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12

❤內參-北大教授:給成熟求學者的三句話

出處:北大教授:給成熟求學者的三句話


曾國藩講過一句話叫“百戰歸來再讀書”。
放在現代社會,其實就是已經有豐富工作經驗的人,重新撿起書本,開始學習。
最典型的例子是商學院的EMBA。 EMBA針對的就是已經有工作經驗的人。
這些已經有豐富經驗的求學者,需要注意些什麼呢?
北京大學國發院管理學教授宮玉振,
在4月底的北大EMBA迎新會上發表演講,引用了三句名言,當做給新入學者的建議。

第一句是蘇格拉底的名言:“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一無所知”。
宮教授用這句話來提醒大家,要保持虛心和開放的學習態度。
因為,工作了很多年,並且取得一定成就的求學者,已經形成了自己對世界的理解。
這種理解,也讓他們身上有了所謂的“我執”,
容易執著於自己過去的認知和經驗,因此也讓他們容易排斥新的知識,沒辦法繼續成長。

宮教授希望用蘇格拉底對無知的提醒,讓大家意識到:
“越是智者,越會意識到自己的渺小與不足。
明智地承認自己的局限,是你突破自己的第一步。走出小我,才能成就大我;
放下自我,才能超越自我。”學習的基本心態,就是要警惕身上的“我執”,保持開放心態。


第二句話是晚清名臣曾國藩說的:
“學貴初有決定不移之志,中有勇猛精進之心,末有堅貞永固之力。
宮教授用這句話來鼓勵大家,克服浮躁和急功近利,沉下心來去學習和思考。
儘管學習和思考的過程,並不總是讓人愉快的。 
“天下沒有速成的學問,也沒有輕鬆的學習。”

宮教授引用岳麓書院對聯中的一句話,來說明學習的三種境界。
這句話是:合安利勉而為學。安、利、勉指的就是學習的三個境界。
安,指的是有些課你學了很開心,所以自覺自願去學;
利,指的是,有些課學了很有用,所以有動力去學;
勉,指的是,有些課其實不想學,但有必要逼著自己苦哈哈去學。

宮教授說:
“一定會有些課程讓你痛苦,讓你崩潰,甚至讓你懷疑是不是來錯了地方。
如果你沒有這種感覺,你才是來錯了地方。”
但是,遇到這種情況,感到痛苦,其實是因為你走出了自己的舒適區。
學習過程中有痛苦,才會有突破自我的快樂。他引用曾國藩的另外兩句話鼓勵大家:
“天下事,未有不由艱苦得來,而可大可久者”;
“凡事皆有極困極難之時,打得通的,便是好漢。 ”

商學院的課程中,有的側重理論,有的側重案例,有的著眼基礎,有的著眼應用,
有的關乎未來,有的在總結過去。宮教授的建議是,大家不妨先放下事先的判斷,
放下喜歡和不喜歡的情緒,放下有用和沒有用的成見,以空杯心態來擁抱學習。
多年過去之後,你可能會發現,一些無用的課程,其實反而會影響你的思維方式。


第三句話是:“不以法為守,而以法為用。
常能緣法而生法,與夫離法而合法。”這句話的意思是,
不要去教條地遵守兵法,而是要把握住兵法的原則和靈魂,然後靈活運用,
根據原則產生出新的戰術。這句話是北宋時期的兵法家何去非說的。

商學院的教育同樣也是如此。商學院能夠教授的,大都是理論。
這些理論,是學者根據過往商業發展的歷史和經驗總結出來的,是商業基本規律。
但是,“管理永遠有固定的原則,商業卻永遠沒有固定的模式。”
而且,商業是最講究實戰,也最容易判斷出成敗的領域。所以,活學活用就很重要。

其實不僅是商學院,所有的教育都是如此。
教育不能提供現成的行動指南和成功手冊,教育教給人的是抽象過的理論和原則。
聰明的學習者,會一方面尊重和借鑒這些理論和經驗,
另一方面認識到“法有定論,兵無常形”,
能夠根據自己遇到的實際情況,來靈活運用自己學到的知識。
否則,就會出現,知道了很多道理,但卻過不好這一生的情況。

宮教授在演講的最後說,
人生最大的幸福,不過是三句話:
過有意義的生活,做有意義的事情,建立有意義的關係。

他希望大家在學習的過程中,也能做到這三點。
總結一下,北京大學管理學教授宮玉振,引用了三句名言,作為給成熟學習者的建議。
這三句話建議的方向,分別是要保持謙遜和開放心態;
在學習時不要追求速成,要經受住過程中的痛苦;
以及,要活學活用,而不是教條理解學到的知識。希望對你能有啟發。


本期內容改寫自:《宮玉振:浮躁時代,不如安靜讀書》;
見於微信公號“北大國發院”;作者:宮玉振



-----------------------------------------
摘要:
第一句是蘇格拉底的名言:“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一無所知”。(謙卑)
 越是智者,越會意識到自己的渺小與不足。
 明智地承認自己的局限,是你突破自己的第一步。
第二句話是晚清名臣曾國藩說的:
學貴初有決定不移之志,中有勇猛精進之心,末有堅貞永固之力。(耐心)

 一定會有些課程讓你痛苦,讓你崩潰,甚至讓你懷疑是不是來錯了地方。
 如果你沒有這種感覺,你才是來錯了地方。
 但是,遇到這種情況,感到痛苦,其實是因為你走出了自己的舒適區。
 學習過程中有痛苦,才會有突破自我的快樂。
 曾國藩有另外兩句話:
 “天下事,未有不由艱苦得來,而可大可久者”;
 “凡事皆有極困極難之時,打得通的,便是好漢。 ”
第三句話是北宋時期的兵法家何去非說的:“不以法為守,而以法為用。(活學活用)
 聰明的學習者,會一方面尊重和借鑒這些理論和經驗,
 另一方面認識到“法有定論,兵無常形”,
 能夠根據自己遇到的實際情況,來靈活運用自己學到的知識。
 否則,就會出現,知道了很多道理,但卻過不好這一生的情況。
人生最大的幸福,不過是三句話:
過有意義的生活,做有意義的事情,建立有意義的關係。
希望在學習的過程中,也能做到這三點。

❤內參-怎樣減少工作疲憊感

出處:怎樣減少工作疲憊感


工作有時會讓人感到疲憊。
賈森·弗里德和大衛·漢森是互聯網公司Basecamp的創始人,
在他們看來,工作讓人疲憊主要有兩個原因,
一個原因是干擾無處不在,現代人的工作時間幾乎被碎片化了;
另一個原因是,企業為了發展,設定了各種不切實際的預期,導致員工壓力倍增。
兩位創始人說,自己的公司也面臨壓力,
不過他們會採取一些做法,讓整個公司按照自己的節奏發展。
在一篇文章中,他們分享了4個經驗。微信公眾號“中歐商業評論”編譯了這篇文章。

第一,提倡經過深思熟慮的反饋,而不是拍腦袋的第一反應。
開會時,你的講述有時會被別人打斷,
獲得一些臨時想出來的反饋,甚至整個討論主題都被帶跑了。
在Basecamp,會議召開者要先在一個簡潔的文件裡寫清楚自己的觀點,
發到內網上,同事可以認真閱讀,做出像召開者那樣的深度思考,
形成比較周全的看法,然後再在會議上表達。

第二,奉行“保護主義”。
兩位創始人認為,
很多公司都沒有保護好員工的時間和注意力
如果員工無法將注意力完整地投入到工作中,就不可能有突出的業績,
“部分注意就等於沒注意”。
大多數公司都會開工作匯報會,每個人輪流講述自己的工作進度。
為了節省時間,Basecamp的做法是,
員工每天或每週在線上更新自己的工作進度,
其他人有空時就能查看,這樣大家也就有了更多的大塊時間去工作。
兩位創始人說:“所有人的時間和注意力都應該盯著大票子,
而不是硬幣和零錢,用大塊時間去做更有意義更重要的事情。
如果沒有大塊時間,你就需要去爭取,
擺脫所有強製完成但並不重要的事情,將自己浸入到真正應該做的項目中。”

第三,尊重每一個“一小時”。 
60分鐘可以被分成不同的時間顆粒,比如兩個“半小時”或60個“一分鐘”,
兩位創始人認為,時間總數相同,但質量不同,
被分割後的一小時,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一個小時,而是數個分鐘之和。
時間被分割後,人們不僅很難高效地工作,還會壓力倍增。

第四,珍惜“所有代價”。
在攻克難關時,我們經常會聽到“不惜一切代價”這句話。
但在兩位創始人看來,這種做法會失去預期的合理性,
“當不再討論成本的時候,這個成本毫無疑問會螺旋式上升”。
他們的做法是不喊這樣的口號,而是問“為了達到這個目標,都需要什麼”。
團隊可以一起討論戰略、做出權衡、削減成本,
然後提出一個簡單易行的方案,因為“提問引導出選擇,而命令會殺盡選擇”。



-------------------------------------
摘要:
工作讓人疲憊主要有兩個原因,
1. 干擾無處不在,現代人的工作時間幾乎被碎片化了;
2. 企業為了發展,設定了各種不切實際的預期,導致員工壓力倍增。

怎樣減少工作疲憊感?
1. 提倡經過深思熟慮的反饋,而不是拍腦袋的第一反應
 開會時,你的講述有時會被別人打斷,
 獲一些臨時想出來的反饋,甚至整個討論主題都被帶跑了。
 所以,會議召開者要先在一個簡潔的文件裡寫清楚自己的觀點,
 發到內網上,同事可以認真閱讀,做出像召開者那樣的深度思考,
 形成比較周全的看法,然後再在會議上表達。
2. 保護好員工的時間和注意力(不開沒必要的會議)
 為了節省時間,員工每天或每週在線上更新自己的工作進度,
 其他人有空時就能查看,這樣大家也就有了更多的大塊時間去工作。
3. 尊重每一個“一小時”
 60分鐘可以被分成不同的時間顆粒,比如兩個“半小時”或60個“一分鐘”,
 時間總數相同,但質量不同,時間被分割後,人們不僅很難高效地工作,還會壓力倍增。
4. 珍惜“所有代價”
 我們經常會聽到“不惜一切代價”這句話,但這種做法會失去預期的合理性。
 要問“為了達到這個目標,都需要什麼”,團隊可以一起討論戰略、做出權衡、削減成本,
 然後提出一個簡單易行的方案,因為“提問引導出選擇,而命令會殺盡選擇”。