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有效提升幸福感的三個方法
耶魯大學教授勞麗·桑托斯開了一門“幸福快樂課”,吸引了耶魯大學將近四分之一的學生。
桑托斯在課上給出了三個有效提升幸福感的方法,
得到訂閱專欄“馬徐駿·新知報告”介紹了這三個方法。
第一個方法叫做“拆分目標法”。
具體來說有三步。第一步,明確一個目標,比如說減肥;
第二步,想想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問題和障礙,
比如你想減肥卻愛吃垃圾食品;
第三步,針對這個問題和障礙制定解決方案,比如想辦法不吃垃圾食品。
“拆分目標法”背後的原因,
是紐約大學的心理學教授加布里埃爾·厄廷根(Gabriele Oettingen)發現的一個規律,
那就是積極的想法有時反而會引發不快樂,因為我們只把目光聚焦在理想的結果上,
卻忽略了實現結果可能會遇到的問題,在過程中很容易失敗,從而引發失落。
而用“拆分目標法”來分析和制定一套方案,
會幫你更容易實現目標,從而帶來更多的滿足和快樂。
第二個方法是用“正向獎勵”建立好習慣。
查爾斯·都希格(Charles Duhigg)在《習慣的力量》這本書裡說,
習慣有三個元素,線索、行為、獎勵。
線索就是一遇到這個事兒,就啟動這個習慣,
行為就是具體動作,而獎勵就是你得到的正向反饋,然後不斷加強這個習慣。
比如,無聊是一個線索,不停地刷手機是行為,
獎勵就是用微博、抖音來打發無聊,但這種獎勵只能浪費時間,是一個壞的習慣機制。
那怎麼培養好習慣呢?
強迫自己不看手機是很難做到的,
你能做的,是替換習慣機制裡的“行為”和“獎勵”這兩個環節,
用另一個同樣能帶來愉快的行為,
比如說用運動代替看手機的行為,換來的獎勵就是更充沛的體力。
這樣,一個壞習慣就被好習慣取代了,關鍵在於,對自己想要養成的好習慣,
一定要設計一個馬上能夠兌現的獎勵,
這才能刺激自己不斷重複這個好習慣,直到機制形成。
最後一個提升快樂的辦法就是讓自己成為“責任人”,
不管是養寵物,還是照顧植物,都會讓你變得更快樂。
在一項研究中,一家養老院收到了一批植物,
一半的人需要自己照顧這些植物,另一半的人不需要,有員工來為他們做。
六個月之後,那些需要自己動手照顧植物的老人,得到的快樂更多,身體和情緒更健康。
---------------------------
摘要:
1. 拆分目標法
具體來說有三步。
Step 1:明確一個目標
比如說減肥。
Step 2:想想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問題和障礙
比如你想減肥卻愛吃垃圾食品。
Step 3:針對這個問題和障礙制定解決方案
比如想辦法不吃垃圾食品。
“拆分目標法”背後的原因,
是紐約大學的心理學教授加布里埃爾·厄廷根(Gabriele Oettingen)發現的一個規律,
那就是積極的想法有時反而會引發不快樂,因為我們只把目光聚焦在理想的結果上,
卻忽略了實現結果可能會遇到的問題,在過程中很容易失敗,從而引發失落。
而用“拆分目標法”來分析和制定一套方案,
會幫你更容易實現目標,從而帶來更多的滿足和快樂。
2. 用“正向獎勵”建立好習慣
查爾斯·都希格(Charles Duhigg)在《習慣的力量》這本書裡說,
習慣有三個元素,線索、行為、獎勵。
線索就是一遇到這個事兒,就啟動這個習慣,
行為就是具體動作,而獎勵就是你得到的正向反饋,然後不斷加強這個習慣。
那怎麼培養好習慣呢?
你能做的,是替換習慣機制裡的“行為”和“獎勵”這兩個環節,
耶魯大學教授勞麗·桑托斯開了一門“幸福快樂課”,吸引了耶魯大學將近四分之一的學生。
桑托斯在課上給出了三個有效提升幸福感的方法,
得到訂閱專欄“馬徐駿·新知報告”介紹了這三個方法。
第一個方法叫做“拆分目標法”。
具體來說有三步。第一步,明確一個目標,比如說減肥;
第二步,想想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問題和障礙,
比如你想減肥卻愛吃垃圾食品;
第三步,針對這個問題和障礙制定解決方案,比如想辦法不吃垃圾食品。
“拆分目標法”背後的原因,
是紐約大學的心理學教授加布里埃爾·厄廷根(Gabriele Oettingen)發現的一個規律,
那就是積極的想法有時反而會引發不快樂,因為我們只把目光聚焦在理想的結果上,
卻忽略了實現結果可能會遇到的問題,在過程中很容易失敗,從而引發失落。
而用“拆分目標法”來分析和制定一套方案,
會幫你更容易實現目標,從而帶來更多的滿足和快樂。
第二個方法是用“正向獎勵”建立好習慣。
查爾斯·都希格(Charles Duhigg)在《習慣的力量》這本書裡說,
習慣有三個元素,線索、行為、獎勵。
線索就是一遇到這個事兒,就啟動這個習慣,
行為就是具體動作,而獎勵就是你得到的正向反饋,然後不斷加強這個習慣。
比如,無聊是一個線索,不停地刷手機是行為,
獎勵就是用微博、抖音來打發無聊,但這種獎勵只能浪費時間,是一個壞的習慣機制。
那怎麼培養好習慣呢?
強迫自己不看手機是很難做到的,
你能做的,是替換習慣機制裡的“行為”和“獎勵”這兩個環節,
用另一個同樣能帶來愉快的行為,
比如說用運動代替看手機的行為,換來的獎勵就是更充沛的體力。
這樣,一個壞習慣就被好習慣取代了,關鍵在於,對自己想要養成的好習慣,
一定要設計一個馬上能夠兌現的獎勵,
這才能刺激自己不斷重複這個好習慣,直到機制形成。
最後一個提升快樂的辦法就是讓自己成為“責任人”,
不管是養寵物,還是照顧植物,都會讓你變得更快樂。
在一項研究中,一家養老院收到了一批植物,
一半的人需要自己照顧這些植物,另一半的人不需要,有員工來為他們做。
六個月之後,那些需要自己動手照顧植物的老人,得到的快樂更多,身體和情緒更健康。
---------------------------
摘要:
1. 拆分目標法
具體來說有三步。
Step 1:明確一個目標
比如說減肥。
Step 2:想想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問題和障礙
比如你想減肥卻愛吃垃圾食品。
Step 3:針對這個問題和障礙制定解決方案
比如想辦法不吃垃圾食品。
“拆分目標法”背後的原因,
是紐約大學的心理學教授加布里埃爾·厄廷根(Gabriele Oettingen)發現的一個規律,
那就是積極的想法有時反而會引發不快樂,因為我們只把目光聚焦在理想的結果上,
卻忽略了實現結果可能會遇到的問題,在過程中很容易失敗,從而引發失落。
而用“拆分目標法”來分析和制定一套方案,
會幫你更容易實現目標,從而帶來更多的滿足和快樂。
2. 用“正向獎勵”建立好習慣
查爾斯·都希格(Charles Duhigg)在《習慣的力量》這本書裡說,
習慣有三個元素,線索、行為、獎勵。
線索就是一遇到這個事兒,就啟動這個習慣,
行為就是具體動作,而獎勵就是你得到的正向反饋,然後不斷加強這個習慣。
那怎麼培養好習慣呢?
你能做的,是替換習慣機制裡的“行為”和“獎勵”這兩個環節,
比如,強迫自己不看手機是很難做到的,可用另一個同樣能帶來愉快的行為,
比如說用運動代替看手機的行為,換來的獎勵就是更充沛的體力。
這樣,一個壞習慣就被好習慣取代了,
關鍵在於,對自己想要養成的好習慣,一定要設計一個馬上能夠兌現的獎勵,
比如說用運動代替看手機的行為,換來的獎勵就是更充沛的體力。
這樣,一個壞習慣就被好習慣取代了,
關鍵在於,對自己想要養成的好習慣,一定要設計一個馬上能夠兌現的獎勵,
這才能刺激自己不斷重複這個好習慣,直到機制形成。
3. 讓自己成為“責任人”(活得有目標)
不管是養寵物,還是照顧植物,都會讓你變得更快樂。
在一項研究中,一家養老院收到了一批植物,
一半的人需要自己照顧這些植物,另一半的人不需要,有員工來為他們做。
六個月之後,那些需要自己動手照顧植物的老人,得到的快樂更多,身體和情緒更健康。
3. 讓自己成為“責任人”(活得有目標)
不管是養寵物,還是照顧植物,都會讓你變得更快樂。
在一項研究中,一家養老院收到了一批植物,
一半的人需要自己照顧這些植物,另一半的人不需要,有員工來為他們做。
六個月之後,那些需要自己動手照顧植物的老人,得到的快樂更多,身體和情緒更健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