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20

❤內參-戰勝拖延的三個實用方法

出處:戰勝拖延的三個實用方法


很多人都有拖延的習慣,在工作和生活中製定了很多目標,卻一直拖著不想做。
皮爾斯·斯蒂爾是全球拖延症研究領域的頂級權威,
他在《戰拖行動》這本書裡,分析了拖延症的形成動機、類型,
並且給出了戰勝拖延的三個實用方法。
斯蒂爾研究發現,人們拖延的動機有3個基本元素,分別是期望、價值和時間。
同時,它們也是拖延的3種類型。

第一種類型是缺乏自信型。這類人拖延主要是因為期望值低。
有39項涉及將近7000人的研究發現,
雖然一些拖延是因為過度自信,但更常見的拖延是因為信心不足。
這些人通常不是很自信,尤其是對那些他們一拖再拖的任務。
比如,某個學生拖著不做作業,可能是因為他覺得作業太難。
再比如,一個人拖著不去鍛煉,可能是因為他不信自己能堅持下去。
第二種類型是缺少價值感型。這些人拖延是因為覺得做的事情沒有價值。
也就是說,你當下不去做的事情,可能是你不喜歡做的。 
“價值感”可以衡量你對某件事情的享受程度。對一件事的價值感越低,你越難去做,
如果是和朋友喝茶、吃東西,聊幾個小時都沒問題;
但如果讓你去做一件讓你覺得無聊的事情,想要開始就比較難了。

第三種類型是衝動型。這種類型的人,總想快速得到回報,經不起誘惑,
做事衝動,容易分心。他們經常在開始做一件事情之前,
先多做點兒能讓自己暫時感到輕鬆的事情,
或者他們更願意選擇小一點兒但是立刻能得到的快樂,
而不是大一點兒但還要等一會兒才能得到的快樂。
對於這些人來說,影響他們決策的因素,並不是某件事情可能或者一定會帶來的好處,
而是時間。他們更看重快速的回報,而不是需要等待的回報,原因很簡單,就是他們衝動。
十幾項涉及幾千人的研究表明,
衝動以及人格特質中的責任感低、自控力差和容易分心,都是拖延的原因。

通過對拖延動機的分析,斯蒂爾總結了一個拖延公式:
行動動機=(期望×價值感)÷(衝動×可推遲時間)。
這個公式得出的結果不是一個特定數值,而是一個相對程度的大小。
期望、價值感越大,說明回報越大,這時候人的動機更強烈,更不容易拖延。
而衝動越大時,人更容易忽視未來,導致拖延加劇。
當可推遲的時間越大時,意味著任務的截止時間被向後推遲了,拖延時間也會越來越長。

那怎樣針對這幾個方面對症下藥呢?斯蒂爾給出了三個方法。

第一,適度的樂觀自信。
樂觀自信對戰勝拖延來說很重要,只有這樣你才能行動起來。
書裡介紹了三個讓人更樂觀的方法。
首先是從小處著手,關注小的進步,把困難的任務拆成小塊。
其次是從別人身上汲取激勵的力量,比如看一些勵志電影、自傳、演講等。
最後是想像願望實現的情況,用成功的假像對抗困窘的現狀。

第二,找到事情的價值。
不管是誰,一旦覺得某件事情很無聊,就會想拖延。
無聊會讓人覺得自己做的事情是不重要的,於是就容易分心。
這時候,可以通過一些辦法,讓事情變得有趣。
首先,為了讓工作不顯得那麼枯燥,你可以試著增加難度。
當然,要把握平衡,不要過度,太難也會讓人有挫敗感。
你可以設立標準,並試著打破自己的紀錄。
比如,看看你能不能少用一半的時間完成任務等等。
其次,你可以找到自己和任務之間的關聯。
當任務和你有關係,並且完成任務對你有意義時,你更不容易拖延。
比如,如果你喜歡社交,就可以把“打掃房間”這個任務重新定義為,
“給親人和朋友提供一個溫暖的家”。
最後,為了增加內部動機,你可以把長期計劃描述成你希望達到的成就,
而不是你想要避免的失敗。有了長期目標之後,人們就會減少拖延,表現也會更好。

第三,防止分心。分心也是拖延的主要原因。
所以,你要採取一些方法,消除讓你分心的誘惑。
你可以想像拖延帶來的災難性後果,把拖延的造成的惡果想得越生動,就越不容易分心。
另外,在遇到讓你分心的誘惑時,專注於它們最基本的元素。
比如,你可以把巧克力奶油蛋糕,看成是一種脂肪和糖的混合物。

本期內容參考來源:《戰拖行動》;
作者:皮爾斯·斯蒂爾(Piers Steel);北京聯合出版社出版。



---------------------------------
摘要:
人們拖延的動機有3個基本元素,分別是期望、價值和時間。
行動動機=(期望×價值感)÷(衝動×可推遲時間)。
這個公式得出的結果不是一個特定數值,而是一個相對程度的大小。
期望、價值感越大,說明回報越大,這時候人的動機更強烈,更不容易拖延。
1. 適度的樂觀自信
 (1)從小處著手,關注小的進步,把困難的任務拆成小塊。
 (2)從別人身上汲取激勵的力量,比如看一些勵志電影、自傳、演講等。
 (3)想像願望實現的情況,用成功的假像對抗困窘的現狀。
2. 找到事情的價值
 (1)為了讓工作不顯得那麼枯燥,你可以試著增加難度。
  當然,要把握平衡,不要過度,太難也會讓人有挫敗感。
 (2)你可以找到自己和任務之間的關聯。
  比如,如果你喜歡社交,就可以把“打掃房間”這個任務重新定義為,
  “給親人和朋友提供一個溫暖的家”。
 (3)為了增加內部動機,你可以把長期計劃描述成你希望達到的成就,
  而不是你想要避免的失敗。
3. 防止分心
 (1)你可以想像拖延帶來的災難性後果。
 (2)在遇到讓你分心的誘惑時,專注於它們最基本的元素。
  比如,你可以把巧克力奶油蛋糕,看成是一種脂肪和糖的混合物。

❤內參-怎樣在工作中發揮自己的特長

出處:怎樣在工作中發揮自己的特長


最近“996”工作製成了一個熱議的話題。 
“996”指的是每天從早上9點工作到晚上9點,一周工作6天。
有人覺得這種制度是壓榨,會讓人沒有生活,
但也有人認為,如果工作的時候不努力奮鬥,更待何時。
得到訂閱專欄“萬維鋼·精英日課”的主理人萬維鋼在專欄裡表示,
我們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待這個話題。
如果一個人覺得工作就是受罪,工資是受罪的報酬,“996”就不人道。
但還有很多人不覺得工作是受罪,
就好像一個作家,可以整天都想著寫作,生活中的各種事情,都是他的寫作素材。
因此,“只要你始終處在一個被驅使、不自由的狀態,
不管這個狀態是工作還是生活,你的人生都是失敗的”。

想改變這種狀態,
最好的辦法就是找到屬於自己的樂趣和意義,熱愛工作,在工作中發揮自己的特長。
著名諮詢公司蓋洛普的一個調查表明,
一個人工作的時候是不是覺得過度疲勞,關鍵不在於總共工作了多長時間,
而在於在工作時間中有多大的比例,是做自己熱愛的事情。
這裡的關鍵點是20%,如果工作中20%的時間是在做你喜歡的事情,
你就不會太疲勞,而低於20%,每低一個百分點,你的疲勞感就會上升很多。
所以我們應該追求的不是工作平衡,而是工作幸福。工作的幸福就是對特長的自我表達。

那我們在工作中能做到施展特長、獲得樂趣嗎?
蓋洛普的調查也問了這個問題,結果只有16%-17%的人說能做到。
蓋洛普又問了一個問題,問人們能不能調整自己的工作內容,
結果72%的人都表示自己是可以調整的。
因此,我們可以通過調整工作內容,多去做那些能讓自己獲得樂趣的事情。
如果有的人不知道自己的樂趣是什麼,該怎麼辦呢?
萬維鋼介紹了《九個工作謊言》這本書提供的一個方法。
具體的做法是,
每隔半年,你可以用一周的時間,仔細考察一下自己在工作中做的每件事。
你做個表格,左邊列出你喜歡的事情,右邊是不喜歡的事情。
然後你看看,能不能通過調整,少做不喜歡的,多做喜歡的,
比如你不喜歡寫報告,但你喜歡和別人面對面交流,
那你就看看能不能增加和別人面對面交流的機會。
另一個辦法是,把你喜歡的事情,放到你不喜歡的事情當中,
比如你可以看看能不能找個人和你一起寫報告,這樣你的痛苦感就會降低一些。

總之,萬維鋼認為,996並不是一個真問題,重要的不是工作時間,
而是你能不能找到自己熱愛的事情。特長也不是說你特別擅長,而是你特別熱愛。
這件事做之前會讓你期待,做的過程會讓你進入心流,做完之後你會有滿足感。
 “多做一些熱愛的,少做一些痛恨的,你就能在自己熱愛的方向上成長”。
希望以上觀點對你有啟發。



-------------------------------------------------
摘要:
一個人工作的時候是不是覺得過度疲勞,關鍵不在於總共工作了多長時間,
而在於在工作時間中有多大的比例,是做自己熱愛的事情。
這裡的關鍵點是20%,如果工作中20%的時間是在做你喜歡的事情,
你就不會太疲勞,而低於20%,每低一個百分點,你的疲勞感就會上升很多。
所以我們應該追求的不是工作平衡,而是工作幸福。工作的幸福就是對特長的自我表達。

如果有的人不知道自己的樂趣是什麼,該怎麼辦呢?
每隔半年,你可以用一周的時間,仔細考察一下自己在工作中做的每件事。
你做個表格,左邊列出你喜歡的事情,右邊是不喜歡的事情。
然後你看看,能不能通過調整,少做不喜歡的,多做喜歡的,
比如你不喜歡寫報告,但你喜歡和別人面對面交流,
那你就看看能不能增加和別人面對面交流的機會。
另一個辦法是,把你喜歡的事情,放到你不喜歡的事情當中,
比如你可以看看能不能找個人和你一起寫報告,這樣你的痛苦感就會降低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