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消極情緒也能促進心理健康
很多人在感到悲傷或難過時,會想辦法改變或擺脫這種情緒。
研究發現,那些認為消極情緒對人們有用處或益處的人,
消極情緒與他們心理、身體健康之間的聯繫會表現得更弱。
只有在那些沒有意識到消極情緒的好處的人身上,消極情緒才會讓人對生活不滿意。
通常情況下,人們對某種情況的第一反應(即原始情緒)往往不是問題,
而他們對這種反應的反應(第二情緒)往往是問題所在。
因為我們通常認為不應該有負面情緒,
所以人們習慣於改變或擺脫壞情緒,這導致了壓抑、沉思或逃避。
那些認為社會期望他們永遠快樂、從不會悲傷的人,
會更頻繁地經歷壓力、焦慮、抑鬱和悲傷等消極情緒狀態。
很多人在感到悲傷或難過時,會想辦法改變或擺脫這種情緒。
《快公司》網站的一篇文章認為,當你感到悲傷時,
不用再想各種辦法把它推開,消極情緒實際上會促進我們的心理健康。
這個觀點來自一項發表在心理學雜誌《情感》(Emotion)上的研究。 36氪編譯了文章內容。
研究團隊調查了365位、年齡在14歲至88歲之間的德國人。
研究團隊調查了365位、年齡在14歲至88歲之間的德國人。
在開始測試前,參與者在採訪中,
回答了與情緒健康有關的問題
(包括他們感到煩躁或焦慮的程度;他們如何看待消極情緒),
他們的身體健康,以及他們的社會交往習慣(他們是否與生活中的人有著牢固的關係)。
在三週的測試時間裡,研究者每天會通過智能手機對參與者進行6次關於情緒健康的小測驗,
記錄了參與者的感受,觀測他們的情緒是消極還是積極,
以及在特定的時刻參與者如何評價自己的身體健康。
測試任務結束後,研究人員還調查了參與者的生活滿意度。
研究發現,那些認為消極情緒對人們有用處或益處的人,
消極情緒與他們心理、身體健康之間的聯繫會表現得更弱。
只有在那些沒有意識到消極情緒的好處的人身上,消極情緒才會讓人對生活不滿意。
這些結果與臨床醫生的結論相近。
這些結果與臨床醫生的結論相近。
俄亥俄州立大學瓦克斯納醫學中心的心理學家索菲·拉扎魯斯(Sophie Lazarus)說:
“通常情況下,人們對某種情況的第一反應(即原始情緒)往往不是問題,
而他們對這種反應的反應(第二情緒)往往是問題所在。
因為我們通常認為不應該有負面情緒,
所以人們習慣於改變或擺脫壞情緒,這導致了壓抑、沉思或逃避。”
墨爾本大學心理學家布羅克·巴斯蒂安(Brock Bastian)也做了一個相關實驗,
墨爾本大學心理學家布羅克·巴斯蒂安(Brock Bastian)也做了一個相關實驗,
研究想要尋求幸福的期望是如何影響人們的。
巴斯蒂安發現,“當人們發現自己處在快樂被高度重視的環境中時,
會產生一種壓力感,他們覺得自己應該感到快樂”,
那些認為社會期望他們永遠快樂、從不會悲傷的人,
會更頻繁地經歷壓力、焦慮、抑鬱和悲傷等消極情緒狀態。
巴斯蒂安說,當人們把悲傷看成是一個大問題,繼而試圖避免悲傷並追求永久的快樂時,
“我們實際上並不快樂,因此也不能享受到真正的快樂帶來的好處”。
-----------------------------------------
摘要:研究發現,那些認為消極情緒對人們有用處或益處的人,
消極情緒與他們心理、身體健康之間的聯繫會表現得更弱。
只有在那些沒有意識到消極情緒的好處的人身上,消極情緒才會讓人對生活不滿意。
通常情況下,人們對某種情況的第一反應(即原始情緒)往往不是問題,
而他們對這種反應的反應(第二情緒)往往是問題所在。
因為我們通常認為不應該有負面情緒,
所以人們習慣於改變或擺脫壞情緒,這導致了壓抑、沉思或逃避。
那些認為社會期望他們永遠快樂、從不會悲傷的人,
會更頻繁地經歷壓力、焦慮、抑鬱和悲傷等消極情緒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