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18

❤內參-新書:大師的工作方法(下)

出處:新書:大師的工作方法(下)


川村元氣是日本知名的電影製作人,與此同時,他也是小說家,也會畫漫畫。
2013年時,他用了一整年時間,拜訪了日本出生在1950年前後的12位大師,
他希望向這些大師們請教:當他們和自己相同年紀的時候,他們在想什麼?
他們在思考什麼?用什麼方式投入工作?他們曾經為什麼事情感到痛苦,
為什麼事情感到快樂?這12篇訪談被結集成為一本書《大師熱愛的工作》。

昨天的音頻裡,
和你介紹了其中四位大師對工作的看法,今天和你接著介紹另外四位大師的觀點。


5.糸井重里:把草莓放在蛋糕上
糸井重裡是暢銷書作家、NHK主持人,還是著名的廣告人,
給任天堂、西武百貨、電影《龍貓》等製作過廣告文案。

糸井重里描述自己的工作時打了個比方:“我的工作就像是把草莓放在鮮奶油蛋糕上。”

他解釋說,要這樣做,前提是必須先製作出即使不放草莓,也很好吃的鮮奶油蛋糕。
很多人,即使是高手,對“沒有草莓也很好吃”的狀態感到滿足。
但是,在糸井重裡看來,如果找不到可以放上去的草莓,就沒有“驚喜”,
因此就會感覺自己的企劃“美中不足,還想要加點什麼料”。
也就是說,不要對“這是作品”就感到滿足,必須打造成“商品”後才能滿足。
這樣做,就要求創作者不是從生產者的角度,而是從消費者的角度思考。
如果從傳遞者和接受者的角度來說,糸井重裡讓自己長時間處於接受者的角色。
哪怕是出門賣一件襯衫,也很認真,很挑剔。
糸井重里說,在製造能夠經得起消費者的這種認真態度考驗的商品時,
如果只是讓人覺得“不錯嘛”而已,代表缺乏足夠的認真,
必須要有某些能夠打動人的元素,才能讓消費者掏錢購買。


6.筱山紀信:貪婪地接近人、事、物
筱山紀信是日本著名攝影師,他的作品比如《晴天》《聖塔菲·宮澤理惠》等,
在日本社會各個階層都引起了巨大反響。

有人問筱山紀信,遇到創作或人生的低潮期會怎麼辦?
他回答說:“不管有沒有遇到過低潮,堅持拍攝,堅持下去最重要。
只要持續工作,就會遇到各種不同的人,然後就會產生各種契機。
時代和遇到的人都帶給我各種契機,無論是泡沫經濟的時代,
還是泡沫經濟破滅之後,都發生了很多有趣的事情。我只是貪婪地接近'人、事、物'而已。


7.橫尾忠則:要想改變自我,改變環境就可以
橫尾忠則是一位有傳奇色彩的日本藝術家。
早年他是一位有國際聲望的平面設計師,曾經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舉辦個展。
他還曾經在大島渚導演的電影《新宿小偷日記》中擔任主演。
但是在1991年,也就是在他45歲的時候,橫尾忠則突然宣布,他要做一個畫家。
橫尾忠則說:
“這種事無法經過深思熟慮之後做出決定。在那之前,我做了25年平面設計師,
在考慮未來時,覺得以後可能只能靠以前的成績吃老本,但可能是鬼使神差吧。”

橫尾忠則去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看畢加索的畫展,當時有很多人去看這個展覽,人潮擁擠。
他在人群之中慢慢往前走,看到最後,腦子裡突然冒出這個念頭:
“我要來畫畫,我要當畫家。
”他開玩笑說,當時想,萬一當畫家這件事失敗了,那都是畢加索的錯。 “
如果不這麼不負責任地想,根本無法作出決定。”

橫尾忠則說:
“通常內心發生變化,都是因為周圍狀況的改變。
所以,如果想要改變自我,只要改變環境就可以了。
雖然我當時沒有想要改變人生,
也沒想過不要再做平面設計,但周圍的狀況讓我做出了這樣的決定。”

橫尾忠則還鼓勵年輕人去嘗試不同的事情,他的觀點是,
做跨界的工作,可以讓一個人“內心的既存價值崩壞”,然後,人往往就可以發現新的道路。他說,
就好像一個人為了躲避突然衝過來的貨車,摔倒在地上,
其實在摔倒之後,反而能看到只有摔倒時才能看到的風景。
 “有時候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就可以清楚看見前面的路。”


8.坂本龍一:如果覺得比下有餘,這傢伙就完蛋了
坂本龍一是著名的音樂人,1987年為《末代皇帝》做的配樂獲得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配樂。

39歲時候,坂本龍一從東京搬到了紐約。他回憶說:
“那時是1990年,80年代的巔峰期已過,正是慢慢走下坡路的時候,
以時機來說,那時候去紐約真的很蠢,
但反過來說,
我現在的生活方式比以前在東京時候更加平靜孤獨,所以也是值得慶幸的事情。”

坂本龍一自我評價是個“意志很薄弱”的人,“如果周圍有很多誘惑,就會禁不起誘惑。”
他舉了個例子,在去紐約之前的兩年期間,他和朋友幾乎每天都喝酒到天亮。
川村問坂本龍一,目前會把誰視為競爭對手。坂本龍一回答說:
無論在音樂還是電影上,我幾乎都選擇和已經去世的偉人對話,
因為有很多人達到了我這輩子都無法達到的境界,所以我都要求自己'不可以看下面'。
日本自古以來就有不要看高不看低的說法,
但對創作者來說,如果覺得'比下有餘',這傢伙就完蛋了。”



------------------------------
摘要:
4.筱山紀信:貪婪地接近人、事、物
 不管有沒有遇到過低潮,堅持拍攝,堅持下去最重要。
 只要持續工作,就會遇到各種不同的人,然後就會產生各種契機。
 時代和遇到的人都帶給我各種契機,無論是泡沫經濟的時代,
 還是泡沫經濟破滅之後,都發生了很多有趣的事情。我只是貪婪地接近'人、事、物'而已。
7.橫尾忠則:要想改變自我,改變環境就可以
 橫尾忠則是一位有傳奇色彩的日本藝術家。
 早年他是一位有國際聲望的平面設計師,曾經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舉辦個展。
 他還曾經在大島渚導演的電影《新宿小偷日記》中擔任主演。
 但是在1991年,也就是在他45歲的時候,去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看畢加索的畫展,
 看到最後,腦子裡突然冒出這個念頭:我要來畫畫,我要當畫家。
 於是突然宣布,他要做一個畫家。
 橫尾忠則說:
 如果不這麼不負責任地想,根本無法作出決定。
 這種事無法經過深思熟慮之後做出抉擇。在那之前,我做了25年平面設計師,
 在考慮未來時,覺得以後可能只能靠以前的成績吃老本,但可能是鬼使神差吧。
 橫尾忠鼓勵年輕人去嘗試不同的事情,他的觀點是,
 做跨界的工作,可以讓一個人“內心的既存價值崩壞”,
 然後,人往往就可以發現新的道路。
 就好像一個人為了躲避突然衝過來的貨車,摔倒在地上,
 其實在摔倒之後,反而能看到只有摔倒時才能看到的風景。
  “有時候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就可以清楚看見前面的路。”

6. 坂本龍一:如果覺得比下有餘,這傢伙就完蛋了
 39歲時候,坂本龍一從東京搬到了紐約。他回憶說:
 “那時是1990年,80年代的巔峰期已過,正是慢慢走下坡路的時候,
 以時機來說,那時候去紐約真的很蠢,但反過來說,
 我現在的生活方式比以前在東京時候更加平靜孤獨,所以也是值得慶幸的事情。”
 坂本龍一自我評價是個“意志很薄弱”的人,“如果周圍有很多誘惑,就會禁不起誘惑。”
 他舉了個例子,在去紐約之前的兩年期間,他和朋友幾乎每天都喝酒到天亮。
 川村問坂本龍一,目前會把誰視為競爭對手。坂本龍一回答說:
 “無論在音樂還是電影上,我幾乎都選擇和已經去世的偉人對話,
 因為有很多人達到了我這輩子都無法達到的境界,所以我都要求自己'不可以看下面'。
 日本自古以來就有不要看高不看低的說法,
 但對創作者來說,如果覺得'比下有餘',這傢伙就完蛋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