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23

❤內參-方法:如何用深度思考法解決問題

出處:方法:如何用深度思考法解決問題


生活和工作中,總有一些目標沒辦法完成,或是一些問題不能順利解決。
而想要解決問題就要從思考的過程中去找答案。在《麻省理工深度思考法》這本書裡,
作者平井孝志提出了一種深度思考法,這種方法來自於麻省理工的“系統動力學”理論。

深度思考就是“模型”加上“動力機制”。
“模型”就是將現象和原因用簡單的話描述出來。
 比如說給孩子買了參考書,孩子成績提高了。
 成績提高是現象,不能簡單將這個現象的原因說成“買參考書導致成績提高”,
 而是“買參考書,孩子學習了參考書,導致成績提高”。而“動力機制”指的是隨著時間的流逝產生的運動和結果。
 比如,當我們給模型加上時間維度時,就要考慮假設孩子每天學習1小時成績能提高1分,
 每天學習10小時就能提高10分嗎?這個因為時間的變化導致的不同結果,就是動力機制。
 只有考慮到模型和動力機制,我們才能理解本質。

根據上述觀點,平井孝志將深度思考分成四個步驟。
第一,建立模型。
你要確定導致現象發生的各個要素,以及各個要素之間的關係。
這裡必須要考慮要素之間的因果關係,排除要素之間的相關關係。
比如,英語好的員工工作能力強,很明顯這兩者不是因果關係,
而是相關關係,因為中間隱藏的一個原因是“員工很努力”。所以相關關係不能進入模型。
第二,解讀動力機制
動力機制的本質是加入時間的維度,在一個長期的時間軸上看模型的走向和結果。
如果只是在一個時間點上看模型,各個要素關係是固定的;
而隨著時間的流逝,各個要素可能會發生變化,
模型的走向也可能會跟之前的預測完全相反。

第三,尋找改變模型的對策
因為模型是隱藏在現象背後的,如果從現象入手採取一些措施,
模型不變,很難真正解決問題。那怎麼改變模型呢?
書裡建議說,首先要正確理解前提條件;
其次可以擴展現在的“思考範圍”,考慮到受影響的方方面面;
此外,還可以提升視角,嘗試偶爾放下眼前的問題。

第四,行動,並在實踐中獲取反饋。
我們需要在實踐中獲得真實的反饋,提高自己深度思考的效果。
而且,只有在實踐中,才能發現模型的問題,讓模型適合更多的情況。



-------------------------
深度思考就是“模型”加上“動力機制”。
1. 模型,就是將現象和原因用簡單的話描述出來。

 比如說給孩子買了參考書,孩子成績提高了。
 成績提高是現象,不能簡單將這個現象的原因說成“買參考書導致成績提高”,
 而是“買參考書,孩子學習了參考書,導致成績提高”。
2. 動力機制,是指隨著時間的流逝產生的運動和結果。
 比如,當我們給模型加上時間維度時,就要考慮假設孩子每天學習1小時成績能提高1分,
 每天學習10小時就能提高10分嗎?這個因為時間的變化導致的不同結果,就是動力機制。
 只有考慮到模型和動力機制,我們才能理解本質。

深度思考分成四個步驟。
1. 建立模型

 你要確定導致現象發生的各個要素,以及各個要素之間的關係。
 這裡必須要考慮要素之間的因果關係,排除要素之間的相關關係。
 比如,英語好的員工工作能力強,很明顯這兩者不是因果關係, 
 而是相關關係,因為中間隱藏的一個原因是“員工很努力”。所以相關關係不能進入模型。
2. 解讀動力機制
 動力機制的本質是加入時間的維度,在一個長期的時間軸上看模型的走向和結果。
 如果只是在一個時間點上看模型,各個要素關係是固定的;
 而隨著時間的流逝,各個要素可能會發生變化,
 模型的走向也可能會跟之前的預測完全相反。
3. 尋找改變模型的對策
 先要正確理解前提條件;
 其次可以擴展現在的“思考範圍”,考慮到受影響的方方面面;
 此外,還可以提升視角,嘗試偶爾放下眼前的問題。
4. 行動,並在實踐中獲取反饋

❤內參-新研究:疲憊時犯的錯更容易被諒解

出處:新研究:疲憊時犯的錯更容易被諒解


職場中,我們可能都經歷過“自我損耗”(ego depletion)狀態,它指的是當你非常疲憊,
身體不適,或需要不斷做出決策的“損耗狀態”。
在這種狀態下,人們容易在工作中出現道德過失,比如,報銷餐費時多算了一些錢。

凱洛格商學院管理與組織學助理教授瑪爾婭姆·柯查基在研究中發現,
如果人們認為犯了錯的員工非常疲憊,那麼對他們犯錯的評判也會更寬容;
對於因為不可控原因(比如照顧家人,工作負擔非常重)而感到疲憊的員工,
人們會格外包容。不過,對於管理者來說,溫和處理這樣的行為可能會帶來不好的後果:
如果員工假報賬單時處於過度勞累狀態,就很少受到懲罰,
那麼他們下一次可能會缺少誠實的動力。
界面新聞編譯了這項研究。


研究中,柯查基與合作者一起製作了與道德缺失有關的四個視頻。
前兩段視頻裡,一名精神煥發,休息充分的員工與上司談論一個重要的併購案,
在這兩段視頻中,他之前都熬了夜,第一段視頻裡是因為加班,
第二段是因為看球賽。第三和第四段視頻裡,這個員工看起來都非常無精打采,
第三段裡是因為加班熬夜,第四段裡是因為看球賽。
四段視頻的最後,這個員工都在午餐報賬單中多報了金額。
研究者請每位參與者觀看其中一段視頻,讓他們評價員工的過失行為。

研究結果表明,
如果犯錯的人非常疲憊,他們很可能會被從輕發落,
觀看第三段視頻的參與者給出了最溫和的處理方式。
柯查基說,這樣的做法可以理解,但是這樣做不好,管理者應該考慮員工行為的背景,
但是也要確保員工會因非道德行為付出代價,
這樣他們才能夠從自己的道德過失中吸取教訓,
不過,最好的方法就是確保員工不會精疲力竭,讓他們在回家之後可以擺脫工作。



----------------------
摘要:
凱洛格商學院管理與組織學助理教授瑪爾婭姆·柯查基在研究中發現,
如果人們認為犯了錯的員工非常疲憊,那麼對他們犯錯的評判也會更寬容;
對於因為不可控原因(比如照顧家人,工作負擔非常重)而感到疲憊的員工,
人們會格外包容。不過,對於管理者來說,溫和處理這樣的行為可能會帶來不好的後果:
如果員工假報賬單時處於過度勞累狀態,就很少受到懲罰,
那麼他們下一次可能會缺少誠實的動力。
最好的方法就是確保員工不會精疲力竭,讓他們在回家之後可以擺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