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19

❤內參-3個節省開支的建議

出處:3個節省開支的建議


行為經濟學家溫蒂•羅莎(Wendy de la Rosa)
在杜克大學創辦了一個實驗室(Common Cents Labs),
使用行為科學幫助人們改善他們的財務狀況。
基於這幾年的研究發現,她在Ted沙龍演講中分享了3個能夠切實節省開支的建議。

第一,從最頻繁的小型開支著手。
溫蒂和她的團隊做了一項調查,想了解人們對自己的哪些消費行為最後悔。
結果出乎她的意料,排在第一位的是外出就餐。這裡買一杯咖啡,那裡買一個麵包,
每一次消費金額都很小,但是一個月累積下來,在食品上的開支往往大的嚇人。

溫蒂分享了自己的親身經歷。有一天她查看自己的打車軟件賬單嚇了一跳,
一個月在打車上花了超過2000美元,比房租還多。溫蒂發誓,自己以後一定要少打車。結
果第二個月,她發現自己在打車軟件上還是花了2000美元。

溫蒂開始自我反思,並且做出了兩個改變。
首先,她取消了信用卡和打車軟件之間的關聯,
把軟件和一張只有300美元的借記卡相關聯。
如果她需要打更多的車,就不得不向卡里轉更多錢或者換另一張卡。
行為心理學上的研究讓我們知道,每次點擊和每個障礙都會削弱我們的行為動力。

然後,她給自己設置了一個限制。
溫蒂表示,人不是機器,我們不會在腦子里安裝一個實時電子表格,
將自己正在花費的東西加起來,再把金額與我們想要花費的金額進行比較。
但是,我們的大腦非常擅長專注於更簡單的數字,比如計算我們做了多少件事。
所以,溫蒂限制自己,每週只使用3次打車軟件,給自己設置一個固定的配額。

溫蒂建議,
你可以查看下過去幾個月的開支,找出自己最後悔的消費行為,
然後使用這兩個方法給自己的消費行為製造障礙。
比如,如果你想要減少網購次數,你可以從網站和瀏覽器中刪除自己的付款信息和地址,
這樣每次購買時都必須重新輸入付款信息和地址。


第二,讓未來的自己幫著儲蓄。
這個方法聽起來很奇怪,溫蒂解釋,人
類會站在兩種不同的立場上思考問題,一個是現在的自己,一個是未來的自己。
我們往往會對未來的自己持樂觀態度,認為未來的自己會成功,
會更多地給父母打電話,為了退休生活存錢。

溫蒂和團隊通過研究發現,如果詢問人們現在和未來的儲蓄態度,
人們往往對未來比較樂觀,願意存更多錢。
打個比方,
在發工資前和發工資後詢問人們願意儲蓄多少工資。
發工資前,人們會說願意存27%,但是等工資拿到手,人們的回答往往會變成17%左右。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不同?溫蒂解釋,這是因為前者是在代表未來的自己回答問題,
他們理所當然地認為,未來的自己願意省下更多的錢。
基於這項調查結果,溫蒂建議,
我們可以使用類似的應用程序,讓人們可以提前做出儲蓄決定。
當你代表未來的自己進行儲蓄承諾的時候,這筆錢未來會直接轉入你的儲蓄賬戶中。


第三,利用轉折點增加自己的儲蓄動力。 
2017年,溫蒂團隊進行了一項針對老年人共享住房的研究,
在電視上播放了兩個不同的廣告。這些廣告針對的是64歲的同一群體。
第一個小組看到的廣告說:
“你越來越老了,你準備退休嗎?共享住房計劃可以為你提供幫助。”
對於第二組,廣告語會更加具體:
“你現在64歲,馬上就要65歲了,你為退休準備好了嗎?共享住房計劃可以為你提供幫助。”
結果,第二組的點擊率和註冊率遠遠高於第一組。

溫蒂解釋,在心理學中,
這種現像被稱作“新的開始效應”(fresh start effect)。
無論是新年還是新季度的開始,我們都會更有改變自我的願望。
溫蒂建議,
我們可以在日程表上設置這樣的轉折點,
比如生日後的第二天,讓它在生活中發揮類似的作用。
我們可以找到自己最想完成的一件理財事務,
比如開設退休儲蓄賬戶或者合併信用卡債務,然後預約在轉折點的那一天完成它。



----------------------------------
摘要:
1. 從最頻繁的小型開支著手
 你可以查看下過去幾個月的開支,找出自己最後悔的消費行為,
 然後使用這兩個方法給自己的消費行為製造障礙。
 比如,如果你想要減少網購次數,你可以從網站和瀏覽器中刪除自己的付款信息和地址,
 這樣每次購買時都必須重新輸入付款信息和地址。
2. 讓未來的自己幫著儲蓄
 在發工資前和發工資後詢問人們願意儲蓄多少工資。
 發工資前,人們會說願意存27%,但是等工資拿到手,人們的回答往往會變成17%左右。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不同?溫蒂解釋,這是因為前者是在代表未來的自己回答問題,
 他們理所當然地認為,未來的自己願意省下更多的錢。
 我們可以使用類似的應用程序,讓人們可以提前做出儲蓄決定。
 當你代表未來的自己進行儲蓄承諾的時候,這筆錢未來會直接轉入你的儲蓄賬戶中。
3. 利用轉折點增加自己的儲蓄動力
 無論是新年還是新季度的開始,我們都會更有改變自我的願望。
 我們可以在日程表上設置這樣的轉折點,
 比如生日後的第二天,讓它在生活中發揮類似的作用。
 我們可以找到自己最想完成的一件理財事務,
 比如開設退休儲蓄賬戶或者合併信用卡債務,然後預約在轉折點的那一天完成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