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吳軍:寫作以及人生思維轉換
昨天的文章分享了吳軍對時間管理、做減法和跨界等問題的看法分享,
今天我們繼續分享吳軍關於寫作的心得以及他不同人生階段的不同思維。
寫作
在谷歌工作期間,吳軍受邀在谷歌中國的博客“谷歌黑板報”上寫IT行業發展史。
因為寫得有趣好讀,這一系列文章獲得了讀者的喜愛,
谷歌的這個博客也因此獲得了超過百萬的訪問量。
這一系列文章於是結集成了一本書《浪潮之巔》。
後來,他又在“谷歌黑板報”上寫了《數學之美》。
寫完這兩本書,吳軍對寫書這事就有了自信。
他發現自己能把問題講清楚,講完後大家反饋還不錯,自己也能有一些收穫。
於是寫書就成為了一件值得做的事,之後他寫了一系列的著作。
對於寫作,吳軍認為,不可能取悅所有人。
寫作要看讀者是什麼人,然後針對他們的興趣去講述。
寫一本書,結構很重要。
結構設計就像帶著讀者爬樓梯,複雜的問題要經過分解,拆成一些簡單的問題講明白。
道理很簡單,十米高的台階沒有人能爬上去,
只有把它分解成20個半米高的,或者30個更矮一點的台階才能慢慢爬上去。
而具體地寫要寫得引人入勝,不能一口氣把想講的東西講出來,而是開始時要做足鋪墊。
吳軍認為,寫作是一個雙向對話,不是廣播,不是“我知道這些東西,你都得接受它”。
很多書讀者覺得難懂,那可能是因為作者從自己的角度把話講完了,而沒有照顧到讀者。
在上大學時,吳軍覺得一些老師講課比較乏味,讓人開小差、睡覺、逃課。
在清華讀書的吳軍就跑到臨近的北大去聽課,
他發現兩所學校的講課差別很大,哪怕是數學差別都很大,北大的課更注重講得有趣味性。
他當時想,以後自己有機會站在講台上,不能用無趣的方式傳播知識。
現在,吳軍去講課,會追求既讓聽眾聽得明白,還要聽得高興。
不是說自己覺得內容重要,就要全倒給聽眾讓人記住,
而是考慮聽眾是誰,有什麼樣的背景知識,要有針對性。這其實和寫作的道理一樣。
不同思維
從大學老師到國外留學,從做科研到進企業,如今吳軍又成為了投資人。
其間,他也經歷了不同人生階段的思維轉換。
比如,在學校做科研就和企業裡的思維不一樣。
就拿如今熱門的語音識別來說,把識別率做到95%和95.2%,
要是搞科研發論文,95.2%的識別率就是第一名,95%的論文就不太好發表。
但在企業裡做產品,就得考慮成本問題。用語音識別把語音翻譯成文字,
一千個字裡對了九百五十二個字還是九百五十個字,
對用戶來說幾乎沒有差別,但不同識別率會有不同的成本投入。
在時間節奏上,做研究通常是拿到一個國家項目,用三年做完,
趕每年兩次學術會議,會議上要發論文。在科研中沒有人來干擾,可以想著自己的節奏。
而做產品,你並不知道競爭對手什麼時候就推出新產品了,
所以公司業務沒有明確固定的時間節點,時時都可能調整。
很多科研人到公司做產品做不好,原因就在於此。
工作方式不一樣了,連帶著思維方式也不一樣了。
吳軍最初進入谷歌也遇到這樣的問題,一開始想著做一個季度的計劃,
然後倒推,什麼時候該代碼封存,什麼時候用於開發。
後來,他們在做搜索引擎的反作弊時,作弊者在他們做到一半時方向就改變了,
這時再繼續跟著對方去反作弊是行不通的。
儘管他們團隊最後做到能揪出40%的作弊結果,無法做到100%都解決,
但也獲得了谷歌工程獎。至於剩下的,就再想別的辦法去解決。
如今做投資,也需要吳軍建立新的思維。
投資不同於企業工作,在企業裡,下屬方向不對,管理者可以去調整。
但投資是投資人把錢交給創業者,最終讓創業者自己去做事。
創業者的想法可能跟投資人完全不一樣,而這時,投資人只能選擇信任他。
這就像坐車,坐在副駕駛位置上的人只能選擇相信司機,
“如果被送到大海裡去了,就自認倒霉。”
而融資的過程,就是這些“司機”把過去開車的行車記錄給投資人看看,
講講經驗,信的話投資人就上車。
其實,開車的人都有經驗,就是他們很怕副駕駛指指點點,指點越多越開不好。
以上,就是吳軍分享的他的寫作心得以及做不同事情的不同思維,
希望能對你的生活或工作有所啟發。
-----------------------------
摘要:
1. 寫作
對於寫作,吳軍認為,不可能取悅所有人。
寫作要看讀者是什麼人,然後針對他們的興趣去講述。
寫一本書,結構很重要。
結構設計就像帶著讀者爬樓梯,複雜的問題要經過分解,拆成一些簡單的問題講明白。
道理很簡單,十米高的台階沒有人能爬上去,
只有把它分解成20個半米高的,或者30個更矮一點的台階才能慢慢爬上去。
而具體地寫要寫得引人入勝,不能一口氣把想講的東西講出來,而是開始時要做足鋪墊。
吳軍認為,寫作是一個雙向對話,不是廣播,不是“我知道這些東西,你都得接受它”。
很多書讀者覺得難懂,那可能是因為作者從自己的角度把話講完了,而沒有照顧到讀者。
在上大學時,吳軍覺得一些老師講課比較乏味,讓人開小差、睡覺、逃課。
在清華讀書的吳軍就跑到臨近的北大去聽課,
他發現兩所學校的講課差別很大,
哪怕是數學差別都很大,北大的課更注重講得有趣味性。
他當時想,以後自己有機會站在講台上,不能用無趣的方式傳播知識。
現在,吳軍去講課,會追求既讓聽眾聽得明白,還要聽得高興。
不是說自己覺得內容重要,就要全倒給聽眾讓人記住,
而是考慮聽眾是誰,有什麼樣的背景知識,要有針對性。這其實和寫作的道理一樣。
2. 不同思維
比如,在學校做科研就和企業裡的思維不一樣。
就拿如今熱門的語音識別來說,把識別率做到95%和95.2%,
要是搞科研發論文,95.2%的識別率就是第一名,95%的論文就不太好發表。
但在企業裡做產品,就得考慮成本問題。用語音識別把語音翻譯成文字,
一千個字裡對了九百五十二個字還是九百五十個字,
對用戶來說幾乎沒有差別,但不同識別率會有不同的成本投入。
在時間節奏上,做研究通常是拿到一個國家項目,用三年做完,
趕每年兩次學術會議,會議上要發論文。在科研中沒有人來干擾,可以想著自己的節奏。
而做產品,你並不知道競爭對手什麼時候就推出新產品了,
所以公司業務沒有明確固定的時間節點,時時都可能調整。
很多科研人到公司做產品做不好,原因就在於此。
如今做投資,也需要吳軍建立新的思維。
創業者的想法可能跟投資人完全不一樣,而這時,投資人只能選擇信任他。
這就像坐車,坐在副駕駛位置上的人只能選擇相信司機,
“如果被送到大海裡去了,就自認倒霉。”
而融資的過程,就是這些“司機”把過去開車的行車記錄給投資人看看,
講講經驗,信的話投資人就上車。
其實,開車的人都有經驗,就是他們很怕副駕駛指指點點,指點越多越開不好。
昨天的文章分享了吳軍對時間管理、做減法和跨界等問題的看法分享,
今天我們繼續分享吳軍關於寫作的心得以及他不同人生階段的不同思維。
寫作
在谷歌工作期間,吳軍受邀在谷歌中國的博客“谷歌黑板報”上寫IT行業發展史。
因為寫得有趣好讀,這一系列文章獲得了讀者的喜愛,
谷歌的這個博客也因此獲得了超過百萬的訪問量。
這一系列文章於是結集成了一本書《浪潮之巔》。
後來,他又在“谷歌黑板報”上寫了《數學之美》。
寫完這兩本書,吳軍對寫書這事就有了自信。
他發現自己能把問題講清楚,講完後大家反饋還不錯,自己也能有一些收穫。
於是寫書就成為了一件值得做的事,之後他寫了一系列的著作。
對於寫作,吳軍認為,不可能取悅所有人。
寫作要看讀者是什麼人,然後針對他們的興趣去講述。
寫一本書,結構很重要。
結構設計就像帶著讀者爬樓梯,複雜的問題要經過分解,拆成一些簡單的問題講明白。
道理很簡單,十米高的台階沒有人能爬上去,
只有把它分解成20個半米高的,或者30個更矮一點的台階才能慢慢爬上去。
而具體地寫要寫得引人入勝,不能一口氣把想講的東西講出來,而是開始時要做足鋪墊。
吳軍認為,寫作是一個雙向對話,不是廣播,不是“我知道這些東西,你都得接受它”。
很多書讀者覺得難懂,那可能是因為作者從自己的角度把話講完了,而沒有照顧到讀者。
在上大學時,吳軍覺得一些老師講課比較乏味,讓人開小差、睡覺、逃課。
在清華讀書的吳軍就跑到臨近的北大去聽課,
他發現兩所學校的講課差別很大,哪怕是數學差別都很大,北大的課更注重講得有趣味性。
他當時想,以後自己有機會站在講台上,不能用無趣的方式傳播知識。
現在,吳軍去講課,會追求既讓聽眾聽得明白,還要聽得高興。
不是說自己覺得內容重要,就要全倒給聽眾讓人記住,
而是考慮聽眾是誰,有什麼樣的背景知識,要有針對性。這其實和寫作的道理一樣。
不同思維
從大學老師到國外留學,從做科研到進企業,如今吳軍又成為了投資人。
其間,他也經歷了不同人生階段的思維轉換。
比如,在學校做科研就和企業裡的思維不一樣。
就拿如今熱門的語音識別來說,把識別率做到95%和95.2%,
要是搞科研發論文,95.2%的識別率就是第一名,95%的論文就不太好發表。
但在企業裡做產品,就得考慮成本問題。用語音識別把語音翻譯成文字,
一千個字裡對了九百五十二個字還是九百五十個字,
對用戶來說幾乎沒有差別,但不同識別率會有不同的成本投入。
在時間節奏上,做研究通常是拿到一個國家項目,用三年做完,
趕每年兩次學術會議,會議上要發論文。在科研中沒有人來干擾,可以想著自己的節奏。
而做產品,你並不知道競爭對手什麼時候就推出新產品了,
所以公司業務沒有明確固定的時間節點,時時都可能調整。
很多科研人到公司做產品做不好,原因就在於此。
工作方式不一樣了,連帶著思維方式也不一樣了。
吳軍最初進入谷歌也遇到這樣的問題,一開始想著做一個季度的計劃,
然後倒推,什麼時候該代碼封存,什麼時候用於開發。
後來,他們在做搜索引擎的反作弊時,作弊者在他們做到一半時方向就改變了,
這時再繼續跟著對方去反作弊是行不通的。
儘管他們團隊最後做到能揪出40%的作弊結果,無法做到100%都解決,
但也獲得了谷歌工程獎。至於剩下的,就再想別的辦法去解決。
如今做投資,也需要吳軍建立新的思維。
投資不同於企業工作,在企業裡,下屬方向不對,管理者可以去調整。
但投資是投資人把錢交給創業者,最終讓創業者自己去做事。
創業者的想法可能跟投資人完全不一樣,而這時,投資人只能選擇信任他。
這就像坐車,坐在副駕駛位置上的人只能選擇相信司機,
“如果被送到大海裡去了,就自認倒霉。”
而融資的過程,就是這些“司機”把過去開車的行車記錄給投資人看看,
講講經驗,信的話投資人就上車。
其實,開車的人都有經驗,就是他們很怕副駕駛指指點點,指點越多越開不好。
以上,就是吳軍分享的他的寫作心得以及做不同事情的不同思維,
希望能對你的生活或工作有所啟發。
-----------------------------
摘要:
1. 寫作
對於寫作,吳軍認為,不可能取悅所有人。
寫作要看讀者是什麼人,然後針對他們的興趣去講述。
寫一本書,結構很重要。
結構設計就像帶著讀者爬樓梯,複雜的問題要經過分解,拆成一些簡單的問題講明白。
道理很簡單,十米高的台階沒有人能爬上去,
只有把它分解成20個半米高的,或者30個更矮一點的台階才能慢慢爬上去。
而具體地寫要寫得引人入勝,不能一口氣把想講的東西講出來,而是開始時要做足鋪墊。
吳軍認為,寫作是一個雙向對話,不是廣播,不是“我知道這些東西,你都得接受它”。
很多書讀者覺得難懂,那可能是因為作者從自己的角度把話講完了,而沒有照顧到讀者。
在上大學時,吳軍覺得一些老師講課比較乏味,讓人開小差、睡覺、逃課。
在清華讀書的吳軍就跑到臨近的北大去聽課,
他發現兩所學校的講課差別很大,
哪怕是數學差別都很大,北大的課更注重講得有趣味性。
他當時想,以後自己有機會站在講台上,不能用無趣的方式傳播知識。
現在,吳軍去講課,會追求既讓聽眾聽得明白,還要聽得高興。
不是說自己覺得內容重要,就要全倒給聽眾讓人記住,
而是考慮聽眾是誰,有什麼樣的背景知識,要有針對性。這其實和寫作的道理一樣。
2. 不同思維
比如,在學校做科研就和企業裡的思維不一樣。
就拿如今熱門的語音識別來說,把識別率做到95%和95.2%,
要是搞科研發論文,95.2%的識別率就是第一名,95%的論文就不太好發表。
但在企業裡做產品,就得考慮成本問題。用語音識別把語音翻譯成文字,
一千個字裡對了九百五十二個字還是九百五十個字,
對用戶來說幾乎沒有差別,但不同識別率會有不同的成本投入。
在時間節奏上,做研究通常是拿到一個國家項目,用三年做完,
趕每年兩次學術會議,會議上要發論文。在科研中沒有人來干擾,可以想著自己的節奏。
而做產品,你並不知道競爭對手什麼時候就推出新產品了,
所以公司業務沒有明確固定的時間節點,時時都可能調整。
很多科研人到公司做產品做不好,原因就在於此。
如今做投資,也需要吳軍建立新的思維。
創業者的想法可能跟投資人完全不一樣,而這時,投資人只能選擇信任他。
這就像坐車,坐在副駕駛位置上的人只能選擇相信司機,
“如果被送到大海裡去了,就自認倒霉。”
而融資的過程,就是這些“司機”把過去開車的行車記錄給投資人看看,
講講經驗,信的話投資人就上車。
其實,開車的人都有經驗,就是他們很怕副駕駛指指點點,指點越多越開不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