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方法:怎樣提問效果會更好
很多人認為,提問只是日常談話的一種普通形式,他們並不認為提問是一項很重要的技能。
如果說是為了建立個好關係,那麼問問題就不要從敏感問題開始。
1. 人們喜歡跟進型問題
研究者把對話中的提問分成了四種類型。
(1)開場白型問題。比如問,今天過得怎麼樣?
(2)鏡子型問題,說的是別人問你,你回答後再把這個問題反問回去。
(3)轉換話題型問題。當你答完後,又提了一個和對方問題沒關係的新問題。
比如別人問你喜歡足球嗎,你回答:“喜歡,你作業做完了嗎?”
(4)跟進型問題。說的是你對別人的問題加以發揮,提一個相關問題。
比如,別人問你喜歡足球嗎?你回答說:“我很喜歡足球,特別喜歡曼聯隊。
你有喜歡的球隊嗎?”這就是跟進型問題。
跟進型的問題有獨特的好處。
首先,它能讓對方感覺到你在認真聽他講話,感受到尊重。
其次,用跟進型問題也非常簡單,你不用提前準備問題,也不用費勁找話題,比較自然。
2. 根據場合來用封閉式問題和開放式問題
相比封閉式問題,開放式問題能讓人放鬆。
但是,並不是所有情況下開放式問題都效果更好。
比如在談判時,對方可能會隱瞞或說謊,開放式問題就會給對方留下餘地。
而這時候封閉式問題更可能讓對方說實話。
3. 注意問題的順序。場景不同,提問的順序也要調整
進行比較難的談判時,應該先從尖銳的問題開始。
如果說是為了建立個好關係,那麼問問題就不要從敏感問題開始。
4. 用輕鬆的方式提問
給對方創造一個安全和開放的心理環境容易有好的效果。
如果提前告訴對方,不想回答問題就可以不回答或者換一個問題,
對方反而更容易保持開放的心態來回答。真正不回答或者換話題的情況並不多見。
當然,有時保持嚴肅的態度提問是必要的,
但總的來說,輕鬆的氛圍更有利於對方保持開放。
5. 注意運用群體談話的形式
一對一談話和在一群人裡談話是非常不一樣的。
當一群人談話時,一個人回答問題的意願會受到其他人的影響。
如果身邊有幾個親密的人在場,看起來尖銳的問題就沒那麼尖銳了。
如果群體裡有一個人開始開放地回答問題時,其他人也傾向於和他保持一致。
這就是群體壓力的效果。
另外,一群人交談時,提問的人為別人提供了展現魅力的機會,成了襯託別人的綠葉。
回答問題的人也會對襯托自己主角光環的配角心存感激。
所以,如果你想知道一些信息,不妨試試在群體討論時多提提問題,給別人當一當綠葉。
很多人認為,提問只是日常談話的一種普通形式,他們並不認為提問是一項很重要的技能。
其實,通過一些提問技巧,你更有可能獲得想了解的信息,改善人際關係。
怎樣提問效果會更好呢?哈佛商學院副教授萊斯利·約翰(Leslie John)
與助理教授艾莉森·布魯克斯(Alison Brooks)在《哈佛商業評論》的一篇文章中,
提出了五個提問技巧。
第一是人們喜歡跟進型問題。
研究者把對話中的提問分成了四種類型。
第一是人們喜歡跟進型問題。
研究者把對話中的提問分成了四種類型。
第一類是開場白型問題。
比如問,今天過得怎麼樣?
第二類是鏡子型問題,說的是別人問你,你回答後再把這個問題反問回去。
第三類是轉換話題型問題。
當你答完後,又提了一個和對方問題沒關係的新問題。
比如別人問你喜歡足球嗎,你回答:“喜歡,你作業做完了嗎?”
第四類是跟進型問題。說的是你對別人的問題加以發揮,提一個相關問題。
比如,別人問你喜歡足球嗎?你回答說:“我很喜歡足球,特別喜歡曼聯隊。
你有喜歡的球隊嗎?”這就是跟進型問題。
在真實對話中,這四種問題都很常見。
不過,跟進型的問題有獨特的好處。
首先,它能讓對方感覺到你在認真聽他講話,感受到尊重。
其次,用跟進型問題也非常簡單,你不用提前準備問題,也不用費勁找話題,比較自然。
第二是要根據場合來用封閉式問題和開放式問題。
封閉式問題有固定的答案範圍,有時可以直接用“是”或“不是”來回答。
第二是要根據場合來用封閉式問題和開放式問題。
封閉式問題有固定的答案範圍,有時可以直接用“是”或“不是”來回答。
如果連續被問幾個封閉式問題,我們就會討厭,這種感覺就像你在被審問一樣。
比如過年時,有的親戚就會連續問封閉式問題:有對象了嗎?
什麼時候結婚?工資多少?買房了嗎?
相比封閉式問題,開放式問題能讓人放鬆。
相比封閉式問題,開放式問題能讓人放鬆。
但是,並不是所有情況下開放式問題都效果更好。
比如在談判時,對方可能會隱瞞或說謊,開放式問題就會給對方留下餘地。
而這時候封閉式問題更可能讓對方說實話。
比如,“現在項目進展得不順利,對嗎?”這樣問就不如直接問“現在項目進行得怎麼樣?”
第三是注意問題的順序。場景不同,提問的順序也要調整。
進行比較難的談判時,應該先從尖銳的問題開始。
第三是注意問題的順序。場景不同,提問的順序也要調整。
進行比較難的談判時,應該先從尖銳的問題開始。
有研究表明,隨著問題的尖銳程度不斷下降,人們更願意說一些敏感信息。
比如說,如果你的第一個問題是:“你過去有沒有迫害別人的衝動?”,
比如說,如果你的第一個問題是:“你過去有沒有迫害別人的衝動?”,
第二個問題是:“你曾經撒過謊說生病了不想去上班嗎?”
這樣一比較,第二個問題就比較沒有攻擊性了,對方也容易跟你說很多。
當然,如果一開始攻擊性太強,也可能會有相反的效果,所以說的時候要把握好度。
如果說是為了建立個好關係,那麼問問題就不要從敏感問題開始。
心理學家做了一項研究,他們找到一些陌生人,然後兩兩分成一組。
心理學家給實驗組裡的人一張問題清單,清單裡問題的私密度逐漸提高,
而對照組的人則可以隨便聊天。結果表明,按照問題清單聊天的人,更喜歡對方。
這種好感效果非常明顯,以至於被用到了一種關係親密度測試模型中。
第四是用輕鬆的方式提問。
通常,在輕鬆隨意的環境中,對方更願意回答問題。
第四是用輕鬆的方式提問。
通常,在輕鬆隨意的環境中,對方更願意回答問題。
研究者用不同的網站界面來測試人們回答敏感問題的意願,
結果發現,相比嚴肅的風格,人們在那些輕鬆隨意風格的界面上,
有2倍的可能會回答敏感問題。
給對方創造一個安全和開放的心理環境容易有好的效果。
給對方創造一個安全和開放的心理環境容易有好的效果。
如果提前告訴對方,不想回答問題就可以不回答或者換一個問題,
對方反而更容易保持開放的心態來回答。真正不回答或者換話題的情況並不多見。
當然,有時保持嚴肅的態度提問是必要的,
但總的來說,輕鬆的氛圍更有利於對方保持開放。
第五是注意運用群體談話的形式。
一對一談話和在一群人裡談話是非常不一樣的。
第五是注意運用群體談話的形式。
一對一談話和在一群人裡談話是非常不一樣的。
當一群人談話時,一個人回答問題的意願會受到其他人的影響。
如果身邊有幾個親密的人在場,看起來尖銳的問題就沒那麼尖銳了。
如果群體裡有一個人開始開放地回答問題時,其他人也傾向於和他保持一致。
這就是群體壓力的效果。
一個有趣的現像是,旁觀者和參與群體談話的人對經常提問的人看法是完全相反的。
一個有趣的現像是,旁觀者和參與群體談話的人對經常提問的人看法是完全相反的。
如果一群人在談話,派一個人作為旁觀者來觀察,
那麼這個人會更喜歡那些在群體裡經常回答問題的人。
而如果詢問參與談話的人,他們會更喜歡經常提問的人。
這是因為提問的人經常沒有機會表達自己的看法,看起來很被動,也沒有存在感。
回答的人則看起來更主動,更有魅力。
這樣,在一群人交談時,提問的人為別人提供了展現魅力的機會,成了襯託別人的綠葉。
回答問題的人也會對襯托自己主角光環的配角心存感激。
所以,如果你想知道一些信息,不妨試試在群體討論時多提提問題,給別人當一當綠葉。
以上就是利用提問獲取更多信息和提升人際關係的一些技巧,希望對你有幫助。
本期內容參考來源:《提問的意外能量》(The surprising power of questions),
以上就是利用提問獲取更多信息和提升人際關係的一些技巧,希望對你有幫助。
本期內容參考來源:《提問的意外能量》(The surprising power of questions),
見於《哈佛商業評論》雜誌,作
者:萊斯利·約翰(Leslie John)艾莉森·布魯克斯(Alison Brooks)。
---------------------------
摘要:1. 人們喜歡跟進型問題
研究者把對話中的提問分成了四種類型。
(1)開場白型問題。比如問,今天過得怎麼樣?
(2)鏡子型問題,說的是別人問你,你回答後再把這個問題反問回去。
(3)轉換話題型問題。當你答完後,又提了一個和對方問題沒關係的新問題。
比如別人問你喜歡足球嗎,你回答:“喜歡,你作業做完了嗎?”
(4)跟進型問題。說的是你對別人的問題加以發揮,提一個相關問題。
比如,別人問你喜歡足球嗎?你回答說:“我很喜歡足球,特別喜歡曼聯隊。
你有喜歡的球隊嗎?”這就是跟進型問題。
跟進型的問題有獨特的好處。
首先,它能讓對方感覺到你在認真聽他講話,感受到尊重。
其次,用跟進型問題也非常簡單,你不用提前準備問題,也不用費勁找話題,比較自然。
2. 根據場合來用封閉式問題和開放式問題
相比封閉式問題,開放式問題能讓人放鬆。
但是,並不是所有情況下開放式問題都效果更好。
比如在談判時,對方可能會隱瞞或說謊,開放式問題就會給對方留下餘地。
而這時候封閉式問題更可能讓對方說實話。
3. 注意問題的順序。場景不同,提問的順序也要調整
進行比較難的談判時,應該先從尖銳的問題開始。
如果說是為了建立個好關係,那麼問問題就不要從敏感問題開始。
4. 用輕鬆的方式提問
給對方創造一個安全和開放的心理環境容易有好的效果。
如果提前告訴對方,不想回答問題就可以不回答或者換一個問題,
對方反而更容易保持開放的心態來回答。真正不回答或者換話題的情況並不多見。
當然,有時保持嚴肅的態度提問是必要的,
但總的來說,輕鬆的氛圍更有利於對方保持開放。
5. 注意運用群體談話的形式
一對一談話和在一群人裡談話是非常不一樣的。
當一群人談話時,一個人回答問題的意願會受到其他人的影響。
如果身邊有幾個親密的人在場,看起來尖銳的問題就沒那麼尖銳了。
如果群體裡有一個人開始開放地回答問題時,其他人也傾向於和他保持一致。
這就是群體壓力的效果。
另外,一群人交談時,提問的人為別人提供了展現魅力的機會,成了襯託別人的綠葉。
回答問題的人也會對襯托自己主角光環的配角心存感激。
所以,如果你想知道一些信息,不妨試試在群體討論時多提提問題,給別人當一當綠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