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3R原則:交流更容易被接受的秘訣
平時在交流的時候,即使我們很努力地調整說話方式,也沒法保證對方一定能聽進去。
第二是重新命名。赫曼舉了畢加索的例子。
以上就是藝術史學家艾美·赫曼總結的3R交流原則,希望對你有幫助。
本期內容參考來源:《洞察:精確觀察和有效溝通的藝術》,作者:艾美·赫曼,中信出版社出版。
“3R”指的是重複(repeating)、重新命名(renaming)和重新構築(reframing)。
用這個方法,可以讓你的交流更高效,也更容易被接受。
1. 重複
很多人在交流的時候,都會問對方,有沒有聽到或者理解剛才說的話,
其實這麼做是不夠的。如果你這麼問,對方一般都會說聽到了,或者理解了。
因為沒人願意承認自己溜號了,或者是沒聽懂。
我們可以學習交通管制員,交通管制員會讓領航員複述自己的話,
以確保領航員接收到了他們的信息。
如果你覺得讓對方重複你的話,會讓對方不舒服,你可以讓他評價一下你說的話。
比如,你給對方佈置了一個任務,你就可以問對方,
完成這個任務時,哪一步是最困難的、最容易的,或者是最複雜的。
2. 重新命名
當交流遇到障礙時,改個名字、換個說法,可能就會幫你解決問題。
有時候,當你把你想要的東西改一下名字,你就能輕而易舉地得到它。
比如,你的對手不願意'重新談'合同。那如果我們把它說成'合同的增補'呢?
只要這是一個正確的近義詞而且沒有改變原意就行。
3. 重新構築
在交流的時候,難免會陷入爭論。這時候,想要找到解決辦法,
你可以把任何特別關注的點當成一個疑問,而不是麻煩,對它們進行重新構築。
疑問能讓溝通互相做出讓步,因為疑問意味著你給對方一些選擇,留出空間。
疑問同時也能保護作為提問者的你,讓你避免處理錯誤信息或者是假設的可能性。
不要說“某某是錯的”,而要說“你的意思是這個嗎?”,或者是“我這樣理解對嗎?”
不要問別人:“我能和你說一分鐘話嗎?”因為這句話可能意味著矛盾或者麻煩,
最好這樣問:“你能幫我一個忙嗎?”盡可能用最好的詞來表達,對方的反應就會更積極。
平時在交流的時候,即使我們很努力地調整說話方式,也沒法保證對方一定能聽進去。
美國著名的藝術史學家艾美·赫曼在《洞察:精準觀察和有效溝通的藝術》這本書裡,
通過一些藝術上的案例,總結了3R交流原則。
這裡的“3R”指的是重複(repeating)、重新命名(renaming)和重新構築(reframing)。
用這個方法,可以讓你的交流更高效,也更容易被接受。
第一是重複。赫曼舉了藝術家安迪·沃霍爾的例子。
第一是重複。赫曼舉了藝術家安迪·沃霍爾的例子。
沃霍爾用一個非常簡單的理念就讓自己成為了流行藝術之王,這個理念就是“畫像的重複”。
比如,沃霍爾的作品《瑪麗蓮·夢露》,就是把好萊塢影星瑪麗蓮·夢露的頭像複製了很多遍。
這樣的作品你看了之後就不會忘記。
赫曼認為,我們在交流的時候,
也可以用這個概念,不過不是自己來重複,而是讓對方來回應我們。
很多人在交流的時候,都會問對方,有沒有聽到或者理解剛才說的話,
很多人在交流的時候,都會問對方,有沒有聽到或者理解剛才說的話,
其實這麼做是不夠的。如果你這麼問,對方一般都會說聽到了,或者理解了。
因為沒人願意承認自己溜號了,或者是沒聽懂。
所以赫曼建議,
我們可以學習交通管制員,交通管制員會讓領航員複述自己的話,
以確保領航員接收到了他們的信息。
如果你覺得讓對方重複你的話,會讓對方不舒服,你可以讓他評價一下你說的話。
比如,你給對方佈置了一個任務,你就可以問對方,
完成這個任務時,哪一步是最困難的、最容易的,或者是最複雜的。
第二是重新命名。赫曼舉了畢加索的例子。
畢加索曾經畫過一幅油畫,上面是五個裸體的女人。
由於這幅畫描繪的是巴塞羅那的一條街上的妓女,
畢加索最開始就簡單地把這幅畫命名為《阿維尼翁的妓院》(The Brothel of Avignon)。
後來,畢加索的朋友、詩人安德列·薩爾蒙給這幅畫改了個名字,
叫做《阿維尼翁的少女》(The ladies of Avignon)。這樣人們才更加接受這幅畫。
重新命名後,這幅畫被永久保存在博物館裡,
並且被後世公認為畢加索最有影響力的作品之一。
赫曼說,改名字,不會改變這幅畫的內容,卻能讓這幅畫被人更好地接受。
所以,當交流遇到障礙時,改個名字、換個說法,可能就會幫你解決問題。
所以,當交流遇到障礙時,改個名字、換個說法,可能就會幫你解決問題。
《紐約時報》作家哈維·麥凱建議:“有時候,當你把你想要的東西改一下名字,
你就能輕而易舉地得到它。比如,你的對手不願意'重新談'合同。
好,如果我們把它說成'合同的增補'呢?”只要這是一個正確的近義詞而且沒有改變原意就行。
第三是重新構築。華盛頓國家美術館的很多藏品,都用了藝術家設計的原創畫框。
第三是重新構築。華盛頓國家美術館的很多藏品,都用了藝術家設計的原創畫框。
但是在20世紀90年代,美術館的工作人員突然發現,
並不是每一個畫框都正好匹配它所裱的那副畫。他們觀察發現,
美國畫家溫斯洛·霍默的作品《左與右》的原始畫框實際上太小了,並且遮住了重要的細節。
這個畫框剛好適合霍默的另一幅畫,於是畫框被換掉了,
工作人員給《左與右》做了一個新畫框,這樣就能更加完整全面地呈現這幅畫了。
所以,如果你想傳達的信息沒有和聽眾產生共鳴,那麼你需要試試重新構築你的表達方式。
所以,如果你想傳達的信息沒有和聽眾產生共鳴,那麼你需要試試重新構築你的表達方式。
赫曼說,
有一個非常流行的故事,說的是一位失明的老人在街頭乞討,
他的乞討罐旁邊有一張紙,上面寫著:“我是盲人,請幫幫我。”但是罐子裡沒有一分錢。
後來,一位廣告文案從業者把這句話改成了“今天是美好的一天,你能看到,我卻看不到”,
路過的行人馬上開始往罐子裡投錢。
也就是說,換一個表達方式,你的信息就有可能更容易被接收。
此外,赫曼在書裡說,
此外,赫曼在書裡說,
在交流的時候,難免會陷入爭論。這時候,想要找到解決辦法,
你可以把任何特別關注的點當成一個疑問,而不是麻煩,對它們進行重新構築。
疑問能讓溝通互相做出讓步,因為疑問意味著你給對方一些選擇,留出空間。
疑問同時也能保護作為提問者的你,讓你避免處理錯誤信息或者是假設的可能性。
不要說“某某是錯的”,而要說“你的意思是這個嗎?”,或者是“我這樣理解對嗎?”
不要問別人:“我能和你說一分鐘話嗎?”因為這句話可能意味著矛盾或者麻煩,
最好這樣問:“你能幫我一個忙嗎?”盡可能用最好的詞來表達,對方的反應就會更積極。
以上就是藝術史學家艾美·赫曼總結的3R交流原則,希望對你有幫助。
本期內容參考來源:《洞察:精確觀察和有效溝通的藝術》,作者:艾美·赫曼,中信出版社出版。
---------------------
摘要:“3R”指的是重複(repeating)、重新命名(renaming)和重新構築(reframing)。
用這個方法,可以讓你的交流更高效,也更容易被接受。
1. 重複
很多人在交流的時候,都會問對方,有沒有聽到或者理解剛才說的話,
其實這麼做是不夠的。如果你這麼問,對方一般都會說聽到了,或者理解了。
因為沒人願意承認自己溜號了,或者是沒聽懂。
我們可以學習交通管制員,交通管制員會讓領航員複述自己的話,
以確保領航員接收到了他們的信息。
如果你覺得讓對方重複你的話,會讓對方不舒服,你可以讓他評價一下你說的話。
比如,你給對方佈置了一個任務,你就可以問對方,
完成這個任務時,哪一步是最困難的、最容易的,或者是最複雜的。
2. 重新命名
當交流遇到障礙時,改個名字、換個說法,可能就會幫你解決問題。
有時候,當你把你想要的東西改一下名字,你就能輕而易舉地得到它。
比如,你的對手不願意'重新談'合同。那如果我們把它說成'合同的增補'呢?
只要這是一個正確的近義詞而且沒有改變原意就行。
3. 重新構築
在交流的時候,難免會陷入爭論。這時候,想要找到解決辦法,
你可以把任何特別關注的點當成一個疑問,而不是麻煩,對它們進行重新構築。
疑問能讓溝通互相做出讓步,因為疑問意味著你給對方一些選擇,留出空間。
疑問同時也能保護作為提問者的你,讓你避免處理錯誤信息或者是假設的可能性。
不要說“某某是錯的”,而要說“你的意思是這個嗎?”,或者是“我這樣理解對嗎?”
不要問別人:“我能和你說一分鐘話嗎?”因為這句話可能意味著矛盾或者麻煩,
最好這樣問:“你能幫我一個忙嗎?”盡可能用最好的詞來表達,對方的反應就會更積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