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18

❤內參-自我療愈:5個關於脆弱的認知誤區

出處:自我療愈:5個關於脆弱的認知誤區


布蕾妮·布朗是超級暢銷書作家,她曾經在TED演講中分享過她對脆弱的看法,
這場演講在網上的觀看次數超過4000萬次。
布朗提出,我們內心的脆弱感實際上是一件好事。
在奈飛的特別節目裡,布朗探討了人們對脆弱的五個認知誤區。 
《每日心理學》網站介紹了布朗的主要觀點。

第一個誤區是,脆弱等同於軟弱。
我們常常會覺得脆弱意味著“受到了傷害”或者“被人攻擊”,
因此我們會羞於承認自己的脆弱感。
而且,我們從小就被教導要做“勇敢”的人,脆弱聽起來像是“勇敢”的反義詞。
但是在布朗看來,
脆弱的真正含義,是能夠承認自己的不完美,
以開放的心態迎接不確定性和風險,以及堅持真誠的對話。
第二個誤區是,認為自己從來都不是一個脆弱的人。
當人們感到脆弱的時候,通常有兩種選擇,
要么承認這種感覺,要么進行否認,轉移自己的注意力。
布朗指出,麻木自己的感覺,往往會讓我們把壓抑的情感用另一種方​​式發洩出來。
布朗說,很多人在工作中遭受了委屈和努力,
回到家會通過挑起口角的方式向家人發洩,這其實就是不願意承認自己脆弱感的表現。
第三個誤區是,認為自己一個人可以挺過去。
布朗曾經在演講中遇到一位觀眾,對方表示布朗說的非常有道理,
他會試著一個人解決自己的脆弱情緒,說完之後全場觀眾都笑了。
布朗表示,我們的社會文化欣賞那些堅強的人,
所以我們不想也不願意向別人開口求助,擔心被人拒絕。
布朗建議,你可以先回想一下,
當他人向你求助的時候你是怎樣回應的,然後試著克服自己向他人求助的心理障礙。
第四個誤區是,總覺得能找到方法來解決脆弱帶來的不適感。
布朗70%的時間都在大企業進行領導力培訓,
她發現在職場上,很多人會把脆弱感當做電腦系統的某個漏洞一樣,
覺得是可以通過一定的技巧和方法來解決的。
布朗表示,我們需要做的不是克服脆弱感,而是正視脆弱感以及接受它帶來的不適感。
第五個誤區是,只願意和自己信任的人分享脆弱。
布朗說,
信任和分享脆弱兩者之間的關係如同“雞生蛋”一樣,
分享內心的脆弱有助於增強信任,信任感同時也會鼓勵你和他人傾訴心聲。
布朗建議,你可以先試著和他人分享一些小事情,
以確定誰有權聽取你的故事,而不是走到你剛認識的人那裡,分享你最深的秘密。
而且,你可以問自己一個問題:我是“過度分享的人”還是“分享不足的人”?
這個社交媒體時代,過度分享的人往往更為常見。
布朗建議,你可以注意一下自己傾向於哪一種,並嘗試在相反的方向上努力。



-------------------------------
摘要:
1. 脆弱等同於軟弱(X)
 脆弱的真正含義,是能夠承認自己的不完美,
 以開放的心態迎接不確定性和風險,以及堅持真誠的對話。

2. 認為自己從來都不是一個脆弱的人(X)
 麻木自己的感覺,往往會讓我們把壓抑的情感用另一種方​​式發洩出來。
 很多人在工作中遭受了委屈和努力,回到家會通過挑起口角的方式向家人發洩,
 這其實就是不願意承認自己脆弱感的表現。
3. 認為自己一個人可以挺過去(X)
 我們的社會文化欣賞那些堅強的人,
 所以我們不想也不願意向別人開口求助,擔心被人拒絕。
 你可以先回想一下,當他人向你求助的時候你是怎樣回應的,
 然後試著克服自己向他人求助的心理障礙。

4. 總覺得能找到方法來解決脆弱帶來的不適感(X)
 我們需要做的不是克服脆弱感,而是正視脆弱感以及接受它帶來的不適感。
5. 只願意和自己信任的人分享脆弱(X)
 信任和分享脆弱兩者之間的關係如同“雞生蛋”一樣,
 分享內心的脆弱有助於增強信任,信任感同時也會鼓勵你和他人傾訴心聲。
 你可以先試著和他人分享一些小事情,以確定誰有權聽取你的故事,
 而不是走到你剛認識的人那裡,分享你最深的秘密。
 而且,你可以問自己一個問題:我是“過度分享的人”還是“分享不足的人”?
 這個社交媒體時代,過度分享的人往往更為常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