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2/23

❤內參-互聯網讓人用簡短的方式思考

出處:互聯網讓人用簡短的方式思考


波蘭作家奧爾加·託卡爾丘克,是近年來諾貝爾文學獎的熱門人選之一,
她的兩部長篇小說《太古和其他的時間》《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
都曾獲得波蘭文學最高榮譽“尼刻獎”。
她的作品中經常會融合民間傳說、神話和宗教故事的元素,寫作體裁也很靈活。
接受騰訊文化採訪時,託卡爾丘克介紹了自己的文學理念。

託卡爾丘克發現,
如今的人們更傾向於用簡短的方式來思考。
這是由人們和互聯網共存的結果所導致的,
“我們對世界的感知變得支離破碎、四分五裂,有時候甚至相互矛盾。
比如我們以為在用一個Windows系統,結果跳入大腦的是若干個彼此毫不相關的網頁。
因此,我們(作家)的任務,
就在於把這些混亂的事物聚集在一起,並從個體經歷中找出更普遍的意義。”
除了長篇小說,託卡爾丘克也寫過很多短篇小說,
她認為短篇的文學形式對作家的要求很高:需要高度的專注,以及創造“金句妙語”的能力。
託卡爾丘克常常會提醒自己:
長篇小說應該引導讀者進入一種恍惚狀態,
而短篇則應該讓人體驗一次微妙不可言喻的啟蒙之旅,並給予我們洞察力。


託卡爾丘克經常會描寫一些不被社會接納、處在邊緣的個體。
這是因為她在寫作時喜歡用青蛙的視角,不喜歡鳥瞰,
她喜歡從近距離、從底部看到的一切。
託卡爾丘克曾讀過心理學,作為心理學研究者,
她說自己很清楚其實每個人都有點古怪,都有自己獨特的敏感點,
無論好壞,但人們都會把這些特質隱藏起來。
在她看來,
西方文學其實是個人主義的文學,非常強調這種個體獨特性,
於是就會創造出一批強力而凸顯的文學人物形象,
他們往往會比真實的人更生動,就像包法利夫人和堂吉訶德。



-----------------------
摘要:
如今的人們更傾向於用簡短的方式來思考。
這是由人們和互聯網共存的結果所導致的,
“我們對世界的感知變得支離破碎、四分五裂,有時候甚至相互矛盾。
比如我們以為在用一個Windows系統,結果跳入大腦的是若干個彼此毫不相關的網頁。
因此,我們(作家)的任務,
就在於把這些混亂的事物聚集在一起,並從個體經歷中找出更普遍的意義。”

短篇的文學形式對作家的要求很高:需要高度的專注,以及創造“金句妙語”的能力。
長篇小說應該引導讀者進入一種恍惚狀態,
而短篇則應該讓人體驗一次微妙不可言喻的啟蒙之旅,並給予我們洞察力。

每個人都有點古怪,都有自己獨特的敏感點,
無論好壞,但人們都會把這些特質隱藏起來。
西方文學其實是個人主義的文學,非常強調這種個體獨特性,
於是就會創造出一批強力而凸顯的文學人物形象,
他們往往會比真實的人更生動,就像包法利夫人和堂吉訶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