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04

❤內參-人類思維的三類偏差

出處:畢業演講:人類思維的三類偏差


在一個不確定性增加的時代,學習社會科學有什麼用?
在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2018年畢業典禮上,社科學院院長薛凱平教授做了演講,
他提到了人類思維的三類偏差來說明社會科學的作用。
公眾號“筆記俠”刊登了他的演講內容。

第一類是過度自信。
不同於傳統經濟學的觀點,社會與行為科學過去幾十年研究發現,
人其實是有限理性的生物,
我們會有一些天生的認知偏向讓我們容易去喜歡和接受偏激的觀點。
比如我們都認為自己要好於平均水平,
70%的人認為自己的智商要比世界上一半的人要高,
80%的人認為自己的性格要比一半的人要好,90%的人認為自己的人品要比一半的人要好。
這樣的偏差使得我們經常容易犯過度自信的錯誤,
而產生一些脫離現實的、偏向不現實的樂觀主義精神。
我們還是需要具備理性、科學、實事求是的思維和態度。


第二類是根本歸因誤差。
人們往往會以為別人對社會的觀點都是鐵板一塊、完整統一的,
而自己人的觀點思想可以千差萬別。
這種錯誤的思維判斷很容易讓我們把外人歸成一個整體,忽視了他們之間的差異和不同。
其實外人與內部人之間的差異性是一樣大的。


第三類是誇大損失
人們對事物的獲得和丟失之後的價值判斷是很不一樣的。 
“丟了五塊錢可以讓我們傷心、鬱悶、思考半天,而撿到五塊錢的事我們很容易就忘掉了,
這就使得我們對獲得和丟失完全是採取不一樣的態度。”

對於獲得往往是越多越好,對於丟失往往是無法容忍。
這樣偏激的誤差本性,使得衝突的各方很容易陷入到囚徒困境,從而喪失合作的可能性。


薛凱平認為,
社會科學的智慧,可以讓我們意識到解決這些思維偏差的方案是:
智慧地選擇積極的心態、理性的態度和憧憬未來的思維導向。
心態積極時,我們的思路就能開闊,心胸就是寬廣的,解決問題的力量是強大的,
反之,思路就會變窄,解決方案也往往單一,智慧也會受到傷害。



--------------------------------
摘要:
1. 過度自信
 比如我們都認為自己要好於平均水平,
 70%的人認為自己的智商要比世界上一半的人要高,
 80%的人認為自己的性格要比一半的人要好,90%的人認為自己的人品要比一半的人要好。
 這樣的偏差使得我們經常容易犯過度自信的錯誤,
 而產生一些脫離現實的、偏向不現實的樂觀主義精神。
 我們還是需要具備理性、科學、實事求是的思維和態度。
2. 根本歸因誤差
 人們往往會以為別人對社會的觀點都是鐵板一塊、完整統一的,
 而自己人的觀點思想可以千差萬別。
 這種錯誤的思維判斷很容易讓我們把外人歸成一個整體,忽視了他們之間的差異和不同。
 其實外人與內部人之間的差異性是一樣大的。
3. 誇大損失
 人們對事物的獲得和丟失之後的價值判斷是很不一樣的。
 “丟了五塊錢可以讓我們傷心、鬱悶、思考半天,
 而撿到五塊錢的事我們很容易就忘掉了,
 這就使得我們對獲得和丟失完全是採取不一樣的態度。”
社會科學的智慧,可以讓我們意識到解決這些思維偏差的方案是:
智慧地選擇積極的心態、理性的態度和憧憬未來的思維導向。
心態積極時,我們的思路就能開闊,心胸就是寬廣的,解決問題的力量是強大的,
反之,思路就會變窄,解決方案也往往單一,智慧也會受到傷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