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17

❤內參-抉擇-幫你做出理性決策的6個技巧

出處:幫你做出理性決策的6個技巧


我們每天都在不停地做出決策,有些可能是比較小的決定,比如要不要買杯咖啡;
有些可能是比較重大的決策,比如是否要換個城市工作。
而且,人生中總有一些面臨艱難選擇的時刻,
這時候,該怎樣做出更有利於自己的選擇的呢?
功能表格應用服務公司JotForm的創始人艾泰金(Aytekin Tank)在一篇文章中,
提供了6條有科學依據的決策技巧。 36氪翻譯了這篇文章。

第一,從一件事情的價值出發,制定一個優缺點清單。
文章舉例說,假如你正在考慮要不要搬到另一個城市去,
你就可以列出這件事的優缺點,做成一張清單。然後,你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
給清單上的每條優缺點打一個分數,這個分數可以是從0到1之間。
比如說,如果你很看重環境,那“城市空氣很好”這個優點,你可能會打0.9分;
如果可以爬山是一個優點,但你沒那麼喜歡爬山,那“靠近山”這個優點,你可能會打0.3分。

缺點也是一樣,比如你非常喜歡現在的工作,那“辭職”這個缺點你就會打0.8分。
最後,把兩邊的分數分別加到一起,看看是優點勝出還是缺點勝出。
當然,你還可以為“留在原來的城市保持不變”這個想法,制定單獨的優缺點列表。
再比較最終的打分結果,看看自己到底是什麼感受。
如果你看到打分結果後,仍然覺得要往相反方向走的話,那就值得進行下一步的探究。

第二,探索未來的情景。
通常來說,考慮最好的情況和最壞的情況,是做出艱難抉擇的常見方法。
你可以想像一下,如果最壞的場景變成現實,你會有什麼感受。
你可以使用一種叫做“事前驗屍”(premortem)的方法,
它指的是,事先假設自己要做的事情失敗了,然後找出可能導致這件事情失敗的各種原因。
這樣,你就可以有針對性地採取措施進行預防,並且在第一時間去做出更好的決定。
另一方面,你也要把未來場景的最好情況盡量形象化,並且衡量自身的感受。
如果你沒有感到高興或者興奮,那就得思考一下為什麼了。

亞馬遜在做一些決策時採用的就是類似的技巧。
比如,亞馬遜在開發產品前,會草擬出產品發布會要使用的新聞稿。
採用這種方法,亞馬遜的團隊就預先處理了最困難的決定,並且弄清楚了產品的價值定位。
就像美國著名的科技記者吉利安(Jillian D’Onfro)解釋的那樣:
“如果團隊沒想出打動人的新聞稿的話,產品可能都不值得做。”


第三,避免二元選擇。
人們經常會陷入非此即彼的選擇中,比如,是應該回學校讀書還是去創業?
或者,是應該去北京還是留在上海?這種非此即彼的選擇看似很容易,
但會讓人忽視中間的灰色選項。比如,沒准你可以夏天呆在北京,冬天去上海,
或者你可以在上海住幾年,再搬回北京。
有時候,正確的選擇並不是兩個相反的決定中的一個,
而是更有創意、更微妙或者更靈活的一個解決方案。

第四,諮詢別人的看法
把你的困境跟其他人分享,可以證明一個選擇的合理性,或者幫你確定你原來的選擇。
但更重要的是,這是一個收集重要信息的重要手段。
比如,如果你不確定是否應該行動,不僅要諮詢家人和朋友,
還要找做出過同樣行動的人問問情況,問問他們在做了決定之後有什麼感覺。
如果是職業或者商業決策,你可以找相關的專業人士諮詢一下,盡量從他們身上學到東西。你收集的額外信息,可以在未來幫你做出更好選擇。

第五,給自己足夠的時間。
艾泰金回顧了他辭職時的情形,他在辭職之前,不清楚這是不是一個正確的選擇,
並且懷疑自己做錯了決定。
他那時總在想,是不是應該改變主意,在公司再幹一年。
但他還是辭職了,並且在辭職後的兩年裡,他一直在思考這個抉擇。
不過,在那段時間裡,他的業餘收入已經足夠支付自己的花銷。
艾泰金說:“多花些時間去選擇,讓我做出了人生當中最好的決定之一。”


第六,避免隱性決定
你可能會有這樣的經歷,
比如,當你犯了拖延症或推遲做出某個重要選擇時,實際上你仍然在做出選擇。
而且,這個選擇往往不一定是個很好的選擇。
比如,你要解僱一名員工,但是你為了避免潛在的衝突一直沒做這件事。
但是,如果這個員工在工作中很消極,你的拖延可能會對整個團隊造成不好的影響。
這時候,你的不作為,就是一個會造成不良後果的決定。
推遲做出決定,有可能導致決策疲勞。
因此,只要可能,你就應該直面自己的選擇。
你可以用各種必要的辦法找到一個最佳解決方案,但不要盲從。
總之,選擇對你最好的那個決定——然後堅定自己的選擇。



-------------------------------
摘要:
1. 從一件事情的價值出發,制定一個優缺點清單
 你就可以列出這件事的優缺點,做成一張清單。然後,你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
 給清單上的每條優缺點打一個分數,這個分數可以是從0到1之間。
 如果你看到打分結果後,仍然覺得要往相反方向走的話,那就值得進行下一步的探究。
2. 探索未來的情景
 通常來說,考慮最好的情況和最壞的情況,是做出艱難抉擇的常見方法。
 你可以想像一下,如果最壞的場景變成現實,你會有什麼感受。
 你可以使用一種叫做“事前驗屍”(premortem)的方法,
 它指的是,事先假設自己要做的事情失敗了,
 然後找出可能導致這件事情失敗的各種原 因。
 這樣,你就可以有針對性地採取措施進行預防,並且在第一時間去做出更好的決定。
 另一方面,你也要把未來場景的最好情況盡量形象化,並且衡量自身的感受。
 如果你沒有感到高興或者興奮,那就得思考一下為什麼了。
3. 避免二元選擇
 有時候,正確的選擇並不是兩個相反的決定中的一個,
 而是更有創意、更微妙或者更靈活的一個解決方案。
4. 諮詢別人的看法
 把你的困境跟其他人分享,可以證明一個選擇的合理性,或者幫你確定你原來的選擇。
 但更重要的是,這是一個收集重要信息的重要手段。
 比如,如果你不確定是否應該行動,不僅要諮詢家人和朋友,
 還要找做出過同樣行動的人問問情況,問問他們在做了決定之後有什麼感覺。
 如果是職業或者商業決策,
 你可以找相關的專業人士諮詢一下,盡量從他們身上學到東西。
 你收集的額外信息,可以在未來幫你做出更好選擇。
5. 給自己足夠的時間
6. 避免隱性決定(延遲不做決定)

 推遲做出決定,有可能導致決策疲勞。
 因此,只要可能,你就應該直面自己的選擇。
 你可以用各種必要的辦法找到一個最佳解決方案,但不要盲從。
 總之,選擇對你最好的那個決定——然後堅定自己的選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