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26

❤內參-為什麼爛電影反而劇本要改很多次

出處:為什麼爛電影反而劇本要改很多次


張翼是一位電影編劇。他的作品包括跟陳可辛導演合作的《中國合夥人》和《親愛的》。
2015年,張翼憑藉《親愛的》獲得香港電影評論學會最佳編劇獎。
微信公眾號“導演幫”發表了一篇張翼談編劇經驗的演講稿。
張翼說,在編劇寫作的過程中,沒有靈感不能算困難。
他以自己的經驗為例,他做了將近十年編劇,每天都在寫作,
但每年可能只能碰到10次有靈感的情況,
“如果依靠靈感的話,是不可能成為一個職業編劇的,
讓你成為一個職業編劇的,是沒有靈感的那些天。”

編劇寫作過程中真正大的困難是“決策的困難”。
按照張翼自己的觀察,其實很多大家看到的爛片,背後的導演和劇作人員都用了很多心血。
他們的編劇的工作方式往往是:
一群人關在一個屋子裡聊,聊出大綱,編劇去寫,然後再經過無數次討論,
一遍一遍地改,“越是爛片可能創作的稿數會越多”。
反而是大家評價很好的電影,劇本是一稿定乾坤,
比如大衛·芬奇導演的《社交網絡》。編劇艾倫·索金只寫了一稿,導演就開始拍了。


為什麼要經歷這麼多次劇本修改?
張翼認為,是決策方向出了問題。決策出現問題,往往有三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是,大家都知道電影要想好賣,就要取悅觀眾。
但是,很多編劇和新人導演在取悅觀眾上犯了吃力不討好的問題,
比如看到《捉妖記》火,就去寫妖怪。
張翼的觀點是,中國有數以億計的電影觀眾,不存在一概而論的觀眾。
要是對觀眾真的有認識,就應該從自己真正喜歡的東西出發,再結合觀眾的趣味去寫。
比如,喜歡探究問題,可以寫懸疑片,對愛情有感覺,就寫愛情片。
第二種情況是,編劇和導演想取悅自己。但是張翼說,根據他的觀察,
“想取悅自己的人通常都是在逃避自己。
不知道怎麼面對自己的時候,才會去做取悅自己的事。”

這兩種情況,都是編劇自己的問題,或者是創作經驗的問題,或者是自身認識的問題。
造成決策問題的第三種情況是,投資方的急功近利。
投資方逼迫編劇去做一些事情,這時候,也會出現方向問題,
而且無論後期做任何補救,都會很困難。

總之,編劇張翼認為,很多爛電影的劇本反而是費勁心血修改很多次,
原因是在劇本寫作的過程中出現了決策方向的問題。



----------------------------
摘要:
張翼說,在編劇寫作的過程中,沒有靈感不能算困難。
他以自己的經驗為例,他做了將近十年編劇,每天都在寫作,
但每年可能只能碰到10次有靈感的情況,
“如果依靠靈感的話,是不可能成為一個職業編劇的,
讓你成為一個職業編劇的,是沒有靈感的那些天。”

編劇寫作過程中真正大的困難是“決策的困難”。
一群人關在一個屋子裡聊,聊出大綱,編劇去寫,然後再經過無數次討論,
一遍一遍地改,“越是爛片可能創作的稿數會越多”。
為什麼要經歷這麼多次劇本修改?是決策方向出了問題。
1. 大家都知道電影要想好賣,就要取悅觀眾

 但是,很多編劇和新人導演在取悅觀眾上犯了吃力不討好的問題,
 比如看到《捉妖記》火,就去寫妖怪。
 應該從自己真正喜歡的東西出發,再結合觀眾的趣味去寫。
 比如,喜歡探究問題,可以寫懸疑片,對愛情有感覺,就寫愛情片。
2. 編劇和導演想取悅自己
 “想取悅自己的人通常都是在逃避自己。
 不知道怎麼面對自己的時候,才會去做取悅自己的事。”
3. 投資方的急功近利
 投資方逼迫編劇去做一些事情,這時候,也會出現方向問題,
 而且無論後期做任何補救,都會很困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