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24

❤內參-新書:大企業沒那麼壞,小企業沒那麼好

出處:新書:大企業沒那麼壞,小企業沒那麼好


這個時代有個流行的觀點,就是人們會覺得小企業是好的、有創新精神的,
而大企業一般的形像都是壟斷的、不好的。 
2017年蓋勒普在美國做了一個民意測驗,結果大多數人都不相信大企業,
只有20%的人對大企業有好感、有信心。
一談到大企業,人們想到的就是醜聞、攪亂市場、收買政客等。

得到訂閱專欄“萬維鋼·精英日課”的主理人萬維鋼,在專欄裡介紹了一本英文新書,
叫做《大就是美:揭穿小企業的神話》
(Big Is Beautiful: Debunking the Myth of Small Business)。這本書做了很多調研,
證明了大企業並沒有人們想的那麼壞,反而在很多方面比小企業要好得多。


首先,大企業並沒有壟斷市場。
拿美國零售業來說,排名前四的公司是沃爾瑪、克羅格、好市多和家得寶。
這四家公司加起來的市場份額也只佔了零售業的13%而已,遠沒有壟斷零售業。
至於人們很擔心的亞馬遜,才排到了第七位。

其次,大企業也沒有拿到巨額利潤
實際上大企業的利潤率比小企業還要低一些。
根據統計,年營業額在50萬美元以下的小公司的利潤率,
比年營業額在2億5000萬美元以上的那些大企業更高。
至於避稅問題,的確大企業可以請最好的會計公司幫忙避稅,
但美國政府對大企業的監管也是最嚴的,它們想要偷稅漏稅幾乎不太可能。
人們還覺得,大企業裁員會造成大規模失業,但實際上大企業裁員比小公司要少得多,
2015年美國小公司的裁員率是大企業的四倍。
另外從待遇上看,如果500人以上的公司叫大企業,
100人以下的叫小公司,那麼大企業的待遇也比小公司要好。


還有一個普遍的認識是,小公司的創新能力更強,畢竟矽谷有很多的創業神話。
但書裡認為,人們有這個印象,可能是因為矽谷的創業神話太出名了。
其實真正創新的主力還是大企業
有經濟學家計算過,大企業不僅研發費用的總額高於小公司,研發效率也比小公司要高,
也就是每投入一美元研發,大企業獲得的創新成果要比小公司高。

這本書裡認為,
美國人很擔心大企業,原因可能跟美國強調的平等有關,
美國人相信權力應該屬於人民,而人民要想擁有可靠的權力,
就必須擁有大致同等的財富才行。如果財富都集中在大企業手裡,人民的權力從哪來呢?
但事實是大企業給人們帶來了財富。
美國最富的地區是大企業主導的,越富有的地區小公司越少。
這個道理很簡單,這是因為大企業創造財富的力量更強,
自己留的利潤率還更低,給員工的工資、給社會交的稅都更高。
這就等於說大企業的財富分配更公平。


希望以上觀點對你有啟發。



-----------------------------
摘要:
大企業並沒有人們想的那麼壞,反而在很多方面比小企業要好得多。
1. 大企業並沒有壟斷市場

 拿美國零售業來說,排名前四的公司是沃爾瑪、克羅格、好市多和家得寶。
 這四家公司加起來的市場份額也只佔了零售業的13%而已,遠沒有壟斷零售業。
 至於人們很擔心的亞馬遜,才排到了第七位。
2. 大企業也沒有拿到巨額利潤
 根據統計,年營業額在50萬美元以下的小公司的利潤率,
 比年營業額在2億5000萬美元以上的那些大企業更高。
 至於避稅問題,的確大企業可以請最好的會計公司幫忙避稅,
 但美國政府對大企業的監管也是最嚴的,它們想要偷稅漏稅幾乎不太可能。
 人們還覺得,大企業裁員會造成大規模失業,但實際上大企業裁員比小公司要少得多,
 2015年美國小公司的裁員率是大企業的四倍。
 另外從待遇上看,如果500人以上的公司叫大企業,
 100人以下的叫小公司,那麼大企業的待遇也比小公司要好。
3. 真正創新的主力還是大企業
 有經濟學家計算過,大企業不僅研發費用的總額高於小公司,研發效率也比小公司要高,
 也就是每投入一美元研發,大企業獲得的創新成果要比小公司高。

❤內參-在網上點評食物時,我們在評論什麼

出處:在網上點評食物時,我們在評論什麼


很多人都有寫餐館點評的經歷,斯坦福大學語言學和計算機科學
教授丹·朱拉斯凱(Dan Jurafsky )經過研究發現,人們在餐館評價中寫的點評文字,
其實反映了一些基本的規律,比如,通常人們很少寫食物本身。
朱拉斯凱和同行們一起分析了美國點評網站Yelp上6548家餐廳的近90萬條評論,
結果發現,人們用什麼字眼描述食物,其實都是在曲折表達
“我是怎樣一個人”“我有什麼樣的情緒、慾望和感受”。好奇心日報報導了這項研究。


研究人員發現,人們在給餐廳好評時,
總體上會反映出一種追求享樂上更積極的自我形象,
不過在給貴的餐廳和便宜的餐廳打好評時,人們會有一些微妙的不同。
比如人們喜歡用和“性”有關的詞語來描述在昂貴餐廳吃飯的感受,
而用和“毒癮”有關的詞語來評價便宜的餐廳。
前者經常出現“性感”“撩人”“貪戀”等詞語。好評中關於性的描述越多,這家店就越貴。
而對於便宜的餐館,出現的詞語大多跟“上癮”“沉迷”有關
中文來說的話,就類似於“那家火鍋店這麼好吃是不是放了罌粟殼”,
或者“這家店有毒,一周吃了三次還想去。”

被描述成“有毒”的食物一般是大葷的、甜膩的、澱粉含量很高的小吃或者快餐
比如披薩、漢堡、烤雞等。基本上不會涉及到蔬菜等食物。
研究者認為,這種描述很符合人們對於高糖、高熱量食物的矛盾心理——
通過把食物比喻成毒品,來減少自己對口腹之欲的負罪感。


對於差評,朱拉斯凱說讓他意外的是,
下差評的那些人總是顯得很受傷,用詞和一些描述情感創傷的方式相似。
而批評的內容基本上都是糟糕的服務。
他分析,這或許是因為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中,
粗暴或刻薄的對待會直接喚起人們對自己感受的關注,
因此關於服務的批評遠比對食物本身或者餐廳環境的批評要多。


總之,朱拉斯凱認為,不管餐廳貴不貴,評價是好還是壞,都不會局限於食物本身,
而更多地是在說自己的體驗、感受、慾望和情感,
寫評論的人們最終總是更在意如何在評語裡展示自己。



----------------------------
摘要:
人們用什麼字眼描述食物,其實都是在曲折表達
“我是怎樣一個人”“我有什麼樣的情緒、慾望和感受”,很少寫食物本身。


研究人員發現,人們在給餐廳好評時,
總體上會反映出一種追求享樂上更積極的自我形象,
不過在給貴的餐廳和便宜的餐廳打好評時,人們會有一些微妙的不同。
比如人們喜歡用和“性”有關的詞語來描述在昂貴餐廳吃飯的感受,
而用和“毒癮”有關的詞語來評價便宜的餐廳。
前者經常出現“性感”“撩人”“貪戀”等詞語。好評中關於性的描述越多,這家店就越貴。
而對於便宜的餐館,出現的詞語大多跟“上癮”“沉迷”有關
中文來說的話,就類似於“那家火鍋店這麼好吃是不是放了罌粟殼”,
或者“這家店有毒,一周吃了三次還想去。”

被描述成“有毒”的食物一般是大葷的、甜膩的、澱粉含量很高的小吃或者快餐
比如披薩、漢堡、烤雞等。基本上不會涉及到蔬菜等食物。
研究者認為,這種描述很符合人們對於高糖、高熱量食物的矛盾心理——
通過把食物比喻成毒品,來減少自己對口腹之欲的負罪感。

寫下差評的那些人總是顯得很受傷,用詞和一些描述情感創傷的方式相似。
而批評的內容基本上都是糟糕的服務。

他分析,這或許是因為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中,
粗暴或刻薄的對待會直接喚起人們對自己感受的關注,
因此關於服務的批評遠比對食物本身或者餐廳環境的批評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