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21

❤內參-記憶-洞察:為什麼記憶會失真

出處:洞察:為什麼記憶會失真


大多數情況下,人們所相信的東西與他的記憶有關,但記憶就一定準確嗎?
事實上,人的記憶並不像攝像機那樣真實記錄他們身邊所發生的事情,
有些從未發生過的事情或許也會成為他們的“記憶”。
詹姆士·阿爾科克(James Alcock)博士是多倫多約克大學格倫登學院的心理學教授,
也是一名臨床心理學家,他在每日心理學(Psychology Today)網站上發表的一篇文章中
指出,記憶並不是人們過往的忠實記錄,有以下幾種因素,會導致記憶出錯


第一,在追溯記憶的過程中,人們也在偽造記憶
當你多次回憶一個事件時,故事的細節可能會被慢慢修改。
例如,你向你的朋友講述你遇到的一個粗魯的服務員,
因為食物味道不佳,你對服務員說了一些含有諷刺意味的話,
隨後你遭到了這位服務員的粗魯對待。故
事講完後,如果你的朋友質疑了你的行為,
認為是你的諷刺導致了服務員的粗魯,
那麼下次講述這個故事時,你會為了讓別人相信這個服務員本身就是一個粗魯的人,
從而掩蓋或乾脆不講你對服務員的諷刺。
也就是說,在每一次講述中,人們都會為了表達出自己對這個故事的理解,
從而對故事進行編輯,而在編輯的過程中,
故事的細節不斷被修改,人的記憶也會出現偏差。


第二,錯誤的信息會誤導記憶
在一項研究中,參與者會看到一系列照片,
這些照片顯示,一個小偷將偷到的錢包放進了他的上衣口袋。
隨後,這些參與者會再聽描述同樣過程的錄音,但錄音裡卻說小偷把錢包放進了褲兜。
結果,很多參與者回憶說,照片顯示小偷把錢包放進了他的褲兜裡,
錯誤的信息就成為了他們記憶的一部分。也就是說,
在事情發生後,如果你又獲得了與之相關、卻有誤導性的信息,
那麼你的這段回憶也很有可能會被誤導。


第三,過於真實的想像會被當作記憶
研究表明,在特定背景下的想像有時會被當作真實發生了的事情而被“記住”。
作為這種想像力膨脹的結果,想像的過程中可能伴隨著真實的情緒和身體反應,
這些反應讓人們相信,這些“想像”也是真實的。
比如,在心理治療的過程中,
當治療師向訪談對象暗示她童年時期可能發生了一件不幸的事件時,
這可能會促發訪談對象的想像,如果這個想像過於真實,
那訪談對像很有可能會認為,這個不幸的事件曾真實發生過。


第四,原本不可靠的信息會在記憶中被強化,成為高可信度的信息。
有研究證明,
在剛獲得信息時,如果信息來源的可信度較低,你會質疑,不相信這條信息,
但是如果當你忘了信息來源,無法按照信息來源對信息可信性進行評估時,
這條信息會傾向成為你記憶中一條高可信度的信息。

一直以來,人們傾向於認為一個人的記憶是他過去經歷的準確記錄,
但事實上人們的記憶與實際發生的事情可能大不相同,
有的時候,錯誤的記憶會和準確的記憶一樣逼真,
因此,當人們單純地依賴自己的記憶去做決定時,應該再慎重點。


本期文章參考來源:《相信我們的記憶》,
作者:詹姆士·阿爾科克(James Alcock),每日心理學(Psychology Today)網站。



-----------------------------------------
摘要:
記憶並不是人們過往的忠實記錄,有以下幾種因素,會導致記憶出錯:
1. 在追溯記憶的過程中,人們也在偽造記憶
 在每一次講述中,人們都會為了表達出自己對這個故事的理解,
 從而對故事進行編輯,而在編輯的過程中,
 故事的細節不斷被修改,人的記憶也會出現偏差。
2. 錯誤的信息會誤導記憶
 在事情發生後,如果你又獲得了與之相關、卻有誤導性的信息,
 那麼你的這段回憶也很有可能會被誤導。
3. 過於真實的想像會被當作記憶
 研究表明,在特定背景下的想像有時會被當作真實發生了的事情而被“記住”。
 作為這種想像力膨脹的結果,想像的過程中可能伴隨著真實的情緒和身體反應,
 這些反應讓人們相信,這些“想像”也是真實的。
4. 原本不可靠的信息會在記憶中被強化,成為高可信度的信息
 在剛獲得信息時,如果信息來源的可信度較低,你會質疑,不相信這條信息,
 但是如果當你忘了信息來源,無法按照信息來源對信息可信性進行評估時,
 這條信息會傾向成為你記憶中一條高可信度的信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