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22

❤內參-有效培養習慣的七個建議

出處:方法:有效培養習慣的七個建議


每個人都想養成良好的習慣,但養成好習慣是很難的。
行為科學家肖恩·揚在新書《如何想到又做到》中,
從心理學、醫學和商業的角度給出了一些實用的建議。

第一,設定一個階梯模型
我們都知道,想要實現目標,需要把大目標切割成一個個小目標。
這些小目標可以提高成功的概率。可是,究竟應該設置多少個小目標呢?
肖恩·揚認為,首先,我們應該分清夢想、目標和步驟。
夢想,指的是需要3個月以上實現的事情;
目標,是一周或者一個月可以實現的事情;
步驟則是一個小時,或者一兩天可以實現的事情。
你可以先把這張清單寫出來,然後再開始行動,
不要專注夢想,要把自己大部分的精力用來完成目標和步驟。
在完成目標和步驟的基礎上,不斷反思和優化行動,最終,你就可以一步步達成夢想。
第二,如果能在社群中找到榜樣的力量、找到歸屬感,
社群就可以幫我們養成長期的好習慣。
比如,要是每次都有朋友陪你健身,堅持鍛煉對你來說就會比較容易。
不過,一旦這個人病了或者出差了,你也很容易放棄。
怎樣判斷一個社群是好的社群呢?肖恩·揚給出的判斷標準是,
這個社群15%以上的成員可以作為你的榜樣,而且成員之間會彼此鼓勵和點贊。
這會讓你產生信任感,感受到別人的支持。


第三,在培養習慣之前,先搞清楚為什麼要培養這個習慣,會讓你更容易去行動。
如果你的答案是,你看到別人這樣做了,就覺得自己也應該做,
比如別人早起,你也想早起;別人閱讀,你也想閱讀,那麼這個習慣就很難成功。
有一些比較傳統的觀點認為,
有些人天生“有動力”去做很多事情,而有些人天生比較懶,
科學研究證明這樣的觀點是錯誤的。
如果你過去沒能成功地堅持一些好習慣,也不意味著你未來肯定會失敗,
問題可能出在你沒發現“做這件事的重要性”,你只是需要找到一個更好的理由來改變自我。
只有你的動力足夠強勁,在面對困難時,你才能堅持下去。
第四,越簡單,越能堅持到底。
我們面對困難很容易放棄,所以很多人會先去做那些容易的事情。
換個角度想,如果你學會了怎麼消除障礙,就能堅持下去。
讓事情變得更容易,有三種選擇,
首先,你可以改變環境,讓它變得更容易讓你養成習慣;
其次,你可以限制自己的選擇範圍,選擇太多,會讓你不願意行動;
最後,你還可以創建路線圖,擁有一份完善的行動計劃,這樣可以減少行動的摩擦力。

第五,行為改變了,思想也會隨之改變。
你一定聽過“有志者事竟成”這種說法,
很多暢銷勵志書都會告訴你,要先改變思想,才能改變你的行為。
如今,社會心理學家提出,真實情況其實是反過來的,
先改變自己的行為,思想才會隨之改變。你要先“哄著”大腦,讓它意識到,改變是可行的。怎樣做到先改變行為呢?你可以從一些很小的行動開始,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微習慣”,
比如每天堅持做5個俯臥撑,慢慢讓大腦習慣新的行動,多用正面的說法鼓勵自己。

第六,把一件事變得有吸引力,可以讓我們不停地做下去。
一種流行的方法是將整個過程“遊戲化”,
當你在做完事情之後獲得獎勵的時候,更容易堅持目標。
但要記住一點,別把錢當成最好的獎勵手段,盡量讓活動本身變成獎勵。
比如在堅持英語閱讀時,選擇一本你自己喜歡的英語小說,會讓你更容易堅持下去。
第七,反复銘刻某件事情。
如果我們反复看到、聽到或者聞到某種東西,大腦就會存儲相應的信息,
讓我們不用思考,迅速地就能認出它。
當我們重複的次數越多,身體就會對這個行動越認可。
把事情變成慣例,銘刻到大腦裡,我們就更容易堅持下去。
一旦習慣建立起來之後,大腦會達到一種穩定的平衡狀態,
能夠放鬆下來,習慣也就成了一種默認行為。


本期內容參考來源:《如何想到又做到》;作者:肖恩·揚;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



---------------------------
摘要:
1. 設定一個階梯模型
 我們應該分清夢想、目標和步驟。
 夢想,指的是需要3個月以上實現的事情;
 目標,是一周或者一個月可以實現的事情;
 步驟則是一個小時,或者一兩天可以實現的事情。
 你可以先把這張清單寫出來,然後再開始行動,
 不要專注夢想,要把自己大部分的精力用來完成目標和步驟。
 在完成目標和步驟的基礎上,不斷反思和優化行動,最終,你就可以一步步達成夢想。
2. 如果能在社群中找到榜樣的力量、找到歸屬感,社群就可以幫我們養成長期的好習慣
 比如,要是每次都有朋友陪你健身,堅持鍛煉對你來說就會比較容易。
 不過,一旦這個人病了或者出差了,你也很容易放棄。
 那怎樣判斷一個社群是好的社群呢?
 這個社群15%以上的成員可以作為你的榜樣,而且成員之間會彼此鼓勵和點贊。
 這會讓你產生信任感,感受到別人的支持。
3. 培養習慣之前,先搞清楚為什麼要培養這個習慣,會讓你更容易去行動
 有一些比較傳統的觀點認為,有些人天生“有動力”去做很多事情,而有些人天生比較懶,
 科學研究證明這樣的觀點是錯誤的。
 如果你過去沒能成功地堅持一些好習慣,也不意味著你未來肯定會失敗,
 問題可能出在你沒發現“做這件事的重要性”,
 你只是需要找到一個更好的理由來改變自我。
 只有你的動力足夠強勁,在面對困難時,你才能堅持下去。
4. 越簡單,越能堅持到底
 (1)你可以改變環境,讓它變得更容易讓你養成習慣;
 (2)可以限制自己的選擇範圍,選擇太多,會讓你不願意行動;
 (3)你還可以創建路線圖,擁有一份完善的行動計劃,這樣可以減少行動的摩擦力。
5. 行為改變了,思想也會隨之改變
 你一定聽過“有志者事竟成”這種說法,
 很多暢銷勵志書都會告訴你,要先改變思想,才能改變你的行為。
 如今,社會心理學家提出,真實情況其實是反過來的,
 先改變自己的行為,思想才會隨之改變。
 你要先“哄著”大腦,讓它意識到,改變是可行的。
6. 把一件事變得有吸引力,可以讓我們不停地做下去
 一種流行的方法是將整個過程“遊戲化”,
 當你在做完事情之後獲得獎勵的時候,更容易堅持目標。
 但要記住一點,別把錢當成最好的獎勵手段,盡量讓活動本身變成獎勵。
 比如在堅持英語閱讀時,選擇一本你自己喜歡的英語小說,會讓你更容易堅持下去。
7. 反复銘刻某件事情
 如果我們反复看到、聽到或者聞到某種東西,大腦就會存儲相應的信息,
 讓我們不用思考,迅速地就能認出它。
 當我們重複的次數越多,身體就會對這個行動越認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