他文化中進行這項研究,答案會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