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27

❤內參-友誼的黑暗面

出處:友誼的黑暗面


人們普遍會認為,友誼是一個不錯的東西。絕大多數人都會有幾個好朋友。
好朋友在成長過程中會彼此支持,遇到問題時也會互相安慰。有朋友很好。
但是,微信公眾號“NYT教育頻道”發布了一篇文章,
裡面引用了好幾項研究,來說明友誼其實也有自己的黑暗面,它至少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友誼的特性是同類相吸
所以才有“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的說法。
但在研究者看來,這種同質性也是“同族意識、仇外情緒、種族主義”的基礎。
在面對跟自己不同種類的人時,人就會產生排外和排他意識。
用耶魯大學的研究人員古樂朋(Nicholas Christakis)的話說:
“為什麼愛自己這類,就一定要恨其他類呢?”

但是結果就是如此,友誼天生帶有排外性。 “要團結起來,就需要有共同的敵人。”
不過,古樂朋說,好消息是,群體內的人對群體外的人可能表現出不喜歡,
但是,“建立群體內的獨特性,不一定要把其他人消滅掉。”

其次,友誼有不對稱性。
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要求84名大學生說出在同學裡誰算得上自己的朋友。
結果發現,被稱為朋友的那一方,至少有一半的人沒有相應認為對方也是朋友。
還有一項研究說,至少有66%的友誼,都是“單相思”。
也就是,只有一方認為另一方是朋友。


第三,友誼跟其他關係相比,要更脆弱一些。
牛津大學的研究人員對540個參與者進行了詳細的研究,
結果發現:每隔7.2個月,人就會跟自己社交圈內的一個人關係鬧僵,
而且,其中有40%的關係一年之後仍然沒有得到修復。
與此同時,修復友誼也更難,僅僅一句“抱歉”並不夠。友誼是個更加嚴格的“工頭”。


總之,友誼不僅有好的一面。它可能造成排外,它可能是單方面的友誼,而且也更脆弱。



----------------------------
摘要:
1. 友誼的特性是同類相吸
 這種同質性也是“同族意識、仇外情緒、種族主義”的基礎。
 在面對跟自己不同種類的人時,人就會產生排外和排他意識。
 群體內的人對群體外的人可能表現出不喜歡,
 但是,“建立群體內的獨特性,不一定要把其他人消滅掉。”
2. 友誼有不對稱性
 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要求84名大學生說出在同學裡誰算得上自己的朋友。
 結果發現,被稱為朋友的那一方,至少有一半的人沒有相應認為對方也是朋友。
 還有一項研究說,至少有66%的友誼,都是“單相思”。
 也就是,只有一方認為另一方是朋友。
3. 友誼跟其他關係相比,要更脆弱一些
 牛津大學的研究人員對540個參與者進行了詳細的研究,
 結果發現:每隔7.2個月,人就會跟自己社交圈內的一個人關係鬧僵,
 而且,其中有40%的關係一年之後仍然沒有得到修復。
 與此同時,修復友誼也更難,僅僅一句“抱歉”並不夠。友誼是個更加嚴格的“工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