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04

❤內參-人在花錢時的9個常見思維誤區 (下)

出處:人在花錢時的9個常見思維誤區 (下)


昨天的音頻裡,我們給你介紹了行為心理學家丹·艾瑞裡提出的,
人們在花錢時經常會陷入的五個思維誤區,分別是:忽視機會成本、陷入相對和比較、
把錢分類建立不同心理賬戶、逃避花錢的痛苦以及過於相信過往經驗。
今天,我們給你介紹下他提到的另外四個思維誤區。

第六個誤區是:我們會高估自己擁有的東西或可能失去的東西的價值。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理查德·塞勒稱之為“禀賦效應”。
當我們擁有了一樣東西之後,這樣東西在我們看來,就有了更多的價值在裡面。
與之相關的還有一個名詞叫“宜家效應”。
它指的是,因為有了我們自己的投入在裡面,某樣東西在我們看來就有了更多的價值。
比如,自己組裝起來的宜家家居,自己認為就要更好一些;
自己動手做的手工板凳,其實質量顯然不如工廠做的,但我們認為自己做的應該更貴更好。
在買賣房子時也很容易產生這種誤區。
正確的做法是:不要相信自己的房屋裝修的很好,
因此將來賣房子的時候,就認為自己房子的價格應該更貴。
應該認識到,我們的品味很有可能只是我們的品味,
別人或許有不同看法,因此不會給房子帶來價格增值。
裝修本身沒什麼不對,只要我們認識到這一點:
裝修可能只是提高房子對我們而言的價值,對其他人而言未必如此。
第七個誤區是:我們很在乎公平性和費力程度。
著名的最後通牒實驗,就說明了人對於公平性的重視,
很多時候是可以讓人做出損害自己的利益的決定的。
最後通牒實驗最簡單的版本是,兩個人平白得到了100塊,然後由其中一個人進行分配。
如果理性地來看,即使分給另一個人1塊錢,他也會接受這個分配,因為反正是白給的。
但是,大多數情況下,在少於一定數額時——實驗者發現在每個國家這個數額都不同,
分配都會被拒絕,因為另一個人認為不公平。
生活中常見的例子是,在高峰期打車非常困難,
這時候需要加價才能打到車,當價格高到一定程度,
有的人就會認為,這不公平,因而拒絕再打車,寧肯走回家。
或者即使付了高價,此後也會有一段時間拒絕使用同一個打車軟件
因為認為這個公司做事不公平。
比如,平常一把傘只賣10塊,雨天商家賣20塊,你會選擇淋雨還是選擇多掏10塊?
行為心理學家給出的建議就是:
不要糾結某樣東西的價格是否公平,只需思考它對我們值不值。
如果你覺得值,那就痛快付錢,不要糾結於自己是否受到了不公平對待。
除了公平性之外,我們對某樣東西是否費了很多功夫的判斷,也會影響我們的認知。
舉個例子,你的車壞了,你把它開到修車鋪去,如果師傅費了半天勁才把車修好,
你就認為自己的錢花得值;但是如果師傅很快就把車修好了,
你可能認為,原來這麼簡單,憑什麼要收我這麼一大筆錢?
但是,在修車人看來,“知識和經驗是有價值的”。
修車人服務的價值,“並非來自我們看到的時間與心力投入,
而是來自他們一輩子發展自身專長所投入的時間和心力。”
儘管看起來毫不費力,但是在背後他們可能付出了很多的努力,才達到這種境界。
否則,為什麼你不自己稍微學習下修理手冊,把自己的車給修了呢?
商界也發現了這一點。
所以,有些廣告會強調,自己的產品,經歷了多少能工巧匠、多少道工序才做出來;
還有一些商家會把產品的生產流程給透明化了。
因為,可以通過透明化來表現自己多麼費功夫。
這些,都是為了讓用戶產生錢花得值的感覺。
這個時候就要當心,不要被表面上的費工夫給騙了。
還是要看產品和服務,最後到底好不好,對自己有沒有價值。


第八個在花錢方面的誤區是:我們會相信語言文字和儀式的神奇力量。
如果某樣東西消費的流程冗長、浮誇,我們大概就會為這個冗長浮誇的過程多付錢,
儘管這些描述、過程和儀式可能並沒有給產品本身增添什麼實際價值。
舉個例子,一瓶葡萄酒,如果只是簡單的包裝,
拿到辦公室用一次性紙杯喝,我們可能不會覺得有多好喝,
也不會覺得值得為這瓶酒花多少錢。
但是,同樣是這瓶酒,放到一個高級餐廳,
配上餐廳的氣氛、專屬的酒杯和服務生對這瓶酒釀造年份和方法的講解,
價格就會貴上好幾倍。當然了,語言文字和儀式確實能夠改變我們體驗某項產品或服務的品質。
因此,如果你已經花了錢,那麼就擁抱它們,讓它們幫助你來增進體驗。
你可以盡情去感受一瓶酒背後的歷史和匠心。


第九個誤區是,我們會把期望化為現實。
 “期望為我們提供理由,使我們相信某個東西將是好的或者壞的,美味的或者難吃的,
期望並沒有改變這個東西的本質,但是期望改變了我們的想法和體驗感受。
因此,有時候其實我們是在為我們的“期望”花錢,而不是在為這個產品的本質花錢。
如果想要改變這一點,就要把自己的期望和現實分開,提醒自己,不要把期望當事實。


本期內容參考來源:《金錢心理學:打破你對金錢的迷思學會聰明花錢》;
作者:Dan Ariely、Jeff Kreisler



------------------------------------------
摘要:
1. 不要有“禀賦效應”
 禀賦效應是說,當我們擁有了一樣東西之後,
 這樣東西在我們看來,就有了更多的價值在裡面。
 例如,不要相信自己的房屋裝修的很好,
 因此將來賣房子的時候,就認為自己房子的價格應該更貴。
 應該認識到,我們的品味很有可能只是我們的品味,
 別人或許有不同看法,因此不會給房子帶來價格增值。
 裝修本身沒什麼不對,只要我們認識到這一點:
 裝修可能只是提高房子對我們而言的價值,對其他人而言未必如此。
2. 不要糾結某樣東西的價格是否公平或費力,只需思考它對我們值不值
 例如,平常一把傘只賣10塊,雨天商家賣20塊,你會選擇淋雨還是選擇多掏10塊?
 又例如,你的車壞了,你把它開到修車鋪去,
 如果師傅費了半天勁才把車修好,你就認為自己的錢花得值;
 但是如果師傅很快就把車修好了,你可能認為,原來這麼簡單,
 憑什麼要收我這麼一大筆錢?
 但是,在修車人看來,“知識和經驗是有價值的”。
 修車人服務的價值,“並非來自我們看到的時間與心力投入,
 而是來自他們一輩子發展自身專長所投入的時間和心力。”
3. 留意語言文字和儀式
 語言文字和儀式可以改變我們體驗某項產品或服務的品質。
 例如,一瓶葡萄酒,如果只是簡單的包裝,拿到辦公室用一次性紙杯喝,
 我們可能不會覺得有多好喝,也不會覺得值得為這瓶酒花多少錢。
 但是,同樣是這瓶酒,放到一個高級餐廳,
 配上餐廳的氣氛、專屬的酒杯和服務生對這瓶酒釀造年份和方法的講解,
 價格就會貴上好幾倍。
4. 不要把期望當事實
 期望為我們提供理由,使我們相信某個東西將是好的或者壞的,美味的或者難吃的,
 期望並沒有改變這個東西的本質,但是期望改變了我們的想法和體驗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