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13

❤內參-創業時應該少做的10件事

出處:創業時應該少做的10件事


菲利克斯·艾塞爾(Feliks Eyser)是一位連續創業者,也是一位技術專家。
從2007年到現在,他先後創立了3家科技公司和1家投資公司。
他從自己的創業經歷出發,為野心勃勃的創業者們提供了一份“少做”清單,創業過程中,
有些事其實做得越少越好。微信公眾號“光澗實驗室”編譯了這篇文章。

第一,設置更少的目標。
菲利克斯建議,不要一開始就為目標做頭腦風暴,而應該先決定自己要設置幾個目標。
在你定下來之後,再把這些目標減少到兩個或者三個。
菲利克斯說,一個好的目標應該像是發射一道激光,
所以一定要收窄這個目標,讓你們公司的能量能夠集中起來。

第二,招更少的人。
菲利克斯認為,與其為了快速擴張而犧牲招聘質量,
不如花一個星期的時間來想一想有什麼辦法能夠不招人而繼續往前走。
厲害的公司可以依靠少數非常優秀的人來實現卓著的成績。
把錢留著讓員工拿到好的收入。 “招一支海豹突擊隊,而不僅僅是一支普通的軍隊。”

第三,創造更少的產品。
我們常常聽到一些創始人說出類似“我們已經有一定的用戶基數了,
所以我們可以擴張了,並且可以賣給用戶們”這樣的話。
大部分厲害的公司最初都是靠賣種類不多但是品質很好的產品起家。
直到真正開始滲透了一個市場的時候,他們才會開始增加新的產品。
菲利克斯說,這種情況很少會出現在創業公司的第一年。

第四,清理進行中的項目。
在創業公司裡,試驗項目和新項目都很正常。
但是,菲利克斯表示,你應該設定有限數量的實驗項目,結束其他項目或者乾脆不要開始。

第五,少引入投資人。
菲利克斯說,大量的投資人會把公司變得更加複雜。
比如,有一家公司從超過30個天使投資人的手裡融了錢。
到了某個時間點,他們就需要像做播客一樣錄下來投資人的電話,記錄很多的會議紀要。
就算這樣做了,也並不能讓每個人都清楚情況,非常浪費時間。

第六,少開會。
菲利克斯建議,每三個月重新檢查一下你的日曆表。
把所有的會議都刪掉,然後重頭來安排。
第七,默認說“不”。
當你非常專注於你的目標時,你對一切其他事情的默認反應都應該是“不”。
其他人需要付出很大努力才能說服你做你目標之外的其他事情。

第八,簡化辦公室。
物理環境的影響比你想像中還要大,所以,應該盡可能地創造一個簡單的工作文化。
菲利克斯說,他有時會在一個週五的下午給大家留出2個小時來清理各自的辦公區域。
第九,從另一個角度審視並調整自己。
菲利克斯表示,創業者容易被自己的野心蒙蔽,無法意識到自己做了過多事情。
這個時候,你應該找一個外部視角來幫助你調整節奏,
可以是投資人、諮詢師、朋友,或者至少是一本記事本。
第十,把“做得更少”變成一個習慣。
菲利克斯說,
在一兩週的時間裡,你會忘記所有你剛剛讀到的忠告,然後啟動100件新的事情。
他建議,你可以在日程表上設置一個三個月之後的提醒,
把今天這個清單放上去,讓自己記得少做一些事情。


本期內容參考來源:《創業中這 10 件事建議你盡量少做》;
見於微信公眾號“光澗實驗室”;作者:Feliks Eyser;翻譯:曹蔚。



----------------------------------
摘要:
1. 設置更少的目標
 在你定下目標後,再把這些目標減少到兩個或者三個。

2. 招更少的人
3. 創造更少的產品。
4. 清理進行中的項目。
5. 少引入投資人。
6. 少開會
 每三個月重新檢查一下你的日曆表。把所有的會議都刪掉,然後重頭來安排。

7. 默認說“不”
 當你非常專注於你的目標時,你對一切其他事情的默認反應都應該是“不”。
 其他人需要付出很大努力才能說服你做你目標之外的其他事情。
8. 簡化辦公室
 物理環境的影響比你想像中還要大,所以,應該盡可能地創造一個簡單的工作文化。
 有時挑個週五的下午,留出2個小時來清理辦公區域。
9. 從另一個角度審視並調整自己
 你應該找一個外部視角來幫助你調整節奏,
 可以是投資人、諮詢師、朋友,或者至少是一本記事本。
10. 把“做得更少”變成一個習慣
 在一兩週的時間裡,你會忘記所有你剛剛讀到的忠告,然後啟動100件新的事情。
 你可以在日程表上設置一個三個月之後的提醒,
 把今天這個清單放上去,讓自己記得少做一些事情。

❤內參-人們低估了重複體驗的樂趣

出處:人們低估了重複體驗的樂趣


生活中常常有這樣的情境:和朋友一起去電影院,朋友想看的電影你已經看過了,
於是你們自動把這部片子排除在外。但是,一項新研究表明,重新看一遍這部電影,
或許會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快樂。 《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介紹了這項研究。
研究作者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行為科學教授埃德·奧布萊恩(Ed O’Brien)表示,
重複做一些事情,遠遠比人們想像中有趣得多。
在一項實驗中,
奧布萊恩和他的研究團隊在芝加哥科學與工業博物館的一場遺傳學展覽尋找研究對象,
要求他們評價對展覽的喜愛程度,以及他們預測自己再逛一遍之後的喜歡程度。
雖然受試者傾向於預測第二遍參觀不那麼有趣,
但是根據研究人員的要求進行第二遍遊覽的人,普遍認為和第一遍同樣令人愉快。
換句話說,作為一個群體,博物館觀眾低估了他們想要做兩遍同樣事情的程度。

在另一個實驗中,
奧布萊恩的團隊讓研究對像在奈飛(Netflix)上觀看他們以前從沒見過的電影,
並且預測自己再看一遍時的享受程度。
然後,在第二天晚上,研究人員讓其中一部分人再次觀看前一天覺得很喜歡的電影,
再給出評價。研究結果顯示,人們在第一天時覺得同一部電影看兩遍應該不會很享受,
但是事實上,他們看完後給出了很高的評價。

奧布萊恩表示,
這些差異並不是意味著,第二次看電影和第一次同樣快樂,
但是,這種體驗遠比人們想像中的更令人愉快。
奧布萊恩認為,這種被低估的滿足感,
可能來自人們以為自己已經很好地了解某些地方或者某些事情。
以博物館為例,第二遍參觀時,也許有人會發現自己第一次參觀時忽視的角度;
而且,對於很多人來說,在第一遍遊覽的時候,
常常會覺得展覽信息量非常大,第二次遊覽讓他們可以游刃有餘地進行觀賞。

心理學和行為經濟學的研究已經發現,
當人們想要放鬆休閒的時候,他們往往會選擇一些新鮮的體驗,比如一本新書或者新電影。
奧布萊恩認為,這樣做並沒有錯,“人們之所以選擇新奇體驗,
不是因為他們期待新選項會格外有趣,而是因為他們認為自己會對舊選項感到異常沉悶”。



------------------------------
摘要:
重複做一些事情,遠遠比人們想像中有趣得多。
這些差異並不是意味著,第二次看電影和第一次同樣快樂,
但是,這種體驗遠比人們想像中的更令人愉快。
可能來自人們以為自己已經很好地了解某些地方或者某些事情。
以博物館為例,第二遍參觀時,也許有人會發現自己第一次參觀時忽視的角度;
而且,對於很多人來說,在第一遍遊覽的時候,
常常會覺得展覽信息量非常大,第二次遊覽讓他們可以游刃有餘地進行觀賞。

當人們想要放鬆休閒的時候,他們往往會選擇一些新鮮的體驗,比如一本新書或者新電影。
這樣做並沒有錯,“人們之所以選擇新奇體驗,不是因為他們期待新選項會格外有趣,
而是因為他們認為自己會對舊選項感到異常沉悶”。

❤內參-專家:贏得談判的關鍵是什麼

出處:專家:贏得談判的關鍵是什麼


馬蒂亞斯·施漢納是一位國際談判專家,他當過警察,做過臥底,參與過很多次人質談判,
正是這些經歷,讓他總結了一套談判技巧。
後來,他創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談判學院,還成立了談判公司,提供培訓和諮詢服務。
在接受《中歐商業評論》採訪時,施漢納分享了他對於談判的看法。
施漢納說,他在進行人質談判的時候,經常會遇到某種“絕境”,
比如,劫匪會用槍指著人質的腦袋說“要是不滾,我就開槍了”。
這時候,最重要的是開闢一個新戰場,只有這樣才能在死局中找到出口。
具體怎麼找呢?施漢納提到了三點。

第一,放棄“我是對的,你是錯的”。
施漢納說,糾結對錯是沒辦法達成共識的。
談判不是為了證明自己是對的,而是要和對方一起找到解決方案。
談判“不是要贏了對手,而是要贏得對手”。

第二,分析對方的動機。
你要弄清楚,對方在想什麼?為什麼他一定要做這件事?
施漢納在面對劫匪時,會選擇傾聽,
認清劫匪是什麼樣的人,以及對方在走出這一步之前經歷了什麼,這些都是需要去理解的。

第三,提出新的條件。
你可以考慮一下,有沒有其他可行的方案,
這個方案可以“把對方爭取到一張新的談判桌前,那裡有你熟悉和掌握的套路”。
這問題就好像是,你面前的房間有很多扇門,你一個個去推,直到推開為止。

贏得談判的另一個關鍵,就是認清自己。
原因很簡單,沒辦法認清自己的人無法控制自己。
施漢納說:“多數人只了解常規情況下的自己。
他們不知道,當面對壓力和一些極端情況的時候,自己會變成什麼樣。”
很多人都沒有觀察過壓力下的自己,如果你讓一個人評價一下自己,
他可能會自誇一番,而不會提到“上一次他是怎麼衝著伴侶怒吼的”。
想要認清自己,找到自己的情緒軟肋,有一個很簡單的辦法,就是問你的家人、朋友。
施漢納說:
“尤其是你的孩子,他們的答案一定不會讓你失望,畢竟他們每天都在拿你的軟肋開刀。”
還有一個辦法是談判之後復盤,這樣做也能幫你更了解自己。



----------------------------------
摘要:
1. 放棄“我是對的,你是錯的”
 談判不是為了證明自己是對的,而是要和對方一起找到解決方案。
 談判“不是要贏了對手,而是要贏得對手”。
2. 分析對方的動機
 認清對方是什麼樣的人,以及對方在走出這一步之前經歷了什麼,
 這些都是需要去理解的。
3. 提出新的條件
 這問題就好像是,你面前的房間有很多扇門,你一個個去推,直到推開為止。
4. 認清自己
 原因很簡單,沒辦法認清自己的人無法控制自己。多數人只了解常規情況下的自己。
 他們不知道,當面對壓力和一些極端情況的時候,自己會變成什麼樣。
 很多人都沒有觀察過壓力下的自己,如果你讓一個人評價一下自己,
 他可能會自誇一番,而不會提到“上一次他是怎麼衝著伴侶怒吼的”。
 想要認清自己,找到自己的情緒軟肋,有一個很簡單的辦法,就是問你的家人、朋友。
 尤其是你的孩子,他們的答案一定不會讓你失望,畢竟他們每天都在拿你的軟肋開刀。
 還有一個辦法是談判之後復盤,這樣做也能幫你更了解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