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18

❤內參-我們應該停止過度道歉

出處:我們應該停止過度道歉


我們常常認為說“對不起”是有禮貌的表現,但我們是否說了太多的“對不起”呢?
加拿大社會學家瑪哈·約万諾維奇(Maja Jovanovic)提出,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常常為不是自己的過錯道歉。這種過度道歉不僅對我們毫無幫助,
而且會損害我們的自信。她在TED沙龍演講中陳述了自己的觀點。

四年前,約万諾維奇參加了一場學術會議。
會議上有四位優秀的女性學者,她們發表過數百篇學術文章和數十本書。
但是,當她們做自我介紹的時候,
第一位女學者謙卑地說“我不知道我可以為這次討論貢獻什麼”,
第二位女學者說“我當時以為他們把郵件發給了錯誤的人,
真的很不好意思和這麼多優秀學者一起坐在這裡”。
剩下兩位女學者也以道歉的口吻做了開場白,可沒有一位男性學者表達類似的歉意。

從那以後,約万諾維奇留心觀察生活中的過度道歉現象,
她發現這和性別差異無關,過度道歉已成為人們習慣性的溝通方式。
人們常常為不是自己的過錯而道歉,
比如說,約万諾維奇發現自己的助手和遲到的外賣小哥道歉,
說一定是因為地方太難找所以害他遲到。

約万諾維奇認為,我們不需要通過說“對不起”來表達自己的通情達理。
我們可以使用其他表達方式。
比方說,在會議中你想提出一個建議,比起說“對不起打擾了”,
你可以直接說“我有一個想法”“我想補充一下”,或者“為什麼我們不嘗試一下這個”。
約万諾維奇建議,
比起說“對不起”,我們可以使用另外一個神奇的詞——“謝謝”。
約万諾維奇以自己的親身經歷為例。
有次午餐會一位學者遲到了,她一邊等一邊想,對方會怎樣道歉。
結果當對方來到時只微笑著說了一句話:“謝謝你們的等待。”
所有人都說“沒關係”,接下來的午餐仍然很愉快。

同樣的,如果你和朋友在一起,你突然意識到自己一直在說個不停。
約万諾維奇說,
這個時候,你不需要說“對不起我一直在抱怨”,
你可以說,“謝謝你的傾聽”或者“有你在我身邊太好了”。

約万諾維奇補充,
除了減少在生活中道歉的次數之外,我們也應該在其他人過度道歉時提醒他們。
約万諾維奇說,她這幾年來一直堅持打斷其他人的過度道歉。
大部分時候,當她打斷別人,問對方“你為什麼感到抱歉呢?”
對方往往一臉茫然:“我也不知道。”



--------------------------
摘要:
我們不需要通過說“對不起”來表達自己的通情達理。我們可以使用其他表達方式。
比方說,在會議中你想提出一個建議,比起說“對不起打擾了”,
你可以直接說“我有一個想法”“我想補充一下”,或者“為什麼我們不嘗試一下這個”。
比起說“對不起”,我們可以使用另外一個神奇的詞——“謝謝”。
有次午餐會一位學者遲到了,
結果當對方來到時,沒有道歉,只微笑著說了一句話:“謝謝你們的等待。”
所有人都說“沒關係”,接下來的午餐仍然很愉快。

同樣的,如果你和朋友在一起,你突然意識到自己一直在說個不停。
這個時候,你不需要說“對不起我一直在抱怨”,
你可以說,“謝謝你的傾聽”或者“有你在我身邊太好了”。

除了減少在生活中道歉的次數之外,我們也應該在其他人過度道歉時提醒他們。
約万諾維奇說,她這幾年來一直堅持打斷其他人的過度道歉。
大部分時候,當她打斷別人,問對方“你為什麼感到抱歉呢?”
對方往往一臉茫然:“我也不知道。”

❤內參-抉擇-怎樣才能做出更好的決策

出處:怎樣才能做出更好的決策


不管是工作還是生活中,我們都需要做決策。怎樣才能做出更好的決策呢?
在《怪誕腦科學:戰勝焦慮、混亂、拖延的自控術》這本書裡,
作者蓋瑞·馬庫斯介紹了4個方法。

第一,盡可能考慮有沒有其他可行的選項。
有研究表明, “虛擬思維”十分重要,
也就是說,我們不能只是關心當前的情況,而是要仔細推敲還可能發生什麼。
我們對自己最關注的事物之外的其他想法和可能性,投入的關注越多越好。

第二,在任何時候,
如果你已經很疲憊了,或者心裡還在想其他的事情,就盡可能不去做重要決定
身心疲憊時進行思考,和喝酒之後開車沒什麼區別。
因為疲憊之後,我們更多依賴的是直覺,而不是理智。我們精神渙散時也是這樣。

第三,設想你的決定可能會被別人抽查
研究表明,如果人們要給自己做出的答案說明理由,
他們就會比那些不做這方面準備的人顯得公正客觀。
當要為自己的決定承擔責任時,我們往往會投入更大的認知精力,
更詳細周到地研究各種信息,並相應地做出更複雜的決策部署。
第四,挑選重點進行決策。
有時候,我們做出的決策會讓我們付出心理上、甚至物質上的昂貴代價,
而且我們不可能等到自己掌握全部信息並擁有充足時間時,
再對每種意外情況及其應變對策進行仔細考慮。
因此,你要把時間和思索留給最重要的決策。



----------------------------
摘要:
1. 盡可能考慮有沒有其他可行的選項
2. 如果你已經很疲憊了,或者心裡還在想其他的事情,就盡可能不去做重要決定
3. 設想你的決定可能會被別人抽查

 當要為自己的決定承擔責任時,我們往往會投入更大的認知精力,
 更詳細周到地研究各種信息,並相應地做出更複雜的決策部署。
4. 挑選重點進行決策
 我們不可能等到自己掌握全部信息並擁有充足時間時,
 再對每種意外情況及其應變對策進行仔細考慮。
 因此,你要把時間和思索留給最重要的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