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達·芬奇的8條創造力法則
他的興趣非常廣泛,而且有嚴重的拖延症,所以他的作品沒那麼多並不讓人吃驚。
舉個例子,在傳記的開頭,30歲時,列奧納多給米蘭的大公寫求職信,
信中歷數自己的各種才能。他用了10段文字介紹自己的工程師專長:
設計橋樑、水道、大砲、裝甲車以及公共設施,
第11段,他才提到自己也是一個藝術家,“在繪畫領域,我也無所不能”。
米蘭大公委託他自己的父親做一個雕塑。列奧納多答應了。
不過,隨後他就對如何雕塑大公父親失去了興趣,
他把重點放在如何去做大公父親騎的馬身上。
然後,他認為自己應該在雕這匹馬之前,先研究一下馬,包括解剖一匹馬。
接下來,他迷上了對馬身體架構的研究,決定要寫一本書來討論這個問題。
你以為這就完了嗎?在研究馬的過程中,他迷上瞭如何養馬,
然後,他沉迷於為馬設計自動餵食機器和自動清理馬糞機器…到最後這座雕塑也沒有出現。
這個例子同時說明了列奧納多的缺點和優點。
他拖延、很容易分散注意力,但是同時追求完美、好奇心旺盛。
《創造力密碼》的描述中總結出了以下創造力法則。
1. 好奇
列奧納多·達·芬奇有強烈的好奇心。
他想知道人為什麼會打哈欠,眼睛如何處理光線以及對繪畫透視的意義。
他想知道牛犢的胎盤、鱷魚的頜骨、啄木鳥的舌頭、臉部的肌肉、月亮的光線等等等。
在任何醒著的時候,每個人都可以督促自己對周圍的一切保持不斷的、隨意的好奇。
2. 旺盛的求知欲
為求知而求知,而不是因為實用性。
對這位大師而言,求知本身就是一種快樂。
比如在畫《蒙娜麗莎》時,列奧納多執著於想要了解心臟瓣膜的工作機制,
在畫另一幅畫《岩間聖母》時,他想要弄清楚化石為什麼會出現在山頂。
這讓他比同時代的人探索了更多領域。
所以,在《岩間聖母》中,出現的植物符合真實的自然法則,也就不讓人吃驚。
3. 勤於觀察、細節致勝
比如,列奧納多會在河邊散步時,觀察蜻蜓的兩對翅膀,並注意它們是如何交替運動的。
當他在城裡散步時,也會注意觀察人們的表情和情緒之間的關係等等。
列奧納多是一個細節狂。在他的筆記中有很多這樣的例子。
在一本筆記的開頭幾頁,列奧納多畫滿了169種化圓為方的嘗試,
化圓為方,也就是畫出一個面積同圓相等的方形圖案,這是幾何學中的一個經典問題。
在比爾·蓋茨收藏的《萊斯特手稿》中,列奧納多在8頁紙上記錄了730項關於水流的發現;
在另一個筆記本中,他列出了67個描述不同水流運動的詞彙。
他測量了人體的每一部分,計算了它們的比例關係,然後又對馬如法炮製。
4. 想像力
列奧納多很多時候的主要工作是構思慶典、表演和戲劇。
“他能看到飛行的鳥、也能看到飛翔的天使;
他能看到怒吼的獅子,也能看見咆哮的巨龍。”
列奧納多對於飛行器的設計,對裝甲車的設計,都跟他豐富的想像力有關係。
他不僅模糊了科學與技術的界線,還模糊了現實和幻想的邊界。
他的很多設想,從飛行器到裝甲車,都在很多年後變成了現實。
5. 適度拖延和追求完美
在畫《最後的晚餐》時,列奧納多有時會盯著牆壁整整一個小時,
然後輕輕畫上一筆就轉身離開。他告訴他的委託人,
創造力需要時間,不僅構思需要時間來發酵,直覺也需要時間來凝聚。
對於如何拖延,大多數人並不需要別人的建議就很擅長。
但是,像列奧納多那樣拖延需要付出努力,
這包括收集各種事實和想法,然後再精雕細琢。
6. 為自己創造,而不僅僅是為了客戶
無論有錢有勢的侯爵夫人如何央求,列奧納多就是不肯為她繪製一幅肖像,
但是他卻為一位絲綢商人的妻子麗莎拿起了畫筆。
他這麼做是因為他想畫,他餘生都在不斷完善這幅作品,從來沒有把畫交給那位商人。
可見他不是為了錢才這麼做。這幅畫就是《蒙娜麗莎》。
7. 做筆記
筆記上有列奧納多列出的清單,比如他想要弄清楚的問題和要去拜訪請教的人,
也有他工作的進度,以及他隨後畫出的素描。
列奧納多·達·芬奇應該是人類歷史上最著名的藝術家之一了。
他的作品《蒙娜麗莎》已經被當作是人類創造力的象徵。
在災難片中,每當地球陷入危難,
需要挑選一些能代表人類文明成果的東西拯救,《蒙娜麗莎》必定在其中。
列奧納多·達·芬奇是傳記作家沃爾特·艾薩克森新書的主角。
艾薩克森已經寫作了包括美國國父之一富蘭克林、
科學家愛因斯坦以及蘋果創始人喬布斯的傳記。這幾個人都以創造力聞名。
在進一步介紹列奧納多·達·芬奇如何擁有他的創造力之前,
我們先來解決一下怎麼稱呼他的問題。
很多人會把他的名字簡稱為達·芬奇,認為達·芬奇是他的姓,
但其實這個名字的意思是“來自芬奇鎮的列奧納多”。
不過,這個誤會也沒有那麼重。
因為在列奧納多還活著的時候,已經有越來越多的意大利人開始規範使用姓氏,
其中很多姓氏用的都是家鄉的名字。
為了嚴謹起見,我們還是在下文中稱他是列奧納多好了。
儘管列奧納多的畫很有名,不過,現在能夠確認是他的作品的繪畫,
其實只有15幅,其中包括《蒙娜麗莎》和《最後的晚餐》。
這跟作品的保存和毀壞關係不大,因為列奧納多活著的時候,就不是一個特別專注的畫家。
他的興趣非常廣泛,而且有嚴重的拖延症,所以他的作品沒那麼多並不讓人吃驚。
舉個例子,在傳記的開頭,30歲時,列奧納多給米蘭的大公寫求職信,
信中歷數自己的各種才能。
他用了10段文字介紹自己的工程師專長:設計橋樑、水道、大砲、裝甲車以及公共設施,
他用了10段文字介紹自己的工程師專長:設計橋樑、水道、大砲、裝甲車以及公共設施,
第11段,他才提到自己也是一個藝術家,“在繪畫領域,我也無所不能”。
米蘭大公委託他自己的父親做一個雕塑。列奧納多答應了。
不過,隨後他就對如何雕塑大公父親失去了興趣,
他把重點放在如何去做大公父親騎的馬身上。
然後,他認為自己應該在雕這匹馬之前,先研究一下馬,包括解剖一匹馬。
接下來,他迷上了對馬身體架構的研究,決定要寫一本書來討論這個問題。
你以為這就完了嗎?在研究馬的過程中,他迷上瞭如何養馬,
然後,他沉迷於為馬設計自動餵食機器和自動清理馬糞機器…到最後這座雕塑也沒有出現。
這個例子同時說明了列奧納多的缺點和優點。
他拖延、很容易分散注意力,但是同時追求完美、好奇心旺盛。
我們從艾薩克森對列奧納多創造力密碼的描述中,總結出了8點。
第一是好奇。
列奧納多·達·芬奇有強烈的好奇心。
他想知道人為什麼會打哈欠,眼睛如何處理光線以及對繪畫透視的意義。
他想知道牛犢的胎盤、鱷魚的頜骨、啄木鳥的舌頭、臉部的肌肉、月亮的光線等等等。
在任何醒著的時候,每個人都可以督促自己對周圍的一切保持不斷的、隨意的好奇。
第二,旺盛的求知欲,
而且,是為求知而求知,而不是因為實用性。
對這位大師而言,求知本身就是一種快樂。
比如在畫《蒙娜麗莎》時,列奧納多執著於想要了解心臟瓣膜的工作機制,
在畫另一幅畫《岩間聖母》時,他想要弄清楚化石為什麼會出現在山頂。
這讓他比同時代的人探索了更多領域。
所以,在《岩間聖母》中,出現的植物符合真實的自然法則,也就不讓人吃驚。
第三,勤於觀察、細節致勝。
在艾薩克森看來,列奧納多最偉大的技能的是他的觀察力。
“這不是什麼神奇的天賦,而是他自身努力的結果”。
比如,列奧納多會在河邊散步時,觀察蜻蜓的兩對翅膀,並注意它們是如何交替運動的。
當他在城裡散步時,也會注意觀察人們的表情和情緒之間的關係等等。
列奧納多是一個細節狂。在他的筆記中有很多這樣的例子。
第四,想像力。
列奧納多很多時候的主要工作是構思慶典、表演和戲劇。
他的想像力因此非常豐富。艾薩克森寫道:
“他能看到飛行的鳥、也能看到飛翔的天使;
他能看到怒吼的獅子,也能看見咆哮的巨龍。”
列奧納多對於飛行器的設計,對裝甲車的設計,都跟他豐富的想像力有關係。
他不僅模糊了科學與技術的界線,還模糊了現實和幻想的邊界。
他的很多設想,從飛行器到裝甲車,都在很多年後變成了現實。
第五,對於問題不厭其煩、窮追到底。
在一本筆記的開頭幾頁,列奧納多畫滿了169種化圓為方的嘗試,
化圓為方,也就是畫出一個面積同圓相等的方形圖案,這是幾何學中的一個經典問題。
在比爾·蓋茨收藏的《萊斯特手稿》中,
列奧納多在8頁紙上記錄了730項關於水流的發現;
在另一個筆記本中,他列出了67個描述不同水流運動的詞彙。
他測量了人體的每一部分,計算了它們的比例關係,然後又對馬如法炮製。
第六,適度拖延和追求完美。
在畫《最後的晚餐》時,列奧納多有時會盯著牆壁整整一個小時,
然後輕輕畫上一筆就轉身離開。他告訴他的委託人,
創造力需要時間,不僅構思需要時間來發酵,直覺也需要時間來凝聚。
“有極高天賦的人工作越少,反而成就越高。
因為他們的頭腦一直在深思熟慮,不斷完善構思,之後他們才會付諸實施。”
對於如何拖延,大多數人並不需要別人的建議就很擅長。
但是,像列奧納多那樣拖延需要付出努力,這包括收集各種事實和想法,然後再精雕細琢。他會把自己認為還需要完善的畫作待在身邊,
比如《蒙娜麗莎》,然後在有靈感時,再做修改。
當然,這也造成了他有很多畫都沒能完成。
因此,在這裡補充一句喬布斯的勸告也很必要:
“能準時交付的藝術家才是真正的藝術家。”
第七,為自己創造,而不僅僅是為了客戶。
無論有錢有勢的侯爵夫人如何央求,列奧納多就是不肯為她繪製一幅肖像,
但是他卻為一位絲綢商人的妻子麗莎拿起了畫筆。
他這麼做是因為他想畫,他餘生都在不斷完善這幅作品,從來沒有把畫交給那位商人。
可見他不是為了錢才這麼做。這幅畫就是《蒙娜麗莎》。
第八,做筆記。
列奧納多的筆記是艾薩克森寫作這本傳記的重要參考資料。
而這些筆記也讓後人一次次震驚於列奧納多·達·芬奇的創造力。
筆記上有列奧納多列出的清單,
比如他想要弄清楚的問題和要去拜訪請教的人,
也有他工作的進度,以及他隨後畫出的素描。
艾薩克森鼓勵現代人也做筆記,“如果我們從現在開始著手記錄,
50年後,我們將會把筆記本留給我們的子孫,他們也會感到驚訝並得到啟示。
我們在社交網絡上發的那些帖子則不會有這樣的效果。”
以上就是從傳記作家沃爾特·艾薩克森關於藝術大師列奧納多·達·芬奇的新傳記中,
總結出的8條創造力法則,希望對你有啟發。
本期內容參考來源:《列奧納多·達·芬奇傳:從凡人到天才的創造力密碼》;
作者:沃爾特·艾薩克森;譯者:汪冰;中信出版集團出版。
-----------------------------------
摘要:他的興趣非常廣泛,而且有嚴重的拖延症,所以他的作品沒那麼多並不讓人吃驚。
舉個例子,在傳記的開頭,30歲時,列奧納多給米蘭的大公寫求職信,
信中歷數自己的各種才能。他用了10段文字介紹自己的工程師專長:
設計橋樑、水道、大砲、裝甲車以及公共設施,
第11段,他才提到自己也是一個藝術家,“在繪畫領域,我也無所不能”。
米蘭大公委託他自己的父親做一個雕塑。列奧納多答應了。
不過,隨後他就對如何雕塑大公父親失去了興趣,
他把重點放在如何去做大公父親騎的馬身上。
然後,他認為自己應該在雕這匹馬之前,先研究一下馬,包括解剖一匹馬。
接下來,他迷上了對馬身體架構的研究,決定要寫一本書來討論這個問題。
你以為這就完了嗎?在研究馬的過程中,他迷上瞭如何養馬,
然後,他沉迷於為馬設計自動餵食機器和自動清理馬糞機器…到最後這座雕塑也沒有出現。
這個例子同時說明了列奧納多的缺點和優點。
他拖延、很容易分散注意力,但是同時追求完美、好奇心旺盛。
《創造力密碼》的描述中總結出了以下創造力法則。
1. 好奇
列奧納多·達·芬奇有強烈的好奇心。
他想知道人為什麼會打哈欠,眼睛如何處理光線以及對繪畫透視的意義。
他想知道牛犢的胎盤、鱷魚的頜骨、啄木鳥的舌頭、臉部的肌肉、月亮的光線等等等。
在任何醒著的時候,每個人都可以督促自己對周圍的一切保持不斷的、隨意的好奇。
2. 旺盛的求知欲
為求知而求知,而不是因為實用性。
對這位大師而言,求知本身就是一種快樂。
比如在畫《蒙娜麗莎》時,列奧納多執著於想要了解心臟瓣膜的工作機制,
在畫另一幅畫《岩間聖母》時,他想要弄清楚化石為什麼會出現在山頂。
這讓他比同時代的人探索了更多領域。
所以,在《岩間聖母》中,出現的植物符合真實的自然法則,也就不讓人吃驚。
3. 勤於觀察、細節致勝
比如,列奧納多會在河邊散步時,觀察蜻蜓的兩對翅膀,並注意它們是如何交替運動的。
當他在城裡散步時,也會注意觀察人們的表情和情緒之間的關係等等。
列奧納多是一個細節狂。在他的筆記中有很多這樣的例子。
在一本筆記的開頭幾頁,列奧納多畫滿了169種化圓為方的嘗試,
化圓為方,也就是畫出一個面積同圓相等的方形圖案,這是幾何學中的一個經典問題。
在比爾·蓋茨收藏的《萊斯特手稿》中,列奧納多在8頁紙上記錄了730項關於水流的發現;
在另一個筆記本中,他列出了67個描述不同水流運動的詞彙。
他測量了人體的每一部分,計算了它們的比例關係,然後又對馬如法炮製。
4. 想像力
列奧納多很多時候的主要工作是構思慶典、表演和戲劇。
“他能看到飛行的鳥、也能看到飛翔的天使;
他能看到怒吼的獅子,也能看見咆哮的巨龍。”
列奧納多對於飛行器的設計,對裝甲車的設計,都跟他豐富的想像力有關係。
他不僅模糊了科學與技術的界線,還模糊了現實和幻想的邊界。
他的很多設想,從飛行器到裝甲車,都在很多年後變成了現實。
5. 適度拖延和追求完美
在畫《最後的晚餐》時,列奧納多有時會盯著牆壁整整一個小時,
然後輕輕畫上一筆就轉身離開。他告訴他的委託人,
創造力需要時間,不僅構思需要時間來發酵,直覺也需要時間來凝聚。
對於如何拖延,大多數人並不需要別人的建議就很擅長。
但是,像列奧納多那樣拖延需要付出努力,
這包括收集各種事實和想法,然後再精雕細琢。
6. 為自己創造,而不僅僅是為了客戶
無論有錢有勢的侯爵夫人如何央求,列奧納多就是不肯為她繪製一幅肖像,
但是他卻為一位絲綢商人的妻子麗莎拿起了畫筆。
他這麼做是因為他想畫,他餘生都在不斷完善這幅作品,從來沒有把畫交給那位商人。
可見他不是為了錢才這麼做。這幅畫就是《蒙娜麗莎》。
7. 做筆記
筆記上有列奧納多列出的清單,比如他想要弄清楚的問題和要去拜訪請教的人,
也有他工作的進度,以及他隨後畫出的素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