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10

❤內參-如何用“正念”方法應對焦慮

出處:如何用“正念”方法應對焦慮


生活中,每個人都會有焦慮的時候,我們應該怎麼應對焦慮呢?
正念減壓療法創始人喬恩·卡巴金(Jon Kabat-Zinn)在接受正和島《決策參考》採訪時,
談到了解決焦慮的具體做法。

卡巴金給出的建議是,
在思考(Thinking)之前,先要覺知(Awareness)。
比起“行動”(Doing),我們更要關注“存在”(Being)。
“覺知”就是察覺、感知的意思,
卡巴金認為,這是一種深層的智慧,
只不過人們一般不去訓練這種能力,而是更多地去訓練自己的思維。
雖然人類很擅長思考,但思維是有局限的,有時候思考並不能解決問題。

具體來說,在遇到壓力的時候,
如果你能聚焦於當下,察覺到情景的壓力和自身反應的衝動,
你就已經引入了一個新的維度。
在正式的正念練習中,
當我們體驗到不適、疼痛或任何一種強烈情緒時,
我們只是去觀察它們,允許它們存在而不去進行條件反射式地反應。
我們要讓自己和那些不愉快的、艱難的東西共處,
這樣一來,我們就能更真實地感受到當下的一切,
從自身的體驗中看到事情之間的關聯,做出更恰當、有效的回應。

卡巴金表示,
當你面對壓力而不是逃離壓力的時候,
你就更可能察覺自己的情緒,以及某件事情的來龍去脈。
一旦你保持冷靜和安定,在每一個當下的時刻保持覺知,
你就可能在過去毫無希望的地方看到新的方向和路徑。

卡巴金也在企業推廣正念訓練的方法。
比如,一般開會的時候,往往是很多人坐在一起絞盡腦汁討論。
但如果能在會議開始之前,拿出5分鐘讓大家冥想一下,
讓人把心思安定下來,人們也許就能比較自然地從現狀中發現做事的方法。

卡巴金說,
我們太容易評判,覺得別人說的話沒道理,認為只有自己知道什麼是對錯。
其實這都是浪費精力。正念強調的就是不要輕易評判。團隊合作時,要學會彼此傾聽。
想找到新辦法解決問題,就要學會集思廣益,而不是因為某些想法還不成熟就把它扼殺了。
有時候,新的洞見並不是來自某個人,而是來自交流與對話。
如果每個人都能少一些評判,少陷入思考,新的想法就會浮現出來。



------------------------------
摘要:
在正式的正念練習中,
當我們體驗到不適、疼痛或任何一種強烈情緒時,
我們只是去觀察它們,允許它們存在而不去進行條件反射式地反應。

我們要讓自己和那些不愉快的、艱難的東西共處,
這樣一來,我們就能更真實地感受到當下的一切,
從自身的體驗中看到事情之間的關聯,做出更恰當、有效的回應。

當你面對壓力而不是逃離壓力的時候,
你就更可能察覺自己的情緒,以及某件事情的來龍去脈。
一旦你保持冷靜和安定,在每一個當下的時刻保持覺知,
你就可能在過去毫無希望的地方看到新的方向和路徑。
我們太容易評判,覺得別人說的話沒道理,認為只有自己知道什麼是對錯。
如果每個人都能少一些評判,少陷入思考,新的想法就會浮現出來。

❤內參-經濟學人:如何避免出現“帕金森瑣碎定律”

出處:經濟學人:如何避免出現“帕金森瑣碎定律”


《經濟學人》的一篇文章提出:
開會浪費了80%參與者的80%的時間。
這是因為在至少80%的會議中,最後的決定都符合會議中薪酬最高那個人的意見。
可以說,那些支持不同決定的人浪費了自己的時間。

1957年,英國管理學者西里爾·諾斯古德·帕金森(C. Northcote Parkinson)
提出了“帕金森瑣碎定律”(Parkinson's Law of Triviality),
這個定律說的是一個組織中的成員,
往往會把過多的時間和精力花費在一些瑣碎的爭論上,真正重要的決定反而可以輕鬆過關。


怎樣避免會議中出現帕金森瑣碎定律呢?《經濟學人》介紹了幾個方法:
第一,開會前要做好充足準備,才能讓會議發揮出最佳效果。
會議主持者除了做好準備外,還需提前告知參與者會議的主題,
避免參與者產生措手不及的感覺,“出乎意料經常會讓人對計劃產生負面反應”。

第二,提前確定開會的目的
某個會議是為了讓員工認可管理層的決定,還是想了解員工的想法和問題?
如果目的是前者,就應該讓支持管理層決定的員工先發言,主導會議的議題;
如果目的是後者,就要想辦法鼓勵普通員工發言,
比如建立一個“不打斷員工發言”的規定,
並把每個員工的發言限制在2-3分鐘之間,控制會議時長。

第三,會議一開始就處理那些最重要、最有爭議的問題,不要留到最後。




-------------------------------
摘要:
《經濟學人》的一篇文章提出:
開會浪費了80%參與者的80%的時間。
這是因為在至少80%的會議中,最後的決定都符合會議中薪酬最高那個人的意見。
可以說,那些支持不同決定的人浪費了自己的時間。

帕金森瑣碎定律(Parkinson's Law of Triviality)說:
一個組織中的成員,往往會把過多的時間和精力花費在一些瑣碎的爭論上,
真正重要的決定反而可以輕鬆過關。怎樣避免會議中出現帕金森瑣碎定律呢?
1. 開會前要做好充足準備,才能讓會議發揮出最佳效果
 會議主持者除了做好準備外,還需提前告知參與者會議的主題,
 避免參與者產生措手不及的感覺,“出乎意料經常會讓人對計劃產生負面反應”。
2. 提前確定開會的目的
 某個會議是為了讓員工認可管理層的決定,還是想了解員工的想法和問題?
 如果目的是前者,就應該讓支持管理層決定的員工先發言,主導會議的議題;
 如果目的是後者,就要想辦法鼓勵普通員工發言,
 比如建立一個“不打斷員工發言”的規定,
 並把每個員工的發言限制在2-3分鐘之間,控制會議時長。
3. 會議一開始就處理那些最重要、最有爭議的問題,不要留到最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