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16

❤內參-方法:如何養成一個好習慣

出處:方法:如何養成一個好習慣


要想養成一個好習慣,一開始的30天是最困難的,
但只要撐過去,就代表你已經完成了養成這個習慣的95%以上的工作。
這是暢銷書《如何改變習慣》的作者、高效學習者斯科特·揚(Soctt Young)的觀點,
他曾用1年的時間學完麻省理工學院4年制的計算機科學課程。
如何撐過好習慣的前30天?他總結了3種技巧:

第一,寫下計劃,做出承諾。
斯科特·揚認為,
一個月最好只改變一個習慣,因為意志力有限,同時進行兩到三個,大多都會失敗。
當你習慣遵守對自己的承諾後,改變習慣就成為你的一個技能,
之後要養成其他習慣就會變得非常容易。
他建議,養成新習慣前最好寫一份聲明書,裡面要列出計劃的內容、
實施時間段、以及為保證計劃成功你需要遵守的規定(通常不超過三條)。

第二,把30天分成5個階段
斯科特·揚把30天分成了五種階段,並提醒了在各個階段可能會遭遇到的困難。
首先是,全速起跑期(前3天),這個時候要注意不要一下子就把幹勁用光;
然後是,疲憊放緩期(4-10天),這是大部分人最常放棄的時間點,
原因可能是在第一階段就把幹勁花光了,或是制定的目標太大,
可以考慮將大的目標分解為幾個30天計劃;
接著是過渡期(第二、三週),這個時候你有點習慣新的習慣了,
容易誤以為自己已經養成了新習慣而放棄,這時你需要建立一些提醒機制;
之後是顛簸期(第二、三週裡的某段時間),這時出乎你意料之外的安排會出現,
比如朋友約你玩,或者臨時加班,你可能就會中斷習慣;
最後是穩定期(第四週),這時要注意,如果一不小心失敗,你還是得從0開始做起。


第三,好計劃的3個特點。
斯科特·揚提醒人們在製定計劃時,要特別注意3點:
簡潔性,“制定計劃的黃金準則就是極簡,規則愈少,遵守起來愈簡單”;
靈活性,“過於僵化,太苛刻的計劃通常很難完成,過於靈活,習慣就很難堅持。
需要找出平衡點”;
而突發事件是養成好習慣過程中最令人頭疼的,唯一的解決方法就是提前進行籌劃



------------------------------
摘要:
要想養成一個好習慣,一開始的30天是最困難的,
但只要撐過去,就代表你已經完成了養成這個習慣的95%以上的工作。
如何撐過好習慣的前30天?總結有3種技巧:
1. 寫下計劃,做出承諾
 一個月最好只改變一個習慣,因為意志力有限,同時進行兩到三個,大多都會失敗。
 當你習慣遵守對自己的承諾後,改變習慣就成為你的一個技能,
 之後要養成其他習慣就會變得非常容易。
 養成新習慣前最好寫一份聲明書,裡面要列出計劃的內容、
 實施時間段、以及為保證計劃成功你需要遵守的規定(通常不超過三條)。
2. 把30天分成5個階段
 (1)全速起跑期(前3天),這個時候要注意不要一下子就把幹勁用光;
 (2)疲憊放緩期(4-10天),這是大部分人最常放棄的時間點,
  原因可能是在第一階段就把幹勁花光了,或是制定的目標太大,
  可以考慮將大的目標分解為幾個30天計劃;
 (3)過渡期(第二、三週),這個時候你有點習慣新的習慣了,
  容易誤以為自己已經養成了新習慣而放棄,這時你需要建立一些提醒機制;
 (4)顛簸期(第二、三週裡的某段時間),這時出乎你意料之外的安排會出現,
  比如朋友約你玩,或者臨時加班,你可能就會中斷習慣;
 (5)穩定期(第四週),這時要注意,如果一不小心失敗,你還是得從0開始做起。
3. 好計劃的3個特點
 (1)簡潔性:制定計劃的黃金準則就是極簡,規則愈少,遵守起來愈簡單。
 (2)靈活性:過於僵化,太苛刻的計劃通常很難完成,過於靈活,習慣就很難堅持。
  需要找出平衡點
 (3)提前進行籌劃:突發事件是養成好習慣過程中最令人頭疼的,這是一的解決方法。

❤內參-健康:最佳飲食方式評選

出處:健康:最佳飲食方式評選


《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在1月初推出了一個年度最佳飲食排名,
對40種不同飲食方式進行了分析。這項排名邀請了25位來自營養學、肥胖症、
糖尿病和心臟病等領域的專家,對不同的飲食方式進行打分。
打分參照的標準是:是否容易遵循;營養是否全面;
是否能安全有效地減輕體重;是否能預防和控制糖尿病或心臟病。

微信公眾號“知識分子”介紹了這項排名。
你也可以到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的網站查看完整的排名信息
(health.usnews.com/best-diet/best-diets-overall)。
並列年度最佳綜合飲食方式的,是地中海飲食和得舒飲食(又稱控制高血壓飲食)。


地中海飲食的核心食物是全穀物、蔬果豆、草本香料、堅果、橄欖油等健康油脂,
並且建議每周至少吃兩次魚和海鮮,攝入分量適中的乳製品,
尤其是酸奶和傳統奶酪等發酵乳、雞蛋、禽肉,少吃紅肉和甜食,常用飲料是水和紅酒。
地中海飲食還很重視適量的運動和社交活動,倡導和親朋好友一起享用美食。

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地中海飲食對心腦血管健康、癌症和糖尿病的防控都有好處。
而且,並不像之前人們所擔心的,橄欖油、牛油果和奶酪這些地中海飲食配方不利於減肥,
恰恰相反,地中海飲食模式對體重控制也有幫助。


得舒飲食原本的目的是為了維持血壓健康。
這種飲食方式的重點是,控制鈉的攝入量。我們主要通過鹽來攝入鈉。
這種飲食方式提倡少吃高脂肪、高熱量的甜品和紅肉,
多吃富含膳食纖維、鈣、蛋白質和鉀的全穀物食物和蔬菜。
得舒飲食在保持血壓健康和體重控制方面都有不錯的表現。


可能會讓一些人意外的是,最近幾年非常流行的生酮飲食在40種飲食方式排名中倒數第一。
生酮飲食的特點是攝入極低的碳水化合物和極高的脂肪,以強迫人體燃燒脂肪。
生酮飲食法不吃麵食、米飯、玉米、豆類等主食,而吃大量的肉類。
生酮飲食法走紅,是因為這種飲食方法能夠在短期內使體重下降,
但是目前並沒有足夠的研究能證明這種飲食方法有長期健康益處。

以上就是《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對健康飲食方式的評选和介紹。



------------------------------
摘要:
並列年度最佳綜合飲食方式的,是地中海飲食和得舒飲食(又稱控制高血壓飲食)。

地中海飲食的核心食物是全穀物、蔬果豆、草本香料、堅果、橄欖油等健康油脂,
並且建議每周至少吃兩次魚和海鮮,攝入分量適中的乳製品,
尤其是酸奶和傳統奶酪等發酵乳、雞蛋、禽肉,少吃紅肉和甜食,常用飲料是水和紅酒。
地中海飲食還很重視適量的運動和社交活動,倡導和親朋好友一起享用美食。

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地中海飲食對心腦血管健康、癌症和糖尿病的防控都有好處。
而且,並不像之前人們所擔心的,橄欖油、牛油果和奶酪這些地中海飲食配方不利於減肥,
恰恰相反,地中海飲食模式對體重控制也有幫助。

得舒飲食原本的目的是為了維持血壓健康。
這種飲食方式的重點是,控制鈉的攝入量。我們主要通過鹽來攝入鈉。

這種飲食方式提倡少吃高脂肪、高熱量的甜品和紅肉,
多吃富含膳食纖維、鈣、蛋白質和鉀的全穀物食物和蔬菜。
得舒飲食在保持血壓健康和體重控制方面都有不錯的表現。

可能會讓一些人意外的是,最近幾年非常流行的生酮飲食在40種飲食方式排名中倒數第一。

❤內參-達利歐:把痛苦當作改進的信號

出處:達利歐:把痛苦當作改進的信號


瑞·達利歐是全球最大的對沖基金橋水基金的創始人。
他今年出版了一本很受關注的新書《原則》。
得到訂閱專欄“精英日課”的主理人萬維鋼在《原則》中文版的推薦序中,
介紹了達利歐在書裡提到所有道理中最大的道理——進化。 
“進化”也是達利歐系統的出發點。


在達利歐看來,進化的規律在於,你不能只是現在很強,而要不斷地創新和進步。
因為一切好東西只在剛出來的時候是好東西,時間長了之後,也許是模仿者太多,
或是不適應新局面,這個東西就會不行,就有可能被新東西取代。
要順應進化的規律,人就要面對現實,積極探索。
你會遇到失敗,但是你要從失敗中學到東西,然後快速改進。
主動學習,更快速地適應新環境,是人類最大的優勢

達利歐把痛苦和失敗看做演化的必然環節。
人是肯定會遭遇失敗的,如果你沒有挑戰過自己的極限,
你就沒有把自己的潛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
面對現實、發現自己的弱點總是痛苦的,但你應該把痛苦當成信號,說明這裡可以改進。


此外,達利歐還強調一個詞:謙遜。謙遜可以幫你克服兩個障礙。
第一個障礙是自我。
 “自我是非常感情化的東西,它會給你建立一個心理防禦機制。
因為你不喜歡犯錯誤的感覺,所以你的本能反應就是總想強行辯駁,
別人一批評,你就怒了。因為你害怕面對複雜的東西,你就總是希望把問題簡單化。”
這就是自我帶給我們的障礙。
第二個障礙是盲點。
每個人看問題的視角是不一樣的,達利歐一個重要的人生體會就是人與人大不相同。
別人看到的,可能是你連想都沒想到的。

總之,達利歐認為,能跳出自我,站在一個更高層面上審視自己的人,才是高手。



------------------------------
摘要:
在對沖基金橋水基金的創始人達利歐看來,
進化的規律在於,你不能只是現在很強,而要不斷地創新和進步。
因為一切好東西只在剛出來的時候是好東西,時間長了之後,也許是模仿者太多,
或是不適應新局面,這個東西就會不行,就有可能被新東西取代。
要順應進化的規律,人就要面對現實,積極探索。
你會遇到失敗,但是你要從失敗中學到東西,然後快速改進。
主動學習,更快速地適應新環境,是人類最大的優勢。


達利歐把痛苦和失敗看做演化的必然環節。
人是肯定會遭遇失敗的,如果你沒有挑戰過自己的極限,
你就沒有把自己的潛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
面對現實、發現自己的弱點總是痛苦的,但你應該把痛苦當成信號,說明這裡可以改進。


此外,達利歐還強調一個詞:謙遜。謙遜可以幫你克服兩個障礙。
1. 自我。
 因為你不喜歡犯錯誤的感覺,所以你的本能反應就是總想強行辯駁,
 別人一批評,你就怒了。
2. 盲點
 仁生體會人與人大不相同。別人看到的,可能是你連想都沒想到的。

❤內參-觀點:如何正確地談論歷史

出處:觀點:如何正確地談論歷史


“借古喻今”是非常常用的一種做法,但是有時候這種做法也會帶來負面影響。

接受《南方人物周刊》採訪時,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院長、
中國最知名的思想史學者葛兆光在談到自己對新儒學的批評說:
“我擔心的是,一些看起來是歷史和傳統的東西,
被人直接引申到現實社會當中,然後比附和發揮,會導致一些很壞的結果。”

他不能接受的是用下面這三種方式去引申歷史:
第一,不恰當歪曲歷史,把它們勉強用到現實裡,“這是不能逾越的學術底線”;
第二,不是以理想主義的情懷這麼做,
 而是在以現實的、謀利的動機在做,“這是知識分子的限度”;
第三,在談論現實時,沒有真正考慮改變讓人不滿的現實,
 而是想換取利益, “這是做人的底線”。

葛兆光說:“談論過去的歷史學家是一個診斷病源的醫生,他不是開刀動手術的醫生。
但是,如果說你在診斷病源時,去誤導那些做手術的人,
出些餿主意,那就會禍害整個社會。所以,我們不得不守住這個邊界。
我們偶爾伸頭一看,覺得這些江湖郎中是做過了頭了。
這些人既不符合學術倫理,也不符合知識分子應該有的精神和責任。
坦率地說,他們是在羞辱我們這些做歷史的人。

以上就是著名歷史學家葛兆光對把歷史引申到現實的一些看法。



--------------------------
摘要:
中國最知名的思想史學者葛兆光在談到自己對新儒學的批評說:
“我擔心的是,一些看起來是歷史和傳統的東西,
被人直接引申到現實社會當中,然後比附和發揮,會導致一些很壞的結果。”
他不能接受的是用下面這三種方式去引申歷史:
1. 不恰當歪曲歷史,把它們勉強用到現實裡,“這是不能逾越的學術底線”;
2. 不是以理想主義的情懷這麼做,而是在以現實的、謀利的動機在做,
 “這是知識分子的限度”;
3. 在談論現實時,沒有真正考慮改變讓人不滿的現實,而是想換取利益,
  “這是做人的底線”。


葛兆光說:“談論過去的歷史學家是一個診斷病源的醫生,他不是開刀動手術的醫生。
但是,如果說你在診斷病源時,去誤導那些做手術的人,
出些餿主意,那就會禍害整個社會。所以,我們不得不守住這個邊界。
我們偶爾伸頭一看,覺得這些江湖郎中是做過了頭了。
這些人既不符合學術倫理,也不符合知識分子應該有的精神和責任。
坦率地說,他們是在羞辱我們這些做歷史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