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新研究:用外語思考也許讓人更客觀
在學習外語時,我們都會有這樣的感受,
在《認知》(Cognition)雜誌上發表的這篇論文中,
研究團隊讓800名用德語為母語的人參加這個實驗,
如今已經有越來越多的非英語母語人士用英語作為工作語言,
在《認知》(Cognition)雜誌上發表的這篇論文中,
芝加哥大學的研究團隊講述了一個眾所周知的道德困境:
當你看到一節失控的火車在鐵軌上駛來,
在它的前方,有五個人被綁在鐵軌上,
你的身邊是一個壯漢,如果你把他推到鐵軌上,你會殺了他,
但是能救另外五個人的生命,你會這麼做嗎?
研究團隊讓800名用德語為母語的人參加這個實驗,
一半人用德語回答,另一半人用英語回答。
結果那些用第二語言也就是用英語回答難題的人,比較起來更贊同把那名男子推到鐵軌上。
對於這個“鐵軌困境”,研究人員對英語、韓語、西班牙語、法語、
希伯來語、德語和意大利語為母語的人進行過數次實驗,得到了同樣的結論。
外語提供了一種'疏遠機制',
使人們從即時作出反應的直覺機制轉向一種更加深思熟慮的思維模式。
外語可能會提供更大的距離,因為它在情感系統中的根基不如母語。
這意味著,使用外語思考一定程度上是會影響人思考的主客觀程度。
在學習外語時,我們都會有這樣的感受,
就是用非母語表達和思考時,
我們會變得更加慢條斯理,反應會變得遲緩,開口前也會傾向於打好腹稿。
然而,一項新研究表明,使用外語思考甚至會讓人變得更加客觀一點。
FT中文網的一篇文章刊登了這項研究。
在《認知》(Cognition)雜誌上發表的這篇論文中,
芝加哥大學的研究團隊講述了一個眾所周知的道德困境:
當你看到一節失控的火車在鐵軌上駛來,
在它的前方,有五個人被綁在鐵軌上,
你的身邊是一個壯漢,如果你把他推到鐵軌上,你會殺了他,
但是能救另外五個人的生命,你會這麼做嗎?
研究團隊讓800名用德語為母語的人參加這個實驗,
一半人用德語回答,另一半人用英語回答。
結果那些用第二語言也就是用英語回答難題的人,比較起來更贊同把那名男子推到鐵軌上。
對於這個“鐵軌困境”,研究人員對英語、韓語、西班牙語、法語、
希伯來語、德語和意大利語為母語的人進行過數次實驗,得到了同樣的結論。
通過研究人們用外語做決定對思維的影響,研究人員認清了這背後的原因。
通過研究人們用外語做決定對思維的影響,研究人員認清了這背後的原因。
在實驗中,研究人員也同時讓這800名德語為母語的人
對壯漢和鐵軌上的五個人的影像清晰度打分,
結果那些用德語母語回答的人比用英語回答的人在自己腦海中對壯漢的形象更清晰。
人們在腦海中形成的影像是基於他們對人和物體的記憶,
一般我們用母語對人進行描述的經驗更多,所以更容易在腦海中想像出人和物的樣子。
在這篇論文之前更早的一篇論文中,研究團隊也指出,
在這篇論文之前更早的一篇論文中,研究團隊也指出,
“外語提供了一種'疏遠機制',
使人們從即時作出反應的直覺機制轉向一種更加深思熟慮的思維模式。
外語可能會提供更大的距離,因為它在情感系統中的根基不如母語。”
這意味著,使用外語思考一定程度上是會影響人思考的主客觀程度。
如今已經有越來越多的非英語母語人士用英語作為工作語言,
這不可避免地會在英語母語人群和其他人群之間造成一些差異。
也許那些英語作為外語的人士在做決策時就會多一些客觀,而少一些風趣幽默。
-------------------------
摘要:在《認知》(Cognition)雜誌上發表的這篇論文中,
芝加哥大學的研究團隊講述了一個眾所周知的道德困境:
當你看到一節失控的火車在鐵軌上駛來,
在它的前方,有五個人被綁在鐵軌上,
你的身邊是一個壯漢,如果你把他推到鐵軌上,你會殺了他,
但是能救另外五個人的生命,你會這麼做嗎?
研究團隊讓800名用德語為母語的人參加這個實驗,
一半人用德語回答,另一半人用英語回答。
結果那些用第二語言也就是用英語回答難題的人,比較起來更贊同把那名男子推到鐵軌上。
對於這個“鐵軌困境”,研究人員對英語、韓語、西班牙語、法語、
希伯來語、德語和意大利語為母語的人進行過數次實驗,得到了同樣的結論。
外語提供了一種'疏遠機制',
使人們從即時作出反應的直覺機制轉向一種更加深思熟慮的思維模式。
外語可能會提供更大的距離,因為它在情感系統中的根基不如母語。
這意味著,使用外語思考一定程度上是會影響人思考的主客觀程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