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洞察:打破對稱性才能產生信息和變化
假如有一個外星人來地球,觀察人類的文化和科學,可能很快就會得出結論:人
完美對稱的模式是單調的,不對稱才能產生信息。
舉個例子,如果給你看蝴蝶的一隻翅膀,你很容易就能畫出另一隻;
給你看一個木欄杆的樣子,你就能畫出整個柵欄。
這些缺失的部分非常容易被重建,因為它根本不涵蓋什麼新的信息。
所以,如果想要表達或儲存新信息,就要找到打破對稱的方法。
比如把每個欄杆隨意地塗成白色或藍色,
柵欄就喪失了對稱性,你也沒辦法看一個欄杆就畫出整個柵欄了。
如果用0表示白色木柵,1表示藍色木柵,就成為了計算機中的二進制,
所以不對稱性其實是數據存儲和操作的基礎,也是信息的來源所在。
進行創作時,打破對稱也很重要。
在創作中有一個“第三法則”(Rule of Three),
指的是以三段、三次、三個形式出現的事物會更引人注目,同時又不失簡潔。
比如在西方童話故事中的“三隻小豬”“三個國王的兒子”,
中國文化中的“孟母三遷”“三顧茅廬”等。為什麼我們對數字三如此痴迷呢?
答案很簡單,一件事發生一次以後,類似的事又發生了一次,就成為了模式,
但到了第三次,不同的事情發生了,就打破了模式。
就像國王的前兩個兒子以悲劇收場,
而第三個兒子卻成功殺死了惡龍,迎娶了公主,從此過上幸福的生活。
數字三並沒有什麼神奇之處,
只是由於形成一個模式至少要有兩個元素,
因此以三為代表,就成為建立對稱性、再破壞它的最好方式。
假如有一個外星人來地球,觀察人類的文化和科學,可能很快就會得出結論:人
類是一種痴迷於對稱的物種。
從建築設計到音樂節奏,甚至連宇宙的基本定律幾乎都是對稱性的結果。
不過,想要遠離平庸進行創造,只有打破對稱才能做到。
專欄作者安東尼·菲利普斯(Anthony Phillips)
在《萬古》雜誌(Aeon Magazine)的一篇文章中詳細闡述了這個觀點。
首先,完美對稱的模式是單調的,不對稱才能產生信息。
首先,完美對稱的模式是單調的,不對稱才能產生信息。
舉個例子,如果給你看蝴蝶的一隻翅膀,你很容易就能畫出另一隻;
給你看一個木欄杆的樣子,你就能畫出整個柵欄。
這些缺失的部分非常容易被重建,因為它根本不涵蓋什麼新的信息。
所以,如果想要表達或儲存新信息,就要找到打破對稱的方法。
比如把每個欄杆隨意地塗成白色或藍色,
柵欄就喪失了對稱性,你也沒辦法看一個欄杆就畫出整個柵欄了。
如果用0表示白色木柵,1表示藍色木柵,就成為了計算機中的二進制,
所以不對稱性其實是數據存儲和操作的基礎,也是信息的來源所在。
其次,對宇宙來說,不對稱性才能產生變化。
其次,對宇宙來說,不對稱性才能產生變化。
以材料學中的“壓電現象”為例,“壓電現象”簡單來說,就是通過對壓力的反應來生成電場。
壓電材料被應用於許多日常用品中,包括照相機、打印機等。
研究發現,如果材料在原子層面太對稱的話,
就不能成為壓電材料,因為只有原子原本就有些偏離時,
向內擠壓才能使原子進一步偏離中心,產生電荷。
同樣的原理還適用於很多其他的化學和物理效應,所以不對稱性對於科學發展也是必要的。
最後,進行創作時,打破對稱也很重要。
最後,進行創作時,打破對稱也很重要。
在創作中有一個“第三法則”(Rule of Three),
指的是以三段、三次、三個形式出現的事物會更引人注目,同時又不失簡潔。
比如在西方童話故事中的“三隻小豬”“三個國王的兒子”,
中國文化中的“孟母三遷”“三顧茅廬”等。為什麼我們對數字三如此痴迷呢?
答案很簡單,一件事發生一次以後,類似的事又發生了一次,就成為了模式,
答案很簡單,一件事發生一次以後,類似的事又發生了一次,就成為了模式,
但到了第三次,不同的事情發生了,就打破了模式。
就像國王的前兩個兒子以悲劇收場,
而第三個兒子卻成功殺死了惡龍,迎娶了公主,從此過上幸福的生活。
數字三並沒有什麼神奇之處,
只是由於形成一個模式至少要有兩個元素,
因此以三為代表,就成為建立對稱性、再破壞它的最好方式。
無論是在科學還是藝術中,打破對稱性才能為變化創造空間,遵循模式或許很有吸引力,
但那些最有趣、最有用並最具有啟發性的事物,往往就發生在模式被打破的時候。
以上就是安東尼·菲利普斯關於對稱性的思考,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以上就是安東尼·菲利普斯關於對稱性的思考,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
摘要:完美對稱的模式是單調的,不對稱才能產生信息。
舉個例子,如果給你看蝴蝶的一隻翅膀,你很容易就能畫出另一隻;
給你看一個木欄杆的樣子,你就能畫出整個柵欄。
這些缺失的部分非常容易被重建,因為它根本不涵蓋什麼新的信息。
所以,如果想要表達或儲存新信息,就要找到打破對稱的方法。
比如把每個欄杆隨意地塗成白色或藍色,
柵欄就喪失了對稱性,你也沒辦法看一個欄杆就畫出整個柵欄了。
如果用0表示白色木柵,1表示藍色木柵,就成為了計算機中的二進制,
所以不對稱性其實是數據存儲和操作的基礎,也是信息的來源所在。
進行創作時,打破對稱也很重要。
在創作中有一個“第三法則”(Rule of Three),
指的是以三段、三次、三個形式出現的事物會更引人注目,同時又不失簡潔。
比如在西方童話故事中的“三隻小豬”“三個國王的兒子”,
中國文化中的“孟母三遷”“三顧茅廬”等。為什麼我們對數字三如此痴迷呢?
答案很簡單,一件事發生一次以後,類似的事又發生了一次,就成為了模式,
但到了第三次,不同的事情發生了,就打破了模式。
就像國王的前兩個兒子以悲劇收場,
而第三個兒子卻成功殺死了惡龍,迎娶了公主,從此過上幸福的生活。
數字三並沒有什麼神奇之處,
只是由於形成一個模式至少要有兩個元素,
因此以三為代表,就成為建立對稱性、再破壞它的最好方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